權威訪談|張伯禮:明年四五月,全球疫情整體上或將出現根本向好的拐點

2020-11-19 清苑融媒

近日,「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圍繞現階段的疫情防控、中醫藥在抗疫中發揮的作用等話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記者:急性膽囊炎就是非常疼的,最疼的時候,您是怎麼扛過去的?

張伯禮:你還真說對了,在手術前那段時間是最難過的。最疼的時候是17號晚上,疼得一夜沒睡覺,坐臥不寧。因為當時我沒想到是結石嵌頓,我以為就是膽囊炎。但是第二天超聲的時候說,石頭卡在那了。最後證實手術是對的,膽管已經出現壞疽了。當時想的最多的是千萬不能倒下,關鍵時刻決不能掉鏈子。

記者:在抗疫初期,是否會有一些對中醫藥治療新冠的質疑聲音呢?是否會干擾到您?

張伯禮: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尤其是開始的時候。但我絕對不會受他們的影響。我想用更好的成績、更好的效果來說服他們。在方艙醫院,我們開始定的指標是醫生不傷、病人不死。最後我們都超額完成任務,病人都沒有轉重症的、復陽的,而醫生也沒有被感染的,打一場漂亮的中醫綜合治療的方艙戰役。

這場戰疫之後,很多人就不再說中醫了,特別在後期康復治療的時候,中醫綜合治療更有優勢。所以我想還是靠療效說服大家。中西醫各有所長,優勢互補更好。現在大家對中醫藥給了更多的包容、理解、支持。

記者: 您在兩會的時候,談起武漢這段經歷,曾幾度哽咽,幾度流淚。是因為想起了哪些事情嗎?

張伯禮:武漢前線有太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讓我非常感動。大疫當前,我們醫務工作者上前線是職責。但那些來自全國的志願者們,他們是自願去的,沒人要求他們去。他們無私奉獻,勇挑重擔,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新時代精神,體現了我們中國人民的高尚覺悟。還有我們年輕的醫務工作者,讓我感動。武漢前線沒有一個掉鏈子的、沒有一個脫隊的、沒有一個脫崗的。我們國家復興的希望,將在這代年輕人身上實現,他們真的很棒!我跟他們有過很多的接觸,舉個簡單例子,值了六個小時班,可以出艙去休息了。但是從開始交完班出去,到真正上車回到酒店休息,這個中間就要通過三區、兩通道,要脫隔離服,一個人大概需要半個小時。這一班可能十幾個人,一個人半小時,你想想要是十幾個人得多長時間?大家都是互相推讓,你讓我先脫,我讓你先脫。因為誰先脫了隔離服,誰就輕鬆,就可以早一點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但大家都互相推、互相讓。這些雖是小事,但是令人感動。

記者:國內現在還有散發病例,是否有再次暴發的可能性?

張伯禮:絕不會出現像武漢那種大暴發的情況,甚至像北京新發地這樣的小暴發情況概率也很小。但是多點、散發、個案,甚至幾例、十幾例確診病例的情況,我估計可能會出現。即使有了,我們也很快能夠把它發現控制住了。我們從今年5月份以後,國內發現那麼多的城市有過疫情,重症病人不多,且沒死亡一個病例,說明我們這套中西醫結合的救治系統現在是經受住了考驗的。我們會再努力,爭取把疫情控制得更好。

記者:根據您的判斷,現在的病毒和以前有什麼新的特點?

張伯禮:造成武漢疫情的病毒跟在歐洲流行的病毒,跟美國的病毒都不完全一樣。病毒發生了一些變異,臨床表型也有變化,如歐洲的病毒它就對神經系統的損傷比較重,所以嗅覺、味覺減退的(病例)比較多。美國的病毒,它引起的血管炎症比較多,出現血栓的(情況)多些,並且年輕人(感染)在美國也比較多。不同的臨床表現,說明病毒確實在發生一些變異。但用來研發疫苗的核心基因片段並沒有大的突變,所以它對疫苗作用並沒有大的影響,疫苗依然是有效的。再加上疫苗估計在今年冬天到明年的春天會普遍接種。這樣的話,估計到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四五月份,全球整個疫情會出現一個大的明顯向好的拐點。

記者:我們能做哪些事情可以提高大家的抵抗力,可以減少感染新冠的可能性?

張伯禮:外防輸入,一定要防人還要防物。內防反彈,我們取得的很多好經驗,少聚集、戴口罩、勤通風、勤洗手,這些一定要做到。另外我們再強調一下,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焦慮、不要恐慌,同時保持良好的睡眠,清淡的飲食,將自己身體調節到最佳狀態。

記者:2020年馬上就要過去了。如果回顧這一年,您會怎麼形容和評價它?

張伯禮: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一年。我覺得從整體來看,我們中華民族在這次抗擊疫情當中,應該是在全世界表現最優秀的。人民生命至上,一直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千方百計救每一個病人,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我們都認真地踐行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在裡邊體現出來了人民的力量,構築了抗疫的最堅固的「長城」!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明年四五月,疫情或將出現拐點!
    近日,「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圍繞現階段的疫情防控、中醫藥在抗疫中發揮的作用等話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 明年四五月,疫情或將出現拐點
    張伯禮:絕不會出現像武漢那種大暴發的情況,甚至像北京新發地這樣的小暴發情況概率也很小。但是多點、散發、個案,甚至幾例、十幾例確診病例的情況,我估計可能會出現。即使有了,我們也很快能夠把它發現控制住了。張伯禮:造成武漢疫情的病毒跟在歐洲流行的病毒,跟美國的病毒都不完全一樣。病毒發生了一些變異,臨床表型也有變化,如歐洲的病毒它就對神經系統的損傷比較重,所以嗅覺、味覺減退的(病例)比較多。美國的病毒,它引起的血管炎症比較多,出現血栓的(情況)多些,並且年輕人(感染)在美國也比較多。不同的臨床表現,說明病毒確實在發生一些變異。
  • 全球疫情何時見拐點?
    3)在樂觀的假設下(R0在目前的基礎上再下降70%),預計美國4月底累計病例將達到42萬左右,5月底達到47萬左右;全球(只計算了已經爆發的疫情國)累計病例數4月底將達到155萬左右,5月底達到166萬左右。中性和悲觀假設預測結果見圖表4。
  • 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拐點或將在9至19日出現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黃鍔院士和喬方利研究員提出了一種簡潔、實用的流行病動態傳播率計算方法,可用於快速、定量研判疫情的總體態勢。應用該方法,研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將在2月9~19日出現拐點。2019年12月始於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延續至今,影響波及全球。
  • 張伯禮院士: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
    【專家點評】 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 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1月23日,春節來臨前夕,離漢通道關閉。「隔離」一座人口超千萬的城市,在人類歷史和城市發展史上前所未有。大年初三,72歲的張伯禮院士逆向而行、直奔武漢。
  • 電子行業三大拐點已確定 2021年有望迎來整體景氣度上行
    電子行業單季度歸母業績情況今年以來,電子行業市場需求雖受疫情影響,但以5G、雲計算、人工智慧、可穿戴等為核心的創新周期不斷加強,電子行業發展總體勢頭向好。國盛證券認為,電子行業三大拐點已確定。首先,板塊業績拐點確定,存貨佔比大幅下降,核心龍頭企業業績超預期,且分布於全產業鏈;其次,市場預期拐點確定,外部環境變化、政策周期強化、產業鏈自主化趨勢不變。第三,全球產業拐點確定,下遊需求環比改善,龍頭企業三季度業績高速增長的同時,普遍給出了未來行業景氣的樂觀指引。
  • 金鷹基金:海外疫情擴散致全球市場動蕩 未來之路將向何方?
    來源:新浪基金金鷹基金:海外疫情持續擴散致全球市場動蕩,未來之路將向何方?昨夜,作為全球股市重要風向標的美國股市再次出現熔斷。道指大跌近3000點,並迫近2萬點整數大關。迄今為止,本月美股已先後出現3次熔斷。縱觀美股歷史,總共也只發生過4次熔斷的情形。
  • 張伯禮:冠狀病毒已變異!全球已迎來第二波疫情,這意味著什麼?
    7月遼寧大連疫情、9月山東青島疫情、10月新疆喀什疫情……國內近期又出現了三次聚集性新冠疫情,如果細心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它們有一個共同點:無症狀感染者居多。這其實跟近日張伯禮院士的最新研判「新冠病毒已經變異」大有關係!
  • 張伯禮院士:不行!
    在2021年1月1日北京電視臺《養生堂》「院士開年話健康」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做出了權威分析。張伯禮表示,2020年國慶節期間,我國幾億人口在流動都沒有事兒,大家可能會說,春節還可以流動,但是「不行」,因為季節不同。「這個寒冷的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張伯禮進一步分析稱,現在我國多點散發已經成為常態,包括最近已經有多地發生了新的病例。
  • 鍾南山稱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是新出現的課題!春節還能不能回家?張伯禮:希望安排提前放假
    鍾南山表示,目前國內疫情比較平穩,這是非常不容易。「我們最關鍵的是把上遊卡住了,在社區進行群防群控,並且通過早診斷早隔離,及時發現病人,這是我們最大的法寶。」目前,全球的疫情仍在蔓延中。接下來該如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不能鬆懈,一鬆懈就可能造成疫情反彈。」
  • 張伯禮院士:不行
    在2021年1月1日北京電視臺《養生堂》「院士開年話健康」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做出了權威分析。張伯禮表示,2020年國慶節期間,我國幾億人口在流動都沒有事兒,大家可能會說,春節還可以流動,但是「不行」,因為季節不同。「這個寒冷的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張伯禮進一步分析稱,現在我國多點散發已經成為常態,包括最近已經有多地發生了新的病例。
  • 抗疫先進事跡丨張伯禮:用「中國方案」抗擊疫情
    張伯禮:用「中國方案」抗擊疫情新華社記者宋瑞、慄雅婷、張建新在9日「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
  • 張伯禮最新判斷:病毒已變異,有兩個新特點
    張伯禮院士提醒,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這些有效的措施要繼續堅持。新冠疫苗有望年底或明年年初上市,檢驗檢疫人員、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及時接種。  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經到來  嚴重程度已超過今春  「從全球範圍來看,第二波疫情已經到來。」
  • 張伯禮院士:不行!
    在2021年1月1日北京電視臺《養生堂》「院士開年話健康」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做出了權威分析。張伯禮表示,2020年國慶節期間,我國幾億人口在流動都沒有事兒,大家可能會說,春節還可以流動,但是「不行」,因為季節不同。「這個寒冷的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
  • 這波疫情,「拐點」還有多遠?
    此前一天,河北還出現了本輪疫情的首個本土死亡病例。另外,全國多地已出現河北、黑龍江關聯病例。面臨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人們最關心的就是:「拐點」何時能來?資料圖:完成入戶採樣工作後,石家莊醫護人員之間互相進行消殺工作。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警惕新動向!242天後再現本土死亡病例14日,國內的疫情數字再次更新,數據中的幾個變化引發關注。
  • 本輪疫情還不能確定出現拐點,一防控人員不幸去世...
    河北省儲備5萬名後備梯隊人員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防範和應對可能發生的更大疫情,我們將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建華院區,石家莊市三院,還有邢臺醫專二附院作為後備醫院,共有2505張床位,以做好隨時整體騰空、收治病人的各項準備工作,組建了28支共計840人的省市多學科整建制救治團隊,儲備了5萬名後備梯隊人員。
  • 數說疫情1130:全球期待疫苗上市高潮,俄羅斯疫苗訂單達12億劑
    11月29日,香港單日新增確診115例 文|《財經》數據研究員徐進 圖|《財經》視覺中心 編輯|郝洲 許瑤 一、歐洲第二波疫情趨緩,德國拐點尚未到來
  • 張伯禮:這次抗疫,增強了我們對傳統醫藥信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處於全球大流行狀態的當下,人類社會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張伯禮走上臺,講起了他熟悉的話題——「中醫藥抗疫」。最近,張伯禮在疫情初期的一張照片感動眾人。今年2月份,張伯禮率領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方艙醫院。因為過度勞累,他膽囊炎發作,在武漢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
  • 世界多地出現超級病毒,張伯禮院士建議二節期間儘量不……
    繼英國政府12月14日確認出現變異病毒並宣布提升倫敦等部分地區防控級別後,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12月23日表示又發現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並將提升英格蘭更多地區防控等級。圖片來源於網絡近日在武漢市中醫藥學會年會暨第五屆中醫與國學論壇上,針對疫情會給元旦春節帶來的影響,張伯禮院士進行了回應。「雖然目前我國疫情沒有蔓延,而且在可控安全範圍內,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更要嚴加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