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拐點或將在9至19日出現

2020-11-29 中國網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黃鍔院士和喬方利研究員提出了一種簡潔、實用的流行病動態傳播率計算方法,可用於快速、定量研判疫情的總體態勢。應用該方法,研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將在2月9~19日出現拐點。

2019年12月始於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延續至今,影響波及全球。如何快速、準確、定量地評估疫情所處的階段、管控措施的效果以及預判未來走勢,成為擺在政府、科學界及民眾面前重大而急迫的任務。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黃鍔院士和喬方利研究員提出了一種簡潔、實用的流行病動態傳播率計算方法,能夠揭示疫情的基本規律,2月7日在線發表於Science Bulletin。

1. 為什麼要提出新的傳播率定義?

流行病學領域長期使用基本傳染數R來描述流行病的傳播率,指在無人為幹預情況下易感人群由單個典型感染者產生的二代病例個數,可簡單理解為一個感染者可以傳染幾個人。這是傳染病學的核心參數,通常取為常數。每次疫情出現,流行病學專家都從不同角度來估計該參數,但結果往往差異很大。首先,科學的基本原則是量化及可重複。不同的傳播率所得結論必然不同。基本傳染數目前在科學上還無法準確量化;其次,隨著管控措施的優化、對疫情科學認知的深化、醫療條件趨好等人為條件的變化,傳播率應該不斷降低而不應取為常數;第三,疫情管控似是一場戰役,決策者和民眾均亟需一個量化、直觀、實用、科學的傳播率參數來判斷疫情的態勢。

R無法準確量化,目前直接公布的數字又難以揭示疫情發展的基本規律,因此需要提出一種新的傳播率定義。

2. 新型動態傳播率的提出及其用途

由於各種傳染病模型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故該文遵從奧卡姆「剃刀原則」,刪繁就簡。假定傳染過程符合自然界廣泛存在的自然增長率,用當天和前一天現存感染者數量(政府公布的累計確診人數減去康復及死亡人數),可以方便地計算出當天的動態傳播率。

基於該傳播率的疫情傳播模型可準確量化,更加直觀和實用,能從整體上把握疫情。可用於:(1)分析疫情發展的動態過程;(2)定量估計管控措施的效果;(3)根據傳播率趨勢外推預估疫情未來發展態勢。

3. 在2019-nCoV疫情中的應用

為保持公開透明,我國政府每天發布確診、疑似、治癒和死亡人數。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不斷增加,但仍然無法清晰判斷疫情是否得到了控制。

(1)在對數坐標中,武漢「封城」後現存感染者數量曲線不斷向下彎曲(圖1),表明疫情逐步得到了有效管控,但這個結論無法從目前廣泛應用的線性坐標圖中看出。打個比方:A投資100元賺了100元,B投資1萬元賺了1000元。表面看來B獲利更多,但A的收益率卻更高。基數不同,每日新增的病例數背後的傳染率是疫情控制的關鍵。

圖1 從2020年1月16日起逐日2019-nCoV現存感染病例人數,縱軸為自然對數。

(2)1月24日之前動態傳播率跳躍且量值較高說明管控措施尚未就位(圖2)。但24日之後傳播率不斷下降(27日略異常),表明管控措施效果顯著。該動態傳播率不僅可以快捷、有效地監控疫情的發展,也可以對具體管控措施的效果進行量化估計。不但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同比減少表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即使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同比增加、但傳播率降低仍然表明疫情得到控制,總體態勢在向好轉變。

圖2 從2020年1月16日起算的2019-nCoV動態傳播率。藍色點線和紅線分別為由EMD分解和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動態傳播率變化趨勢,黑色點線為1月24日武漢「封城」後傳播率變化趨勢(1月23日「封城」,從次日起考慮其效果)。拐點時間由線性趨勢外延得到。

(3)疫情拐點何時出現?當疫情動態傳播率降為1時,萬眾期盼的拐點就會出現。預估可假定傳播率趨勢不變(實際上一直在變),若按照武漢「封城」後的趨勢外推,拐點將在2月9日出現,屆時現存感染人數預估為3.7萬~4.4萬之間;如果採用1月16日以來所有疫情數據外推,則拐點將在2月19日出現,屆時現存感染人數將高出很多。

需要說明的是,該方法的不足是沒有考慮疫情傳染的具體機制與過程,但跳出細節也是該方法的優勢所在。該方法直接依賴數據的質量,且樣本量較小情況下結果不夠穩定。疫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應分析該文所定義的傳播率而不是新增病例數量:動態傳播率下降表示疫情得到控制,下降速度越快表明管控措施越有效。當前2019-nCoV疫情動態傳播率不斷降低表明:目前疫情雖然嚴峻但整體已在控制之下,預計2月9~19日疫情出現拐點。未來預估不確定性:一是目前大量存在的疑似病例會略延遲上述估計的時間拐點,二是近期將出現的返工、返崗和返學人口流動高峰也會導致傳播率增加。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部海洋四所與海洋二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網4月3月訊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獲悉,4月2日,海洋四所所長黃大吉、黨委書記陳維一行來第二海洋研究所調研,與第二海洋研究所領導班子座談,雙方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李家彪所長對四所領導班子一行的訪問表示歡迎,表示二所在南海、北部灣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生態學科方面,希望未來雙方能開展更多的合作,一起推動海洋事業向前發展。黃大吉所長表示,海洋四所是一個處於起步期的單位,將聚焦於海洋生態文明和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同時面向東協國家開展海洋科技合作,服務自然資源部職能,助力廣西海洋經濟高水平發展。
  • 2020年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初試成績2月20日公布
    2020年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初試成績2月20日公布 2020-02-13 11:54:28| 來源: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院 鑑於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為充分保障廣大考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2020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招聘高校應屆博士畢業生公告【招29...
    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加掛「中國—東協國家海洋科技聯合研發中心」和「廣西海洋發展研究院」牌子,是自然資源部直屬的事業單位,主要開展海洋安全和防災減災、海洋生態和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產業經濟等方面研究。根據自然資源部人事司的工作安排,將面向高校應屆博士畢業生,開展2020年度公開招聘工作。
  •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招人啦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招人啦 2020-09-14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科研人員在西北太平洋大氣次季節變率研究中...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0~30天極端天氣過程可預報性及預報理論與方法研究」的支持下,依託於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自然資源部海洋環境科學與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李奎平博士針對10~30天延伸期預報的關鍵預報因子—大氣準雙周振蕩事件開展了深入研究,在其維持與傳播機理方面取得新的科學突破,為提高延伸期預報能力奠定了理論基礎。
  • 2020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招聘高校應屆博士畢業生擬錄用人員...
    北京事業單位招聘公告:2020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招聘高校應屆博士畢業生擬錄用人員公示(第二批),公示時間:2020年9月22日至9月29日,更多北京事業單位招聘信息,事業單位考試試題,請點擊北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 2021年青島市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60...
    2021年本所擬計劃招收學術型碩士生60名(最終下達以教育部下達的計劃為準),考試科目除統考科目(政治、英語)外,其它科目均由本所自行命題,各研究方向考試科目和招生人數詳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2021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專業目錄》。
  • 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科研團隊在nature子刊發文闡述海洋生物地球...
    圖1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觀測平臺與主要國際計劃的時間線中國網5月28日訊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獲悉,2020年5月,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環境觀測與模擬團隊應邀在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上發表了題為「Monitoring ocean biogeochemistry
  •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兼國際合作司司長張佔海一行赴自然資源部海洋...
    11月24日,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兼國際合作司司長張佔海,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丹紅一行到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調研國際合作工作。海洋三所所長蔡鋒、黨委書記吳日升、副所長陳彬,國際合作機構負責人、相關主要專家參加了調研活動。
  • 2020浙江杭州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招聘6人公告公告【招6人】
    根據事業發展需要,我所及所屬企業擬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單位簡介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隸屬於自然資源部,是一座學科齊全、科技力量雄厚、設備先進的綜合型公益性海洋研究機構。主要從事中國海、大洋和極地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與資源探測、勘查的高新技術研發與應用。
  •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南海北部內波流監測、預報、預警系統...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南海北部內波流監測、預報、預警系統研究與應用大宗材料採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 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2020年度公開招聘博士畢業生
    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是自然資源部部屬事業單位,主要職能是開展我國海洋發展戰略、方針、政策和法規的研究。根據工作需要,近期將開展2020年度博士畢業生崗位公開招聘工作,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招聘原則堅持公開、公開、公正的原則,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
  •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青島政暢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受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的委託,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專業設備、配件招標項目」項目(項目編號:QDZC20190507-019)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QDZC20190507
  • 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所長黃大吉:以海洋科技守護北部灣「綠水青山」
    王鵬斌 攝  7月22日,在廣西北海海事碼頭,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四所)16名科考隊員登上「粵科1號」船,駛向北部灣海域,開啟了「北部灣自然資源調查與評估」科考首航。  該航次是近10年來北部灣海域首個大型的綜合性海洋調查項目,引起業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同時,今年初正式運行的海洋科研領域「新兵」——海洋四所,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
  • 山東省海洋部門負責人到自然資源部駐津海洋機構調研
    本報訊 11月26~27日,山東省海洋局局長宋繼寶與青島市、日照市海洋部門主要負責人,赴自然資源部駐天津的直屬海洋機構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單位進行了集中調研並交流工作。
  • 自然資源部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精彩紛呈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嘯預報員孫立寧為「平安海洋」代言,國家海洋博物館的講解員董辛為「北極環境」代言,阿拉善SEE會長艾路明為「萬物之源的碧水」代言,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基層巡護員羅春平為大熊貓國家公園代言,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王雪梅為「海知了」代言。
  • 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陶春輝研究員當選全國先進工作者並在京接受表彰
    2020年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輝研究員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這是海洋二所第四位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的科研工作者。  「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每五年評選一次,是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作出重大貢獻者的榮譽稱號,是勞動者的最高榮譽。今年,黨中央、國務院授予1689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予80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 設置七大板塊,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9月21日至22日舉辦
    設置七大板塊,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9月21日至22日舉辦大眾日報記者 張忠德2020-09-14 17:52:0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9月14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召開新聞發布會
  • 2019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科研財務助理招聘1人...
    2019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科研財務助理招聘1人公告 2019-02-27 18:19:53|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自然資源部發布海南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自然資源部發布海南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原標題: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6日)發布海南海洋地質調查報告:圍繞天然氣水合物、南海油氣和海砂資源等地質調查,我國獲得一系列海南海洋地質科技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