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療效是評價中醫優勢的金標準(一線抗疫群英譜)

2021-01-13 人民日報

  從1月25日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就率領第一支國家中醫醫療隊奔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至今,黃璐琦和他的團隊仍在武漢抗疫一線。目前黃璐琦和他的團隊在為已出院的患者配恢復期的中藥,並給予指導,形成了一套完整改善肺功能的方法和技術,患者症狀明顯減輕,改善率達到70%,患者回訪效果滿意。

  黃璐琦說,關口前移,早期介入,全程幹預,是中醫藥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診療的全過程。在這次武漢抗疫一線,中醫藥全面、全程參與防控救治,對改善患者症狀、加快核酸陽轉陰、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出院,均有明顯效果。

  黃璐琦所帶領的醫療隊負責金銀潭醫院南一區病房醫療工作,這是疫情發生後第一個接管重病區的中醫醫療隊。「接管病區奠定了中醫藥防控新冠肺炎的基礎。」黃璐琦認為,從中醫角度看,新冠肺炎屬於「疫」病範疇,治療方法上應注重「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扶正氣,闢邪毒」。他說,在新冠肺炎感染早期,中醫藥治療對集中隔離、已有明顯症狀的患者,能夠縮短病程,減少其重症發生率,真正把關口前移。

  身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專家組組長,黃璐琦帶領團隊制定並多次優化中醫診療方案。「根據臨床患者症狀特徵,我們分析了此次疫情的發病病因、病機,並將患者分為醫學觀察期和臨床治療期兩類。針對臨床治療期各期患者分別給予協定處方;對於觀察期患者再進行分層,篩選中成藥推薦患者使用,既體現了中醫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的治病特點,有效指導了全國各地的診療,也避免了發熱患者不分輕重盲目湧向醫院診治,導致發熱門診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等多類型患者交叉感染狀況。」黃璐琦介紹說,經過他們論證研究的中醫藥診療方案,也被納入了不同版次的國家診療指南,用以指導全國中醫藥參與疫情救治工作。

  除了帶隊親徵,黃璐琦還牽頭承擔了科技部疫情防治緊急項目「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研究」,並多次組織臨床設計、臨床統計學、呼吸病學等領域專家,以臨床為基礎全面布局科研方案,篩選有效中藥方劑,優化中醫臨床診療方案,提高臨床療效。

  隨著醫院和患者對中醫藥的逐漸認可,黃璐琦團隊接管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一病區床位由32張增加到43張,收治的均為重症患者,患者開始陸續服用中藥。在所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情好轉率(危重、重症轉歸)達到83.61%。「這說明,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在緩解患者發熱、咳嗽、咽幹、食慾減退、心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黃璐琦這樣強調。

  臨床療效才是評價中醫藥優勢的金標準,中醫不僅講究「未病先防」,也注重「既病防復」,康復期患者的恢復也能體現中醫藥優勢。中醫對肺功能康復治療早已有成熟方法,包括呼吸訓練、調氣、採氣、養氣、練氣等,還有耐力、排痰、放鬆訓練等。

  來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初,在全國確診病例中,中醫藥治療病例達92.58%。其中,武漢方艙醫院累計服用中藥人數達99.9%。世衛組織近日發布消息,決定刪除其官網上關於抗疫「常見問題」一欄中「不應使用傳統草本藥物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有關內容。此舉被認為是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臨床效果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認同。

相關焦點

  • 臨床結果顯示的療效才是檢驗藥物有效性的金標準,而不是雙盲試驗
    一個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老藥,一個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新藥,這就是中醫和西醫的區別所在,這就是無可否認最基本的客觀事實。而那些用雙盲試驗衡量判斷中醫的人,尤其是那些打著科普旗號的專家學者,卻有意無意地迴避這一最基本的客觀事實。臨床結果顯示的療效,才是既適用於西醫又適用於中醫的金標準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親口嘗嘗。中藥西藥到底如何?
  • 溫州人大代表抗疫「群英譜」
    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中,浙江省溫州市各條戰線上的人大代表主動奔赴一線,在這次史無前例的大戰大考中,描繪出了一幅幅生動的抗疫「群英譜」。   面對這些奮戰在一線的基層人大代表,溫州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委員謝瑞霞說:「像這些黨員幹部和代表,並非是個例。我們在每個生活的社區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人。在抗疫期間,這樣的工作者、奮鬥的人們,他們是我們抗擊疫情取得勝利的保證。」
  • 邊東,在非洲施展中醫藥抗疫優勢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國家委派馳援非洲抗疫工作,獲得剛果(金)衛生部、剛果(布)衛生部抗疫榮譽證書,河北省衛健委、外事辦抗疫榮譽證書,所屬的中國(河北)援剛果(金)抗疫醫療專家組獲得全國抗疫先進集體。6月12日,經過三十多天的連續奮戰,河北省中醫院腎病二科副主任醫師邊東終於圓滿完成了援助剛果(金)的國際使命,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 【最美科技人】陳平:中醫抗疫 仁心仁術
    陳平是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呼吸內科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由於表現突出,他獲得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中國好醫生 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等榮譽稱號。
  • 中醫科學院院長回答抗疫問題,中藥是不是安慰劑!
    中醫能治好我,我就是活生生的證據。「說中藥是心理安慰?理解有誤,身處疫區才能有感受!」兩個月前,中國抗疫決戰時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寥寥數語回復《中國科學報》後,便斷了聯絡。4月24日,黃璐琦在「中醫藥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與傳承創新發展」研討會上第一次詳細介紹了在金銀潭醫院、東西湖方艙醫院、將軍路街衛生院開展的中藥臨床試驗情況。會後,他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回應了外界對中醫藥在此次抗疫治療中的種種質疑。
  • 權威中醫藥學術機構首次評估,基於中醫特色優勢與科技影響力評價...
    12月2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聯合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管理分會發布《基於中醫藥特色優勢和科技影響力的中醫醫院評價研究報告(2020年)》,並附《基於中醫藥特色優勢和科技影響力的公立地市級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TOP100(2020年)》,公立地市級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名單出爐。
  • 連花清瘟聯合西醫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
    採用Cochrane 協作網偏倚風險工具對納入研究進行風險評估及質量評價,Stata 15 軟體進行Meta 分析,Begg’s 檢驗分析發表偏倚。結果最終納入7 項臨床療效研究,包括665 例COVID-19 患者。
  • 董瑞榮獲北京市「抗疫先進個人」
    及時成立醫院抗疫指揮部,親自擔任抗疫總指揮,多次召開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制定防控應急預案,採取堅決有力防控措施,嚴格監督執行。在疫情爆發期間,他24小時堅守在醫院崗位,指導全體醫務人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防控要求,組織開展網格化、地毯式排查,堅決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堅持科學規範防控治療,加強物資保障,加強一線工作人員安全防護,關心其工作生活,保證了全院醫患零感染。
  • 核心成果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
    兩個月來,該實驗室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合作開展「氯喹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療效評價」應急攻關項目,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應用於臨床救治一線;又聯合研發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診斷準確率高於90%。廣東科學家有不計個人得失,如何體現科研成果?專家共識體現了推動科研成果儘快應用到抗疫一線的「廣東智慧」。
  • 評價幹細胞移植對肝硬化臨床療效的Mate分析
    因幹細胞自我更新能力強、易於體外純化及培養等優勢,使幹細胞移植成為研究人員備受關注的新興技術,用於諸多疾病的臨床研究,其中,肝硬化就是幹細胞移植的研究範疇內。肝硬化的現狀肝硬化是肝臟疾病的一種病理過程,由於各種肝損傷、肝炎等導致的纖維瘢痕形成和肝細胞再生,造成肝功能下降。據WTO報導,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B型肝炎病毒,2.4億慢性HBV感染者,60%患者易轉化為肝硬化。
  • 中醫臨床創新的技術革命!——「中醫經絡微創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
    近日,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主辦的「中醫經絡微創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舉辦。會議旨在發揮中醫獨特優勢,為健康中國助力;探討祖國傳統的針灸技術在治療各類疾病的重要作用;科學評價中醫經絡微創技術在實際臨床中的廣泛應用。
  • 超聲造影及彈性成像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進展
    超聲造影和彈性成像作為新興的超聲檢查手段,不僅可評估瘤體大小,還可以對其腫物內血管及組織成分變化進行早期功能評價。本文就超聲造影及彈性成像技術在NAC療效評估中的應用進展進行綜述。 1. 1)臨床評估(主要為觸診)的弊端:①對操作者臨床經驗要求高;②對於位置較深、體積較小的病變不易觸及,特別是對於腺體豐富的乳腺;③對腫瘤壞死後纖維化病灶及殘餘灶很難鑑別。
  • 九江市中醫醫院啟動鹽酸乙醯左卡尼汀片臨床研究項目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周文娣攝影報導:近日,九江市中醫醫院在北院糖尿病科病區舉行鹽酸乙醯左卡尼汀片臨床研究項目啟動儀式暨培訓會議。副院長嚴東標出席並講話,啟動儀式由GCP機構辦公室主任吳漫主持,項目申辦方和醫院GCP工作團隊共計20餘人參加會議。
  • 中醫藥抗疫效果的循證醫學思考
    在這場浩大的抗疫戰爭中,中醫藥出色、耀眼的表現,有目共睹,讓世人認識到中醫藥的神奇價值。甚至還有人說,這次的病毒,讓中醫中藥露了把臉。相信疫情以後,國家對中醫藥的發展肯定會更加重視。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成功,將成為其發展振興的重要機遇。中醫藥抗疫的具體效果究竟怎麼樣?
  • 壯鄉中醫抗疫記
    目前,廣西中醫藥系統醫務人員有130人馳援湖北抗疫一線。他們精心為確診患者開方用藥,向患者贈送中醫闢穢香囊,組織患者練習八段錦、壯族三氣養生操。  記者:劉偉 梁舜 雷嘉興  編輯:張寶亢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壯鄉中醫抗疫記
  • 正大天晴/康方生物PD-1一線晚期肝細胞癌臨床試驗數據披露
    5 月 19 曰,中國生物製藥(01177)發布公告,公司與康方生物科技共同開發及商業化的 PD-1 單抗派安普利單抗(代號:AK105),聯合安羅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II 期研究數據摘要即將在 2020 年 ASCO 年會接受以海報形式呈列。
  • 「溫州最美抗疫人」溫州機場公安戰「疫」群英譜①
    機場分局黨總支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經中共溫州市公安局機關委員會同意,在抗疫一線成立四個疫情防控處置工作臨時黨支部,迅速發動全員日夜奮戰在機場這一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陣地,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
  • 抗疫路上 愛不缺席
    「主任,雖然我不是黨員,但我要求主動前往前線,參與一線臨床工作。」  「主任您好,只要組織需要,我有召必應。」  鐵肩擔使命,逆行展英姿。作為省內著名中醫專家,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他不顧個人安危,先後多次出徵威海、青島、煙臺等城市會診20餘名患者,輾轉數千公裡。
  • 共享優勢藥物學術成果 專家解讀舒筋健腰丸四期臨床報告
    據悉,本次由多家中西醫治療骨傷病核心機構共同承辦的大會,旨在共商中西醫治療骨傷病的融合,共享優勢藥物在學術方面的新成果。  其中,在對現有中成藥「循證醫學驗證」的科研方面,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副院長高景華教授主講的《陳李濟舒筋健腰丸四期臨床報告》,在大會「中成藥政策解讀、中成藥前沿進展專題」環節的「大師論壇」上,引發與會專家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