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中醫藥學術機構首次評估,基於中醫特色優勢與科技影響力評價...

2021-01-09 瀟湘晨報

12月2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聯合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管理分會發布《基於中醫藥特色優勢和科技影響力的中醫醫院評價研究報告(2020年)》,並附《基於中醫藥特色優勢和科技影響力的公立地市級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TOP100(2020年)》,公立地市級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名單出爐。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居名單前三位。這是首次由權威中醫藥學術機構作為第三方對中醫醫院進行評估。

據介紹,本次評估歷時2年,對382家地市級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含中西醫結合醫院及民族醫院)3年內的統計和公開數據進行綜合排名,評價指標重點突出中醫藥優勢特色及科技影響力。其中,中醫藥特色優勢評價指標主要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佔執業(助理)醫師比例、中藥師(士)佔藥師(士)比例、中醫處方數佔門診處方數比例、中醫處方數與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比例等;科技影響力評價指標主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專科(專病)、國家級臨床研究基地數、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數以及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數、專利、標準數等。

本次評估推選出100所中醫醫院,旨在通過加大對這些中醫醫院的宣傳,區域性引導患者就醫,推動更多優質中醫醫院進入民眾視野,方便群眾看中醫,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來源:安徽老幹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權威名單請收藏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陳琳輝 整理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聯合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管理分會發布《基於中醫藥特色優勢和科技影響力的中醫醫院評價研究報告(2020年)》,並附《基於中醫藥特色優勢和科技影響力的公立地市級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TOP100(2020年)》,公立地市級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名單出爐
  • 株洲傷科醫院副院長袁尚鋒獲評「省名中醫」 中醫優勢等排名躋身...
    近日,全省中醫藥大會在長沙召開,株洲傷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株洲市核心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袁尚鋒上臺獲頒「省名中醫」證書。據悉,全省共有58位同志獲此殊榮。在此前的12月2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聯合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管理分會發布《基於中醫藥特色優勢和科技影響力的中醫醫院評價研究報告(2020年)》,並附《基於中醫藥特色優勢和科技影響力的公立地市級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TOP100(2020年)》,公立地市級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名單出爐。其中株洲市中醫傷科醫院躋身全國百強,位居第62位。
  • 家門口就有中醫館 無錫大醫院能看名中醫 中醫藥融入千家萬戶
    作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以來,我市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與西醫藥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日益彰顯出其在治未病、防治重大疾病和康復中的重要作用。從2016年以來,我市共培養中醫藥重點傳承人近50人、中醫藥骨幹人才150餘人。時隔18年後,江蘇省名中醫今年再次評選揭曉,我市陸曙等7位專家榜上有名。
  • 我國中醫心理健康領域理論與實踐迎來重大突破
    央廣網北京4月25日消息(記者劉天思)4月25日,國內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心理學家們齊聚北京西鶴年堂中醫醫院,與汪衛東教授(北京西鶴年堂中醫醫院院長、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一同為北京中醫心理研究所和鶴年養心苑舉行揭牌儀式。與此同時,西鶴年堂中醫院特聘汪衛東院長為鶴年養元社名譽社長,鶴年養心苑的名譽苑長。
  • 謝雁鳴:中國中醫藥事業的突出貢獻者
    2006年起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她從事中西醫結合老年病臨床和科研近30年,主要研究方向為循證醫學、臨床評價與中醫藥標準化、中藥上市後再評價方法等。她先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勵14項,主要有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等。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機關「巾幗建功」活動先進個人,「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個人」「中國中醫研究院抗非典標兵」,北京市「愛國立功標兵」等行政獎勵。
  •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科版)入選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
    日前,從《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第6版)獲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科版)被評為電子與通信技術學科的權威學術期刊(A+等級),在該學科學術期刊中排名第7位。《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是由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武漢大學圖書館、中國科教評價網、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研發,根據各學術期刊的5年影響因子、2年影響因子、即年指標、總被引頻次、web即年下載率、基金論文比、二次文獻轉載、專家評審、量效指標JMI、年發文量等指標值進行遴選,是國內主流的七大期刊評價體系之一,現已有2000
  • 「聚焦新中醫研究,展望新中醫未來」學術研討會在上海隆重召開
    2018年1月19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和證大九間堂新中醫聯合舉辦的「聚焦新中醫研究,展望新中醫未來」學術研討會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全球合作夥伴中心隆重舉行。這是目前中醫振興的方向,也是未來新醫學的發展方向。雖然目前各項資源尚不完善,但我們應放開馬力幹,利用物聯網和網際網路作為推動中醫藥跨學科研究發展的載體,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和學術特色,學習海內外醫療「黑科技」,形成資源合力,共同促進中醫現代化的發展。」
  • 中醫臨床創新的技術革命!——「中醫經絡微創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
    近日,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主辦的「中醫經絡微創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舉辦。會議旨在發揮中醫獨特優勢,為健康中國助力;探討祖國傳統的針灸技術在治療各類疾病的重要作用;科學評價中醫經絡微創技術在實際臨床中的廣泛應用。
  • 基於中藥提取的天然藥物注射液上市後評價關鍵技術研究專家研討會...
    9月19日,基於中藥提取的天然藥物注射液上市後評價關鍵技術研究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該課題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立項,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院士
  • 世中聯真實世界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年會在陝西中醫藥大學...
    2020年11月7日至8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真實世界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年會在陝西中醫藥大學隆重召開。
  • 金天國際加強中醫藥特色數位化創新 構建企業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2021年經濟工作重點,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將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科技創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中醫藥「絕對定性定量」是制約中醫技術與現代生命科技、醫學接軌的關鍵點,也是中醫現代化進程中一直在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更是金天國際推動生態保養行業標準真正落地的關鍵一環,因為只有實現了「絕對的定性定量」,才能從根本上更加精準地把控中醫類產品的有效性、穩定性及科學性,才能更有力地推進生態保養技術的廣泛應用,進而促進這一新興行業的形成與發展。
  • 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開設「屠呦呦班」
    為探索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中醫藥高等教育體制機制,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開展「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試點專項」,開設九年聯合培養、本博連讀中醫學「屠呦呦班」,今年計劃在北京、山東、山西、河南、浙江5個省份各招收3名學生。
  • 河南大學中醫藥研究院第一屆學術委員會2020年會議暨中醫藥傳承與...
    副市長王玲,河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孫君健,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李建生,省衛健委中醫處副處長樊英戈等出席會議。會議宣布成立河南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王琦任河南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建生任常務副主任,王新春、龐國明任副主任,倪青、張峰、寇紹傑任委員,並頒發了聘書。
  • 祝賀西安市中醫醫院肝病科郝建梅主任榮獲「西安市五一巾幗標兵...
    郝建梅,女,51歲,中共黨員,主任醫師,陝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陝西省名中醫,陝西省「三秦人才津貼」,西安市首屆名中醫,西安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全國第三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優秀繼承人,楊震傳承工作室負責人,黃元御長安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負責人,國家中醫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肝病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負責人。
  • 與時俱進,傳承發展好中醫藥
    這些經歷和經驗說明,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在維護百姓健康方面不僅有效,還具有特色優勢。在防控重大疫病方面,中醫藥的優勢和作用我也深有體會。由山東省派往英國的援助醫療隊,就由山東省立醫院負責組建,隊伍中我們也專門配備了兩名中醫醫生,就是因為中醫藥參與抗疫體現出了特色優勢,還是我國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
  • 分論壇|2020年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康復機構管理&...
    為更好促進各康復醫療機構之間的建設管理及科研學術的交流合作,展現最新的康復理念和管理經驗,提升康復機構從業人員自身水平,帶動國內康復機構規範、有序、健康發展。康復機構管理專委會將聯合科技管理與評估委員會,召開康復機構管理&科技管理與評估聯合分論壇。
  • 黑龍江省中醫藥管理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
    (二)承擔全省中醫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及臨床用藥等監督管理責任。規劃、指導和協調全省中醫醫療、科研機構的結構布局及其運行機制改革。監督執行各類中醫醫療、保健等機構管理規範和技術標準。擬訂全省中醫藥行業服務規範和職業道德規範,促進全省中醫藥行業作風建設。 (三)負責監督和協調醫療、研究機構的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工作,擬訂有關管理規範和技術標準。
  • 省中醫藥科學院牽手澳門大學重點實驗室 建川產地道藥材標準研究平臺
    根據框架協議,雙方集成各自優勢資源,探索產品研發與推廣新模式,促進創新中藥、特色中藥大健康產品研發與示範,加快成果轉移轉化,促進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同時,發揮雙方在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的特色和優勢,聯合培養創新型國際化的博士、碩士和博士後等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