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主辦的「中醫經絡微創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舉辦。
會議旨在發揮中醫獨特優勢,為健康中國助力;探討祖國傳統的針灸技術在治療各類疾病的重要作用;科學評價中醫經絡微創技術在實際臨床中的廣泛應用。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黃堯洲,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教授陳信義,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總工李赤泉,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榮,河北廊坊愛德堡醫院副主任醫師龐振石,山東省鄆城縣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季雪蘭,山東德州陵城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朱風彬等嘉賓出席了此次評價會。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會長助理兼副秘書長張勇生主持會議。
來自於北京白廣闊中醫醫學研究院的院長白廣闊,是本項目的主要科學技術報告人,也是中醫經絡微創療法的創始人,現任青海仁和按摩康復醫院院長、同是還是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骨傷分會經絡微創委員會會長、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智庫委員、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經絡微創技術培訓基地主任、中國民族衛生協會高新技術國醫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國際針灸醫師、著名脊柱微創專家、全國骨病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國醫講師團特聘專家、中醫適宜技術講師。
白廣闊院長
白廣闊在二十歲開始學習疼痛,拜訪全國各地針刀、軟外、針灸、手法等名師大家三十餘人,將古中醫經絡學、朱漢章針刀醫學理論、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與張天民的弓弦力學,以及西醫的筋膜理論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特理論體系,獨創「中醫經絡微創療法」,專業治療頸腰椎病及脊柱相關疑難雜症。從事疼痛工作二十多年,通過臨床上數十萬例的病例證明了該療法的確實有效性。獲得病患極大好評!中央電視臺2018年在《發現之旅》頻道對該療法給予15分鐘專題報到。中醫經絡微創技術原來曾獲得中醫高新適宜技術的前提下在2019年9月又被國家衛健委主管部門、國醫大師李佃貴領銜的北京中西醫慢病防治促進會授予全國推廣的慢性病康復適宜技術。2019十月經絡微創技術再次榮獲中醫適宜技術——中醫治未病適宜技術推廣項目!
白廣闊在會上談到,中醫經絡微創療法,根植於五千年中醫沃土,以安全有效、天然無痛為目標,致力於為大眾傳播古為今用的健康治療方法和技術,造福廣大疼痛患者!
白廣闊表示,經絡微創技術團隊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診療和康復中的獨特作用,為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和服務,增強社區中醫藥醫養結合服務能力貢獻一份力量。我們一定不辜負各位領導、專家們的重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更多、更有效地針刺治療技術去解除更多患者的病痛,以此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對我們經絡微創技術的支持與認可!
會上,與會專家分別發言,分享了各自的觀點。他們認為,中醫經絡微創技術經過了多年實踐驗證,治療效果突出,凝聚科技成果亮點,應進一步推廣應用。其特點主要在於中醫經絡微創技術是以骨盆和脊柱為中心,以經筋經絡、弓弦力學、運動康復學為理論指導,以經絡微創針刀、刃針、圓利針為工具來治療頸肩腰腿痛及脊柱相關病症和筋性疑難雜症的一項技術;針柄設置有摩擦紋路內凹型曲面手持面;針身每隔10mm有一個感覺凸起,方便施術者掌握進針深度;針頭為等腰寬梯形、等腰窄梯形及等腰三角形,方便施術者在不同部位與組織進行切割及針刺操作。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致同意通過科技成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