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一線視角:中醫創新呼喚「李時珍」

2021-01-07 人民網

  讓達爾文點讚,令李約瑟稱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近日,在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大會上,李時珍嘔心瀝血近三十載完成的巨著《本草綱目》再次引發熱議,也將大眾的目光引向中醫藥創新發展的未來。

  《本草綱目》享譽世界,不只在於李時珍建立的藥物學分類體系,比西方林奈建立的雙命名法早了近200年,更在於承載了中醫躬親實踐的求知精神、繼承發展的創新精神。今天,我們紀念李時珍,最好的方式就是傳承這種求知創新精神,弘揚中醫藥文化,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利用好、發展好,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中的重要作用。

  當下,中醫藥發展,還面臨誤解的雜音、偏激的噪音。「陰陽五行、虛實寒熱」等中醫思想,被不明就裡的人冠以「不科學」的帽子;中醫藥長期處於被過度質疑的境地,甚至有人認為科學改造中醫,就須放棄中醫原創思維,廢棄望、聞、問、切等中醫臨床手段。應該說,中醫藥現代化絕不等於西醫化。被迫「轉基因」,中醫的合理內核面臨「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危險,中醫藥的生命力何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幾千年來,中醫藥之所以能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就在於傳承創新中去蕪存菁,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孕育了獨特的醫學思想和理論。如今,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醫藥學研究者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青蒿素的發現等,正是借鑑並升華傳統醫學的成果。這也昭示著我們,每一位中醫藥人都要掌握新科技、拓展新思路、展現新作為,積極推動中醫藥現代化。

  中醫藥是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也是我國實現自主創新頗具潛力的領域。從介入非典治療,獲得「零感染、零死亡和零後遺症」的優異療效,到防治甲流的中藥組方「金花清感方」,再到航天醫學中的心臟護理應用……每一項都是實現自主創新的典型範例,也說明深入挖掘探究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完全可以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正如我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所說,傳承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離開傳承談創新,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找準中醫藥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癥結,推進自主創新,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全國近300個地級市,成立中醫藥管理部門的不到一半。中醫藥職能分屬於多個部門,九龍治水的管理體制亟待打破。「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要求,還需以改革除障,打通中醫藥發展的「梗阻」。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堅持自主創新,中醫藥原創優勢不能丟。在李時珍誕辰500周年之際,我們呼喚湧現更多「李時珍」,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勇攀醫學高峰,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深度參與全球衛生治理,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作者為本報經濟社會部記者)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1日 09 版)

(責編:白宇、黃策輿)

相關焦點

  • 省中醫人 | 廣東省中醫院陳秀華教授榮獲2018年度李時珍醫藥創新獎
    旨在紀念偉大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激勵廣大中醫藥研究工作者自主創新,提高中醫藥科學研究水平,表彰在中醫藥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取得重大創新成果,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並為國內外同行所公認的研究項目。此前,「嶺南陳氏針法」已納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嶺南針灸學術流派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 李時珍:一個連俄羅斯都追捧的醫學名人,畫像被鑲嵌在莫斯科大學
    會議評選出60位對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世界級科學家,其中就包括中國的祖衝之和李時珍。1952年,蘇聯計劃在莫斯科大學新落成的建築中陳列這60位科學家的塑像,於是詢問中方能不能提供李時珍肖像以供參考。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著名畫家蔣兆和。蔣兆和根據《本草綱目》王世貞序李時珍外貌「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談議也」的描述,以北京四大名醫之一蕭龍友為原型,繪製了一幅李時珍像轉交蘇方。
  • 李時珍來告訴你,這「水土」都是中藥材
    尤其是為了防止疾病的侵襲,偉大的中國人民在缺醫少藥的古代,產生了中醫這一門醫學,在服務中國人民的健康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作為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免不了生命,同時,也離不開水和土這兩樣東西。水是生命之源,土能提供給人類的生存所需,但這兩樣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是司空見慣的東西。
  • 李時珍本草瘦身湯425年歷史傳承,5年研發5年改良
    2017年,更多的大型醫藥企業開始進軍移動網際網路社交電商,作為我國醫藥化大型骨幹企業之一,湖北李時珍現代生物醫藥集團在2017年3月1日,成立了「湖北李時珍創業中心」,旨在凝聚大眾的力量發揚藥聖精神,傳播中醫健康養生理念,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創業夢想。
  • 人民日報:中醫針灸價格咋這麼低?
    但在《規範》中,中醫66%的項目風險係數為0—39,西醫63%的項目風險係數為40—79。中醫項目難度和風險係數低,會影響對中醫項目價格的制定。根據對全國18個省347家不同級別公立中醫醫院的調查發現,《規範》所列的全部中醫醫療服務項目,49%的被調查地區未納入醫保報銷目錄。未納入項目多以推拿類、針灸類項目為主;即便納入醫保的項目,還規定了不少限制支付條件,讓服務項目變得殘缺不全。
  • 非凡之人的非凡之作——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
    這一章節,我們就來說一說李時珍和他的這部名著。> 歷時二十七年始成大作 「本草」是中國特有的一個名詞,真正的意思指的是中醫中的
  • 本草綱目為何落選中醫四大經典,差在何處
    提起本草綱目一書,很多人都知道是明朝人李時珍所寫,收錄藥物之多為古時之冠,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書中首創了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這種分類方法是現代生物分類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現代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早了一個半世紀,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
  • 希望這次疫情過去之後,人們不要遺忘中醫的貢獻
    近2個月的時間裡,全國各地共派出4900餘名中醫醫務人員支援湖北,成為「抗疫」戰鬥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2月26日,人民網、人民日報發布多篇報導,指出「中醫要儘快上一線」。幾乎是同一時間,全部由中醫師接管的武漢江夏方艙醫院,第一批23名患者治癒出院。隨後武漢所有方艙醫院皆配備了中醫專家,參與患者治療。
  • 臨床療效是評價中醫優勢的金標準(一線抗疫群英譜)
    從1月25日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就率領第一支國家中醫醫療隊奔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至今,黃璐琦和他的團隊仍在武漢抗疫一線。目前黃璐琦和他的團隊在為已出院的患者配恢復期的中藥,並給予指導,形成了一套完整改善肺功能的方法和技術,患者症狀明顯減輕,改善率達到70%,患者回訪效果滿意。
  • 四名中醫師奮戰在抗疫一線——守護武漢的中醫力量
    通過治療,許多患者症狀明顯好轉,治癒出院,廣大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醫師功不可沒。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軍昌——今天我定不負武漢32年前,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中醫科副教授李軍昌曾在湖北中醫學院學習。武漢,有他熟悉的人,懷念的校園,愛吃的熱乾麵。得知疫情後,他就投出了請戰書。
  • 養好脾胃是健康之本,一味養脾胃的中藥,李時珍說開脾鬱、醒脾氣
    了解中醫的朋友都知道,脾胃被中醫是決定氣血之根、精氣神之源頭,醫學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在《脾胃論》中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所以養好脾胃是健康之本,脾胃不佳是多數亞健康與疾病的根源。有這麼一味養脾胃的中藥,它不僅調養脾胃,還能夠理氣散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它開脾鬱、醒脾氣,它就是中藥甘松。中藥甘松雖然名字裡有個松字,但與松樹無關,是敗醬科草本植物甘松的根以及莖,春季或秋季都可以採集,但以秋季採集為佳,藥材以主根氣味芳香而濃鬱者為佳。
  • 中醫是偽科學?經絡不存在?
    中國人在數千年前就發現某些人生病時,身體會出現紅色發燙的線條,按摩那些線條可治療疾病,經絡學說就是從治療經驗中發展起來的,是中醫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迄今為止,雖然沒有人知道經絡的實質,也沒有人知道經絡是怎麼被發現的,但經絡卻用特殊的方式告訴世人,它的存在是千真萬確的,只是沒有人能看見而已。
  • 【文史風物】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因歷經27年寒暑完成近200萬字的藥學巨著《本草綱目》而名垂史冊,史稱「藥聖」。 李時珍生於正德十三年(1518年),卒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字東璧,自號瀕湖山人,蘄(音qí)州(今湖北蘄春)人。
  • 552篇新冠肺炎中文論文詳解:總量超過英文論文,中醫視角佔24.4%
    [3]數據顯示,西醫視角的論文比例為29.7%,其次為醫學相關(29.3%)和中醫視角的論文(24.4%),如果將中西醫結合的研究併入到中醫中,那麼中西醫在中文科研領域的成果數量接近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中醫研究中的「五運六氣」、「辨證論治」概念多次出現。 我們同時注意到,《中醫雜誌》、《中醫學報》等刊針對疫情的研究成果較多。在疫情研究刊發量最大的五本刊物中,中醫藥雜誌佔據三本。
  • 中醫診治受「熱捧」,頂尖科學家論壇邀請了哪位著名中醫學者呢?
    據悉,在2012年2月,朱小飛收到了美國裡根總統秘書請求其前往美國進行中醫診脈治病的邀請。同年6月,朱小飛受邀前往華盛頓,為當時美國衛生部長、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局長、以及美國國會等十幾位議員進行中醫診脈。由於在此次中醫診治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朱小飛也因此結識了羅傑.科恩伯格,並為其進行中醫診治。
  • 中醫臨床創新的技術革命!——「中醫經絡微創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
    近日,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主辦的「中醫經絡微創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舉辦。會議旨在發揮中醫獨特優勢,為健康中國助力;探討祖國傳統的針灸技術在治療各類疾病的重要作用;科學評價中醫經絡微創技術在實際臨床中的廣泛應用。
  • 中醫拜師傳承哪家有
    「名老中醫傳承班」是南醫中醫藥學院實施的中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特色班級,目前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屆。此次拜師儀式在12月20日校本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2019級中醫學27名弟子,正式拜入27名導師名下,開啟醫學生涯新徵程。
  • 沿用克蘇魯神話的世界觀,在《克蘇魯的呼喚》領略真相的沉重
    經過數年的傳播,克蘇魯元素已經滲透到各式各樣的文娛作品當中,而《克蘇魯的呼喚》便是遊戲領域的代表作之一。凡是依託於"克蘇魯"文化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是以一種神秘且難以探索的超自然事件拉開帷幕,《克蘇魯的呼喚》以愛德華的視角為玩家很好地還原了原著小說的氛圍,詭異的場景設計為玩家帶來了沉浸感十足的恐怖體驗。憑藉著精良的製作,IGN為《克蘇魯的呼喚》打出了8.6分,無論是原著迷還是路人粉都能夠品嘗到強烈的"克蘇魯味"。
  • 「驅魔攘鬼」的九大中藥(中):中醫鬼話2
    中醫講「人有九質」,一個人體質的好壞決定了他的健康狀況。四代中醫世家傳人——效哥,從醫二十餘載,從諸多的臨床案例中驗證了「體質調理」和「體質重建」對一個人健康的重要性。效哥始終致力於體質調理的研究,力求幫助更多的人通過「體質重建」實現不生病、少生病。
  • 鼠疫險些革了中醫的命?
    01 旱獺又名土撥鼠,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列於「獸部三」,被認為是一種「主治野雞瘻瘡」的藥物。除此之外,它的頭骨還有一個神奇的功能:「懸於枕邊」,可「主治小兒夜臥不寧」。——《本草綱目》這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卷三十八服器部中,給瘟疫患者開出的藥方。和將土撥鼠頭骨懸於枕邊可治小兒夜臥不寧一樣,將初次得病的患者衣服在甑上蒸,被認為能保全家人不被鼠疫傳染。這種帶有強烈玄學儀式感的診療方式,在傳統中醫中一直處於主流地位。土撥鼠頭骨和初病患衣服是否攜帶傳染菌株,並不在傳統中醫的認知能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