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優秀人才獎勵大會於2018年11月25日在北京召開,廣東省中醫院陳秀華教授主持的「『嶺南陳氏針法』的傳承及應用研究」榮獲李時珍醫藥創新獎。
該獎是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中華中醫藥學會設立的科技獎項。旨在紀念偉大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激勵廣大中醫藥研究工作者自主創新,提高中醫藥科學研究水平,表彰在中醫藥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取得重大創新成果,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並為國內外同行所公認的研究項目。
此前,「嶺南陳氏針法」已納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嶺南針灸學術流派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嶺南陳氏針法」歷經陳寶珊、陳錦昌、陳全新、陳秀華等五代人兩代弟子逾百年的傳承、發展與創新,成為嶺南針灸學術流派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中,「飛針法」奠定了我國無痛針灸技術的裡程碑。首次提出「分級補瀉手法」,實現了針刺手法規範化和量化發展史上的飛躍。陳秀華作為代表性傳承人,致力於「嶺南陳氏針法」學術理論及針法體系的傳承及推廣,於2017年4月被原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嶺南陳氏針法」代表性傳承人。在陳全新教授精心指導下,陳秀華大膽創新,提出「練針四部曲」,將飛針練習步驟分解為徒手練習、捻針、持針垂直旋轉刺入和擺動旋轉刺入四個階段,讓初學者「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快速學習和掌握該技術,培訓周期由三年縮短為3個月,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和讚譽。
陳秀華先後應邀赴歐美、東南亞、非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多次出席世界中醫藥大會作「嶺南針法新釋」主題演講、大會發言和現場演示,傳播中醫藥文化,展示中國針灸的神奇魅力,讓「嶺南陳氏針法」沿著「一帶一路」走向世界。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名老中醫藥傳承工作室——「陳全新工作室」,致力於開展失眠、頸椎病、面癱、多囊卵巢症候群和特應性皮炎五個常見病的臨床研究,取得了較好臨床療效;同時,制定中醫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規範臨床技術操作,擬發布國際標準,為推動中醫針灸國際化進程而努力。「陳全新學術思想、針法體系及其臨床應用」已獲2015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