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中醫師奮戰在抗疫一線——守護武漢的中醫力量

2020-12-04 環球網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歷史上,中醫藥在治療疫病上有獨特的經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和國家非常重視中醫藥抗擊疫情的作用,組織國家中醫醫療隊馳援湖北。通過治療,許多患者症狀明顯好轉,治癒出院,廣大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醫師功不可沒。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軍昌——今天我定不負武漢

32年前,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中醫科副教授李軍昌曾在湖北中醫學院學習。武漢,有他熟悉的人,懷念的校園,愛吃的熱乾麵。得知疫情後,他就投出了請戰書。

2月17日,李軍昌作為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到達武漢,擔任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二科副主任,負責3個病區約170位患者的中醫藥診療方案的制定。培訓結束,他和新戰友第一批「衝進」病區,迅速開展收治工作。結合發現的問題,他們提出三點建議:病房管理實行中西醫結合模式,治療用湯劑基礎方與免煎顆粒的辨證變化方相結合模式,成立「中醫藥診療指導小組」。

感染二科的病人多數年齡大,基礎病變多,病情重。中醫需要望聞問切,過程複雜。為了給一位80歲老人拍X光片,李軍昌專門參加培訓,把20多個步驟逐條記下來,拍的時候,不斷調整角度,把球管放在最精準的位置,終於拍出了清晰的光片。

在查房時,病人得知他是在武漢學的中醫,感覺更親近了。一位大爺說:「雖然你穿著防護服,我看不清你,但你是軍人,還是中醫,我相信你!」去武漢時,李軍昌帶上了同事緊急趕製的幾百個用中藥製成的香囊給患者,患者們都說:「用了提神醒腦,很喜歡。」

「當年武漢培養了我,今天我定不負武漢!」李軍昌說。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血液科主任醫師許樹才——不斷提高中醫藥療效

「通過使用中醫藥的方法,患者症狀普遍得到了緩解。」1月18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血液科主任醫師許樹才主動請纓調往發熱門診,以中醫藥診療方案救治患者。「許多患者是典型的發燒咳嗽,吃了西藥不見效果,我們就用中藥。」許樹才說。

1月20日的一次接診經歷讓許樹才印象深刻。「那是一位有西醫學習經歷的年輕女患者,感染後服用抗病毒和消炎類西藥,但高燒依舊不退。」許樹才開了10服中藥,3天後患者的症狀基本緩解。

許樹才介紹,每次查房自己都要與患者近距離接觸,問診時要求患者摘掉口罩,查看舌苔脈象,從而對症下藥。「新冠肺炎病情相對複雜,症狀不典型的較多,在發熱之外,還有拉肚子、肌肉酸痛等症狀,這在客觀上加大了用藥的難度。」

接診上千例病患後,許樹才也在不斷思考如何提高中醫藥治療的效果。「目前看來,『一個方子打遍天下』還不可能,在特定的階段用特定的藥,療效才能更好,在這個過程中,也在不斷推動中醫藥發展。」

在許樹才負責的重症病區,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已有不少轉為輕症。「一開始有些患者持懷疑的態度,但症狀明顯改善後,態度180度大轉彎,說自己愛上了中醫。」許樹才說:「讓中醫藥在抗疫一線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就是我的心願。」

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隊員陸煒青——看到了更多患者康復

2月14日,首個中醫方艙醫院——江夏方艙醫院正式啟用,江蘇省常州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陸煒青是第一批進艙收治患者的醫生。每次進艙,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對於年近50歲的陸煒青來說挑戰不小。

有一天戴的口罩型號不合適,在艙內的憋悶感比以往強烈很多,陸煒青一度有些缺氧,呼吸不暢。當天有12位患者需要採集咽拭子標本,還有一批患者要交接到其他病區,工作量很大。護目鏡也逐漸有了霧氣,為防出錯,陸煒青不得不閉一隻眼去核對病例。等忙完手頭工作,時間已經過去了6個多小時。

陸煒青出方艙時,碰到了準備進去幫忙的另一位醫生。原來,同事以為他體力不支,撐不住了。「把口罩拿下來的一瞬間,空氣一進來,感覺能夠通暢的呼吸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陸煒青說。

雖然很辛苦,但陸煒青覺得努力並沒有白費,他看到了更多患者康復。江夏方艙醫院收治的所有患者通過中醫治療後,沒有人病情發生惡化,每個病人都在好轉。

陸煒青記得,有一位剛來方艙的患者有胸悶心慌症狀,吃了中藥,再加上穴位按摩和心理疏導,症狀消失了。他介紹,目前自己所在病區的100多名患者中已有十幾名治癒出院。

國家中醫醫療隊(湖南)隊長朱瑩——再辛苦也值得

2月26日,湖北武漢江夏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康復出院,其中有朱瑩所在的湖南中醫醫療隊負責的14名患者。

今年57歲的朱瑩是湖南中醫藥大學附一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在收到動員令的時候,儘管身體狀況並不好,家中母親也在病危中,她還是堅決來到了武漢,「我相信通過中西醫充分結合、系統治療,一定能幫助武漢人民早日戰勝疫情。」

穿上厚厚的防護隔離服,還要戴上一層又一層的手套,給脈診造成了不便。「我開玩笑地對同事們說,『患者的脈好像都變細了』。」朱瑩說:「不過,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脈診的時候,多切一會,再結合問診、看舌象等,基本都能做出準確診斷。」

在隔離病區,朱瑩查一次房就要3個小時,衣服總要被汗水浸透。「看到患者可以開心出院時,再辛苦也值得了。」朱瑩說。

有位59歲的患者張女士,一度讓朱瑩很揪心,「兩天兩夜嘔吐,一點東西也進食不了。」為此,朱瑩和同事想了各種法子,「我們及時調整藥方,用藥兩天後情況明顯緩解,經檢測各項指標轉為正常,近期可以出院。」

(本報記者  申少鐵  李龍伊  韓  鑫  生命時報記者  張  健  董長喜)47

相關焦點

  • 發揚抗疫精神 守護百姓安康
    他向記者表示,作為一線醫務工作者,在當前全球疫情異常複雜的情況下,一定會發揚好抗疫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繼續為人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繆願戍:時刻準備再上「前線」「大會上,我又見到了曾經在武漢一起奮戰的戰友們,感到既親切又激動。」
  • 「疫」線閃耀「火焰藍」——記奮戰湖北抗疫一線的消防救援隊伍
    作為疫情防控工作一支不可或缺的專業骨幹力量,在主戰場湖北,6000多名消防救援指戰員堅守一線、日夜奮戰,全面履行滅火搶險救援、防疫安全保障、社會救助服務等各項職責。武漢市江漢區消防救援大隊防火監督專班在江漢方艙醫院檢查消防設施,對消防軟管卷盤進行測試(2月23日攝)。新華社發(何漢求 攝)疫情就是命令,旗幟就是方向。
  • 堅持標準 保證質量各地及時把抗疫一線先進分子發展入黨
    宣誓現場,領誓人、武漢市第一醫院中醫腫瘤科黨總支書記薛莎說,「作為我們醫院首批火線入黨人員,他們一貫表現良好,特別是在這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一線,他們英勇無畏,表現突出,把他們及時吸納入黨,讓他們在黨組織的帶領下,繼續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 《感謝有你》: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致敬!
    該首詩詞用深情激昂、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的筆調謳歌了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飽含著滿滿的正能量,展現出中國精神、中國道路、中國力量的偉大。據悉,該首詩詞首先在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平臺等平臺以朗誦形式發布後,引起極大關注,新華社客戶端/國新辦中國網/央廣網/環球網/搜狐/今日頭條/喜馬拉雅/港澳及各地100多個平臺競相轉發,好評如潮。
  • 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最美 「逆行者」——呂堅
    他們,就是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最美 「逆行者」。然而魯甸縣樂紅鎮鎮長助理、掛鈎樂紅村工作組組長——呂堅,也是這千千萬萬奮戰在抗疫一線中的一員。春節,本是與家人圍桌而坐,燈火可親。可是今年的春節,讓很多人選擇「逆行而上」,家也成為他們暫時回不去的「遠方」。2020年1月27日,呂堅接到命令,要提前到崗,全力保障全鎮疫情防控工作。
  • 「她力量」「她智慧」凝成這個春天最美的戰「疫」姿態
    今天  無數奮戰在戰「疫」一線的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女醫務人員  要在一線度過一個特殊的  「三八」國際婦女節  來,讓我們一起走近她們  看看她們的美麗面孔  奉獻除夕凌晨4時許,醫院下達命令:1小時內從科裡選定10名護士支援武漢。陳靜略微想了想,依次撥打了9個電話,最後一個名額,她留給了自己。從接到命令到入駐醫院,總共不超過48小時,陳靜率領著大多都是「90後」的護士們出徵。
  • 白衣天使的力量——記奮戰在武漢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武漢闖關」系列報導】  2月18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經過19天悉心治療,74歲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程竑痊癒出院。身為中醫的他,對著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豎起大拇指:「你們不但治療疾病,還開展心理疏導,我要由衷地說聲謝謝!」
  • 山東戰「疫」最美青年:以青春之名,匯聚磅礴戰「疫」力量!
    全省共有1300多名青年醫護人員 支援湖北戰「疫」一線、 15萬多名青年志願者、鄉村「好青年」、 返鄉團員參加了城鄉社區防疫,
  • 傳播防疫知識 傳遞抗疫力量 戰「疫」中的廣播電視強信心暖人心聚...
    一、百檔節目及時傳播權威信息疫情發生以來,廣播電視從業者面對疫情逆向而行,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報導一線。1月23日至今,湖北衛視每天7檔滾動播出戰「疫」特別節目《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日播出總時長達到600分鐘,不間斷報導疫情防控一線情況。北京衛視《生命緣》節目第一時間派出報導小分隊進駐地壇醫院採訪報導,至今已有18批報導團隊進駐重點醫療機構展開報導。
  • 3位院士帶隊、5支中醫國家隊集結 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武漢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3日訊(記者劉睿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武漢,發揮中醫智慧,彰顯中醫力量,成為武漢戰疫的另一支主力軍。
  • 九江永修人寫的抗疫詩詞《感謝有你》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致敬
    為了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致敬,抗疫詩詞《感謝有你》近日發布。據悉,《感謝有你》由著名解說、配音藝術家周揚朗誦及配樂,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張義豪主創,詞作者梅皓鈞協助創作,國家級美聲獨唱演員袁藝擔任藝術監製。《感謝有你》作者/張義豪朗誦/周揚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致敬!
  • 最佳「抗疫」公益歌曲《義無反顧》謳歌抗疫一線的逆行者
    那些不畏艱難的抗疫防疫工作者,哪裡危險,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櫛風沐雨,日夜奮戰,不計生死,越是艱險越向前...在這場沒有逍遙的戰場上,社會各界舉力抗疫,娛樂圈不少明星捐款助力,抗疫歌曲紛紛上線,表現了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同時也表達了對抗擊疫情一線的逆行者由衷敬佩和感激之情。
  • 新疆葉城色力布亞分局「疫」路同行、夫妻檔奮戰疫情防控一線
    一、疫情當前,並肩作戰他叫努日麥麥提·圖爾迪瓦柯,是色力布亞公路管理分局阿克薩克馬熱勒收費站副站長,愛人叫木亞薩爾·買買提,是阿克薩克馬熱勒收費站的一員,在全疆啟動重大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他們在收費站連續奮戰。
  • 戰「疫」祝福|最美的陽光!壹粉創作歌曲獻給一線的白衣天使
    疫情當前,無數白衣天使奮戰在抗擊病毒的最前線,拼命地守護著大家的生命。此時此刻,我們心系武漢!武漢不是孤城,我們都在守護她!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情報站上線互動話題#武漢加油,我想對你說……#「壹」起為武漢加油,為白衣天使加油!
  • 踐行民族品牌擔當,卡本科技守護醫療機構加固安全|灌鋼膠加固
    面對疫情,他們在抗「疫」一線挺身而出;與此同時,也有無數平凡而勇敢的身影,堅守後方防疫陣地。卡本科技本著「創新技術,鑄就精品,護航安全」的使命,勇擔責任。我們推出「暖心」舉措,助力醫護人員安心抗「疫」。
  • 華中科技大學:抗疫精神成思政課最生動教材
    1月22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發出《守護健康 打贏疫情防控戰》的倡議書,內科黨委書記陳吉相很快就帶領著30餘名內科黨員組成抗擊新冠肺炎突擊隊,莊嚴宣誓。當晚,隊員們便迅速投入協和對口支持的發熱定點醫院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的工作中。危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
  • 遂寧:抗疫脫貧「雙一線」疾控幹部 連續奮戰64天後倒在扶貧路上
    奮戰抗疫一線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今年5月,馬超就將結束兩年駐村經歷,返回單位上班。」遂寧市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治科科長楊繼紅說,2020年春節前,馬超原計劃帶妻兒回漢中老家過年,但肆虐的疫情徹底打亂他的計劃。「楊姐,單位需要人手不?」
  • 奮鬥有我 青春綻放——海內外青年學子共同唱響抗疫主題五四歌會
    為積極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重要回信精神,五四青年節之際,中國教育電視臺聯合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二十所著名高校及北京廣播電視臺青年廣播共同舉辦《青春綻放——抗疫主題五四歌會》,用動人的音樂旋律和感人的鏡頭語言,充分展現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蓬勃力量和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的新時代風採。
  • 用格律詩致敬戰鬥在湖北抗疫一線的遼寧醫務工作者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我省廣大文藝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筆, 創作出一批有溫度接地氣高質量的文藝作品,助力眾志成城戰「疫」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遼寧美術館館長、遼寧畫院院長冷旭,和許多藝術家一樣,不僅用繪畫作品為抗疫助力,還飽含深情地創作了兩首格律詩致敬戰鬥在湖北抗疫一線的遼寧醫務工作者。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遼寧衛視《遼寧新聞》主播張明第一時間朗誦這兩首格律詩。
  • 中新網:復旦大學戰疫青年故事分享會舉行 讓抗疫復旦力量化作育人...
    戰疫青年講師團代表講述一線工作經歷,展現復旦青年擔當,激勵廣大師生不懼風雨、永挑重擔。復旦大學抗擊疫情雲課堂、復旦大學戰疫青年說系列微課視頻,也於活動現場發布,讓戰疫一線故事持續發光發熱,讓抗疫復旦力量化作育人力量。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出席線下活動並向戰疫青年講師團代表頒發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