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路上 愛不缺席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3月2日18時50分,會診完最後一個病人,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職業病(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尤家平一臉疲憊的癱坐在病房樓道的座椅上,享受片刻的清閒。疫情發生以來,他已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了四十多天。

  決戰疫情,他的身上充滿力量

  如同夏日午後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短短幾天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華夏大地蔓延開來。

  一篇篇報導急如星火,一個個數字觸目驚心,看著手機裡不斷跳出的新聞,尤家平心急如焚。

  尤家平所在的科室主要承擔呼吸病及呼吸危重症救治工作。作為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職業病(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和一名經歷過2003年非典疫情、有著近40年臨床經驗的中醫專家,他知道:是時候了。

  1月24日,大年三十。

  在科室的微信工作群中,尤家平動情地寫道:「同志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勢洶洶。作為身處抗疫最前線,直接與病毒正面交鋒的醫務工作者,你們怕不怕?沒有人不害怕,我也一樣。」

  「但我們是醫務工作者!從宣誓投身醫學事業的那一刻,我們便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身後是黨和人民的囑託,我們退無可退!前面是窮兇極惡的病毒,我只能向前!徵程艱險,想跟著我往前衝的,我熱烈歡迎。打退堂鼓的,就請退出我們這個昂揚奮進的集體,我不再挽留。」

  一石激起千層浪,他的號召很快迎來了科裡同事們的積極響應。閆瑢玓、郭廣冉等17名醫生,李誠、李相雲等23名護士全體請纓,主動報名參加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和護理隊。

  「有國才有家。在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作為科室的一名老大夫,我有責任義務去支援前線。主任,請派我出徵。」

  「主任,雖然我不是黨員,但我要求主動前往前線,參與一線臨床工作。」

  「主任您好,只要組織需要,我有召必應。」

  鐵肩擔使命,逆行展英姿。作為省內著名中醫專家,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他不顧個人安危,先後多次出徵威海、青島、煙臺等城市會診20餘名患者,輾轉數千公裡。

  非常時期,他又作為省內的著名中醫專家,入選了山東應急處置中醫藥專家委員會,參與制定中醫藥防控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指導全省流行病傳染病中醫藥防控、救治等工作。與其他9名中醫界翹楚一道分別派往全省十家定點醫院。作為省專家組成員,尤家平被省衛健委派駐濱州定點醫院,從事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非常時期,談疫色變,您為什麼去濱州了?在醫院上班不好嗎?」身邊的家人親戚關心他,紛紛為他打來電話

  隻身赴險,意味著他要與病毒進行最直面的交鋒,稍有不慎前面可能就是萬丈深淵。面對即將面臨的危險,尤家平只是淡淡地說:「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永遠不會被對病毒的恐懼所支配。越是艱險越向前,逆行抗疫本來就是醫務人員的天職,只要上級命令,我就堅決無條件的服從。」

  王某明是一名剛剛出院不久的新冠肺炎痊癒者。出院之時,面對諸多新聞媒體的採訪,他激動地拉著尤家平的手說:「尤主任,感謝您這段時間的辛勞的付出,以您精湛的醫術和對我個人病情的精準診斷治療,感謝您把我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

  德醫雙馨,他的心中飽含深情

  「主任,謝謝您開的藥方,解除了我20多年的病痛,在我心中您就是『藥神』!」

  「主任您好,感謝您治好了我的子宮內膜增生,服藥後,我這個月月經已經完全正常了。」

  「尤主任,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老公的咳喘的老毛病自從吃了您的藥,已經緩解了很多,我們以後就按您這個藥方開藥。」 ……

  「藥到病除、妙手回春、華佗在世……」這幾乎是所有患者對尤家平一致的評價。

  藥之所以具備這種「神力」,離不開尤家平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從愛上中醫到成為一名懸壺濟世的中醫醫生,他對病證的研究和對藥方的摸索就從未停下腳步。

  行醫先做人。不同於某些醫生的高高在上,可親、可敬的尤家平給患者帶來的永遠是暖暖的感動。

  一次,為了給一位農村老漢看胃病。他直接讓老人面朝自己的臉吹氣,通過辨彆氣味、察看舌苔,更準確的掌握老人的病證,對症下藥。

  開好藥方,他還耐心地告訴老人去哪裡取藥、怎麼服藥,用藥期間應該如何調整好自己的飲食起居,從而最大程度確保藥效。

  會診結束,老人激動地對尤家平說:「尤主任,俺走過這麼多醫院了,像您對患者這樣負責的醫生現在真的太少了。」

  不僅自己以身作則,他還經常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科裡的年輕醫生護士。

  「我們看的是病,不是看人的三六九等。怎麼能因為患者身份的不同就另眼相待?只要我當主任一天,這種事情就一天不能發生。當醫生的,就是要把心放在當中間,對得起病人,才能對得起自己身上穿的這身白大褂。」

  「患者有需求,我們就一刻也不敢懈怠。病人有痛苦,我們就一時也不能放鬆。生命之託,盡力而為。」這不僅是他對團隊其他同事的鞭策,更是對自己的要求。

  從醫近四十年,每一滴汗水都承載了他對工作的熱愛,每一縷白髮都寄託了他對患者的深情,每一次會診都詮釋了他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初心。

  苦心鑽研,他的初心矢志不渝

  「如果把中醫比作一片海,那我只掌握了其中一瓢。作為一名中醫專家,如果只是故步自封,不能與時俱進,那麼中醫早晚會變成博物館中的古董,傳承中醫不僅是我的使命,更是我的職責。」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從醫近40年,他主持完成科研課題16項,榮獲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並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目前,他仍在主持研究的有國家中醫臨床研究科技專項課題1項,山東省中醫管理局科技專項課題2項,及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活血化痰通絡方治療大鼠肺間質纖維化的實驗療效及其分子機制》1項。

  作為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人,他不僅是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委員、山東省中醫學會肺系專業委員會委員,還擔任山東省抗癌協會中西醫結合學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流行病傳染病防控中醫藥專家委員會成員,山東省名醫聯盟第一屆委員會委員。

  多年來,他苦心孤詣、刻苦鑽研醫術,不僅在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急慢性咳嗽、氣管炎、肺炎、哮喘、肺心病、慢阻肺、塵肺、間質性肺疾病、肺癌及內科雜病及慢性疑難病症上專業優勢明顯, 還在婦科、兒科、男女不孕不育、血液病、失眠症、肝膽病、脾胃病、心腦病、腎病、抑鬱症、關節疼痛、腫瘤等等方面頗有造次,無論是在治療成效還是在患者評價上,均享有良好口碑。

  入選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批123人才工程、入選登胡潤研究院《中國好醫生》榜單、入選中醫專業「中國影響力醫生」榜單等紛至沓來的榮譽,不僅是對他高超醫術的最好證明,更是對他中醫專業實力的最高認可。

  成績只代表著過去,談起未來的打算,尤家平堅定地說:「榮譽從來都不是衡量一名醫生的標準。我的願望很簡單,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生命得到康健,我會為祖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人民身心健康奮鬥終生,直到我幹不動的那天為止。」(李茁華 李明亮)

相關焦點

  • 愛的路上不缺席,最美愛心送考人—湘N5TY26譚勇!
    在懷化,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年齡不同、性格不同、學歷不同,甚至來自不同的地方,您可能不知道他叫什麼,也記不清他的樣子,但他們卻十年如一日,每年高考季相約懷化電臺,默默守護萬千學子,他們就是—愛心送考人。常年在外打拼的譚勇,從外地回懷化的第一年,正逢高考季,看到滿城迎風飄飄的綠絲帶,讓他很是好奇。了解到這是愛心送考公益活動後,他毫不猶豫加入了送考的隊伍。
  • 我的青春路上,你的相伴永遠不會缺席!
    回首悵望昨日,我的青春路上,似乎不曾少有你消瘦的,默默相伴的身影。成長時,你如一束陽光,還記得從前,無論每天有多少不能遂心的事,只要回到家聞到那令人垂涎的飯菜香,一切都變會被我忘之腦後。我總是會愉悅的奔向廚房,任那馨香的氣息在鼻腔裡蔓延,你回頭看見我,胖乎乎的臉頰上綻出了慈祥的笑容。
  • 徐匯區文化館原創抗疫歌曲《春天在路上》榮獲「2020首屆...
    徐匯區文化館原創抗疫歌曲《春天在路上》榮獲「2020首屆長三角流行歌曲大賽」金獎!>今年2月,徐匯區文化館原創的抗疫歌曲《春天在路上》一經推出,獲得強烈反響,並參加了上海市群文「抗擊疫情主題創作」優秀作品展演。
  • 疫苗專家倒在抗疫路上
    疫苗專家倒在抗疫路上】平凡英雄因連續工作、過度勞累,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教授倒在了出差途中,最終搶救無效,於9月17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3周歲。
  • 抗疫路上,幕後的科研專家走了
    【抗疫路上,幕後的科研專家走了】疫苗攻關爭分奪秒,他總想再快點!因連續工作、過度勞累,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教授倒在了出差途中,最終搶救無效,於9月17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3周歲。趙振東教授是我國從事病原生物學和感染免疫學研究的知名專家,疫情伊始,他說:「這是打仗,我們必須上!」
  • ...最美】抗疫路上保安人,「硬核力量」守健康 ——記保衛科陳建忠
    【青醫·最美】抗疫路上保安人,「硬核力量」守健康 ——記保衛科陳建忠 2020-07-24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抗疫作文素材題目推薦 最新小學生抗疫作文關於抗疫英雄習作
    1.為了春回大雁歸  出自歌手祖海的歌曲《為了誰》:「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穫,為了春回大雁歸。」寫本次抗疫類主題的作文,可以用「為了春回大雁歸」做標題,謳歌最美逆行者的敬業態度和奉獻精神——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記得你的樣子;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是為了春回大雁歸。
  • 這對父子的愛因抗疫不再含蓄
    視頻裡這位略顯靦腆的男生叫王衛黎,正隨解放軍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武漢同濟泰康醫院為接診新冠肺炎患者做著緊張的準備工作,2月14日,就在他抵達武漢抗疫一線的第二天,父親通過微信給他發來的一首詩讓他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 九江永修人寫的抗疫詩詞《感謝有你》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致敬
    為了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致敬,抗疫詩詞《感謝有你》近日發布。據悉,《感謝有你》由著名解說、配音藝術家周揚朗誦及配樂,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張義豪主創,詞作者梅皓鈞協助創作,國家級美聲獨唱演員袁藝擔任藝術監製。《感謝有你》作者/張義豪朗誦/周揚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致敬!
  • 『2020抗疫作文素材題目推薦』最新小學生抗疫作文關於抗疫英雄習作
    1.為了春回大雁歸   出自歌手祖海的歌曲《為了誰》:「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穫,為了春回大雁歸。」寫本次抗疫類主題的作文,可以用「為了春回大雁歸」做標題,謳歌最美逆行者的敬業態度和奉獻精神——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記得你的樣子;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是為了春回大雁歸。
  • 聽,《愛的交響詩》!梁玉嶸唱出必勝信念
    近日,由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廣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梁玉嶸演繹的《愛的交響詩》完成錄製。《愛的交響詩》由著名詩人、佛山市作協主席張況作詞、星海音樂學院教授李復斌作曲。原創作品《愛的交響詩》作詞:張 況作曲:梁玉嶸、李復斌演唱:梁玉嶸
  • 愛在路上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文讀懂
    (以下簡稱愛在路上)是一個由社會愛心人士和公益志願者共同組成的非營利性社會機構,發起於2011年,在虹口區民政局和團區委的監督指導下,2013年正式註冊於中國上海市。 愛在路上現有工作人員4人,定崗志願者50人,志願者團隊200餘人。開展的項目包括但不限於助學幫困,青少年培訓講座,志願者培訓講座,就業指導,企業團體公益項目定製,公益理念傳播。
  • 華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 「愛之翼」大學生志願服務分隊抗疫在行動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華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 「愛之翼」大學生志願服務分隊志願者如繁星點點分布在社會各個抗疫一線「戰場」,行動在社會最需要他們的地方,踐行志願者精神,展現大學生風採。圖:部分表揚信據了解,華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 「愛之翼」大學生志願服務分隊志願者是一支已經成立六年多的愛心公益組織,支教、義賣、助學活動無數。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愛之翼」大學生志願服務分隊志願者義不容辭參與其中,他們有的在瑟瑟冷風中堅守路口日夜值守,有的深入千家萬戶走訪調查。
  • 新華國際時評:書寫中外攜手抗疫的時代答卷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 題:書寫中外攜手抗疫的時代答卷  新華社記者韓梁  4月8日,伴隨著武漢「甦醒」,中國抗擊新冠疫情迎來重要裡程碑,也為全球抗疫帶來曙光和信心。近日,中國發布新冠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以時間軸為線索,梳理這段中國同世界攜手抗疫的不凡歷程。
  • 我在路上最愛你:註定是人生裡相愛的路人
    —分享—   如果你在愛著
  • 吳海波:抗疫路上顯青年擔當
    當聽到部分年輕人抱怨在家呆著沉悶無聊時,殊不知有多少年輕的抗疫戰士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衝在抗疫的第一線。吳海波,便是這成千上萬年輕抗疫大軍中的一員。      吳海波是東鞏鎮中心衛生院公衛科的一名醫務工作人員,抗疫阻擊戰打響後,他便主動請纓要求上一線。「我年輕,又是男同志,一線需要人就派我去吧。」
  • 松堡王國7天8次抗疫捐助,堅持將愛心送到家門口!
    自2月10號起松堡王國一直在捐贈,通過各種渠道向抗疫區捐助牛奶、方便麵等食品,馳援武漢防疫一線;慰問一線抗疫人員,送去醫用手套、成人紙尿褲等抗疫一線急需物資;保障運料暢通,提供抗疫物資專用車……捐助對象,我們很理性!
  • 《誰說我結不了婚》:30+女人,怎樣才能站在愛的金字塔尖?
    而實際年齡與心理年齡、外貌年齡,竟然可以完全不太統一。唯一自己最是清楚:樹有樹的年輪,人們走過多少個春夏秋冬?這也不構成什麼謊言。只是,人是越活越明白呢?還是越活越是窮困潦倒呢?恐怕,不是個人努力可以實現一切的。三十加的女人,你說奔四也無可無不可。若想站在愛的金字塔尖,難度真的很高很高。當然,也不是一句「我可以」做得到的。
  • 東延追夢人|張雪鳴:人生風景在路上
    作為項目書記,他平時的工作很多很雜,內外協調、黨工團、辦公室……每一樣都是頭緒紛繁,但他總能有條不紊、忙而不亂。1.建工人最愛自己的單位「建工人最愛自己的單位,他們聽不得別人說建工不好,也極少跳槽」,走在東延線,這句話會從不同的嘴裡說出,但見到張雪鳴,就有了形象的註解。對他而言,單位就是家,同事就是家人。
  • 「戰疫日記」逆行路上,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我聽了,激動地跳了起來,此刻真的很幸福,很溫暖,讓我抗疫之路更加堅定。後來聽同事說吳松主任、楊馳護士長、張文秀護士長收到消息後第一時間組建物資採購小分隊,安排科裡的姐妹們分工幫我們外出購買生活用品、防護用品、必備藥品等等,夜裡12點還在列採購清單,分配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