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鳴
上海建工金麗溫東延3標項目書記
濃眉大眼、勻稱身材,既使在風塵僕僕的工地,一件襯衣也始終筆挺,舉手投足間盡顯斯文親和,上海建工金麗溫東延3標項目書記張雪鳴是上海人,骨子裡有上海人的紳士。
同事們都說:「從沒見過張書記發火或跟誰著急。」作為項目書記,他平時的工作很多很雜,內外協調、黨工團、辦公室……每一樣都是頭緒紛繁,但他總能有條不紊、忙而不亂。
1.建工人最愛自己的單位
「建工人最愛自己的單位,他們聽不得別人說建工不好,也極少跳槽」,走在東延線,這句話會從不同的嘴裡說出,但見到張雪鳴,就有了形象的註解。對他而言,單位就是家,同事就是家人。
項目工期緊壓力大,同事們朝夕相處,「舌頭牙齒」偶有磕碰,張雪鳴總是最佳「老娘舅」,三言兩語就能讓「一時氣急」的兩個人握手言和,因為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1986年,張雪鳴18歲來到上海建工,生命的絕大部分都打上了「建工」烙印,作為國資委下屬單位,他還得天獨厚的帶薪當過四年兵,在部隊的融爐裡鍛造出一身忠勇。
從部隊回來,30年風塵,跟著公司南徵北戰的步伐,張雪鳴先後參建過上海楊浦大橋、江陰長江大橋、珠海橫琴大橋、天津海河大橋、上海磁懸浮工程、廣州地鐵四號線、山東東營項目、宜賓大溪口等項目,以架橋鋪路、基礎建設的方式,一次次觸摸祖國的胸膛,一次次感受到上海建工家一樣的溫暖和關懷。
路上風景
2.五彩東延,新的榮光
金麗溫東延線3標是又一個嶄新的起點,這是公司第一次進入溫州公路交通市場,參建的又是溫州首條裝配式高速。所有上海建工人,都懷著「虔誠」,如有榮焉。
掛圖作戰
以匠人之心,鑄造匠品工程。通往未來的高速不止要建成,更要建優、建美、建生態……金麗溫東延線以「五彩東延、裝配未來」為理念,裝配是其核心特質,也是助推交通行業產業轉型的重要抓手。11月24日,金麗溫東延首根,也是溫州高速首根裝配式立柱運輸安裝,連續30個小時,張雪鳴和同事們不眠不休守候在洞頭到龍灣的運輸裝配路上……
技術攻關
立柱從大門島裝車,經大門大橋出島、一路小心護送到到溫州龍灣上海建工金麗溫東延3標,在大型吊機的操作下緩緩起吊,精準就位,原本需要長時間跨線施工的綁紮澆築,變成20多分鐘的搭積木式拼裝,張雪鳴站在興奮的人群中,仿佛看見了自己一路走來。
30多年,他見證了百年建工最嘹亮的一段,也見證了「中國交通」的日新月異。
3.最開心是走過自己造的路
做工程風吹日曬,背井離鄉,辛苦並不是最難耐的,對家的缺席才是永遠的歉疚。路橋人一年到頭奔波在外,大段的青春給了工作,老人孩子、家中瑣碎,都丟給了老婆。
「我和我們項目經理王偉,一起搭檔10多年了,用他的話說是『我和你比和我老婆在一起的時間多多了』。」說這話時,他臉上有複雜的笑容。但很快又振作起來,「有這幫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在,大家一起拼搏一起奮鬥,一起看一條條路一座座橋建成,再苦再累也值得。」
黨建鑄魂
金麗溫東延三標項目部,深秋的陽光下,張雪鳴一臉燦笑,胸前的黨徽閃閃發亮:「最開心的就是走過自己造的路。」比如上海的楊浦大橋,每次回家他都要去走走,有時出差到外地,繞路也要去看看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每每這時,那些當年一起經過的人經歷的事,就會像過電影一樣,紛至沓來,讓悠悠歲月,變得回味無窮、不虛此行。
當然,現在,他最大的心願就是金麗溫東延線早日平安優質建成,上海建工也能在溫州的高速公路建一個項目,交一方朋友,樹一塊品牌。
監製/丁前程、鄭莉
編輯/張亞菁
文圖/陳愛、李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