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5月11日訊(記者朱國旺 郭文培)日前,有瑞典媒體報導稱,瑞典海關實驗室對中國提倡的抗新冠中藥連花清瘟進行了檢測,聲稱其成分「只有薄荷醇」。此外,還有報導稱北美洲某國家拒絕連花清瘟膠囊入境是由於該藥富含馬兜鈴酸成分。5月11日,該藥生產廠家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以嶺藥業)發布公告,對此進行了澄清。
薄荷腦只是13種組成藥物之一
薄荷醇是薄荷腦的主成份。據公告稱,連花清瘟是由13味中藥組方而成的治感冒抗流感的大複方中成藥,薄荷腦是其中的藥物組成之一。連花清瘟產品自上市以來,以嶺藥業對其物質基礎、含量測定以及質量控制等工作開展了深入研究。研究發現連花清瘟產品目前可分離鑑定出新綠原酸、綠原酸、隱綠原酸、異連翹酯苷A、連翹酯苷A、連翹苷、甘草酸、大黃素等86個化合物;同時在美國FDA開展二期臨床試驗之後參照美國FDA的建議,對新綠原酸、綠原酸、隱綠原酸、異連翹酯苷A、連翹酯苔A、槲皮苷、4, 5-二-0-咖啡醯奎寧酸、連翹苷、甘草酸等15個成分建立了指紋圖譜方法,建立了從中間體到成品的系統質量控制體系。
3月23日,廣東汕頭大學化學系、南京中醫藥大學等研究團隊曾在化學領域預印論文平臺「ChemRxiv」在線發表的論文《中藥連花清瘟抗新冠肺炎分子機制的理論研究》也顯示,該團隊將連花清瘟中21種化合物和新冠病毒的主要蛋白酶對接打分,結果顯示蘆丁(Rutin)、連翹脂苷E(Forsythoside E)、金絲桃苷(Hyperoside)的分數均優於洛匹那韋(Lopinavir)。其中,金絲桃苷可能是對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最可能的抑制劑。
另據全景網,針對如此報導,以嶺藥業總經理吳相君表示,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產品並未在瑞典進行藥品註冊,亦未向瑞典進行出口銷售,目前並不了解媒體報導的瑞典海關限制進口及相關藥物的來源情況。
連花清瘟產品不含馬兜鈴酸
據以嶺藥業公告,連花清瘟產品於2012年即通過了有關媒體報導的北美洲該國家衛生部天然健康產品法規合法註冊(註冊號: 8033781) ,並正式進入該國市場開展合規銷售,且從未發生被該國拒絕入境情況。
就連花清瘟富含馬兜鈴酸這一爭議,以嶺藥業解釋稱,媒體所說的該藥富含馬兜鈴酸的問題主要是針對連花清瘟中所含的藥材魚腥草。但事實上,連花清瘟產品不含馬兜鈴酸。
魚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鼓菜的新鮮或乾燥全草,是自1963年以來歷版《中國藥典》收載的安全無毒副作用的中藥材,其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溼作用。 現代藥理實驗證實其可以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用於感冒、流感的治療能起到很好的協同治療作用。魚腥草在我國有著漫長的食用、藥用歷史,菜名叫「折耳根」,2012 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將魚腥草列為可食可藥的中藥材。
而馬兜鈴酸是一種具有致癌性和腎毒性的化學物質,存在於馬兜鈴科植物中,如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己等,主要毒性成分是馬兜鈴酸I,其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I也有一定腎毒性。 鑑於此類藥物具有致癌性、腎毒性的副作用,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已已經被國家有關部門移出《中國藥典》。
值得注意的是,魚腥草並非馬兜鈴科植物。其主要成分為揮髮油、黃酮和少量生物鹼。其含有的生物鹼中有一種成分為馬兜鈴內醯胺II, 它與馬兜鈴酸及馬兜鈴酸的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I根本不是同一個物質。而具有致癌和腎毒性的物質主要是馬兜鈴酸與馬兜鈴酸的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I。基於藥理研究文獻報導,魚腥草中所含的馬兜鈴內醯胺II未見致癌性和腎毒性相關報導。
以嶺藥業表示,連花清瘟已經進入市場17年,系統性毒理學研究表明,連花清瘟安全性良好,未見基因毒性及腎毒性。此外,藥物上市後風險監測也未發現任何致癌和腎毒性等不良反應報導。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