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比較常見的降血糖基礎用藥,二甲雙胍是很多糖尿病病人的日常必備。然而民間盛傳「二甲雙胍對腎臟具有損害作用」的說法,讓很多人不敢再吃了!畢竟我們每個人都只有兩個腎,可不敢拿它們輕易冒風險。
民間傳言靠不靠譜?二甲雙胍還能不能吃?要想知道這些,還是得從腎臟和藥物之間的關係說起。
01
肩負排洩代謝重任
容易受傷的腎臟
腎臟是人體的主要排洩器官,許多化學物質、藥物或者代謝廢物都要隨血液流經腎臟,所以腎臟特別容易受到藥物及化學物質的「攻擊」而「受傷」;此外,腎功能減退後,一些藥物及代謝廢物的排洩遇到障礙,藥物及代謝廢物容易在體內蓄積就會引發其他問題。
藥物和腎臟的關係大致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腎臟影響藥物的排洩:腎功能下降後,會影響一些藥物的代謝與排洩,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和中毒。
2、藥物損害腎臟: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直接或通過誘發自身免疫而損害腎臟。
有一些藥物,確實會對腎臟有一定的損害,所以不是非常必要的情況,醫生也不建議病人長期服用。常見的具有腎損害的藥物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抗菌素: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磺胺類等;
非甾體類抗炎藥(解熱鎮痛藥):去痛片、安乃近、消炎痛、對乙醯氨基酚、氨基比林、保泰松、布洛芬、扶他林等。特別提醒:感冒藥中幾乎都含有此類藥物;
某些中藥:馬兜鈴、木通、防己、厚樸、細辛等。
圖蟲創意
02
二甲雙胍不會導致腎損害
只是對腎功能有要求
二甲雙胍可以通過增加肌肉、肝臟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糖原分解、增加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等機制來控制血糖,是降血糖的基礎用藥。二甲雙胍以原形從腎臟排洩,其清除率是肌酐的3.5倍,本身對腎臟沒有損害作用,而且從來也沒有二甲雙胍損害腎臟的報導。
但是,腎功能明顯減退後會造成二甲雙胍在體內的蓄積,某種情況下可能使乳酸酸中毒的風險增加,儘管這個風險實際上是極低的。
2019年3月,《中國糖尿病雜誌》發表了我國《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
1、二甲雙胍雖然經過腎臟排洩,但不會導致腎損害,只是對患者的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有要求;
2、蛋白尿並不是二甲雙胍的禁忌症,即使患者合併有嚴重的蛋白尿但腎小球濾過率達標,二甲雙胍依然可以使用。
圖蟲創意
03
腎功能受損患者使用二甲雙胍
如何調整劑量
對於腎功能已經受損的病人來說,在服用二甲雙胍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輕度腎損傷,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該怎麼使用就怎麼使用,無需調整劑量。二甲雙胍最佳治療劑量是每天2000mg,相當于格華止每天4片;
2、中度腎衰,腎小球濾過率45~59ml/min,二甲雙胍每天的使用劑量是1500mg(早500mg,晚1000mg),相當于格華止每天3片;
3、腎小球濾過率<45ml/min,禁用。
而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限制更加放寬,建議eGFR
圖蟲創意
總結一下:不是二甲雙胍損害腎臟,而是嚴重腎功能減退後影響二甲雙胍的排洩。所以說,「二甲雙胍會損害腎臟」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二甲雙胍對腎臟沒有損害作用,但二甲雙胍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除了嚴重的腎功能衰竭之外,下列情況也禁止使用二甲雙胍:
1、能夠導致組織缺氧的急慢性疾病,比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嚴重感染、組織缺氧等;
2、肝功能不全、酒精中毒、酗酒;
3、脫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休克、哺乳期等;
4、增強或造影檢查:增強CT檢查或者血管造影,二甲雙胍容易導致造影劑的排洩受阻,從而使造影劑腎病的風險增加。因此做這些檢查前需要停用二甲雙胍,待造影劑排出後則可以恢復使用。
作者 | 李 青 天津大學泰達醫院
審核 | 俞雨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腎臟病科主任醫師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可能還想看
▽
雙十一省錢攻略:這4種零食都是「偽健康」食品 別給孩子買
別再一味拒絕膽固醇 它並不是洪水猛獸
服藥一定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