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二甲雙胍是臨床常用的降糖藥物之一,臨床醫生需對其進行全面了解。小編整理了有關二甲雙胍臨床應用中可能會遇到的8個問題,供各位老師參考。
1.二甲雙胍用於糖尿病預防,有什麼要求?
二甲雙胍能夠起到糖尿病預防作用嗎?答案是可以,DPP、DPP/DPPOS等研究表明二甲雙胍能夠減少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具有良好耐受性和長期的有效性。但需要指出的是並不作為常規推薦,並且在我國,「糖尿病預防」也並未納入到二甲雙胍的適應證中。
《中國糖尿病前期臨床幹預專家共識》中提到:對於糖尿病前期患者,原則上應該先進行生活方式幹預,當強化生活方式幹預6個月以上而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患者存在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比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等)時,可以考慮給予口服藥(如二甲雙胍等)幫助改善糖耐量異常,但必須充分評估效益/風險比和效益/費用比,做好醫患溝通和隨訪,生活方式幹預仍然是最重要手段。
2.二甲雙胍是否應全程使用?
是的。二甲雙胍適用於單純飲食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島素血症者),與其他口服降糖藥聯合應用療效更好,與胰島素合用時,可減少胰島素用量。無論是國內指南,還是最新發布的ADA指南,均認為二甲雙胍是T2DM治療的首選和全程藥物,如無禁忌證或不耐受的情況,應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療方案中。
3.哪些患者不能使用二甲雙胍?
下列患者禁用二甲雙胍:
➤中度(3b級)和嚴重腎衰竭或腎功能不全者(CrCl<45ml/min或eGFR<45ml/min/1.73m^2);
➤需要藥物治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其他嚴重心、肺疾患者;
➤嚴重感染和外傷、外科大手術、臨床有低血壓和缺氧症狀等;
➤已知對二甲雙胍過敏者;
➤急性或慢性代謝性酸中毒,包括有或無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酗酒者;
➤維生素B12、葉酸缺乏未糾正者。
4.二甲雙胍如何使用?
用藥原則為「小劑量起始,逐漸加量」。起效最小劑量500mg/d,最佳有效劑量2000mg/d,成人可用最大劑量為2550mg/d。
二甲雙胍的療效具有劑量依賴效應。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況下,建議逐漸加量至最佳有效劑量(2000mg/d)以使患者血糖達標並得到長期良好控制。
5.不同劑型的二甲雙胍,用法有哪些區別?
不同劑型的二甲雙胍,在藥效、起效速度和毒副作用等方面有所差異,服用方法也有區別(見表1)。
表1 不同劑型二甲雙胍用藥方法
6.二甲雙胍有哪些不良反應,如何應對?
二甲雙胍的主要不良反應包括:
➤常見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胃脹、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適等胃腸道症狀,通常是一次性的(延續約3-10天),大多數人可忍受,持續用藥能夠自行緩解。建議從小劑量起始,逐漸加量,適時調整劑量,非緩釋製劑分次隨餐服用,或改成1次/天的緩釋製劑;
➤可能會引起乳酸酸中毒,症狀包括強烈胃痛、噁心嘔吐、心律不齊、頭暈、虛弱、極度疲勞、呼吸困難、肌肉疼痛、睡眠困難等,如果出現嚴重症狀或體徵,應立即就診;
➤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可引起維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建議長期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患者應適當補充維生素B12。
7.二甲雙胍會與哪些藥物發生相互作用?
糖尿病患者常合併其他疾病,因此有必要關注二甲雙胍的藥物相互作用問題(見表2)。
表2 藥物相互作用
此外,如與引起血糖升高的藥物(如噻嗪類藥物或其他利尿劑、糖皮質激素、酚噻嗪、甲狀腺製劑、雌激素、口服避孕藥、苯妥英、菸鹼酸、擬交感神經藥、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異煙肼)合用,停用這些藥物後,應密切關注低血糖的發生。
8.二甲雙胍在特殊人群中應用應注意什麼?
特殊人群使用二甲雙胍,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見表3。
表3 二甲雙胍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
參考資料:
[1] 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年版).中國糖尿病雜誌.2019年3月第27卷第3期.
[2] 中國糖尿病前期臨床幹預專家組.中國糖尿病前期臨床幹預專家共識[J].2019年第16卷第07期.
[3] 李春霖,苗新宇.二甲雙胍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J]. 藥品評價.2015年第12卷第1期.
[4]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微血管併發症學組.中國糖尿病腎臟疾病防治臨床指南(2019版)[J].中華糖尿病雜誌.2019年1月第11卷第1期.
[5]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d2020[J]. Diabetes Care 2020;43(Suppl. 1):S98-S110 | https://doi.org/10.2337/dc20-S009.
[6] 二甲雙胍說明書.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