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蟲植物真的很兇殘嗎?它們為什麼要「食蟲」?

2021-01-14 科普頻道

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我們頻頻看到食蟲植物的身影,它總被賦予一種兇殘的形象,現實中真是如此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解密」食蟲植物,以及介紹一些代表性種類。

能用植株的某個部位捕捉活的昆蟲或小動物,並能分泌消化液,將蟲體消化吸收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這是一種生態適應,這種植物多生於長期缺乏氮素養料的土壤或者沼澤中,具有誘捕昆蟲及其他小動物的變態葉。食蟲植物因為根系不發達,吸收能力差,長期生活在缺乏氮素的環境(如熱帶、亞熱帶的沼澤地)中,假如完全依靠根系吸收的氮素來維持生活,那麼在長期的生存鬥爭中早就被淘汰了。迫於生存的壓力,食蟲植物獲得了捕捉動物的能力,可以從被消化的動物中補充氮素。所以食蟲植物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利用特殊的器官捕食昆蟲,也能依靠外界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

世界上約有500種食蟲植物,分屬於7個科16個屬,幾乎遍布全世界,以南半球最多。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葉扁平,葉緣有刺,可以合起來,如捕蠅草類;一類是葉子成囊狀的捕蟲囊,如豬籠草、瓶子草類;再有一類是葉面有分泌汁液的纖毛,通過黏液粘住獵物,如茅膏菜。但是,食蟲植物在室內栽培不易成功,它們對土壤和空氣溼度的要求都高,偶爾還需提供小昆蟲,用雨水澆灌。

常見的食蟲植物種類有:豬籠草,別名豬仔籠,盆栽懸吊觀賞,以蔓性種類居多,自生於高溫、多溼的叢林內,附生於樹上;葉革質,橢圓狀矩圓形,基部扁平,先端成袋狀,一般稱為捕蟲囊,袋內能分泌黏性汁液,可以溺死落入袋中的昆蟲,進而將其分解吸收;瓶子草,花紫色或綠紫色,原產加拿大東海岸附近至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北部一帶,長出的葉呈筒狀直立,如喇叭開口,上有蓋,種類不同,色彩不同。筒狀葉內壁下方密生細毛,小蟲一旦落入,就難以逃脫;捕蠅草,植株從根莖長出多個捕捉器,下部為具翼的柄,上部演化成瓣狀物,內壁長有敏感的刺毛,一旦感覺到昆蟲「光臨」,就會迅速合攏,葉邊的齒狀刺互相卡住,使昆蟲不得逃脫;茅膏菜,植株平鋪於地面,葉片近圓形,生滿紫紅色腺毛,能分泌出發亮的黏液捕食昆蟲,這種黏液還帶有一種香甜的氣味,以引誘昆蟲上鉤。

通過上述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能夠對這種食蟲植物有了一些簡單的了解,正是這些神奇的植物使自然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高級工程師、北京植物園科普館館長王康進行科學性把關 。

相關焦點

  • 食蟲植物捕食的秘密
    在我們看來,動物吃植物是正常的事。可是,你知道嗎?還有植物吃動物的。在眾多的綠色植物中,約有500種植物能捕捉小蟲,這類植物叫食蟲植物。你想知道它們是怎樣捕食小蟲的嗎?茅膏菜也是一種食蟲植物,在我國東南各省常見。它的個子僅10釐米左右,葉片變成一盤狀捕蟲器,盤的周圍生有許多腺毛。腺毛是植物上的一種分泌結構,不同植物上的腺毛所泌的物質不一樣。當小蟲爬到茅膏菜的葉上,腺毛受到刺激就向內捲縮,把小蟲牢牢地「捆住」。
  • 植物食蟲,是被逼急了的 「 逆襲 」?
    常見的食蟲植物:常見的食蟲植物有豬籠草類、瓶子草類、捕蟲堇類、狸藻類、茅膏菜類等等,它們或是分泌物質黏住蟲子,或是進化出瓶子陷阱來捕食動物,不變的是它們都愛吃肉、外表都很絢麗。植物捕蟲的原因:根據了解,具有捕食昆蟲能力的植物稱之為食蟲植物。
  • 什麼是食蟲植物:具有捕食昆蟲能力的植物稱之為食蟲植物
    食蟲植物是一種會通過捕獲並消化動物而獲得營養(非能量)的自養型植物。食蟲植物的大部分獵物為昆蟲或節肢動物。它們大多都生長在較為貧瘠的地方,特別是缺少氮素的地區,例如酸性的沼澤和石漠化的地區。目前已知的食蟲植物全世界共10個科21個屬約600多種,典型的如豬籠草、捕蠅草、茅膏菜、瓶子草等。什麼是食蟲植物食蟲植物定義:具有捕食昆蟲能力的植物稱之為食蟲植物。食蟲植物一般具備引誘、捕捉、消化昆蟲,吸收昆蟲營養的能力,甚至是一些蛙類、小蜥蜴、小鳥等小動物,所以也稱為食肉植物。
  • 不會捕蟲的食蟲植物?
    食蟲植物不會捕蟲?What?那它怎麼長?它怎麼配叫食蟲植物?好吧,食蟲植物說到底它還是一種植物,不吃蟲並不影響它的正常生長,只要它的生長環境提供它生長所需的營養就可以了。但是不會捕蟲這件事,確實有點說不過去,不過既然叫食蟲植物,那它一定有捕蟲器官和食蟲器官。究竟是什麼植物那麼突然遁入空門了呢?讓上植君來為您揭曉~食蟲界有三大科,茅膏菜科、豬籠草科和瓶子草科。
  • 展現植物界「溫柔陷阱」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展揭幕-植物,瓶子,食蟲...
    原標題:展現植物界「溫柔陷阱」辰山食蟲植物展揭幕  植物界中有這麼一類植物獵手,它們擁有魔幻般的地獄牢籠或溫柔陷阱,能捕食昆蟲或小動物。這兩天在辰山植物園展覽溫室珍奇植物館正在舉辦一場獨特的食蟲植物專類展,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 食蟲植物:茅膏菜資料整理
    2019年前幾天分享了一些食蟲植物相關的一些資料,比如:豬籠草、捕蠅草等等(歸納於公眾號底部菜單-造景合輯-水陸雨林-食蟲植物)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另外一種很著名的食蟲植物
  • 食蟲植物——小人物逆襲之路上的典範
    將植物與動物比較而言,通常人們傾向於動物是更為強勢和智慧的一方:因為植物紮根於大地不能自由移動還會被動物取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被視為弱勢一方的小人物——植物——能否逆襲成功?  我喜歡食蟲植物,不僅因為它們有著炫酷的捕獵技能和亮麗的外表,而且因為這些植物總在不斷上演著小人物逆襲的故事。
  • 原來如此的食蟲植物~
    原來如此的食蟲植物~ 2020-12-01 1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食蟲植物——溫柔陷阱裡的秘密
    ↑ 黃花狸藻      食蟲植物一般包括豬籠草類、瓶子草類、捕蟲堇類、狸藻類、茅膏菜類。它們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由於棲息地持續減少、環境汙染、非法交易等因素,食蟲植物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
  • 揚大有個「食蟲植物」達人(組圖)
    【核心提示】  吃蟲子的植物見過嗎
  • 食蟲植物-豬籠草
    丨 捕食是動物一項基本的本領,很多人都以為植物不會動,所以肯定不會。其實有些植物是會吃一些昆蟲的,它們是植物界中一個特殊的類群-食蟲植物。它們生長於土壤貧瘠,特別是缺少氮素的地區,這也是適應環境的結果。食蟲植物可以進行光合自養,同時又可以捕捉昆蟲,有消化酶來吸收昆蟲屍體中的氮元素。咱們今天介紹的豬籠草就是其中的代表。
  • 你見過專門食蟲的「肉食植物」嗎?
    日前,巴西研究人員在該國米納斯吉拉斯州山區發現了一個大型食蟲植物的新物種,其高度最大可達1.5米,是美洲地區迄今發現的最大型的食蟲植物
  • 食蟲植物展的正確打開方式
    聽說了嗎?上海植物園第二屆食蟲展已經開始啦!這次的食蟲植物展面積更大,品種更多,幾乎囊括了食蟲界的所有類別!那究竟應該怎麼才能看出門道呢?趕緊跟著上植君來劃重點吧!來到展覽溫室二的門口,精美的折頁是一定要拿滴~折頁中不僅有這次特色食蟲植物的介紹,可以一一對照,還介紹了食蟲植物的捕蟲原理,理論結合實際,讓我們能真真切切地了解食蟲植物。
  • 世界上品種最多的食蟲植物
    說到食蟲植物,大家想到的不是體積碩大的豬籠草,就是有較高顏值的瓶子草,又或者是會動的捕蠅草。
  • 上海植物園展覽溫室內大批食蟲植物集體亮相
    相信很多人都從書本上或網絡上曾了解到「食蟲植物」這一類奇特的植物,但你有親身目睹以及近距離觀察過這些食蟲植物的「真容」嗎?近日,上海植物園的兩個展覽溫室內的食蟲植物區進行了全新的景觀調整,展出了豬籠草、瓶子草、捕蟲堇、捕蠅草等各類食蟲植物。
  • 食蟲植物真的能吃蟲子麼?雖是新奇植物,但在國內養護已有15年
    食蟲植物是一個新奇特的物種,國內養護食蟲植物已經有十五年左右的時間了,現在養好一株食蟲植物不是什麼難事,養好食蟲植物的關鍵有兩點,第一就是專業的食蟲植物基質,第二食蟲植物的不可以用自來水澆灌,食蟲植物最好用雨水 純淨水,或者桶裝水 ,不建議種種子,種子假貨太多,發芽率也不高,早期護理難度也高,
  • 3種食蟲植物,真的會吃小蟲子,你見過沒有?
    植物的世界多種多樣,植物的長相也是形態各異,相信我們都玩過植物大戰殭屍吧,裡面就是有一種植物,叫做食人花,其實這就是食肉的植物,其實我們有時候也會叫它食蟲植物,這種植物主要就是通過吃一些小蟲子來生長的,大家都見過那幾種?
  • 為150餘種食蟲植物打造「世外桃源」 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對外開放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月7日報導:新年伊始,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食蟲植物館位於溫室熱帶花果館內原下沉式廣場區域,在此創造出一個奇幻世界,亦如隱匿在綠林花園中的「世外桃源」。食蟲植物是一個稀有的類群,大約有10科21屬630餘種,大多生活在高山溼地或低地沼澤中。
  • 食蟲植物捕捉昆蟲是長期進化出的 了解下它們幾種奇妙的捕蟲方式
    食蟲植物是一個稀有的種群,已知的食蟲植物全世界共10科21屬約七百多種,典型的如豬籠草、捕蠅草、茅膏菜、瓶子草、捕蟲堇、狸藻等。它們大多生活在高山溼地或低地沼澤中,由於原產地貧瘠缺乏N元素,它們最後都進化出了各自的捕蟲方式, 以誘捕昆蟲或小動物來補充營養物質的不足。
  • 張開溫柔陷阱的食蟲植物,什麼都吃?
    因為我愛的深沉,其實,這是它們的捕蟲陷阱。以匙葉茅膏菜為例,它們勺狀葉片特化成了食蟲葉,上部長滿了長短不一的「毛髮」,看著像把靜電梳子,這是它們製造陷阱的關鍵工具——腺毛。圖片:avery每一片食蟲葉都是一個精巧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