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寬仁前沿|第11期 神奇手術:胚胎時期的殘留組織,醫生妙用成功...

2020-12-05 上遊新聞

胚胎,是每個生命的美好開始,它裡面有一個把母體內的血液以及氧氣供應至胎兒體內的臍靜脈。待胎兒發育完全了後,臍靜脈就會慢慢閉鎖,形成纖維索肝圓韌帶。別小瞧這個殘留組織,關鍵時刻,它能給予人體第二次生命。日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肝膽外科就成功開展了該院首例膽囊癌根治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利用自體肝圓韌帶修補重建門靜脈等高難度手術。

【手術直擊】

患膽結石30年不管結果癌變

醫生實施高難度手術成功救治

(術後的王繼華和醫生合影)

11月26日,是70歲的王繼華在重醫附二院渝中院區肝膽外科做了膽囊癌根治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及門靜脈部分切除修補術等手術的第4天。因做的開腹手術,翻身時還有些許疼痛。但她滿臉微笑,寬慰自己道,「我怎麼也沒想到,患了30多年的膽囊結石會險些要了我的命,幸好劉作金教授成功挽救了我。」

在王繼華的記憶中,她的膽結石有1公分多,但因沒症狀,不痛不脹,她也一直沒把它當回事。20天前,她突然連續7、8天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噁心、嘔吐,本以為是胃病發了,誰知吃了多種胃藥也沒效果。直到家人發現她臉變得黃黑,且眼睛仁都是黃色的,才到本市某大醫院就診。

查血顯示多項指標異常;彩超、磁共振、增強CT等檢查提示,膽囊有10x10x6cm大,考慮可能為膽囊癌伴肝局部、肝總管、膽總管、門靜脈、十二指腸球部等侵犯,肝臟轉移,並伴有而且梗阻性,此外胃壁還有3枚間質瘤,需儘快進行手術治療,否則危急生命。

但那家醫院只給出了放支架的姑息性治療,這顯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所幸,王繼華的兒子打聽到了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副主任劉作金教授擅做這方面手術,便急忙轉院。

雖然病情很複雜,手術難度極高,但診治經驗豐富的劉教授信心十足地接收了王繼華,通過進一步檢查及全面的術前評估,為她制訂了詳細的手術方案。

23日上午9:45,手術開始了。術中,劉教授在有條不紊地完成了膽囊癌根治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肝部分切除術+肝門部膽管成形術等手術後,決定手術成敗的關鍵時刻到來了:腫瘤切除後,考慮到腫瘤可能侵犯到門靜脈,便馬上進行冰凍切片病理活檢,結果確定腫瘤侵犯到門靜脈血管側壁3cm,要完整切除腫瘤,就需要切除被侵犯的門靜脈血管,這時通常會用人造血管進行血管重建。但是,人造血管費用相對高,需要2萬多元,而且存在發生血栓、排異反應等副作用。

為了幫病人節約費用,並減少副作用,徵得病人家屬同意後,劉教授選擇用自體肝圓韌帶裁剪後,修補重建了門靜脈側壁。這臺高難度的手術耗時近8個小時,但手術很成功,術後複查門靜脈CT及門靜脈彩超提示,門靜脈通暢,無血栓形成。

【專家解讀】

用自體肝圓韌帶重建門靜脈

猶如摘「珠峰」上的璀璨明珠

可能讀者朋友們會問,王繼華做的這臺手術到底有多難?劉教授的回覆是,如果說,實施膽囊癌根治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手術,其難度猶如攀登肝膽外科的「珠穆朗瑪峰」。那麼,用肝圓韌帶作為血管補片修補門靜脈血管,就猶如摘取「珠穆朗瑪峰」上的「璀璨明珠」。

臨床上,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用於治療膽管癌、胰頭癌、壺腹周圍癌等疾病。由於該術式切除範圍廣、手術操作複雜、術後併發症較多等因素,因此,在外科中屬於技術難度較大的術式。而當腫瘤侵及門靜脈時,為了能夠達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往往需要聯合門靜脈切除。當切除範圍超過血管直徑的三分之一時,又需要進行血管的重建,尤其是利用自體肝圓韌帶修補重建門靜脈,進一步增加了手術難度。

因為手術中需要先切取自體肝圓韌帶,並修剪成適當大小的血管補片,而不是簡單的將肝圓韌帶與門靜脈縫合在一起,然後,將肝圓韌帶補片置於門靜脈缺損處,再修補縫合。因此,此類聯合門靜脈切除重建術,技術難度高、操作複雜,對肝膽外科醫生而言,挑戰極大,即使在國內較大的醫療中心開展也較少。

「重慶市能開展利用自體肝圓韌帶修補重建門靜脈手術的醫院、醫生不多,病例也不多,王婆婆就是我們醫院完成的首例病人。」劉教授表示,這標誌著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在膽管癌的手術治療方面又有新的創新,又獲新突破。

胚胎殘留組織「肝圓韌帶」

能挽救病人生命並讓其獲益

那麼,什麼是肝圓韌帶呢?它在人體究竟有著什麼作用呢?

劉教授介紹,肝圓韌帶是胚胎時期的臍靜脈的殘留組織。胎兒在母體內時,母體內的血液以及氧氣供應都需要通過臍帶經肚臍部位的臍靜脈送至胎兒體內。該靜脈在胎兒出生後會慢慢閉鎖成為肝圓韌帶。但其潛在性腔隙可擴張再通,且管壁具有張力高,韌性好等優點。由於它保留了血管壁的結構特徵,因此可以作為移植血管使用,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據文獻報導,肝圓韌帶已廣泛應用於消化道穿孔修補,十二指腸殘端包埋,膽管損傷,壞疽修補以及門靜脈腸繫膜上靜脈修復重建,下腔靜脈修補等領域。

「利用自體肝圓韌帶修補重建門靜脈術,雖然手術難度高,但它卻能挽救患者生命,並讓患者受益。」劉教授表示,利用肝圓韌帶替代人工血管,可減少血栓的發生率;因是自身組織,可避免發生排異等副反應;此外,還可幫病人節約2萬元左右的材料費等。

(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合照)

【就醫指南】

1、膽囊結石危害極大,即使沒有症狀,也建議儘早到醫院肝膽外科找醫生進行手術治療,千萬別拖延,以免誘發成膽囊癌。具體問題可以百度「劉作金 健康一線 膽囊結石」,劉教授做了70多條關於膽囊結石各種問題的科普視頻,大家可以參考。

2、患者是否適宜以自體肝圓韌帶做血管修補重建術,需由專業醫生綜合評估決定。

3、在「重醫附二院」官方微信公眾號中點擊「智慧服務」列表中的「預約掛號」,即可預約「肝膽外科」劉作金的門診(門診時間:每周五上午渝中院區)。

相關焦點

  • 遂平仁安醫院再次成功完成經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手術 - 瀟湘名醫
    駐馬店網訊(記者 周濤 通訊員 孫夢瑤)近日,遂平仁安醫院外科二病區成功為一位腎上腺腫瘤患者實施了經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手術。患者男性,遂平縣陽豐鄉人,1月前體檢時發現左側腎上腺佔位,輾轉多家醫院,最終決定在仁安醫院進行治療。
  • 冷凍胚胎Pause神奇的暫停 揭秘試管嬰兒實驗室
    揭秘試管嬰兒實驗室-196℃下的生命 探尋冷凍胚胎的形成和復甦  「單獨兩孩」政策或將喚醒湖南21萬餘份冷凍胚胎(見本報4月11日A7版)的消息經報導後,引起了讀者強烈關注。
  • 雙胞胎兄弟差10歲:「復甦」冷凍十年胚胎成功受孕,出生月份、體重...
    醫生為王女士做了取卵手術,成功培育了一批胚胎。當年10月,王女士成功移植了其中一個胚胎,並將剩餘胚胎冷凍儲存在生殖中心。 第二年6月份,王女士通過剖宮產順利產下一個6斤9兩的男寶寶。這讓王女士和醫生都興奮不已,給他取名為「路路」,這個孩子的到來也給王女士一家帶來了很多幸福和歡樂。
  • 揭開人類胚胎成功著床發育的奧秘
    來源:Stocktrek Images/Getty 2019年8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1]利用高精度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試圖重構人類胚胎著床過程,幫助我們揭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之謎。 人類胚胎發育始於卵子和精子的結合。
  • 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細胞在新生兒體內移植成功
    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細胞在新生兒體內移植成功 2020-05-27 1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 Commun:準確無殘留!螢光探針精準指導手術切除乳腺癌!
    2018年9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個來自荷蘭和中國的合作研究團隊對一種用於輔助乳腺癌病人手術過程中腫瘤組織切除的螢光探針進行了測試,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撰文:小明月來源:幹細胞者說近日,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傳來好消息,他們將人體胚胎幹細胞(ESCs)誘導成肝臟細胞,並成功移植給了患有重度肝臟病的幼兒。目前患兒的移植很成功,病情穩定。
  • 當天手術 當天出院?靠譜! (聚焦·日間手術探秘(上))
    (聚焦·日間手術探秘(上))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日前成立黑龍江省首個日間手術中心,計劃設立7個手術室、100張床位。2012年3月,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牽頭組織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北京同仁醫院、武漢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仁濟醫院等單位成立了中國日間手術合作聯盟。2015年5月6日,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通知》特別提出要「推行日間手術」。
  • 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細胞在新生兒體內移植成功!
    日本國立成育醫療中心於5月21日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細胞在一名新生兒體內移植成功了!日本醫生成功地將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肝細胞移植到新生兒體內,這是世界上首次可以為新生兒提供新治療選擇的手術。
  • 手術切除腫瘤組織也是抗癌法寶,你知道怎麼變廢為寶嗎?
    醫學發展至今,手術仍然是很多癌症患者取得根治效果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也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清除患者體內腫瘤細胞的治療方式。很多患者對手術切除組織的用處不甚了解,甚至對手術後切除的組織毫不關心,認為那是沒用的,但其實手術後切除的組織有大用處,甚至能成為晚期患者的「救命稻草」。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手術後的組織有哪些用途。
  • 盤點|從人造胚胎到乳腺癌新療法——全球醫學界2018年10項重大突破
    2017年5月19日,27歲的古吉拉特邦瓦瓦多達拉居民瓦蘭接受了子宮移植手術,成為印度第2個接受該手術的女性。17個月後,她在浦那銀河醫院剖腹產成功,平安誕下一名重1.45公斤的嬰兒。不過,相關案例並非一帆豐順。在接受子宮移植手術後,想要懷孕,女性必須通過胚胎移植手術,而這是瓦蘭第2次胚胎移植。第1次是在今年1月,她和另一名子宮移植的婦女共同接受胚胎移植,結果雙雙失敗。
  • 男子被60釐米長的鋼筋刺穿腦袋 醫生化身「拆彈專家」
    快速鎖定目標、準確鉗斷線路、成功解綁炸彈……這是日前熱映電影《拆彈專家2》中的驚險鏡頭。近日,類似的場景也在第900醫院手術室「上映」——一根60釐米長的鋼筋刺穿安全帽,插入一位建築工人腦內約10cm!情況危急!
  • 頂級棒球投手一生要接受兩次手術,這新療法可以減少其中一次
    這種療法可以讓他們免於手術,無需休戰。作為一項前沿技術,這種療法既可以用在高中階段優秀的棒球手身上,也可以在大聯盟明星身上發揮效果。不過運動員們,包括他們的教練、父母、醫生和老闆,都很少談論這一療法。第一例Tommy John手術是在1974年由擔任洛杉磯道奇隊(Los Angeles Dodgers)隊醫的整形外科醫生Frank Jobe實施的,手術對象就是隊裡的投球手Tommy John,也就是後來這一手術別稱的由來。手術非常成功,痊癒後的Tommy John又在職業棒球場上活躍了14年,在4個不同的球隊取得了164次比賽的勝利。
  • 最多農藥殘留的蔬菜,原來是它
    本次組織抽檢食用農產品356批次,包括白菜、圓椒、菠菜、黃瓜、豇豆、金針菇等,經檢驗,不合格5批次,其中4批是芹菜,佔不合格食品的80%,不合格食品項目涉及毒死蜱和克百威。 毒死蜱是一種有機磷殺蟲劑,在土壤中殘留期較長。
  • 四川首例 患癌女孩卵巢組織冷凍成功 保留住當媽媽的機會
    但在惡性腫瘤治療中,放療、化療和手術會對女性的卵巢功能造成嚴重損害。「據報導,接受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會出現卵巢早衰,而標準劑量的盆腔放療,幾乎會讓所有的患者出現卵巢早衰。」肖準介紹說,如今,為年輕的、有生育需求的惡性腫瘤患者,包括處於兒童期、青春期的患者保存生育能力,是生殖醫學科和腫瘤科共同面臨的挑戰。
  • 大眾網臨沂《醫生說》第22期:雷射治近視 全飛秒、半飛秒、表層...
    近期,隨著徵兵體檢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網友諮詢近視眼雷射手術的事宜,大眾網臨沂第22期《醫生說》就徵兵體檢中的近視問題諮詢了臨沂愛爾眼科醫院屈光科主任宋麗。  眼睛是一件精密的儀器,當光線進到眼睛內之後,正常情況是光線正好聚焦到視網膜上。
  • 新型幹細胞有培育胚胎內外組織潛能
    新型幹細胞有培育胚胎內外組織潛能2017-04-10 09:53 來源: 科技日報 多能幹細胞最重要的功能特性是能嵌合進入早期胚胎中,並參與胚胎各個細胞譜系的發育,但其發育潛能僅限於胚胎內組織,很難發育成胎盤、卵黃囊等胚胎外組織。如何在體外建立並維持具有胚內和胚外發育潛能的幹細胞系,是當前幹細胞研究領域最富挑戰性的難題之一。
  • 前沿研究丨SARS-CoV-2 侵入因子:ACE2和TMPRSS2在圍著床期胚胎和母胎界面存在表達
    研究指出,ACE2和TMPRSS2在圍著床期第6天胚胎的滋養外胚層細胞(D6_TE)、妊娠第8周的胎盤絨毛外部的合胞滋養層細胞(STB_8W)以及妊娠第24周的蛻膜中的絨毛外滋養層細胞(EVT_24W)中均存在明顯的共表達現象, 表明了這些細胞類群可能易受
  • 「換頭手術」,忽悠了沒頭腦的人
    本文系網易沸點工作室《噠噠》欄目(公眾號:dadatime)出品,每周五期,聚焦年輕人關心的科普話題
  • 波動力學前沿學術論壇 第4期 順利召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北理工波動力學實驗室-北京大學裴永茂研究員:聲振鑷子的設計和實驗力學方法研究進展2020年11月24日,「波動力學前沿學術論壇」第4期以線上形式召開,本期論壇邀請的主講人為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裴永茂研究員,報告題目為「聲振鑷子的設計和實驗力學方法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