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手術 當天出院?靠譜! (聚焦·日間手術探秘(上))

2020-12-06 人民網陝西頻道

原標題:當天手術 當天出院?靠譜! (聚焦·日間手術探秘(上))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日前成立黑龍江省首個日間手術中心,計劃設立7個手術室、100張床位。首批推薦了56種涉及眼科、消化內科、肝膽外科、耳鼻喉科等科室的手術種類。上圖為該手術中心醫護人員在進行第一例日間手術。

新華社記者 王 松攝

日間手術是一種國際流行的手術模式。它不是門診手術,而是住院手術,但從手術到出院只需24小時。如此短平快的手術,安全有保障嗎?術後能康復嗎?住院周期縮短後,大醫院一床難求的問題能緩解嗎?這種全新的手術模式,在推廣中遇到了哪些障礙?從今天起,我們推出「日間手術探秘」專題報導,希望有助於您全方位了解日間手術。

——編 者

費用可以降低嗎?

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看,日間手術主要減輕了患者間接的疾病經濟負擔,不僅包括家屬陪護而產生的各種費用,還包括病人的等待成本

「如果術後觀察正常,當天傍晚就可以出院回家。」四川成都市患者吳偉東躺在病床上,一邊輸著液,一邊等待手術。他有點想不通:出院怎能這麼快?妻子坐在一旁不停地安慰他。前兩天,他腹部突然劇痛,就到華西醫院看急診,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需要進行手術。經醫生評估, 吳偉東符合實施日間手術的標準。

「第一臺手術9點已經開始,馬上就輪到他了。」護士長戴燕對記者說。手術醫生在吳偉東腹部用紅筆畫了3個叉,這是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位置。大約一刻鐘後,吳偉東被推進了手術室。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常見外科手術,傳統手術一般需住院5天,花費約9000元,而日間手術只需住院一天,花費約7000元。吳偉東術後在家中康復,醫生定期電話隨訪一周。吳偉東覺得這種手術模式好,住院時間短,在家裡比在醫院舒服。

「醫院對患者而言,絕非最佳的康復場所。」上海日間手術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仁濟醫院副院長聞大翔說,麻醉和微創技術的發展,使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越來越小,住院時間也相應縮短,常態化的家庭環境不僅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對身心恢復也更有利。

「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看,日間手術主要減輕了患者間接的疾病經濟負擔。」上海日間手術管理專委會主任委員、申康醫療事業部主任趙蓉解釋,間接的疾病經濟負擔不僅包括家屬陪護而產生的各種費用,還包括病人的等待成本。尤其是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日間手術最大的成效在於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在調查上海6家試點醫院開展日間手術後發現,平均醫療總費用較以往同期下降17.51%。

中國日間手術合作聯盟主席張振忠介紹,日間手術是指患者在24小時內入、出院完成的手術。日間手術不是門診手術,特殊病例由於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病人,住院最長時間不超過48小時。

日間手術最早源自歐美發達國家,2001年進入中國後漸趨成熟。2012年3月,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牽頭組織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北京同仁醫院、武漢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仁濟醫院等單位成立了中國日間手術合作聯盟。2015年5月6日,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通知》特別提出要「推行日間手術」。國務院辦公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組織開展三級醫院日間手術試點。

當天出院安全嗎?

若患者在手術中或手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將通過綠色通道轉入專科病房,繼續治療。患者出院後,若出現嚴重併發症,可從綠色通道直接入院治療

在婦科微創手術中,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算得上大手術。通常情況下,患者大約需要住院5至7天。如今,仁濟醫院將其變為日間手術,所有的術前常規化驗檢查和麻醉科訪視均在門診時逐一完成。曾女士患子宮肌瘤數年,她在醫院的日間手術中心辦完住院手續,當天出院回家。自2015年9月起,仁濟醫院婦科將「日間模式」推廣到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子宮肌瘤挖除術等,可謂「藝高人膽大」。

然而,對患者來說,接受日間手術這一理念並不容易。華西醫院的日間手術中心主任馬洪升回憶,2009年10月,醫院日間手術剛起步時,共設置24張病床和6個獨立的手術室。出於安全性的顧慮,患者並不買帳。病房門可羅雀,每天只有10名左右的患者。

隨著微創外科發展,以及麻醉及麻醉復甦技術日臻成熟,日間手術迅速「走紅」。患者從不信任到坦然接受。張振忠說,開展日間手術的醫療機構,一般有比傳統大醫院更細緻的術前評估流程、更先進的手術室條件和設備、更專業和更有經驗的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更科學的就醫流程、更完善的術後隨訪系統。

什麼樣的患者可接受日間手術?哪些醫生可做日間手術?華西醫院日間手術中心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日間手術醫療質量和安全保障措施,包括醫生、患者、手術術式準入標準,入院前麻醉、出復甦室、出院等評估標準,以及住院期間、出院後應急預案和出院後隨訪計劃。華西醫院規定,若患者在手術中或手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將通過綠色通道轉入專科病房,繼續治療;若出院評估不能達到相應標準,則轉入相應病房或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安排住院;若出院後出現嚴重併發症,可通過隨訪電話與日間手術中心隨訪人員聯繫,從綠色通道直接入院治療。

日間手術安全性如何?華西醫院日間手術中心醫生劉洋提供的臨床統計數據顯示,從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日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1623例,在出院後第一、二、三天和第三十天對所有病人進行常規電話隨訪。結果顯示,有311例出現各種不適症狀,發生率為19.16%,其中麻醉相關發生率為18.3%,外科術後併發症為0.86%,病人總體滿意度為99.63%。

「短平快」的日間手術受到越來越多醫院的青睞。那麼,哪些疾病適合日間手術呢?張振忠表示,中國日間手術合作聯盟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正式推出56個適用於日間手術的病種,涵蓋消化、骨科、眼科等9個學科。聯盟將進一步通過專家論證的方式出臺相關手術規範和標準。

「沒有比手術的質量與安全更重要的了。」張振忠認為,加入日間手術聯盟的醫院,必須有獨立的日間手術中心,手術量不低於擇期手術總量的5%,確保日間手術的質量和安全。

住院難能緩解嗎?

我國大醫院平均住院日為8—9天,而美國為4—5天,差距在於日間手術。開展日間手術,既可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也可加快醫院的床位周轉率,是一條醫患雙贏之路

河南焦作的曹某患青光眼需要做手術,在北京一家知名眼科醫院做完檢查,醫生開出的住院單,手術日期排在3個月之後。曹某有點急,病情不等人,能耗這麼久嗎?醫生說,住院的患者太多,實在是騰不出病床,回家等電話通知吧。

大醫院一床難求,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而開展日間手術,既可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也可加快醫院的床位周轉率,是一條醫患雙贏的出路。

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亞輝說,像闌尾炎、腹股溝疝這樣簡單的手術,平均住院七八天,佔用了有限的病床資源。如果放到日間手術中心來開展,就可以節約大量床位,讓三級醫院集中力量收治疑難重症患者。

專家指出,北京協和醫院、華西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床位數都在2000張以上,而美國的大醫院床位數一般在1000張左右。除了人口因素外,我國大醫院平均住院日為8—9天,而美國為4—5天,差距在於日間手術。日間手術模式在歐美國家發展迅速,成為外科手術的主要方式,目前許多國家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比例超60%,英國和美國甚至高達70%和80%。截至2016年底,我國20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日間手術,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的比例僅為11%。

《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要求,省辦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床位數一般以1000張左右為宜,原則上不超過1500張;專科醫院的床位規模也要根據實際需要從嚴控制。國家嚴禁醫院盲目擴張,將在政策層面推動日間手術的發展。

「日間醫療的模式是提升醫療服務的重要手段,醫院可在不擴張床位的情況下,實現醫院供給的結構調整。」張振忠說,開展日間醫療模式,必須圍繞患者需求,不斷擴大醫療服務有效供給,從細節上改進醫療服務流程和服務質量,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

上海仁濟醫院統計數據很有說服力。2016年,該院完成日間手術超3萬例,佔全院手術40%以上,平均住院日為1.12天,而非日間手術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為9.16天。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仁濟醫院在1400張床位的條件下,實現了出院手術人次位居上海第一。

焦亞輝說,日間手術是臨床手術流程的再造和優化,能充分利用醫院床位資源,具有效率高、流程便捷、住院時間短和費用低等特點,符合現代醫院管理的發展方向。大力推廣日間手術是公立醫院改善服務、提高質量、控制費用的重要舉措。

(責編:谷妍、鄧楠)

相關焦點

  • 闌尾切除也可做日間手術 下午手術第二天上午就出院
    術後第二天,醫護人員評估劉女士各項指標均達到出院標準。紅網時刻11月27日訊(通訊員 梁輝 陳金輝)11月26日,湖南省人民醫院完成首例日間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次日上午,患者劉女士順利出院。副主任醫師王江告訴劉女士,醫院開通了日間手術,闌尾炎做完手術第二天就能出院。經過評估,劉女士符合日間手術條件,在完善術前檢查後,醫生為她預約11月26日手術。手術當天上午,劉女士辦好入院手續;下午,王江團隊只用了不到30分鐘,就為她順利完成腹腔鏡下闌尾切除。
  • 闌尾切除也可做日間手術,下午手術第二天上午就出院!
    11月26日,湖南省人民醫院完成首例日間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次日上午,患者劉女士順利出院。臨走前,她握著護士的手激動地說:「都說闌尾炎做手術要住四五天院,沒想到在你們這裡做完第二天就可以出院,太方便了!」
  • 不到24小時就出院 湘雅醫院首創機器人手術搭配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手術現場。紅網時刻12月12日訊(通訊員 劉微)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和縱膈腫瘤切除手術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胸外科主任張春芳教授接診後認為,患者腫瘤部位比較局限,病種相對單一,沒有複雜的併發症,很適合做機器人腫瘤切除的日間手術。「像這一類的腫瘤,以前一般採用胸腔鏡進行手術。自從我院今年引進『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後,我們在機器人手術方面進行了更多探索,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多的福音。」
  • 從住院、手術到出院,只要一天!你了解「日間手術」嗎?
    原創 日間手術中心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從住院、手術到出院,只要一天?是的,你沒聽錯。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醫療流程的優化以及快速康復的理念日漸深入人心,目前,「日間手術」已經越來越普遍。
  • 在外科醫師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死亡風險增加
    在外科醫師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死亡風險增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2:50:50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Yusuke Tsugawa團隊研究了在外科醫師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的死亡率。
  • 什麼是手術臺上的 「軟刀子」?
    手術當天,她就出院了。之前,菲利絲患有一種神經性疾病,右手會時不時地劇烈顫抖。這次小手術把她從持續了30多年的夢魘中解放出來。她奇蹟般的康復得益於一項新的醫療技術。正如太陽光通過放大鏡聚焦,可以把紙片燒著一樣,高強度的超聲波通過聚焦,也可以燒化機體組織。這些超聲波對人體是完全無害的。所以外科醫生可用它來去除人體內的病灶,而不必擔心傷及健康組織。
  • 我院首場機器人輔助手術,2名患者術後1天順利出院
    「要是依著我的心思,昨天就準備出院回家!」11月26日上午,患者張女士在濟南市中心醫院肝膽胰外一科病房中,等待醫生為她辦理出院手續。11月24日,65歲的張女士因為膽囊腺瘤、膽囊結石,成為濟南市中心醫院首場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的2名患者之一。
  • 162個病種「24小時內搞定」,市一院「日間手術」模式獲點讚
    現在,一些疾病的患者可在門診完成所有檢查,從入院手術到出院僅需24小時,因特殊病情需延長住院時間的也不超過48小時。自2016年開始推行「日間手術」模式以來,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提升醫療服務效率、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 日間手術即可輕鬆搞定
    8月22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副主任醫師段鑫做客本報「市民有約·楚天名醫大講堂」,為市民揭開疝氣的危害及其常見誤區,並介紹了「日間手術」的治療優勢。今日,不少參與講堂的市民專程前往門診諮詢手術情況。
  • 一名美國士兵接受了世界上首例最全面的陰莖移植手術,手術很成功
    據美國科技媒體 The Verge 4 月 23 日報導,一名美國受傷士兵成功接受了陰莖和陰囊移植,這是世界上首例最全面的陰莖移植手術。手術於 3 月底進行,全程 14 個小時,到目前為止,該美國士兵生命體徵平穩,出於隱私保護並未透露傷者姓名。現在他已經可以四處走動了,這個星期就可以出院。
  • 濱醫煙臺附院泌尿外科大力推行日間手術 更多患者因此受益
    水母網12月1日訊(通訊員 單光明)近日,在濱醫煙臺附院泌尿外科住院的張阿姨出院了,出院時她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伸出大拇指對泌尿外科二病區王英磊主任團隊連連稱讚:「你們太了不起了,我之前的擔驚受怕在你們這裡做一個日間手術就好了,徹底輕鬆了,還幾乎沒受什麼痛苦!
  • 單病種支付讓日間手術比例提高到91.54%
    點擊查看 日間手術是指患者入院前在門診已完成各項術前檢查並預約好手術時間,於當日辦理住院手續完成手術並於24h內辦理出院手續的一種手術模式[1]。
  • 安順一老人連續做了兩次白內障手術仍未好,家屬質疑手術失敗,醫院...
    4月9日,安順光明眼科醫院病房內,李志珍躺在病床上,她的右眼視物不清,且出現了異物感等多種症狀。在過去的20多天內,她連續接受了該院兩次白內障手術。家屬質疑手術失敗。對此,醫院回應稱,該手術成功,需要時間恢復。躺在病床上的李志珍。
  • 膽結石手術後多久恢復?看看醫生是怎麼說的
    膽結石手術多久能恢復?醫生告訴你答案,不妨看看得了膽結石,一旦發作,出現上腹部絞痛、嘔吐、噁心、疼痛等症狀,就要儘早去醫院接受科學的治療了。通常來說,膽結石的治療方法分為膽囊切除術和保膽手術這兩種。據醫生介紹說,不同的膽結石手術所需的恢復時間有所差異,具體如下所示:一、膽囊切除術在臨床,膽囊切除術主要分為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這兩種類型。相比之下,傳統開腹手術的創傷大,出血多,手術時間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可能需要一周到半個月。出院後,患者的身體恢復時間長,大約需要三個月到半年,大大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 齊魯醫院李衛國團隊開展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帕金森病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李衛國教授帶領帕金森病外科治療團隊一天內完成兩例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病例。為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手術團隊制定了嚴格的腦深部電刺激(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療帕金森病操作流程。
  • 75歲老人咽癌不能手術碘粒子植入2天即出院
    長沙珂信腫瘤醫院頭頸、胃腸腫瘤外科醫生鄒中華介紹,老人入院時身體一般狀況很差,「患者本身年紀較大,是高血壓二級極高危型,有冠心病、慢阻肺、肝囊腫、左腎結石等病史,外科手術風險過高,極易發生心肌梗塞。」為了儘快解除老人的病痛,鄒中華醫生立即申請專家會診為胡江暉老人尋求新的治療方案。
  • 妻子做近視治療手術卻被摘除晶狀體 兩個月四上手術臺 丈夫質疑...
    「悄悄」去做眼科手術30歲的陳女士在主城區一家公司上班,同事們都說,她把眼鏡摘掉過後,確實靚麗了不少。可這件事,在陳女士心裡一直是一個心結。事情還要從去年9月13日中秋節說起。陳女士的丈夫魏先生當天中午要去參加朋友的婚禮,而陳女士則要和閨蜜外出。
  • 婆婆得了白內障久拖不治,術後當天竟趕上對側眼青光眼急性大發作
    誰也沒料到,就在她結束右眼手術的當天,『戲劇性』的一幕卻發生了,左眼發生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大發作,並出現了頭痛、嘔吐等症狀。亢婆婆今年81歲,家住江漢區。10年前就發現雙眼視力逐漸下降,以為是上了年紀看不清了,所以沒有在意。然而近幾年,亢婆婆的雙眼視物愈發模糊,走路看不清路、臉盲、不敢出門成了婆婆的日常寫照,嚴重影響到了生活質量。於是,女兒將亢婆婆帶到了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漢口醫院。
  •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西班牙完成世界首例間質細胞移植心臟手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6日 14: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馬德裡2月5日電(記者 方長平)西班牙醫生近日成功地為一名67歲男性患者實施了世界首例將間質細胞移植給心臟的手術。
  • ...即刻用」當天種牙當天用成就四川中老年缺牙者「好牙過好年...
    口腔健康講堂上,智能牙科蔡明河院長回答外地缺牙者問題。   臨近農曆新年,能種上一口好牙過年是許多缺牙老人的心願,也因為如此,「當天種牙當天用」的「即刻用」種植牙在缺牙市民群體中不但引發了熱議,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當天種牙當天用」不僅在蓉城口口相傳,甚至傳播到我省其他城市,很多缺牙市民也都知曉這項種植牙,琢磨著「一勞永逸」,一朝進省城,當天把牙種,歡喜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