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照料術後的胡江暉老人
「治療前連喝水都覺得喉嚨痛,結果治療的第二天竟然就能吃得下一個包子了。」患有咽癌的75歲胡江暉(化名)老人接受碘粒子植入治療後,第二天飲食就恢復正常。老人的女兒對父親恢復如此迅速感到十分訝異和驚喜。
6個月前胡江暉老人因咽喉疼痛半年,症狀加劇前往當地醫院檢查,被確診口咽癌。「一開始只是偶爾發作,我以為只是慢性咽炎,但之後痛得越來越厲害,連水都喝不下。」老人沒想到「慢性咽炎」竟然變成了口咽癌。
為求進一步治療,老人在兩個女兒的陪伴下來到長沙珂信腫瘤醫院就診。長沙珂信腫瘤醫院頭頸、胃腸腫瘤外科醫生鄒中華介紹,老人入院時身體一般狀況很差,「患者本身年紀較大,是高血壓二級極高危型,有冠心病、慢阻肺、肝囊腫、左腎結石等病史,外科手術風險過高,極易發生心肌梗塞。」
為了儘快解除老人的病痛,鄒中華醫生立即申請專家會診為胡江暉老人尋求新的治療方案。經過討論,長沙珂信腫瘤醫院微創介入專家白海山教授最終決定為老人做碘-125粒子植入術。
3月16日下午,胡江暉老人接受了碘-125粒子植入術治療。治療僅耗時1小時,過程順利,期間老人未感到不適。白海山教授介紹,此次總共有40顆直徑不超過1毫米,長不超過5毫米的粒子有序分布在病灶中。「碘-125粒子屬於微創手術,放射劑量小,放射能量能被完全利用。」
讓胡江暉老人和他的小女兒詫異的是,手術不僅沒有給老人的身體造成任何負擔,反而迅速緩解了老人的症狀。「當天傍晚才做完手術,第二天早上我父親就能吃完一個包子了,真的很神奇。」小女兒表示,碘粒子治療的效果超出了她的想像。「父親明天就可以出院了,老人這也是頭一次來長沙,我打算先帶他到處看看,玩一玩。」
碘-125粒子究竟怎樣與腫瘤作戰的呢?白海山介紹,碘-125粒子植入術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一種,它是在CT等超聲設備引導下,利用穿刺針植入腫瘤病灶,通過釋放持續、短距離的放射線,對病變組織進行直接照射,使其遭受最大程度的輻射損傷和破壞,直至「爆破」死亡,有效期最長有半年時間,「這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輻射範圍僅1.7釐米左右,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極小。」
「對於一些其他治療手段無法治療或者治療失敗的患者,也可以嘗試該項技術治療。」白海山直言,對於患者而言,放射性粒子治療過程幾乎不會出現不適症狀,疼痛減少,療效卻有增強。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對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舌癌、婦科腫瘤等各類實體腫瘤及轉移的淋巴結、骨、器官轉移灶均能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