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裡有208顆放射性碘粒子!39歲的他,全靠這些小東西救回一命

2020-12-06 網易新聞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楊陶玉 記者 吳朝香

39歲的陳先生體內有208顆放射性碘125粒子。很多人聽到「放射性」,都為之變色,但陳先生卻說,這是帶給他第二次生命的「好東西」。

4月7日上午,是陳先生8年來定期複查的日子。他從老家趕到浙江省人民醫院,熟門熟路走到放療中心主任助理吳樹強副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等候。相熟的醫生走過,跟他打招呼,問問他身體怎麼樣。

「無瘤一身輕啊!村裡人都說我一點不像個生病的人呢。」陳先生笑著說。

「這麼年輕,可惜了!」聽到這句話,他的心都涼了

很難看出,面色紅潤,談笑風生的陳先生,體內植入了208顆放射性碘125粒子。每顆粒子都很小,直徑不足1mm,長度不足5mm,別看個頭小,威力可不差,它們被植入腫瘤組織中,能由內而外有效殺傷腫瘤。正是依靠這些粒子,差點被判「死刑」的陳先生已經平安度過了近4年。

當天複查,吳樹強對陳先生的病情控制也表示肯定。「不錯,沒發現病灶,繼續保持。」

陳先生和吳主任合影

「有時候想想,自己也挺慘的,31歲就確診了肺癌。」說起自己的病情,陳先生把日子都記得清清楚楚,2012年5月確診右肺癌低分化癌伴縱隔及肺門多發淋巴結轉移,病情嚴重錯失手術機會。經過多學科診治,化療和放療結合,當年年底複查時,好消息傳來,腫瘤基本消失了。

但2016年2月,陳先生的複查結果顯示:腫瘤復發伴右肺放射性肺纖維化。隨後的一段時間,他共接受三種化療方案共6個周期治療,但3種方案療效均不夠理想。陳先生說,整整做了70多次治療,有一次在病房外,他聽到一個醫生輕聲說了一句「這麼年輕,可惜了!」瞬間就像被冰水澆了一頭,涼到底了。

多顆粒子被打入腫瘤組織內部

經過醫院多學科討論,吳主任告訴陳先生及家屬:放療後出現明顯的右肺纖維化,進一步外照射放療副作用大,風險高。

「是不是可以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吳主任向陳先生一家介紹,放射性碘125粒子是低能量的放射性核素,組織間植入可最大限度地貼近腫瘤組織,達到有效的殺傷劑量,同時由於其穿透力約1.7cm,鄰近組織隨著距離的增加吸收劑量明顯減少,從而不易產生熱點而損傷周圍的重要臟器。

「吳主任,我把這條命交給你們了!」出於這麼多年對吳醫生團隊的信任,陳先生決定試一試。「幸虧接受了這個手術,要不然我今天能不能坐在這裡都不好說。」

3D列印個體化模板粒子植入(資料圖)

2017年1月,陳先生首次接受右前縱隔及胸骨轉移灶放射性粒子植入術,58顆粒子打入腫瘤組織內部,慢慢消耗「敵軍」。隨後,因為其他部位發現轉移,陳先生又接受了2次植入手術,補充「粒子軍團」,持續圍剿「腫瘤」病灶。每次植入治療都是當天住院,第2-3天出院。

由於陳先生的腫瘤轉移多,為了精準布點,把每顆粒子放到準確的位置上,吳樹強團隊還藉助了3D列印技術。據吳主任介紹,事前根據患者的影像學資料,利用計算機系統計算好路徑,這種精確計算能夠有效避開血管、神經等危險結構,然後3D列印出模板,粒子要植入到哪個位置,一目了然。整個手術節省時間30-50%左右,而且安全簡便,使植入的粒子分布更符合術前計劃。「就像我們用手投擲石頭和用槍打靶一樣,3D模版的每個導引孔就像槍膛和準星,保證打靶的準確性,而徒手投擲石頭打靶就不言而喻了。」

從2018年最後一次植入手術至今,陳先生複查均沒有發現病灶,一直處於「無瘤」生存狀態,最早的病灶粒子已有3年多,控制良好,健康狀況良好。「我感覺自己就是個健康的人了。」

新聞+

什麼是粒子植入

肺癌為肺部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放射治療作為惡性腫瘤的一種治療手段一直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放射性粒子作為近距離放射治療,為復發及轉移性難治性晚期肺癌提供了另一種新的治療選擇。目前粒子植入已被臨床應用於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均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吳樹強介紹,碘粒子威力在於具有放射性,可釋放x射線和γ射線,但讓人放心的是,這些是低能量的射線。像陳先生這樣,多顆碘粒子分布在腫瘤內部,按照60天為半衰期,可提供約3個半衰期(200天左右)的持續照射,相當於多次超分割放療,在這二個月到半年時間內,不斷消耗腫瘤幹細胞,使腫瘤細胞死亡,有效控制腫瘤細胞的再增殖、再修復,最終腫瘤潰敗。而且,碘粒子認準腫瘤進行剿殺,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微乎其微。

但粒子植入的關鍵點是植入準確,由於人體結構的複雜性,不規則性,各種復發腫瘤的浸潤性等原因,粒子針的插值、深度、角度均會收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特殊部位的病灶準確進針更是難上艱難。可以說,結合3D列印模板輔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迎來了新時代——找準目標,又快又準。2018年至今,吳樹強團隊已經完成3D模板引導下的粒子植入手術60多例,患者普遍反映治療效果良好。

當然,很多人擔心將具有放射性的粒子植入體內,術後生活會不會受影響。陳先生說,術後半年內按照醫囑,他會穿一件鉛衣,只要穿著鉛衣,一切行動與常人無異。

吳樹強表示,因為粒子植入部位在治療初期的半年內都有療效,病人周圍會有一點射線,需要穿0.25鉛當量的鉛衣做簡單防護,只要穿好鉛衣,生活工作中都不會對他人產生影響。但安全起見,要特別避免與準備懷孕或剛懷孕3月內的孕婦近距離接觸,也要避免與嬰幼兒和兒童近距離接觸,儘可能與他們保持1米左右的社交距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75歲老人咽癌不能手術碘粒子植入2天即出院
    小女兒照料術後的胡江暉老人「治療前連喝水都覺得喉嚨痛,結果治療的第二天竟然就能吃得下一個包子了。」患有咽癌的75歲胡江暉(化名)老人接受碘粒子植入治療後,第二天飲食就恢復正常。老人的女兒對父親恢復如此迅速感到十分訝異和驚喜。
  • 無錫10歲男孩深夜救了媽媽一命,因為這個細節!
    而下面這個小男孩   可是真懂事又聰明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   救回媽媽一命  近一個月前,   34歲的孫女士就因突發腦動脈瘤破裂大出血昏迷,   多虧了她10歲的小兒子及時發現並求救,   才立刻被送進宜興市中醫醫院急救。
  • 各位父母注意:留好孩子這一樣東西,未來三十年內或許能救娃一命
    執筆:邵菲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張女士家的兒子今年7歲了,一天他突然捂著嘴說牙疼,張女士一看,原來是乳牙掉了,正當她準備按照習俗將牙齒丟到屋頂的時候,鄰居阻止了她,說孩子的乳牙留著,關鍵時刻可以救孩子命,這一說法可把張女士給說懵了。
  • 碘粒子植入 胃癌晚期病人活了13年!
    今天(9月21日),全國放射性粒子治療腫瘤學術大會在南京召開,記者了解到,依靠一個小小的碘粒子,晚期癌症病人也可以長期存活。碘粒子治療,已經成為癌症治療新的利器。   由內而外"引爆"腫瘤 治療晚期腫瘤有奇效   68歲的患者李先生,13年前,查出賁門癌肝轉移,化療、射頻消融等治療方式都無濟於事。
  • 朝鮮戰場上,這位將軍被埋地下38個小時,最終靠兩隻蒼蠅救了命
    許多成就了豐功偉績的大人物都有著不少的傳奇故事,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軼事,更是為他們所締造的傳奇之路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曾經就有兩隻小蒼蠅救了一位將軍的性命,此後這位將軍這輩子就沒再打死過一隻蒼蠅,那麼這位將軍是誰?
  • 25歲女子突然手麻,這個決定救了她一命……
    25歲的小L沒想到,這種普通人眼裡的「老人才會中招的病」,竟發生在了自己身上。先看一下這組數據:在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病人超過300萬,其中75%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喪失勞動能力;40%存在重度殘疾;有170萬人因它死亡。
  • 98歲賭王何鴻燊去世,數支強心針+8位權威醫生都救不回
    98歲賭王何鴻燊去世,數支強心針+8位權威醫生都救不回近日賭王何鴻燊傳出病危,26日家人一早齊聚醫院,稍早港媒報導稱賭王何鴻燊在26日1時05分病逝,享年98歲!網友們發文悼念:一路走好!據悉何鴻燊從2019年底就開始腎衰竭,需要在醫院進行洗腎,各種病痛纏身,甚至還曾經歷過心臟停跳,所幸被搶救了回來,但是狀況依然沒有好轉,甚至不能下床且難以說話,何家人為他重金聘請了8位權威醫生,每一位在各個領域都是擅長的,日夜緊密觀察,希望可以讓賭王恢復身體健康!
  • 曾因新冠肺炎在ICU搶救39天,如今他再回醫院:「重生」細節歷歷在目
    曾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接受治療的陳華「快一年了,這些天,我看到有關疫情防控的新聞,自己患病的情形好像又一下子跳到了眼前。有一天晚上吃好晚飯,我輔導女兒做作業,妻子和父母在客廳裡一邊看電視,一邊聊著天,我突然覺得胸口有一股巨大的暖流湧過,特別想來看看我的救命恩人。」陳華說。2020年12月初,他再次走進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區。「你猜得出我們是誰嗎?」
  • 愛犬被鱷魚叼走,74歲爺爺跳進水中與鱷魚肉搏救回狗子!
    美國佛羅裡達州,一位74歲的爺爺帶著查理士王小獵犬
  • 男子服農藥自殺,深圳醫生手掰1000多支安瓿瓶救回一命
    「感謝你們救回我先生的這條命,不然我真不知道以後怎麼帶著兩個孩子活下去。」近日,在龍華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ICU),患者楊先生(化名)激動地說。當天,他和妻子鄭重地將一枚錦旗送給了ICU,感謝醫護人員一個月前救回楊先生一命。 說起這枚錦旗的來歷,可真不簡單。
  • 主動脈大出血陷昏迷 換上人工血管救回命
    主動脈大出血陷昏迷 換上人工血管救回命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3.06.05 星期三     23天前,在青島港靠岸休整的菲律賓貨輪上,臨發船前,67歲的輪機長阿拉卡拉突發腹痛,很快陷入昏迷。送到東部市立醫院,醫生一摸發現了「倆心跳」:原來,肚子裡的腹主動脈上長了一個拳頭大的瘤子,也在像心臟一樣跳動。
  • 8歲男孩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姐姐:我不怕疼,我只想救她的命
    5 月 15 日,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的小患者小靜(化名),成功走出了骨髓移植倉。早早等候在外的弟弟小晨(化名)緊緊抱著姐姐:" 姐,我想你了!"這對堅強的小姐弟,兩隻小手緊緊拉在了一起。△ 弟弟守在姐姐床邊,緊緊拉著姐姐的手原來,為了讓得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姐姐小靜早日康復,弟弟小晨勇敢地站了出來,為 11 歲姐姐捐獻造血幹細胞。經過一個月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小靜戰勝了移植期間的排異反應並成功出倉,回到血液科普通病房接受下一步治療。
  • 他曾被埋地下38個小時,最後竟被兩隻蒼蠅救了命,後來終生不打蒼蠅
    ——卡爾·貝克 開國將帥們絕大多數都有歷險的經歷,好多人都是九死一生。但開國少將王扶之的歷險經歷非常特別,他曾被活埋了38個小時,最後是兩隻蒼蠅救了他的命。 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王扶之時任第39軍115師師長。
  • 38歲男子車上午睡中風!這張地圖救他一命
    近日,38歲的殷先生中午午休在辦公室睡不著,就回到車裡睡了一會。不料睡醒後去上洗手間,竟發現右手使不上勁,連拉鏈都拉不上,走路一拖一拖他連忙讓同事開車送到就近的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下稱「南醫三院」)。急診科醫生經過詢問,考慮腦卒中的可能性極大,立即請卒中中心醫生會診。
  • 吃著這道家常菜,海寧57歲男子險些喪命!這習慣很多人有!
    排骨燉蘿蔔是海寧人常吃的一道菜 可57歲的廖先生(化名)怎麼也想不到 因為一塊小小的蘿蔔 他經歷了生死一刻… 不慎被蘿蔔卡住,險些窒息
  • 工地工人宿舍板房起火 小烏龜吐泡救幾十工友命
    工地工人宿舍板房起火 小烏龜吐泡救幾十工友命   「沒想到我養的小烏龜,救了好幾十個人的命。」  原來,頂樓的一位女工養了一隻小烏龜,每天帶出去曬太陽。事發當天該她休息,本來在宿舍不想動,但看到小烏龜浮上來吐泡泡,心生惻隱,又提桶邁步出屋,「一眼就看到火燃起來了,就趕緊喊工友跑。」  小烏龜「哀求」主人出門溜  54歲的馬玉珍在成都天府大道北段附近的這家工地做刮牆工,平時住在工地板房宿舍頂樓。
  • 職場故事| 升職加薪要靠努力打拼,即使你有貓主子的富貴命
    人家上輩子可都是富貴命,可惜沒有享受這富貴就進了地府,富貴轉移支付到了下輩子。隱約感覺這裡面隱含一個職場真理,升職加薪靠什麼?靠努力打拼啊,命好如故事裡的「襪公子」,只躺吃不做事,好運想照顧他都照顧不到。簡直心疼被閻王查帳的利市二神、文帝、關帝、十殿轉輪王等。有鬼君最近有了貓主子,男生,小名「毛豆」。
  • 沒想到我當年隨手救的那隻大海龜,五年後還救了我一命~
    我不敢上前半步,因為我從未見過這麼大的海龜,只是兒時,在家鄉的水塘裡淘魚,抓過一公斤重的淡水龜。我無法估計這兩隻大海龜的年齡有多大,愣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大聲喊小徐:"快過來,我發現奇蹟了!"小徐嘴裡嘟囔一句:"你什麼時候也學得大驚小怪了?"
  • 他曾被埋在地下38個小時,最後竟被2隻蒼蠅救了命,從此不打蒼蠅
    在戰場上,有生命危險簡直是一件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今天要說的是:他曾被埋在地下38個小時,最後竟被2隻蒼蠅救了命,從此不打蒼蠅。這段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王扶之是當時第39軍115師的師長,當時戰火正激烈,據說炮彈都將山頭削平了兩次,而王扶之則和一名記者正在指揮部的坑道裡修改新聞稿件。就在這時,美軍的轟炸機突然襲來,並投下了一顆飛彈落在王扶之的身邊。
  • 男孩學鼠叫,救了八個人
    這天,大伙兒正在礦洞裡一刻不停地弓著背掘煤,突然「轟」一聲響,煤窯冒頂了,大伙兒驚得一瞬間都成了呆子,傻傻地愣在那兒。出事點在進洞的巷子口,這巷子曲曲彎彎,仄仄的只能容下一個人的身子,礦老闆為了節約成本,排風扇、通氣孔這號子設置全都被他省了,現在巷子一冒頂,還不知道有沒有人能進來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