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大出血陷昏迷 換上人工血管救回命

2021-01-18 青島晚報電子報
主動脈大出血陷昏迷 換上人工血管救回命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3.06.05 星期三

    23天前,在青島港靠岸休整的菲律賓貨輪上,臨發船前,67歲的輪機長阿拉卡拉突發腹痛,很快陷入昏迷。送到東部市立醫院,醫生一摸發現了「倆心跳」:原來,肚子裡的腹主動脈上長了一個拳頭大的瘤子,也在像心臟一樣跳動。正是因為這個瘤子破裂導致了患者大出血,這種病的猝死率高達80%。在此後的23天裡,醫院多個科室開展大搶救,置換人工血管、全身大換血……終於救活了這名患者,創造了一個醫學上的奇蹟。今天上午,他將康復出院,乘飛機回國。 □記者 田璐 通訊員 伊麗明
事發外籍船員腹痛昏倒
    「5月11日那天早晨,我起床後正在忙著做開船前的檢查,就感覺肚子痛得很厲害,都站不起身來了。」昨天上午,在市立醫院東院13樓的血管外科病房裡,菲律賓人阿拉卡拉通過翻譯告訴記者:「當時,我們的貨輪還有2個小時就要起航了。我原本想堅持一下,可後來實在忍受不了了。 」
    因為是輪機房的首席員工,貨輪長途航行中的安全保障離不了他。船長得知情況之後,立刻聯繫人將他送往醫院。但就在緊急送醫的路上,阿拉卡拉已經出現意識喪失、小便失禁了。任憑救護人員怎麼呼喊,他都沒有反應。當天上午11時,他被送到了市立醫院東院急診室。
危險血壓突破「警戒線」
    急診室的醫生接診之後,根據他的表現懷疑是動脈破裂,於是緊急呼叫血管外科的專家來參與會診。 「我是第一時間趕到搶救現場的。 」東院血管外科醫師張鯤說:「當我用手檢查他的腹部時,就明顯地感覺到了動脈瘤的存在。那種感覺就像在摸著一個跳動的心臟一樣。可見,他的動脈瘤都多大了。 」
    隨後的CT檢查印證了張鯤的推斷,腹主動脈周圍異常擴張,周圍邊界不清楚。而且,他的血壓只有70/50mmHg,已經低於正常血壓警戒線90/60mmHg。這就說明,他正在大量失血!張鯤說,他一邊迅速聯繫血管外科主任李大林,一邊按照李主任指示立即為阿拉卡拉實施輸血、輸液、抗休克等一系列搶救措施。
    同時,完善了主動脈CTA等檢查。最終,明確診斷為腹主動脈瘤破裂。
急救換人工血管「保命」
    當天,李大林接到張鯤醫生的急救電話時剛出差回到青島,他放下旅行包,就立即趕往醫院參加搶救。同時,血管外科的顏京強、齊浩山等醫生和麻醉手術科的麻醉師、護士接到急診手術通知,也紛紛趕往醫院。下午4時,完善所有檢查,並得到船長籤字同意之後,李大林和醫生們開始為阿拉卡拉施行「腹主動脈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換術」。
    「通俗地說,就像咱們以前騎自行車久了,車胎上就會起包一樣,他的主動脈血管上也起了一個包。因為鼓起包來之後,血管壁就會變得很薄很脆弱,稍微一有點刺激就會破裂。而破裂就會大出血而致命。」李大林說,阿拉卡拉腹主動脈上的瘤子已經和一個拳頭那麼大了。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們通過檢查發現,他已經失去了微創手術的條件了,只能開腹來完成手術了。在手術過程中,李大林將導致大失血的瘤子切除,然後為他換上了一段15釐米長的人工血管 「補洞」。這樣就暫時制止住了失血,保住了患者的生命。
數據全身血液換了一遍
    3個小時後,人工血管縫合完畢了,但阿拉卡拉還不能下手術臺。因為當時大出血,他的失血多達3000餘毫升,已超過正常人體總血液量的一半。血管置換手術結束後,醫生們不敢一下子鬆開血管阻斷鉗,否則,會造成低血壓,阿拉卡拉甚至會死在手術臺上。於是,醫生就開始慢慢地松鉗,逐漸恢復血流。
    兩小時後,隨著14個單位的紅細胞和800毫升血漿,再加上自體回收再利用的650毫升血液輸注後,阿拉卡拉的血壓恢復正常。李大林說,搶救過程中,總共輸入4000毫升的血液,這對於體重不到50公斤的阿拉卡拉來說,相當於把身體裡的血液重新置換了一遍。
23天「闖」三關活下來
「阿拉卡拉能夠活下來,應該是一個生命的奇蹟。腹主動脈可是說是人體的生命血管!這個病的術前、術中和術後的死亡率都高達80%以上。很多患者都死在送往醫院的路上,甚至有患者死在推往手術臺的走廊裡。」李大林感慨地說:「他能活下來,可以說是闖過了三道鬼門關。首先他自己是幸運的,瘤子破裂之後有腹膜暫時起到了延緩的作用。其次是及時實施了手術。哪一個環節出現閃失,他必死無疑。如果未能及時接受手術,72小時內死亡率高達95%以上;在送醫的急症手術中,死亡率亦大於70%。 」
    在手術後,阿拉卡拉被送入市立醫院東院ICU接受了密切監護,醫護人員憑藉豐富的救治經驗,幫助他順利渡過了因過度失血可能導致的心、肺、腎功能衰竭或異常。這任何一項都會導致他的猝死。經過全力的搶救,他的病情逐漸穩定並好轉。昨天,他經過了醫生的查體,可以康復出院了。

-

相關焦點

  • 醫生飛針走線完成主動脈血管替換 救回病人一命
    而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在常溫、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給患者進行了主動脈人工血管替換手術。手術過程爭分奪秒,7小時內將腹腔主動脈上的血管全都人工重連了一遍。據了解,這也是江蘇省首例常溫非體外循環下分期全主動脈人工血管替換手術。
  • 他的主動脈大血管全部都換成人造的
    於丹丹 攝14小時的手術,換上70釐米長的人造血管,9400毫升的輸血,6個大血管吻合口……這一系列讓人驚嘆的數字,發生在4月19日鼓樓醫院手術室中。一名患胸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年輕男子,經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專家的全力搶救,最終成功地保住了性命,而經歷過兩次手術的他,主動脈大血管全部置換上了人工血管。這一手術達到了心胸外科領域的最高難度,在江蘇地區尚屬首例。
  • 高血壓男子「速凍」半小時 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來源:太原晚報  全身麻醉,體溫驟降17℃,外科醫生爭分奪秒切開男子心臟裡破損的主動脈,換上了一根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人工血管……日前,我省首例低溫麻醉「主動脈全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在山醫大二院成功實施。
  • 七旬老人患兇險型「主動脈夾層」 11小時換上「人工血管」
    「主動脈夾層」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症,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主動脈夾層」一旦發生,再加之破裂,生命就會迅速進入倒計時。近日,貴州省人民醫院為一位74歲高齡Debakey I型(最兇相類型)主動脈夾層致心包填塞休克的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目前患者康復出院。據悉,為如此高齡的該類疾病患者進行手術並獲得成功,在貴州尚屬首例。
  • 患病男子血管壁薄如紙 手術後主動脈血管換人工
    關鍵詞  80釐米切口、14個小時手術、主動脈大血管置換、尼龍人工血管  危急:血管壁薄如紙片  今年34歲的安徽天長男子秦強(化名),在2011年4月14日突然出現右上腹疼痛,嘔吐、大汗淋漓
  • 京山老人主動脈破裂在漢成功換血管
    4月25日,已從武漢轉回京山進行康復治療的來升浩沒有想到,短短半個月就解決了折磨他兩年,一直無錢醫治的重病,「感謝京山和武漢協和的好醫生,救了我的命!」&nbsp&nbsp&nbsp&nbsp今年春節後,京山縣人民醫院院長郭科下鄉調查時,在羅店鎮大山頭村發現了60歲的來升浩。他常年胸悶、胸痛,近年症狀越發嚴重,走幾步就乏力,生活難以自理。
  • 8小時將女子整根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半年治療周期、兩周推演定方案、1米手術切口、8小時手術臺奮戰……為徹底解除馬凡氏症候群患者血管病變帶來的猝死風險,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多學科團隊協作,將問題血管進行了整體替換。也就是說,她整根主動脈「從頭到腳」都是毛病,還伴有一堆心臟問題。「田英是一位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有家族遺傳史。」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程力劍博士表示,這種患者主動脈會發生病變,繼而出現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一旦破裂會導致患者猝死。對馬凡氏症候群患者來說,用人工血管替換全部的問題血管,是唯一徹底告別猝死風險的方式。
  • 江西小夥60釐米胸腹主動脈全部換成人造血管
    就在一年前,因身患兇險的主動脈A型夾層,陳敏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經過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團隊兩次手術的全力救治,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這個江西小夥的生命。
  • 8小時將整根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半年治療周期、兩周推演定方案、1米手術切口、8小時手術臺奮戰……為徹底解除馬凡氏症候群患者血管病變帶來的猝死風險,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多學科團隊協作,將問題血管進行了整體替換。這也是四川省首臺「全胸腹主動脈替換術」。為何要做手術?
  • 湘雅專家完成金字塔尖端手術 換60釐米「人造血管」續命
    就在一年前,因身患兇險的主動脈A型夾層,江西銅鼓小夥陳敏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經過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團隊兩次手術的全力救治,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生命。據悉,該技術國內僅屈指可數的幾家醫院能開展,湘雅醫院為湖南省內唯一一家。
  • 我國自主研發「三層仿生」人工血管完成首例腹主動脈置換術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林苗苗、屈婷)記者28日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獲悉,阜外醫院血管中心主任舒暢教授團隊於12月15日運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三層仿生」聚氨酯人工血管,完成了首例巨大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患者即將出院。
  • 主動脈夾層:外科最兇險的疾病 10年不遇最嚴重的患者絕境逢生
    主動脈夾層,即是這樣一種被號稱為「外科最兇險的疾病」。  2015年12月3日晚19:45,一名腰背部劇烈疼痛的男性患者進入嘉興市第一醫院急診,隨之急診科、血管外科、麻醉手術、ICU等醫護團隊,遭遇了一場10年不遇的、合力搶救嚴重主動脈夾層患者的生死阻擊戰!  10年不遇的嚴重病例,背水一戰!
  • 血管破裂,醫生給他換60釐米人工血管
    29歲的江西銅鼓小夥陳敏(化名),因患上主動脈A型夾層,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專家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60釐米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這個年輕的生命。據了解,該技術在國內僅幾家醫院能開展。陳敏是一名廚師,一年多以前,他突發背部劇烈疼痛,當時就倒在地上。
  • 主動脈撕裂危在旦夕 植入人造血管幸獲救
    去外地出差時他突然心慌、胸痛,回廣州後立即進行全面體檢,不料查出兇險的主動脈夾層,且主動脈血管已發生撕裂,危在旦夕。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近日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獲悉,該院爭分奪秒為周生完成手術,成功挽救了他。主動脈夾層的患者往往好發於秋冬、冬春,這一時期控制好血壓,接受規範的降壓治療非常重要。
  • 男童心臟血管外衣薄如蟬翼隨時破裂,專家換人工血管救命
    楚天都市報9月14日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餘宇)主動脈夾層兇險異常,如同一顆「不定時炸彈」,哪怕一個噴嚏,都會導致血管最後一層「薄如蟬翼」的外衣被衝破,人瞬間丟命。而這個多發於成年人的疾病,居然發生在一名3歲男孩身上,且國內也未有相關病例記載。
  • 男子「任性」陷入險境 50公分長胸腹主動脈換成人造血管
    浙江省人民醫院專家團隊最近完成一例全胸腹主動脈置換手術,老陸術後恢復良好,不日可出院。據悉,全胸腹主動脈置換手術在大血管外科業內屬於「皇冠」級別,國內只有少數醫院能獨立完成,此病例也是我省首次開展。「2017年10月底,他突然胸口劇痛,得了讓人聞之色變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崔勇主任介紹,幸運的是,那一次,他正趕上國外專家團隊來醫院手術講學,加拿大專家與我們一起立即給他急診做了手術,修復了他心臟附近的撕裂血管,救了他一條命。由於他體重大,胸腔小,術後發生呼吸功能不全,ICU專家的精心治療,使他有驚無險闖過了一關。
  • 40kg產婦剖腹產大出血4600毫升血液救回一命 當事醫生回憶當晚驚心...
    來自祿勸的32歲產婦小楊在昆明市婦幼保健院進行剖腹產後遭遇大出血,出血量相當於她體內血液總量的兩倍。所幸在醫院醫務人員以及雲南昆明血液中心的共同努力下,這才把她從「鬼門關」裡搶了回來。楊主任說,造成大出血的 主要原因是產婦實在太瘦了,僅有40公斤的她在當時已經命懸一線。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輸血來維持生命,繼而再進行搶救治療。萬幸的是,雲南昆明血液中心有效保障了血液供應,共計為產婦提供了紅細胞5300毫升、血漿2850毫升、2個治療量的血小板、以及50單位的冷沉澱等。最終醫院成功為其切除子宮止住血,確保了母子平安。
  • 安徽一女子突發主動脈破裂出血 罪魁禍首居然是TA
    廬江52歲的張女士就因為這個舉動,差點丟了命。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胸外科病房,張女士這兩天終於鬆了一口氣,回想起這一陣子的遭遇,至今仍後怕不已。因為魚刺卡在食道,刺破了胸主動脈,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醫生聯合開胸給她做了手術,才挽回了生命。 2020年12月8日,張女士吃飯時被魚刺卡了,吞了幾口飯,自己也沒當回事,但嗓子裡一直不舒服。過了幾天,刺痛感越來越嚴重。
  • 唐山工人醫院獨立成功開展主動脈夾層「雜交」手術
    唐山工人醫院獨立成功開展主動脈夾層「雜交」手術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近日,心外一科王東大血管團隊再創新突破,獨立成功為一位患有主動脈夾層B型病人行升主動脈與左側鎖骨下動脈人工血管轉流術+胸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俗稱「雜交」手術。
  • 無錫10歲男孩深夜救了媽媽一命,因為這個細節!
    10歲的孩子能幹什麼   或許能做簡單的家務   或許還躺在父母懷裡撒嬌   而下面這個小男孩   可是真懂事又聰明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   救回媽媽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