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撕裂危在旦夕 植入人造血管幸獲救

2020-11-25 中國經濟網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彭福祥、潘曼琪)四十歲的周生(化名)剛剛在生死邊緣走了一遭。去外地出差時他突然心慌、胸痛,回廣州後立即進行全面體檢,不料查出兇險的主動脈夾層,且主動脈血管已發生撕裂,危在旦夕。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近日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獲悉,該院爭分奪秒為周生完成手術,成功挽救了他。主動脈夾層的患者往往好發於秋冬、冬春,這一時期控制好血壓,接受規範的降壓治療非常重要。

患高血壓十年 在40歲遇險

周生在外地出差出現胸痛症狀後,儘管平躺一晚後好轉了,但他回到廣州還是進行了體檢,並特別加做心臟CT。當天下午,一拿到「主動脈夾層」的檢查結果,周生和家人顧不上震驚,當機立斷「投奔」治療主動脈夾層經驗豐富的中山一院。

抵達該院急診科時,已是晚上10點。心臟外科周立副教授接診後發現,從周生的心臟向上發出的升主動脈到主動脈弓之間出現了兩段以上的撕裂,屬於A型主動脈夾層。

原來,周生有著家族高血壓史,十年前因出現疑似高血壓症狀而開始不規律地服用降壓藥物,但因為缺乏定期監測,他不知道血壓控制的情況,也沒想到會招惹主動脈夾層。

醫生推斷在外地時發生的胸痛就是主動脈撕裂的「預警信號」,幸好周生還處於搶救的「時間窗」裡。聞訊趕來支援的心臟外科姚尖平教授、王治平教授在詳細研究檢查報告後,與患者夫人約談病情,用最快的速度安排手術,為他緊急置換了兩根8釐米長的高強度人造血管,徹底修復了撕裂的主動脈血管。患者在術後一天便從ICU轉入普通病房,近期已康復出院。

警惕刀割樣胸背劇痛

姚尖平教授表示,主動脈夾層是一種因為血管退行變性,內膜破裂,高壓血液進入血管中層而導致人體最大血管被撕裂的惡性疾病。「90%的患者會出現劇烈的刀割樣胸背痛症狀。但也並非絕對,比如這位患者,他就沒有劇痛,但出現了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非典型症狀。暈厥、意識障礙、腹痛等,也可能是表現。」他指出,這類病人如果仍由其繼續發展,不加控制,患者在出現血管撕裂後的一周內的死亡率高達70%。姚尖平表示,主要誘因就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此外還有馬凡氏症候群、主動脈二瓣化、主動脈縮窄、大動脈炎等。通過B超、CT等影像檢查手段重點觀測主動脈的孔徑,是早期發現主動脈夾層的重要環節。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他的主動脈大血管全部都換成人造的
    於丹丹 攝14小時的手術,換上70釐米長的人造血管,9400毫升的輸血,6個大血管吻合口……這一系列讓人驚嘆的數字,發生在4月19日鼓樓醫院手術室中。一名患胸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年輕男子,經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專家的全力搶救,最終成功地保住了性命,而經歷過兩次手術的他,主動脈大血管全部置換上了人工血管。這一手術達到了心胸外科領域的最高難度,在江蘇地區尚屬首例。
  • 高血壓男子「速凍」半小時 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來源:太原晚報  全身麻醉,體溫驟降17℃,外科醫生爭分奪秒切開男子心臟裡破損的主動脈,換上了一根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人工血管……日前,我省首例低溫麻醉「主動脈全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在山醫大二院成功實施。
  • 男子「任性」陷入險境 50公分長胸腹主動脈換成人造血管
    浙江省人民醫院專家團隊最近完成一例全胸腹主動脈置換手術,老陸術後恢復良好,不日可出院。據悉,全胸腹主動脈置換手術在大血管外科業內屬於「皇冠」級別,國內只有少數醫院能獨立完成,此病例也是我省首次開展。「2017年10月底,他突然胸口劇痛,得了讓人聞之色變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崔勇主任介紹,幸運的是,那一次,他正趕上國外專家團隊來醫院手術講學,加拿大專家與我們一起立即給他急診做了手術,修復了他心臟附近的撕裂血管,救了他一條命。由於他體重大,胸腔小,術後發生呼吸功能不全,ICU專家的精心治療,使他有驚無險闖過了一關。
  • 科學家巧妙地創造了人造組織工程血管
    他們將一個聚合物支架作為血管假體(類似腳手架)植入大鼠的腹主動脈,並對其生物反應過程進行了長達16個月的監測。在「腳手架」所在的地方形成了一個人造血管。這個人造血管具有與天然血管相似的特性。該支架本身具有良好的開放性、生物相容性和無毒性。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細胞與組織生物學》上。
  • 人造電子血管問世!南科大學者突破性成果登上權威期刊
    人造電子血管問世!南科大學者突破性成果登上權威期刊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範圍內導致死亡的首要原因。通過冠狀動脈搭橋術進行的心血管疾病治療,現有的小直徑(小於6毫米)組織工程血管(TEBV)尚未滿足臨床需求。
  • 人工器官之人造血管
    、福馬林、酒精或冷凍、冷凍乾燥保存,再移植的研究;(木本誠二用酒精保存的羊和牛的主動脈置換人的主動脈是患者活了8年之久)人工材料:高分子的發展,合成纖維人工血管(尼龍、滌綸、聚四氟乙稀(PTFE),臨床上比較理想的是滌綸和聚四氟乙烯       -1940s,維尼龍用於血管修復       -1958年,滌綸用於動脈修復
  • 唐山工人醫院獨立成功開展主動脈夾層「雜交」手術
    唐山工人醫院獨立成功開展主動脈夾層「雜交」手術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近日,心外一科王東大血管團隊再創新突破,獨立成功為一位患有主動脈夾層B型病人行升主動脈與左側鎖骨下動脈人工血管轉流術+胸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俗稱「雜交」手術。
  • 人造血管植入身體就能用 已有14種器官能人造
        1月16日,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的專家宣布人造仿生血管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一種直接移植進人體就能使用的血管問世,目前只剩細節尚待完善。有關專家表示,仿生血管種植技術會讓心臟病、腎病、中風等疾病的治療變簡單,一些大費周折的手術就可以免除。另外,未來人們全身上下的器官都能用人造品替換。
  • 江西小夥60釐米胸腹主動脈全部換成人造血管
    就在一年前,因身患兇險的主動脈A型夾層,陳敏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經過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團隊兩次手術的全力救治,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這個江西小夥的生命。
  • 國產支架型人造血管在寧問世
    國產支架型人造血管在寧問世 2002年7月24日08:25  揚子晚報   南京市鼓樓醫院22日傳出信息:該院成功研製出國產支架型人造血管,其成本僅為進口同類產品的1/20,為廣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病人帶來了福音。
  • 七旬老人患兇險型「主動脈夾層」 11小時換上「人工血管」
    七旬老人患兇險型主動脈夾層 11小時手術換上「人工血管」「從中午2點持續到凌晨2點,11個小時才成功完成了手術。」貴州省人民醫院心外科主任醫師劉秀倫向記者介紹了這一例特殊的手術——升主動脈置換+全主動脈弓置換+降主動脈支架植入+主動脈竇部成形術(孫氏手術)。都市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位患者是一位74歲高齡的Debakey I型主動脈夾層致心包填塞休克患者。
  • 百優達:跨入高值醫械耗材進口替代深水區,要做「大動脈人造血管...
    杜廣武告訴動脈網,2016年,杜廣武離開微創醫療,創立江蘇百優達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人造血管的產業化。   江蘇百優達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總部位於南通市北高科技園區,專注於人造血管等植入類醫療器械的研發和生產,致力於為醫生提供性能優良的醫療器械產品,並為醫療器械研發和生產企業提供優質的OEM和ODM服務。   目前,百優達已完成2輪融資。
  • 醫生飛針走線完成主動脈血管替換 救回病人一命
    而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在常溫、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給患者進行了主動脈人工血管替換手術。手術過程爭分奪秒,7小時內將腹腔主動脈上的血管全都人工重連了一遍。據了解,這也是江蘇省首例常溫非體外循環下分期全主動脈人工血管替換手術。
  • 從人造瓣膜到人造心臟:解密人類這場偉大的突破史
    然後將導管與其中的置換瓣膜一起穿過導絲上並輕輕按壓主動脈。當導管進入血管後,我們可以通過設置在手術臺上方的X射線大屏幕來跟蹤導管的走向。我們小心翼翼地觀察並操作,因為金屬支架在抵達心臟之前要經過彎曲的主動脈之旅。當手術團隊檢查到一切都準備好了之後有一個暫停。而在屏幕上,瓣膜在高壓動脈血的衝擊下輕輕地振蕩。當普倫德賈斯特認為導管與主動脈瓣精確對準時,他按下一個按鈕使氣囊膨脹。
  • 有人換了人造血管,有人敗了15萬,還有人連命都保...
    中年人老陸的教訓很深刻——差點連命都沒了,現在他體內有一根50多釐米長的大血管被換成了人造血管,「這次我保證,一定聽醫生的,性命還是要的。」面對前來查房的專家,老陸滿臉堆笑地說到。不吃藥、猛抽菸,只憑運氣好兩次逃出鬼門關老陸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 巨野縣人民醫院血管外科成功開展一例複雜主動脈夾層覆膜支架腔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孔令展 巨野報導  近日,巨野縣人民醫院血管外科成功為一例複雜主動脈夾層患者實施「主動脈夾層覆膜支架腔內隔絕手術
  • 患病男子血管壁薄如紙 手術後主動脈血管換人工
    關鍵詞  80釐米切口、14個小時手術、主動脈大血管置換、尼龍人工血管  危急:血管壁薄如紙片  今年34歲的安徽天長男子秦強(化名),在2011年4月14日突然出現右上腹疼痛,嘔吐、大汗淋漓
  • 40歲女子突發劇烈胸痛,別只考慮急性心梗,主動脈夾層同樣危險!
    瀋陽一年齡約40歲左右的女子,於家中打掃衛生時,突發前胸及後背劇烈疼痛,感覺為撕裂樣,難以忍受,出冷汗,有瀕死感,由家人開車送至當地一三甲醫院急診。大家可能第一感覺就是她可能患了急性心肌梗死,你的第一感覺沒錯,但事情總會有意外。
  • 8小時將女子整根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半年治療周期、兩周推演定方案、1米手術切口、8小時手術臺奮戰……為徹底解除馬凡氏症候群患者血管病變帶來的猝死風險,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多學科團隊協作,將問題血管進行了整體替換。也就是說,她整根主動脈「從頭到腳」都是毛病,還伴有一堆心臟問題。「田英是一位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有家族遺傳史。」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程力劍博士表示,這種患者主動脈會發生病變,繼而出現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一旦破裂會導致患者猝死。對馬凡氏症候群患者來說,用人工血管替換全部的問題血管,是唯一徹底告別猝死風險的方式。
  • 南科大蔣興宇Matter:人造電子血管問世
    電子血管在血管系統中具有出色的生物組織相容性及血液相容性。作者利用該電子血管進行了初步的小動物通暢性實驗,在兔子頸動脈置換模型中,植入三個月後,超聲與動脈造影結果顯示,電子血管與自體血管的匹配性良好,均顯示出極大的通暢性,沒有觀察到狹窄跡象。期待該研究對心血管植入電子的相關應用帶來突破。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Matter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