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彭福祥、潘曼琪)四十歲的周生(化名)剛剛在生死邊緣走了一遭。去外地出差時他突然心慌、胸痛,回廣州後立即進行全面體檢,不料查出兇險的主動脈夾層,且主動脈血管已發生撕裂,危在旦夕。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近日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獲悉,該院爭分奪秒為周生完成手術,成功挽救了他。主動脈夾層的患者往往好發於秋冬、冬春,這一時期控制好血壓,接受規範的降壓治療非常重要。
患高血壓十年 在40歲遇險
周生在外地出差出現胸痛症狀後,儘管平躺一晚後好轉了,但他回到廣州還是進行了體檢,並特別加做心臟CT。當天下午,一拿到「主動脈夾層」的檢查結果,周生和家人顧不上震驚,當機立斷「投奔」治療主動脈夾層經驗豐富的中山一院。
抵達該院急診科時,已是晚上10點。心臟外科周立副教授接診後發現,從周生的心臟向上發出的升主動脈到主動脈弓之間出現了兩段以上的撕裂,屬於A型主動脈夾層。
原來,周生有著家族高血壓史,十年前因出現疑似高血壓症狀而開始不規律地服用降壓藥物,但因為缺乏定期監測,他不知道血壓控制的情況,也沒想到會招惹主動脈夾層。
醫生推斷在外地時發生的胸痛就是主動脈撕裂的「預警信號」,幸好周生還處於搶救的「時間窗」裡。聞訊趕來支援的心臟外科姚尖平教授、王治平教授在詳細研究檢查報告後,與患者夫人約談病情,用最快的速度安排手術,為他緊急置換了兩根8釐米長的高強度人造血管,徹底修復了撕裂的主動脈血管。患者在術後一天便從ICU轉入普通病房,近期已康復出院。
警惕刀割樣胸背劇痛
姚尖平教授表示,主動脈夾層是一種因為血管退行變性,內膜破裂,高壓血液進入血管中層而導致人體最大血管被撕裂的惡性疾病。「90%的患者會出現劇烈的刀割樣胸背痛症狀。但也並非絕對,比如這位患者,他就沒有劇痛,但出現了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非典型症狀。暈厥、意識障礙、腹痛等,也可能是表現。」他指出,這類病人如果仍由其繼續發展,不加控制,患者在出現血管撕裂後的一周內的死亡率高達70%。姚尖平表示,主要誘因就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此外還有馬凡氏症候群、主動脈二瓣化、主動脈縮窄、大動脈炎等。通過B超、CT等影像檢查手段重點觀測主動脈的孔徑,是早期發現主動脈夾層的重要環節。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