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主動脈大血管全部都換成人造的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周旋(右)基本康復了。於丹丹 攝

14小時的手術,換上70釐米長的人造血管,9400毫升的輸血,6個大血管吻合口……這一系列讓人驚嘆的數字,發生在4月19日鼓樓醫院手術室中。一名患胸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年輕男子,經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專家的全力搶救,最終成功地保住了性命,而經歷過兩次手術的他,主動脈大血管全部置換上了人工血管。這一手術達到了心胸外科領域的最高難度,在江蘇地區尚屬首例。

患者故事

4年前,他就換過一次血管了

34歲的患者周旋是安徽天長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2007年,周旋曾經發作過一次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他回憶說,那一天,他突然感到「胸口像活生生被撕開一樣」,那種「撕心裂肺」的劇痛令他終身難忘。當地醫院確診後,被緊急送往南京鼓樓醫院。那一次,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等醫生在手術臺上忙乎了10個小時,為他進行了升主動脈和主動脈弓置換,簡單的說,就是把他部分主動脈血管置換成了人工血管。

那時,剛到而立之年的周旋很是不解,自己平時身體好好的,沒有肥胖,也沒有高血壓,怎麼會突然發病?對此專家解釋說,患者這麼年輕就出現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可能是天生血管壁發育出現異常。

「不定時炸彈」再度「爆炸」

術後,周旋康復出院,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生活如常,他比過去更加注重身體的保健。可是誰也沒想到,今年4月14日,周旋突然感覺到,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回來了,這次似乎比幾年前更加嚴重——右側從胸口一直到腹部都異常疼痛,他痛得大汗淋漓,嘔吐,呼吸困難。

因為有了上次的經驗,4月18日,帶著氧氣瓶的周旋再次被送進鼓樓醫院心胸外科,此時血壓已經下降到80/50mmHg。由於呼吸困難不能平臥,他只能坐在床上,病情十分嚴重。

CT顯示,周旋的降主動脈鼓出一個內徑15釐米的動脈瘤,而正常主動脈血管的內徑只有2.5釐米。夾層動脈瘤從胸部撕裂到腹部並延伸至髂動脈,動脈瘤撕裂造成大出血,高速、高壓的動脈血立即噴射入胸腔和腹腔,胸腔積液達4000毫升,血色素從13克降至7克,此時的患者已經出現了失血性休克。

這一換,全部主動脈血管都被換掉

周旋之前已經動過手術了,動脈瘤怎麼會復發了?經進一步檢查發現,並不是他第一次手術置換的人工血管出了問題,而是另一部分主動脈,即降主動脈及腹主動脈出了問題。

為了搶救患者的生命,唯一的辦法就是手術,用人造血管替代病變的主動脈。加上之前一次的手術,周旋相當於全部的主動脈大血管以及周圍的分支都被換掉。

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王東進主任告訴記者,血管置換本身就是個大手術,除去手術本身的難度,這個病人還相當的特殊。

第一,由於周旋一直服用抗凝藥,凝血功能差,手術可能出現大出血;第二,病變的範圍太大,加上此前手術造成了組織粘連;第三,在血管置換的過程中,需要體外循環,大腦、腎臟、肝臟、脊髓等有一段時間都無法供血,這需要儘量控制手術時間,否則可能會造成組織的壞死。

搏命手術

14小時

換上70釐米人造血管

對可能出現的風險,王東進主任和周旋的家屬都進行了溝通。家人救治的心情非常迫切,也對「搏命手術」給予了支持。

1:00

患者開始進行術前輸血和心電監護。

8:00

患者被推進手術室,進行麻醉。由於病人不能平臥,只能坐著進行麻醉。

12:00

由於手術涉及腦部、脊髓以及多器官的供血,心臟也要停跳,必須採用「深低溫體外循環」技術,將患者的體溫降到18℃,分步暫停腦部、肋間、腹腔和左右腎動脈的血供,然後置換吻合人工血管。

19:00

由於手術創面大,血管吻合口多,加上體外循環的時間長,所以止血異常困難。

23:30

經過14個小時,手術終於結束。手術切口長達80釐米,換上70釐米長的人造血管,前後輸血9400毫升,進行了6個大血管吻合口。

在心胸外科監護室醫護人員的嚴密監護精心治療下,患者第二天就甦醒了,此後度過了出血關、感染關和臟器衰竭關,逐漸康復。近期周旋基本康復,準備出院。對自己能恢復成這樣,周旋和他的家人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我弟弟這條命是撿來的!」周旋的姐姐告訴記者。

三大疑問

問題1

夾層動脈瘤為何兇險?

比癌症還可怕,死亡率高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胸腔內的定時炸彈。雖然也叫「瘤」,但是它不是人們平時說的「腫瘤」。它也叫做主動脈夾層,而是指血液通過內膜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形成夾層血腫。

一旦腹或胸主動脈瘤發生破裂,高速、高壓的動脈血立即噴射入腹腔,在短短幾分鐘患者失血達到數千毫升,隨即出現休克,大出血而死亡。只要破裂口出現在胸腔或腹腔內,任何搶救和輸血都是徒勞的,所以,臨床醫生把這種兇險的疾病稱為「不定時炸彈」,隨時隨地可能破裂要命。

研究顯示,病人得病後在開始24小時內病死率就高達35%。「在十年前,夾層動脈瘤是比惡性腫瘤還可怕的疾病,因為一旦破裂,家屬甚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親人在痛苦中死去。」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告訴記者,但是隨著心胸外科手術水平的提高,現在可以通過手術治療。

問題2

什麼人易患主動脈夾層?

高血壓患者和「蜘蛛人」

王東進主任介紹,急性主動脈夾層多見於中老年男性,3/4以上病人發病時超過40歲。發病時年齡低於40歲的病人中,男女比例接近1:1,而且半數女性病人在妊娠期發病。今年僅前5個月,鼓樓醫院就收治病人33例,平均年齡僅52歲。

主動脈夾層的發病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是高血壓:在主動脈夾層的患者中,有62~78%的患者有高血壓,且多數常年高血壓未得到有效控制。據報告,隨著我國高血壓年輕化趨勢,更易於導致夾層動脈瘤的發生。

二是先天性血管壁發育異常:如馬凡症候群、結締組織病、先天性主動脈瓣二葉畸形等,此類患者血管壁發育不良,血管壁薄、質脆,主動脈內膜容易破裂形成主動脈夾層。馬凡症候群的患者外型特點是體形瘦高,手指、腳趾細長,也被人們稱為「蜘蛛人」。但專家指出,患者周旋不是馬凡症候群。

問題3

人工血管以後要再換嗎?

是尼龍合成材料造的,今後無需再換

以前,由於沒有合適的血管替代物,夾層動脈瘤幾乎是不治之症。20世紀50年代後期,人工血管出現後,這些患者可以通過人工血管置換術獲救。人工血管是以尼龍、滌綸、聚四氟乙稀(PTFE)等合成材料人工製造的血管代用品,由於人工血管的彈性比不上人的血管,所以在縫合的時候要非常的細緻和小心。由於換上人工血管,患者今後也不會再出現主動脈夾層,人工血管今後也無需再更換。

通訊員 劉寧春

本報記者 於丹丹

相關焦點

  • 江西小夥60釐米胸腹主動脈全部換成人造血管
    就在一年前,因身患兇險的主動脈A型夾層,陳敏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經過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團隊兩次手術的全力救治,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這個江西小夥的生命。
  • 男子「任性」陷入險境 50公分長胸腹主動脈換成人造血管
    浙江省人民醫院專家團隊最近完成一例全胸腹主動脈置換手術,老陸術後恢復良好,不日可出院。據悉,全胸腹主動脈置換手術在大血管外科業內屬於「皇冠」級別,國內只有少數醫院能獨立完成,此病例也是我省首次開展。崔勇主任介紹,幸運的是,那一次,他正趕上國外專家團隊來醫院手術講學,加拿大專家與我們一起立即給他急診做了手術,修復了他心臟附近的撕裂血管,救了他一條命。由於他體重大,胸腔小,術後發生呼吸功能不全,ICU專家的精心治療,使他有驚無險闖過了一關。 2018年5月,老陸來院術後複查,各項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但血壓控制不理想。
  • 8小時將整根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女子主動脈「從頭到腳」出毛病去年11月,田英(化名)因為走路後感覺呼吸困難以及胸背撕扯疼痛等問題,從四川丹巴縣老家來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求醫。檢查結果非常不樂觀:主動脈根部瘤、胸降主動脈夾層、腹主動脈瘤,還存在心臟擴大、心衰、二尖瓣、三尖瓣嚴重關閉不全等問題。也就是說,她整根主動脈「從頭到腳」都是毛病,還伴有一堆心臟問題。
  • 8小時將女子整根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也就是說,她整根主動脈「從頭到腳」都是毛病,還伴有一堆心臟問題。「田英是一位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有家族遺傳史。」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程力劍博士表示,這種患者主動脈會發生病變,繼而出現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一旦破裂會導致患者猝死。對馬凡氏症候群患者來說,用人工血管替換全部的問題血管,是唯一徹底告別猝死風險的方式。
  • 患病男子血管壁薄如紙 手術後主動脈血管換人工
    患者姐姐秦麗告訴記者,當時他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至80/50mmHg,呼吸困難且不能平躺。在醫院CT檢查後,發現夾層動脈瘤從胸部撕裂到腹部並延伸至髂動脈。  秦強患的是胸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夾層是指血液通過內膜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形成夾層血腫,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夾層動脈瘤。正常人的主動脈壁厚約1~2mm,而秦強的卻是正常人的1/20。
  • 高血壓男子「速凍」半小時 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來源:太原晚報  全身麻醉,體溫驟降17℃,外科醫生爭分奪秒切開男子心臟裡破損的主動脈,換上了一根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人工血管……日前,我省首例低溫麻醉「主動脈全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在山醫大二院成功實施。
  • 胃還是大血管涮火鍋的黃喉其實是豬牛的哪一個器官_
    胃還是大血管涮火鍋的黃喉其實是豬牛的哪一個器官_時間:2020-04-26 07: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胃還是大血管涮火鍋的黃喉其實是豬牛的哪一個器官_ 支付寶螞蟻莊園4月26日問題: 涮火鍋的黃喉,其實是豬、牛的哪一個器官 胃 大血管 答案:大血管 黃喉雖然帶有喉字
  • 罕見胸廓畸形患者突發主動脈夾層,同濟醫生手術挽救順帶矯正...
    他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主動脈夾層,醫生不僅幫他拆除了體內的定時「炸彈」,撿回一條命,還將困擾自己多年的重度漏鬥胸矯正了。據了解,這是全國首例A型主動脈夾層全弓替換術同期重度漏鬥胸矯正手術。黃先生是湖北鹹寧人,近日突感胸口極其不適,到當地醫院檢查發現,連接心臟的升主動脈內層已完全撕裂,並累及了全程主動脈,是最兇險的A型夾主動脈層。
  • 有人換了人造血管,有人敗了15萬,還有人連命都保...
    中年人老陸的教訓很深刻——差點連命都沒了,現在他體內有一根50多釐米長的大血管被換成了人造血管,「這次我保證,一定聽醫生的,性命還是要的。」面對前來查房的專家,老陸滿臉堆笑地說到。不吃藥、猛抽菸,只憑運氣好兩次逃出鬼門關老陸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 當心衰遭遇主動脈夾層,換個心臟活著
    南方農村報記者 江玲通訊員 靳婷  來自湛江的61歲李伯因突發劇烈胸痛,送院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隨時可能因夾層血腫破裂猝死,必須緊急手術。然而,他曾經接受過兩次心臟換瓣手術,病情發展至今已是終末期心衰,心臟幾近報廢。
  • 主動脈撕裂危在旦夕 植入人造血管幸獲救
    去外地出差時他突然心慌、胸痛,回廣州後立即進行全面體檢,不料查出兇險的主動脈夾層,且主動脈血管已發生撕裂,危在旦夕。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近日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獲悉,該院爭分奪秒為周生完成手術,成功挽救了他。主動脈夾層的患者往往好發於秋冬、冬春,這一時期控制好血壓,接受規範的降壓治療非常重要。
  • 醫生10小時手術挽救主動脈夾層患者性命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近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爭分奪秒,連夜接力手術成功「拆彈」,挽救了34歲郭先生的性命,還保住了他的腿。據悉,來自漢口的郭先生有6年高血壓病史。他在下班途中突然感覺胸口疼痛,左腿走路無力,沒當回事。
  • 安徽一女子突發主動脈破裂出血 罪魁禍首居然是TA
    因為魚刺卡在食道,刺破了胸主動脈,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醫生聯合開胸給她做了手術,才挽回了生命。 2020年12月8日,張女士吃飯時被魚刺卡了,吞了幾口飯,自己也沒當回事,但嗓子裡一直不舒服。過了幾天,刺痛感越來越嚴重。12月14日,張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到當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魚刺距離門齒約25cm處,兩端深深嵌入黏膜內,周圍一圈可以看見陳舊性的血跡,診斷為食管異物。
  • 京山老人主動脈破裂在漢成功換血管
    4月25日,已從武漢轉回京山進行康復治療的來升浩沒有想到,短短半個月就解決了折磨他兩年,一直無錢醫治的重病,「感謝京山和武漢協和的好醫生,救了我的命!」&nbsp&nbsp&nbsp&nbsp今年春節後,京山縣人民醫院院長郭科下鄉調查時,在羅店鎮大山頭村發現了60歲的來升浩。他常年胸悶、胸痛,近年症狀越發嚴重,走幾步就乏力,生活難以自理。
  • 女孩誤吞魚刺 用醋化解卻差點刺穿心臟主動脈
    她喝了醋想把刺化掉卻越喝越痛,後來竟然連跑了3家醫院都沒看好。直到在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發現這根「兇器」快到胸口,不但刺穿了食管,一端離心臟主動脈不到0.1cm,另一端竟緊挨奇靜脈,「左右為難」兇險異常,有絲毫的偏差就會大出血。當晚,醫院多個科室醫生進行會診,通過氣管鏡光源輔助這種「開腦洞」的方式,大膽「拆彈」。目前,魚刺經內鏡零損傷的情況下手術取出,小張的病情穩定,還在住院觀察。
  • 湘雅專家完成金字塔尖端手術 換60釐米「人造血管」續命
    (陳敏(右二)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挽救了他的生命就在一年前,因身患兇險的主動脈A型夾層,江西銅鼓小夥陳敏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經過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團隊兩次手術的全力救治,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生命。據悉,該技術國內僅屈指可數的幾家醫院能開展,湘雅醫院為湖南省內唯一一家。
  • 29歲江西小夥「血管破裂」,湘雅專家置換60釐米人造血管
    就在一年前,因身患兇險的主動脈A型夾層,陳敏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 江西銅鼓小夥陳敏是一名廚師,2017年春節他如往常一樣在自家店裡炒菜,突然感到胸背部傳來一陣劇烈疼痛,支撐不住的他頓時倒在了地上。 「當時人還是清醒的,我媽媽和朋友立馬把我送到了當地醫院。」回想起當時,陳敏還是一陣後怕。
  • 準媽媽心臟主動脈撕裂 專家手術12小時救回母子
    3月8日,懷胎8月的準二胎媽媽佳麗(化名)突發兇險無比的A型主動脈夾層,心臟大血管一旦破裂,母子二人隨時可能性命不保。緊急關頭,武漢協和醫院心外科、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十個學科的多名專家聯手,經過連續12小時的手術及術後精心治療,成功挽救了這對母子的生命。
  • 兩種術式治療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的病例對照研究
    將四分支人工血管主體遠端與主動脈弓近端吻合,阻斷鉗移至人造血管近端,鼻咽溫度降至 25~28℃,肛測溫度 30℃,用單腔 8Fr-12Fr 引流管作為灌注插管置入左頸總動脈,保證雙側頸動脈灌注,將四分支人工血管的 8 mm 分支先行與左頸總動脈近端吻合、再將另一 8 mm 分支與左鎖骨下動脈近端吻合,最後將無名動脈與 10 mm 分支做端端吻合,人工血管排盡氣體後,恢復血供,四分支人造血管主體近心端與升主動脈近端行吻合
  • 20公分大腫瘤纏住多根大血管,醫生「螞蟻啃骨頭」剝了15小時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實習生 黃士通訊員 潘曼琪 身經百戰、技藝高超的外科醫生看了小符的影像資料無不項背發涼——20公分大的「蜘蛛狀」惡性腫瘤深藏於腹腔,將體內多根重要大血管死死纏住。不手術,隨時有腎衰、下肢壞死風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0個專科的醫生們為了這個年輕的生命決定挑戰極限、冒險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