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男子血管壁薄如紙 手術後主動脈血管換人工

2021-01-18 搜狐網
  關鍵詞  80釐米切口、14個小時手術、主動脈大血管置換、尼龍人工血管  危急:血管壁薄如紙片

  今年34歲的安徽天長男子秦強(化名),在2011年4月14日突然出現右上腹疼痛,嘔吐、大汗淋漓,18日晚上21:00被家人緊急送至南京鼓樓醫院。患者姐姐秦麗告訴記者,當時他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至80/50mmHg,呼吸困難且不能平躺。在醫院CT檢查後,發現夾層動脈瘤從胸部撕裂到腹部並延伸至髂動脈。

  秦強患的是胸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夾層是指血液通過內膜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形成夾層血腫,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夾層動脈瘤。正常人的主動脈壁厚約1~2mm,而秦強的卻是正常人的1/20。

  心胸外科周慶主治醫師告訴記者,打一個形象的比喻是,一般來說人的血管壁有20頁紙那麼厚,現在由於局部血管出現破口,導致血液進入了中間層,由於血液越積越多,將血管壁撐大,使得血管壁變薄,大概只有1頁紙那麼薄,這樣一來,這麼薄的血管壁很容易被撐破。屆時,病人將十分危險。

  王東進主任表示,主動脈夾層的血管極易破裂,一旦破裂,病人在幾秒鐘內死亡,無任何有效搶救措施。另外,24小時之內,病死率為35%;48小時之內,病死率為50%;一周病死率為70%;一個月之內病死率為90%,情況十分危急。入院後,專家們連夜研究制定手術方案,並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後,為其進行全麻下「全降主動脈置換術」。  

14小時的生死營救

  專家們採取深低溫下分步暫停腦部、肋間、腹腔幹和左右腎動脈體外循環的方法置換成人工血管。據了解,王東進主任和其他專家們將秦強身上全部主動脈大血管置換成人工血管。接口處,一邊是尼龍材質的人工血管,另一邊是秦強自身的血管,如何將兩者密不通風地縫合起來,這對主刀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王主任一邊縫合,助手們一邊為其擦汗。據了解,整個手術從上午9:30至晚上11:30,醫生們緊張手術14個小時終於完成。術後,秦強被送入了ICU病房。  

刀口長80釐米,縱貫整張背

  雖然手術很成功,但王東進主任的一顆心仍沒有完全放下,因為他的心中思慮著更多的問題。他究竟能不能甦醒?他的雙手雙腿還能不能動彈?會不會截癱?他的排尿功能是否正常?胃腸功能是否恢復?肝臟功能可否保證?

  這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讓王主任牽掛不已。結果,從手術的第二天起,一個接著一個喜訊接踵而來。原來,第二天,秦強就漸漸恢復了意識,慢慢地他可以與家人進行簡單的交流。緊接著,他的雙手可以抬起,雙腿和腳趾也已動了,排尿也開始正常了,腸鳴音也聽到了,轉氨酶也恢復到正常了。王主任的臉上漸漸展開了久違的笑容。因為,他知道在這一場嚴酷的生命爭奪戰中,他戰勝了死神。

  記者看到,秦強的刀口從頸椎到腹部,長約80釐米,幾乎縱貫整個背部。  

新聞連結  夾層動脈瘤曾堪比癌症

  34歲的安徽男子胸中埋有一顆「炸彈」,當「炸」開時,他命懸一線。鼓樓醫院心胸外科專家冒著巨大的風險為其實施置換手術。據了解,這名男子全身的主動脈大血管統統被置換成長約70釐米的人工血管。為此,專家們歷經一個又一個難熬之夜,將他從死神的手中奪了回來。

  迄今為止,尚無治療夾層動脈瘤的有效藥物,手術是預防夾層動脈瘤破裂的唯一有效方法。以前,由於沒有合適的血管替代物,夾層動脈瘤幾乎是不治之症,幾乎堪比癌症。20世紀50年代後期,人工血管出現了,這些患者可以通過人工血管置換術獲救,並逐漸發展出了有效的傳統手術方法人工血管置換術。

  鼓樓醫院心胸外科周慶主治醫師告訴記者,早期人工血管置換術的風險很大,首先是麻醉水平有限,其次是體外循環的支持技術跟不上,再次是外科本身的技術達不到要求,最後還有手術中出血不止,因此不少患者根本沒法活著走下手術臺。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這項手術的死亡率已由原來的20%下降到3%左右。蘇麗萍  

中老年男性較易得此病

  急性主動脈夾層多見於中老年男性,男女比例大約2∶1~5∶1,3/4以上病人發病時超過40歲。據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既往4年收治的夾層動脈瘤病例資料統計顯示,2008年治療19例,2009年治療38例,2010年治療55例,今年僅前5個月即收治病人33例,平均年齡僅52歲。

  主動脈夾層的發病原因主要有兩大類:1、高血壓;2、先天性血管壁發育異常:如馬凡症候群、結締組織病、先天性主動脈瓣二葉畸形等。馬凡症候群的患者外形特點是體形瘦高,手指、腳趾細長,可合併有脊柱側彎(駝背)、高度近視等。  

置換血管是唯一的手段

  記者問,秦強全身的主動脈大血管都被換成了人工的了,對他來說,有什麼益處呢?王東進主任表示,首先如果不做手術的話,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叫「命不久矣」。急性主動脈夾層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術後30天生存率91%。

  另外,秦強的血管壁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如果不全部置換血管,那麼他再次復發此病的機率很大。現在換了人工血管,不可能再出現夾層動脈瘤,因此,他這一輩子都無需為這種病擔心。還有這種人工血管的主要材質是尼龍,質地較柔軟,有彈性,與人自身血管相近,因此,適合血管置換使用。 (通訊員 劉寧春 記者 蘇麗萍)

  作者:蘇麗萍 (來源:金陵晚報)

(責任編輯:UN009)

相關焦點

  • 高血壓男子「速凍」半小時 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來源:太原晚報  全身麻醉,體溫驟降17℃,外科醫生爭分奪秒切開男子心臟裡破損的主動脈,換上了一根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人工血管……日前,我省首例低溫麻醉「主動脈全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在山醫大二院成功實施。
  • 男童心臟血管外衣薄如蟬翼隨時破裂,專家換人工血管救命
    楚天都市報9月14日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餘宇)主動脈夾層兇險異常,如同一顆「不定時炸彈」,哪怕一個噴嚏,都會導致血管最後一層「薄如蟬翼」的外衣被衝破,人瞬間丟命。而這個多發於成年人的疾病,居然發生在一名3歲男孩身上,且國內也未有相關病例記載。
  • 主動脈大出血陷昏迷 換上人工血管救回命
    主動脈大出血陷昏迷 換上人工血管救回命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3.06.05 星期三 張鯤說,他一邊迅速聯繫血管外科主任李大林,一邊按照李主任指示立即為阿拉卡拉實施輸血、輸液、抗休克等一系列搶救措施。    同時,完善了主動脈CTA等檢查。最終,明確診斷為腹主動脈瘤破裂。急救換人工血管「保命」    當天,李大林接到張鯤醫生的急救電話時剛出差回到青島,他放下旅行包,就立即趕往醫院參加搶救。
  • 他的主動脈大血管全部都換成人造的
    於丹丹 攝14小時的手術,換上70釐米長的人造血管,9400毫升的輸血,6個大血管吻合口……這一系列讓人驚嘆的數字,發生在4月19日鼓樓醫院手術室中。一名患胸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年輕男子,經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專家的全力搶救,最終成功地保住了性命,而經歷過兩次手術的他,主動脈大血管全部置換上了人工血管。這一手術達到了心胸外科領域的最高難度,在江蘇地區尚屬首例。
  • 湘雅專家完成金字塔尖端手術 換60釐米「人造血管」續命
    29歲的陳敏(化名)術後笑著對前來查房的黃凌瑾副教授說道。就在一年前,因身患兇險的主動脈A型夾層,江西銅鼓小夥陳敏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經過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團隊兩次手術的全力救治,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生命。據悉,該技術國內僅屈指可數的幾家醫院能開展,湘雅醫院為湖南省內唯一一家。
  • 醫生飛針走線完成主動脈血管替換 救回病人一命
    手術過程爭分奪秒,7小時內將腹腔主動脈上的血管全都人工重連了一遍。據了解,這也是江蘇省首例常溫非體外循環下分期全主動脈人工血管替換手術。通訊員 章琛 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文/攝  病情很兇:體內埋著3個「炸彈」 ,隨時有生命危險  今年42歲的張平(化名),是一名在蘇州打工的徐州人。
  • 四川這臺首例手術真牛!8小時將女子整根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女子主動脈「從頭到腳」出毛病去年11月,剛到不惑之年的田英(化名)因為走路後感覺呼吸困難以及胸背撕扯疼痛等問題,從四川丹巴縣老家來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求醫。檢查結果非常不樂觀:主動脈根部瘤、胸降主動脈夾層、腹主動脈瘤。此外,還存在心臟擴大、心衰、二尖瓣、三尖瓣嚴重關閉不全等問題。
  • 血管破裂,醫生給他換60釐米人工血管
    29歲的江西銅鼓小夥陳敏(化名),因患上主動脈A型夾層,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專家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60釐米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這個年輕的生命。據了解,該技術在國內僅幾家醫院能開展。陳敏是一名廚師,一年多以前,他突發背部劇烈疼痛,當時就倒在地上。
  • 8小時將整根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半年治療周期、兩周推演定方案、1米手術切口、8小時手術臺奮戰……為徹底解除馬凡氏症候群患者血管病變帶來的猝死風險,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多學科團隊協作,將問題血管進行了整體替換。這也是四川省首臺「全胸腹主動脈替換術」。為何要做手術?
  • 七旬老人患兇險型「主動脈夾層」 11小時換上「人工血管」
    「主動脈夾層」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症,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主動脈夾層」一旦發生,再加之破裂,生命就會迅速進入倒計時。近日,貴州省人民醫院為一位74歲高齡Debakey I型(最兇相類型)主動脈夾層致心包填塞休克的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目前患者康復出院。據悉,為如此高齡的該類疾病患者進行手術並獲得成功,在貴州尚屬首例。
  • ...男子查出腹膜後巨大腫瘤,湘雅醫生成功「拆彈」並置換人工血管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石沛琳 潘柏宏 蔡舟)今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血管外科劉光強副教授團隊為一例腹膜後巨大腫瘤患者,成功實施了腹主動脈聯合下腔靜脈切除並人工血管置換。經查閱文獻,該手術在國內尚未見相關報導。
  • 京山老人主動脈破裂在漢成功換血管
    ,第3天拔管,第6天出ICU,1周後出院。&nbsp&nbsp&nbsp&nbsp今年春節後,京山縣人民醫院院長郭科下鄉調查時,在羅店鎮大山頭村發現了60歲的來升浩。他常年胸悶、胸痛,近年症狀越發嚴重,走幾步就乏力,生活難以自理。當地醫生懷疑是主動脈夾層,屬於最兇險的心血管急重症,建議他到武漢做手術。然而來升浩家境十分貧困,負擔不起高額的醫療費用。
  • 江西小夥60釐米胸腹主動脈全部換成人造血管
    29歲的陳敏(化名)術後笑著對前來查房的黃凌瑾副教授說道。就在一年前,因身患兇險的主動脈A型夾層,陳敏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經過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團隊兩次手術的全力救治,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這個江西小夥的生命。
  • 我國自主研發「三層仿生」人工血管完成首例腹主動脈置換術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林苗苗、屈婷)記者28日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獲悉,阜外醫院血管中心主任舒暢教授團隊於12月15日運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三層仿生」聚氨酯人工血管,完成了首例巨大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患者即將出院。
  • 29歲江西小夥「血管破裂」,湘雅專家置換60釐米人造血管
    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29歲的陳敏(化名)術後笑著對前來查房的黃凌瑾副教授說道。就在一年前,因身患兇險的主動脈A型夾層,陳敏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 江西銅鼓小夥陳敏是一名廚師,2017年春節他如往常一樣在自家店裡炒菜,突然感到胸背部傳來一陣劇烈疼痛,支撐不住的他頓時倒在了地上。
  • 當心衰遭遇主動脈夾層,換個心臟活著
    南方農村報記者 江玲通訊員 靳婷  來自湛江的61歲李伯因突發劇烈胸痛,送院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隨時可能因夾層血腫破裂猝死,必須緊急手術。然而,他曾經接受過兩次心臟換瓣手術,病情發展至今已是終末期心衰,心臟幾近報廢。
  • 男子「任性」陷入險境 50公分長胸腹主動脈換成人造血管
    浙江省人民醫院專家團隊最近完成一例全胸腹主動脈置換手術,老陸術後恢復良好,不日可出院。據悉,全胸腹主動脈置換手術在大血管外科業內屬於「皇冠」級別,國內只有少數醫院能獨立完成,此病例也是我省首次開展。「2017年10月底,他突然胸口劇痛,得了讓人聞之色變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崔勇主任介紹,幸運的是,那一次,他正趕上國外專家團隊來醫院手術講學,加拿大專家與我們一起立即給他急診做了手術,修復了他心臟附近的撕裂血管,救了他一條命。由於他體重大,胸腔小,術後發生呼吸功能不全,ICU專家的精心治療,使他有驚無險闖過了一關。
  • 唐山工人醫院獨立成功開展主動脈夾層「雜交」手術
    唐山工人醫院獨立成功開展主動脈夾層「雜交」手術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近日,心外一科王東大血管團隊再創新突破,獨立成功為一位患有主動脈夾層B型病人行升主動脈與左側鎖骨下動脈人工血管轉流術+胸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俗稱「雜交」手術。
  • 「武漢造」人工血管3月開始臨床試驗
    2020年3月,該人工血管將在阜外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選擇200例受試者進行31個月臨床試驗,用於因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壁間血腫、主動脈透壁潰瘍、外傷性主動脈損傷、主動脈狹窄等疾病,患者切除病變血管,植入人工血管。心臟搭橋術患者將植入人工血管,為心臟建起新的通路。
  • 人工器官之人造血管
    、福馬林、酒精或冷凍、冷凍乾燥保存,再移植的研究;(木本誠二用酒精保存的羊和牛的主動脈置換人的主動脈是患者活了8年之久)人工材料:高分子的發展,合成纖維人工血管(尼龍、滌綸、聚四氟乙稀(PTFE),臨床上比較理想的是滌綸和聚四氟乙烯       -1940s,維尼龍用於血管修復       -1958年,滌綸用於動脈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