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歲江西小夥「血管破裂」,湘雅專家置換60釐米人造血管
江西銅鼓小夥陳敏是一名廚師,2017年春節他如往常一樣在自家店裡炒菜,突然感到胸背部傳來一陣劇烈疼痛,支撐不住的他頓時倒在了地上。 「當時人還是清醒的,我媽媽和朋友立馬把我送到了當地醫院。」回想起當時,陳敏還是一陣後怕。
-
男童心臟血管外衣薄如蟬翼隨時破裂,專家換人工血管救命
9月9日,患兒小宇(化名)從孝感緊急轉到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後,此時已有血管破裂徵兆,專家團隊緊急手術,挑戰不可能,為其更換了人工血管,並修復了「毀壞」的心臟大門。專家感慨,這樣的患兒在世界範圍內也非常罕見的,預計和先天因素有很大關係,目前正在等待基因檢測結果中。今日,手術後的小宇恢復良好。
-
江西小夥60釐米胸腹主動脈全部換成人造血管
經過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團隊兩次手術的全力救治,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這個江西小夥的生命。 江西小夥命懸一線 湘雅專家迎難而上 江西銅鼓小夥陳敏是一名廚師,2017年春節他被診斷為主動脈A型夾層血管破裂,醫生認為做手術成功率很小,甚至表示他「最多只有半個月生命」。
-
主動脈大出血陷昏迷 換上人工血管救回命
送到東部市立醫院,醫生一摸發現了「倆心跳」:原來,肚子裡的腹主動脈上長了一個拳頭大的瘤子,也在像心臟一樣跳動。正是因為這個瘤子破裂導致了患者大出血,這種病的猝死率高達80%。在此後的23天裡,醫院多個科室開展大搶救,置換人工血管、全身大換血……終於救活了這名患者,創造了一個醫學上的奇蹟。今天上午,他將康復出院,乘飛機回國。
-
患病男子血管壁薄如紙 手術後主動脈血管換人工
關鍵詞 80釐米切口、14個小時手術、主動脈大血管置換、尼龍人工血管 危急:血管壁薄如紙片 今年34歲的安徽天長男子秦強(化名),在2011年4月14日突然出現右上腹疼痛,嘔吐、大汗淋漓
-
湘雅專家完成金字塔尖端手術 換60釐米「人造血管」續命
(陳敏(右二)被當地醫院認為「只有半個月生命」,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挽救了他的生命經過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團隊兩次手術的全力救治,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生命。據悉,該技術國內僅屈指可數的幾家醫院能開展,湘雅醫院為湖南省內唯一一家。
-
京山老人主動脈破裂在漢成功換血管
4月25日,已從武漢轉回京山進行康復治療的來升浩沒有想到,短短半個月就解決了折磨他兩年,一直無錢醫治的重病,「感謝京山和武漢協和的好醫生,救了我的命!」    今年春節後,京山縣人民醫院院長郭科下鄉調查時,在羅店鎮大山頭村發現了60歲的來升浩。他常年胸悶、胸痛,近年症狀越發嚴重,走幾步就乏力,生活難以自理。
-
人工血管將帶來什麼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餘瑾毅通訊員何葉    歐陽晨曦曾是武漢協和醫院原血管外科醫生,在德國留學時參與過部分人工血管研究。
-
高血壓男子「速凍」半小時 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來源:太原晚報 全身麻醉,體溫驟降17℃,外科醫生爭分奪秒切開男子心臟裡破損的主動脈,換上了一根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人工血管……日前,我省首例低溫麻醉「主動脈全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在山醫大二院成功實施。
-
「武漢造」人工血管3月開始臨床試驗
在人工血管領域更是如此,約99%的市場被國外公司壟斷。此項成果填補了我國的研發空白,將改變我國人工血管依賴進口的局面。 歐陽晨曦教授介紹,人工血管使用已有60多年歷史,世界大量科學家和企業著力攻關但突破甚少,根本原因在於材料方面一直沒有突破。目前進口的人工血管,容易滲血,不耐穿刺,一旦感染細菌將出現致命人工血管感染。
-
長期透析血管通路惡化,醫生用「人工血管」為尿毒症患者架起生命線
詳細詢問病情後,她決定為其進行人工血管動靜脈造瘻術,在體內安放一條「人工血管」繼續透析。「尿毒症患者接受血透治療前必須要建立一條血管通路。通過血管通路將人體血液運送至透析機,清除體內毒素和多餘水分,然後將接近正常成分的血液送回體內,因此血管通路被形象地稱為血透患者的「生命線」。由於種種原因,長期透析的患者往往會出現血管通路惡化的現象,人工血管就是為尿毒症患者重新架起一條生命線。」黃小妹告訴記者。
-
人工器官之人造血管
什麼是人工血管人工血管是許多嚴重狹窄或閉塞性血管的替代品,多是以尼龍、滌綸(Dacron)、聚四氟乙稀(PTFE)等合成材料人工製造的,適用於全身各處的血管轉流術,大、中口徑人工血管應用於臨床已取得滿意的效果。
-
「武漢造」人工血管投入實用
「武漢造」人工血管投入實用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5日 13:20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記者餘瑾毅、通訊員李哲)12月15日,一位64歲男性因巨大的腹主動脈瘤合併雙側髂內動脈瘤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手術。術中,該院血管中心主任舒暢教授團隊用聚氨酯人工血管置換了他的腹主動脈。
-
尿毒症病人血管堵塞無法透析 人工血管重建生命線
用人工血管可以用來代替人體「壞」掉的血管。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一次特殊的人工血管移植,為一名無法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重新搭建起了生命線。很多腎病患者需要透析,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他們長期存活的生命線。
-
醫生飛針走線完成主動脈血管替換 救回病人一命
而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在常溫、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給患者進行了主動脈人工血管替換手術。手術過程爭分奪秒,7小時內將腹腔主動脈上的血管全都人工重連了一遍。據了解,這也是江蘇省首例常溫非體外循環下分期全主動脈人工血管替換手術。
-
小夥長罕見巨大血管瘤 手長腳長似「蜘蛛人」
「馬凡氏綜合症」,該病導致他身體變形,手長腳長似「蜘蛛人」血管發育畸形。 3月16日,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肖穎彬教授率領團隊,用了8個小時,採用人工血管替換了他原來長達22釐米的病變血管。目前,於林的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器官功能在恢復中。
-
男子患"蜘蛛人症" 8小時換掉半米長病變血管
半島都市報4月18日訊(記者 韋麗麗) 36歲的王先生患了罕見的馬凡氏症候群,胸腹部主動脈發生了病變,血管管壁變薄,而這根血管不但供應全身臟器的供血還供應脊椎用血,一旦管壁破裂,病人將立即死亡。4月18日 ,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醫生用了八個小時,用人工血管替換了他原來長達50多釐米的病變血管。
-
日本研製出世界最細人工血管 有望用腦和心臟血管搭橋手術
日本國立循環器官疾病研究中心2日宣布,該中心研究人員成功研製出直徑僅為0.6毫米的人工血管。這是目前世界最細的人工血管,有望應用於腦和心臟的血管搭橋手術等領域。 目前,在人體內的血管破裂時,可以移植聚酯材料的人工血管,但由於血液容易凝固在人工血管內壁,如果人工血管太細就容易堵塞,這一直是開發人工血管的難點。目前,最細的人工血管直徑約3毫米,再細的血管就需要從患者自身的其他部位獲取並移植,但要想得到特定長度和形狀的血管經常面臨困難。
-
「三層仿生」人工血管成功替換病變血管
原標題:「三層仿生」人工血管成功替換病變血管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林苗苗 屈婷)記者28日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獲悉,阜外醫院血管中心主任舒暢教授團隊於12月15日運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三層仿生」聚氨酯人工血管,完成了首例巨大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患者將於近日出院。
-
老人血液透析4年,左側血管耗竭!人工血管內瘻術重建「生命線」
今年以來,患者在當地醫院高位內瘻穿刺困難,左側自身血管耗竭,嚴重影響透析質量及生活質量。 近日,路先生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腎病風溼科就診,科室主任黃映紅為他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反覆開展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