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的路先生,維持性血液透析4年。
2017年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瘻(AVF),2年後閉塞,2019年行左上臂高位動靜脈內瘻(AVF)。
今年以來,患者在當地醫院高位內瘻穿刺困難,左側自身血管耗竭,嚴重影響透析質量及生活質量。
近日,路先生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腎病風溼科就診,科室主任黃映紅為他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反覆開展風險評估。
在完善手術相關準備後,黃映紅帶領血管通路成員副主任醫師王慧、袁新科,聯合血管外科主任李可、B超室主治醫師羅元臣,為路先生開展了即穿型人工血管內瘻手術(AVG)。
手術成功,術後第二天順利穿刺。
長沙市第一醫院腎病風溼科血管通路團隊去年已開展超聲引導下動靜脈內瘻PTA術,此次人工血管內瘻的成功,標誌醫院尿毒症血管通路技術水平又邁上了新臺階。
如何選擇血管通路
慢性腎臟病進入尿毒症期的患者不斷增加,血管通路是保障高質量血液透析治療極其重要因素。
近年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相關的併發症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心靜脈閉塞和外周血管資源耗竭成為血管通路最棘手的問題。
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線,長期的血管通路首選自體血管內瘻,次選移植物內瘻,最後選半永久透析導管。
自體血管內瘻術後,需經過2-3個月的鍛鍊才能使用。
普通移植物血管內瘻術後,需經過2-3周才能穿刺使用。
即穿型人工血管內瘻手術後立即可以使用,既解決了患者的透析生命線,又避免插入臨時透析導管。
如果人工血管的材質為即穿型人工血管,最早可在手術後當日進行穿刺透析治療;
如果人工血管的材質為普通材質AVG,建議在術後2-3周及局部浮腫消退後、並可觸及血管走行,才能進行穿刺;
如病情允許,3-6周後再開始穿刺;
如果過早穿刺使用AVG,可能導致血腫及動脈瘤、感染等併發症。
人工血管內瘻穿刺注意事項
穿刺前,應注意觀察有無皮膚感染、異常分泌物、皮膚瘀斑、色素沉著、異常包塊及血腫跡象,避免在感染及血腫部位進行穿刺。
穿刺前,應使用抗菌性肥皂和清水清洗穿刺部位。
穿刺前,需要判斷患者人工血管移植內瘻的血流方向。
視診:根據人工血管移植內瘻在肢體上的走形方向來判斷,此方法一般適用於動脈與靜脈距離較遠的AVG,如肱動脈-頭靜脈人工血管移植內瘻。
此時,因為肱動脈與頭靜脈之間的距離較遠,靠近肱動脈的為動脈端,靠近頭靜脈的為靜脈端。
觸診:試著壓迫移植血管中點阻斷血流、另一隻手觸摸受壓點兩側血管、有搏動者為動脈側,無搏動者為靜脈側。
患者應定期到血管通路醫生處進行AVG的評估。
建議患者至少每2月評估一次AVG的通暢情況,有異常,及時處理。
(編輯Rainbow。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第一醫院 袁新科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