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開刀,PTA術解決尿毒症患者動靜脈內瘻狹窄或閉塞

2020-12-05 騰訊網

11月13日,祈福醫院腎內科透析通路團隊傳來了一則喜訊!

在超聲科的協助下,腎內科團隊再次成功完成了一例複雜疑難閉塞內瘻PTA術+血栓抽吸術,這是目前番禺地區首例由腎內科獨立開展的動靜脈內瘻超聲介入治療手術,開創了番禺地區治療動靜脈內瘻狹窄、血栓及閉塞性疾病的新篇章!

解析:PTA術是指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簡稱球囊擴張治療技術。(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graphy,PTA)

尿毒症患者超200萬,內瘻狹窄/閉塞「要人命」

目前我國腎病患者佔了總人口的10%,尿毒症患者已超過200萬,尿毒症主要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每位尿毒症患者一周要進行2~3次血液透析,主要通過動靜脈內瘻通道完成,這條血管通路也是尿毒症患者維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什麼是動靜脈內瘻?動靜脈內瘻是將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動脈和鄰近的靜脈縫合成一根血管,讓吻合後的靜脈中流動著動脈血,形成的一個血管通路。

一條動靜脈內瘻使用壽命一般在2~5年之間,因為使用頻繁(一周2~3次),隨著透析時間延長,這條「生命線」極有可能會發生血栓、狹窄,流量不足甚至堵塞的情況,如若這條「生命線」壞了,就得另外再找其他血管重建通路,但人的血管畢竟有限,人造血管的技術也相當高難度。所以動靜脈內瘻一旦出現狹窄或閉塞,等於截斷了尿毒症患者的命。

心血管狹窄或閉塞,可通過介入手術,放入支架用球囊撐開血管,同理,動靜脈內瘻狹窄或閉塞也可經皮內瘻腔內球囊擴張術,達到撐開動靜脈內瘻的目的。

於是PTA術來了!

PTA術,撐開尿毒症患者「生」的希望

近日,一名尿毒症患者黃生前來祈福醫院腎內科就診,據了解,黃生是慢性腎臟病5期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通過自體動靜脈內瘻規律透析5年多了,近日卻出現尿毒症的併發症狀,因距離上一次透析結束才兩天,腎內科專家查看了患者的彩超檢查,提示為內瘻血栓形成,同時內瘻震顫消失,於是緊急收入腎內科,給予尿激酶溶栓治療,效果仍然不佳,甚至無法進行規律透析。

腎內科張虹主任帶領透析通路團隊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後,肯定患者是動靜脈內瘻出現狹窄或閉塞。

11月13日,經過術前的充分準備,團隊為黃生行PTA術+血栓抽吸術,術中發現患者內瘻血栓病變較長,約有5釐米,血管狹窄嚴重,吻合口處狹窄最窄處2mm,吻合口上方有約6cm的超長狹窄病變,病變複雜手術難度大。儘管如此,團隊還是迎難而上,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手術順利完成。

團隊正在擴張狹窄的病變

術後患者自述沒有特殊不適,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左前臂內瘻皮膚無紅腫,創口無滲血、滲液,可聞及血管震顫音,超聲顯示內瘻處血流通暢,流量佳,意味著不用開刀,患者的「生命線」內瘻被成功挽救!

經過擴張的部分內瘻已恢復再通,血流信號明顯

PTA術創傷小費用低、短時間內可再次透析

張主任介紹,PTA術屬於微創治療,創傷小、痛苦少、無輻射傷害,對血管破壞少,費用較低,手術時間短,術後康復期短,內瘻可在短時間內正常使用,是目前透析患者改善動靜脈內瘻狹窄/閉塞最先進的方式。

這項技術可以對內瘻狹窄的病人進行及早的擴張幹預,達到預防內瘻閉塞的效果,可最大限度保存患者原內瘻的血管,通過擴張內瘻吻合口促進內瘻成熟等,應用非常廣泛。

早在今年的1月,我院腎病透析中心血管通路團隊在廣東省腎病介入專家葉智明教授指導下,已成功開展了1例DSA下狹窄動靜脈內瘻的球囊擴張術。

今年7月,在來自中國臺灣的國際知名腎病介入專家張兼華教授的指導下,我院腎病透析中心血管通路團隊又順利完成了2例動靜脈內瘻狹窄的PTA擴張手術,手術效果均非常好。

臺灣專家正在指導手術

腎內透析中心醫護與臺灣專家合影

此次,我院腎內透析中心透析通路團隊再度成功完成1例複雜疑難閉塞內瘻PTA術+血栓抽吸術。標誌著祈福醫院腎內透析中心在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及維護上又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

今後,腎內透析中心也將繼續提升此項技術,爭取能最簡便、有效的解決患者血管通路狹窄和血栓形成的問題,為更多的維持血液透析患者帶來福音,為番禺地區需要長期血透患者的生命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動靜脈內瘻狹窄球囊擴張術(PTA)
    近日,上饒市人民醫院腎內科、彩超室、血管介入科等多個學科共同聯手、精密配合,成功完成了動靜脈內瘻狹窄經皮腔內球囊擴張術(PTA)。該項技術的開展,不僅填補了上饒市市動靜脈內瘻介入治療的空白,更開創了治療動靜脈內瘻多處狹窄、血栓以及閉塞疾病的新篇章。上饒市血透患者如出現血管通路問題在該院就可解決,無需再奔波外地求醫問藥!
  • 益陽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全市首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
    紅網時刻益陽5月30日訊(通訊員 譚歲賽 熊建明)近日,益陽中心醫院普外科三病區血管外科遇到一個自身血管條件非常差的尿毒症患者夏爺爺,入院時全身上下找不到一條可供使用的淺靜脈,那麼如何創造新的生命通道呢?
  • 我院腎內科獨立完成運城首例動靜脈內瘻介入手術
    8月1日,在腎內科主任柳紅婷的支持下,科室副主任落恆帶領寧少雄醫師在超聲引導下,完成了我院首例動靜脈內瘻狹窄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患者劉某某,女,49歲,在我院規律血液透析8年,左上肢曾於2012年和2016年在西安共進行過3次行動靜脈內瘻開刀手術。
  • 長沙市第一醫院腎病風溼科成功開展尿毒症患者人工血管內瘻術
    2017年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瘻(AVF),2年後閉塞,2019年行左上臂高位動靜脈內瘻(AVF)。今年以來,患者在當地醫院高位內瘻穿刺困難,左側自身血管耗竭,嚴重影響透析質量及生活質量。近日,路先生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腎病風溼科就診,科室主任黃映紅為他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反覆開展風險評估。
  • 維護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醫生可以通過影像看到血管內部情況,以球囊擴張纖維蛋白鞘後,將CUFF導管尖端放入心房內。CUFF導管功能不良介入技術還可以處理腫脹手和上腔靜脈症候群和自體血管動靜脈內瘻PTA。塞或血栓等原因引起。自體血管動靜脈內瘻PTA自體動靜脈內瘻患者,因中心靜脈血管病變導致回心血流不通暢,引起上肢腫脹、疼痛、透析時靜脈壓高,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如果患者能在介入下開通閉塞血管,或球囊擴張狹窄血管,或必要時安裝支架,改善上腔靜脈症候群。腫脹手和上腔靜脈症候群同樣,在介入下進行內瘻血管球囊擴張,能夠有效恢復內瘻功能,保證患者血管暢通,改善血流狀況。
  • 贛醫一附院在全市腎內科領域率先開展人造血管內瘻成形術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王潤秀、王健、廖娟報導: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又稱為患者的「生命通道」,國內共識指出,血管通路優選自體動靜脈內瘻,其次人造血管內瘻,最後選擇中心靜脈導管透析。在專家的指導與科室團隊的合作努力下,贛醫一附院腎內科血透通路技術又上新的臺階——成功開展第一例人造血管內瘻術。
  • 縣醫院腎內成功開展一例 內瘻血管狹窄球囊擴張術
    近日,溫縣人民醫院腎內科王蛟大夫首次獨立成功完成一例DSA引導下內瘻血管狹窄球囊擴張術,不僅給廣大血液透析患者帶來了重獲新生的福音,更標誌著該院腎內科治療動靜脈內瘻及中心靜脈狹窄疾病技術再躍新臺階。
  • 首次開展動靜脈內瘻人工血管成形術市人民醫院填補焦作一項技術空白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施學霞    本報訊來自焦作市人民醫院的最新消息,該院泌尿內科首次開展一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瘻人工血管成形術,填補了焦作市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手術的空白,為更多血液透析患者開啟了「新通路」。
  • 海慈醫療集團血液透析團隊成功完成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術
    半島記者 齊娟8月20日,海慈醫療集團血液透析團隊成功為一名難以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瘻的尿毒症患者實施了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術,打通了患者的生命通道。開展人造血管內瘻術,標誌著我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患者葉女士患有糖尿病十多年,四年前進入尿毒症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至今。
  • 寧德市首例採用超聲引導下開通閉塞人造血管手術成功
    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線」常「堵車」血液透析是目前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療措施,血液透析得以實施的首要條件是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因此血管通路的好壞,決定了患者透析的效果和長期存活率,是患者維持血液透析的「生命線」。腎內科主任醫師潘淼介紹,血液透析患者大多選擇自體動靜脈內瘻,但有少部分患者不能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瘻,因此,人造血管內瘻就成為這類患者的首選血管通路。
  • 星醫技術丨超聲引導下PTA,疏通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線」
    這對尿毒症患者的治療帶來極大不便,影響透析的效果,
  • 人工血管內瘻術重建「生命線」
    2017年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瘻(AVF),2年後閉塞,2019年行左上臂高位動靜脈內瘻(AVF)。 今年以來,患者在當地醫院高位內瘻穿刺困難,左側自身血管耗竭,嚴重影響透析質量及生活質量。
  • 蘇州科技城醫院完成首例即穿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手術
    蘇州科技城醫院完成首例即穿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手術 2019-03-31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嘉一」腎內科成功開展人造血管動靜脈造瘻術
    複習患者的病例資料、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及血管條件、討論手術步驟、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因為首次開展「人造血管動靜脈造瘻術」,術前充分考慮手術的複雜性和風險性,以求安全、滿意的手術效果,此次手術在國內首屈一指的血管通路專家上海長徵醫院張玉強教授指導下進行。  56歲的老金是一位尿毒症患者,需要為血液透析建立一條血管通路。
  • 華西廣安醫院成功開展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近日,華西廣安醫院腎臟內科成功開展了該院首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標誌著該院腎臟內科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領域取得了技術上的新突破,填補了廣安市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的空白。
  • 撫州六院腎內科成功開展PTA技術
    患者餘某,今年42歲,自訴七年前因胸悶、氣促,雙下肢水腫伴少尿到撫州市某醫院就診,診斷為慢性腎臟病五期,並進行了右前壁動靜脈內瘻成形術,後一直在該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3月10日,餘某在該院行血液透析過程中,感覺動靜脈內瘻靜脈端血流不佳,遂提前下機來撫州六院腎內科就診。
  • 血液透析新通道 航空總醫院完成首例人工血管移植物內瘻術
    2月前因移植物內瘻血管感染,於外院行血管閉塞術,後於航空總醫院行頸內靜脈半永久置管透析治療。由於患者自身血管條件差,達不到自體動靜脈內瘻的手術標準,且長期使用中心靜脈半永久導管,中心靜脈狹窄甚至閉塞的風險很高。
  • 人工血管內瘻新技術,為血透患者的生命線保駕護航
    因為徐先生自身血管條件不佳1年前建立了左前臂高位動靜脈內瘻但好景不長徐先生的前臂內瘻先後出現狹窄及血栓事件最近一次內瘻血管再次閉塞為了找到其原因蘇州科技城醫院腎內科主任侯國存及其團隊使用血管造影技術來評估徐先生的血管發現他左上臂頭靜脈近心端局部管腔狹窄管腔內多發血栓形使用球囊擴張技術及Forgaty導管取栓技術
  • 開陽縣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首例超聲引導下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
    近日,開陽縣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風溼科成功實施首例B超引導下自體動靜脈內瘻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通過血管介入的方法處理維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併發症的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患者陳某,因患尿毒症在開陽縣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風溼科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成功開展彩超引導下血管通路PTA手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周潔 于濤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血管通路小組在超聲引導下,成功開展了尿毒症患者動靜脈內瘻PTA(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手術,順利為多名尿毒症患者解決了動靜脈內瘻狹窄,開通了透析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