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周潔 于濤
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血管通路小組在超聲引導下,成功開展了尿毒症患者動靜脈內瘻PTA(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手術,順利為多名尿毒症患者解決了動靜脈內瘻狹窄,開通了透析通路。該手術的成功標誌著醫院血管通路技術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省、市均達到先進水平。
患者馮某,血液透析治療1年餘,近期透析過程中出現靜脈壓增高,回血不暢。經彩超及CTA(CT增強血管成像)評估,發現患者右側上肢動脈內瘻頭靜脈近吻合口處及其後瘻血管共三處狹窄,部分側枝開放,最長狹窄部位僅1.2mm,長度約3cm。經討論,決定為患者行超聲引導下PTA手術。手術由副主任、主治醫師于濤行超聲引導,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馬寶,主治醫師滕文燕、範成吉緊密協作完成。
在正中神經、肌皮神經區域阻滯麻醉成功後,穿刺血管並置入5F血管鞘,沿血管鞘進入超滑導絲,捻動引導導絲分別通過三段狹窄,再沿導絲置入6mm高壓球囊導管,超聲引導球囊至狹窄部位,依次應用24atm進行擴張,反覆數次,術後超聲檢查顯示血管狹窄得以完全改善,血流量明顯增強。術後,劉豔嫘護士長帶領團隊為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內瘻的保護、內瘻的鍛鍊等注意事項,患者術後第2天開始行血液透析,流量良好。
動靜脈內瘻是為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療所建立的血管通路,也被稱為透析患者的生命線。但隨著透析齡延長,通路存在的問題日益增多。
血管內膜增生狹窄是最常見的血管通路併發症之一,可導致血栓形成、血流量下降、血管瘤、透析不充分等嚴重後果,需早期積極處理,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是近年提倡的治療血管通路血管狹窄的方法,通過球囊擴張局部狹窄,使血管內徑恢復正常,達到透析需要的血流量。與此同時延長了患者動靜脈內瘻使用壽命,保障了生命之橋的暢通。其優點是創傷小,恢復快,安全性高,一個穿刺點可同時治療多處病變等。目前省內僅少數醫院開展此項技術,腎內科結合科室內配備彩超的優勢,在科室內獨立完成了彩超引導下血管通路PTA手術,為泰安地區首家。血管通路PTA手術的開展,可以更好地為本地區尿毒症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保障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截至發稿前,腎內科已完成PTA手術5例,均取得滿意效果。
近年來,醫院腎內科已成功開展彩超引導下腎穿刺活檢術、動靜脈內瘻成形術、腹膜透析置管術、帶隧道帶滌綸套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術、繼發性甲旁亢甲狀旁腺切除並自體移植術、動靜脈內瘻PTA等專科項目,充分利用科室內配備彩超的優勢,進行血管通路功能評估、動靜脈內瘻術前評估,及各項操作的超聲引導,極大提高了各種操作、手術的安全性、成功率。
腎內科全體醫護人員團結一心,全心全意為每一位患者保駕護航,科室將再接再勵,奮發進取,為腎內科學科建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