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胡彪良報導:為解決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問題,近日,撫州六院腎內科主任曾俊帶領醫護團隊連續成功開展了兩例內瘻血管狹窄球囊擴張術(PTA)。
患者餘某,今年42歲,自訴七年前因胸悶、氣促,雙下肢水腫伴少尿到撫州市某醫院就診,診斷為慢性腎臟病五期,並進行了右前壁動靜脈內瘻成形術,後一直在該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3月10日,餘某在該院行血液透析過程中,感覺動靜脈內瘻靜脈端血流不佳,遂提前下機來撫州六院腎內科就診。入院經醫師詳細檢查發現患者右側頭靜脈距離內瘻3-4釐米處有一狹窄區域,長約0.5-1.0釐米,後經彩超檢查後,也證實頭靜脈狹窄。
患者周某,今年31歲,自訴五年前因少尿全身浮腫診斷為尿毒症,隨後行右上肢內瘻成形術,並定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今年2月份開始周某出現持續性右上肢腫脹的症狀,透析穿刺後腫脹更加明顯,局部伴有脹痛,且視力極差,偶爾伴有頭暈頭痛,到上級醫院檢查提示為慢性眼底出血,因此為尋求治療,周某於3月7日入撫州六院就診,入院後經過醫師的體格檢查,彩超、DSA檢查診斷為右鎖骨上靜脈狹窄及上腔靜脈處狹窄。
撫州六院腎內科主任曾俊通過詳細了解兩位患者的情況,並進行了全面而細緻的檢查之後,發現兩位患者均是因為長期進行血液透析,反覆穿刺,造成動靜脈內瘻處瘢痕增生,致使內瘻狹窄及中心靜脈狹窄,而血管狹窄是維持性血液淨化治療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尿毒症患者沒有血管通路必將危及生命。為了幫助兩位患者解決血管通路問題,曾俊主任和血透室主任周發林多次對患者病情進行反覆討論研究,最後一致認為予患者進行內瘻血管狹窄球囊擴張術(PTA)是最好的選擇。曾俊主任介紹,PTA技術是經皮穿刺血管,送入球囊擴張導管,在超聲或DSA引導下對血管狹窄部位進行擴張,矯正狹窄部位,恢復正常血管內徑改善內瘻血流,從而達到延長患者動靜脈內瘻使用壽命的目的。
經過術前的周密準備,3月14日兩場手術如期進行,術中DSA顯示兩位患者血管最狹窄處僅為1.0mm,手術難度較大。最後經過多次的擴張嘗試,兩位患者狹窄處均擴張成功,總用時不到一個半小時,穿刺口無滲血、滲液。手術穿刺點很小,無需縫合,壓迫後止血無血腫,各項指標顯示本次PTA手術非常成功。術後兩位患者均無不適反應,第二天內瘻均可正常使用。
內瘻血管狹窄球囊擴張術(PTA)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創傷小、不消耗自身血管解剖的完整性、併發症少等優點,尤其對於血管資源缺乏、多發狹窄的患者,可反覆進行多次擴張,有效利用有限的血管資源,故近年來,PTA成為動靜脈內瘻狹窄的一線治療方法。撫州六院PTA技術的成功開展,將能更好地為撫州地區尿毒症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服務,既節約了社會資源、方便了患者、切實解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