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射線的血管介入治療 挽救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2020-11-25 騰訊大浙網

來自嘉興市區的陳先生已經在嘉興市第一醫院行血液透析治療一年多了,各方面狀況一直很好。可最近在透析治療時,護士發現他的血流量一直開不上去,導致透析效果大大下降,這讓陳先生非常著急。

血透室醫生俞海峰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對陳先生的內瘻進行了細緻的彩超檢查,發現了癥結所在:他的內瘻變狹窄了。本來是一條「高速公路」,現在變成了「鄉間小道」,怪不得血流量上不去了。

腎內科主任朱富祥了解陳先生的病情後,組織科室討論,決定聯合超聲科為他施行科室第一例超聲引導下經皮內瘻狹窄球囊擴張術。

隨後,陳先生被送進了腎內科的專用手術間。在上級醫院專家指導下,腎內科張敏副主任醫師聯合超聲科周利傑主治醫師為他成功實施了手術。

在超聲實時引導下,經過球囊對狹窄處的幾次擴張,看著「鄉間小道」變回了「高速公路」。陳先生緊鎖的眉頭也變成了展顏一笑,後顧之憂在毫無痛楚的過程中被妥善解決。

透析通路一直被稱為是尿毒症透析患者的生命線,一旦出現問題,會大大影響患者的透析效果,進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時限。自體動靜脈內瘻是目前尿毒症患者最常用的透析通路,佔到所有透析通路的80%以上。然而內瘻的反覆穿刺、局部的血液湍流等因素,容易造成內瘻的局部狹窄,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擾。

傳統解除內瘻狹窄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外科手術,分離、切除狹窄段並重新進行血管吻合。這種方法術後需要暫停內瘻使用,並行中心靜脈插管過渡,更為重要的是造成患者寶貴血管資源的丟失,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另一種方法是在DSA引導下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此種方法雖然避免了血管資源的丟失,但術中患者與醫生均會接觸放射線、術中使用造影劑損害患者的殘腎功能、手術費用較大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等諸多缺點。

超聲引導下經皮內瘻狹窄球囊擴張術很好地避免了傳統方法的缺點,具有設備要求低、創傷小、術後恢復快、費用低等諸多優點,近幾年已成為國內外內瘻狹窄的首選治療方法,而此種方法在嘉興地區還鮮有開展。

嘉興市第一醫院腎內科自2017年8月開展此項技術以來,短短幾周內已為七位患者成功實施了超聲引導下經皮內瘻狹窄球囊擴張術,已在嘉興地區處於領先地位。

嘉興市第一醫院腎內科依託嘉興市委、市政府接軌滬杭優質醫療資源的相關政策,正致力於嘉興地區首個血管通路亞專科的建設。目前科室已能熟練開展各類自體動靜脈內瘻成形術,各類中心靜脈長期、臨時透析導管置入術。此次超聲引導下經皮內瘻狹窄球囊擴張術的成功開展,使專科能為嘉興及周邊地區透析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又增加了一塊重要的砝碼。

相關焦點

  • 維護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可反覆操作,不僅節約了患者寶貴的血管資源,而且不影響血管通路的即刻使用,患者痛苦少且併發症少。雅安市中醫醫院目前在介入下處理了多種血管通路併發症,效果明顯。雅安市中醫醫院腎病科三類典型問題可解決對於透析患者來說,透析通路的維護至關重要。
  • 長期透析血管通路惡化,醫生用「人工血管」為尿毒症患者架起生命線
    楚天都市報5月30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馬遙遙)每個季度,尿症患者歐陽先生去醫院進行透析治療時總會來到病房,找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腎病風溼科黃小妹主任醫師合影,這一習慣,歐陽先生保持了近6年,即便因尿毒症導致眼睛幾乎失明行動不便,他也沒有間斷過。
  • 打通"生命通道"——"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舉行
    5月18日是全國血管健康日,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的國家級繼續教育專科培訓班——第三屆「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5月17日-19日在京舉辦。培訓班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辦、北京大學醫院協辦,本屆培訓班由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張憲生主持並授課。
  • 打通長期透析血管通路 他為300多斤肥胖尿毒症患者找到「生命線」
    隨著整個社會老齡化的凸顯,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發病率的上升,終末期腎衰竭(也稱尿毒症)患病率逐年增高,血液透析是腎臟替代繼而延續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而血管通路則是進行血透治療的先決條件。只有建立暢通的血管通路,才能維持有效的血液透析,繼而延長病人的生命,因此血管通路被稱作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 尿毒症病人血管堵塞無法透析 人工血管重建生命線
    用人工血管可以用來代替人體「壞」掉的血管。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一次特殊的人工血管移植,為一名無法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重新搭建起了生命線。很多腎病患者需要透析,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他們長期存活的生命線。
  • 北大醫院舉辦「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展示多項創新...
    2017年5月19日至21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成功舉辦「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作為北京市繼續教育項目,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憲生主持本次培訓班,腎臟內科、血液透析室、手術室、麻醉科聯合承辦。
  • 老人血液透析4年,左側血管耗竭!人工血管內瘻術重建「生命線」
    今年以來,患者在當地醫院高位內瘻穿刺困難,左側自身血管耗竭,嚴重影響透析質量及生活質量。 近日,路先生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腎病風溼科就診,科室主任黃映紅為他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反覆開展風險評估。
  • 「人工血管」搭橋術 守護患者「生命線」
    近日,西安市第三醫院腎臟內科為一名26歲的尿毒症患者施動靜脈人工血管搭橋術,建立安全、有效持久的「生命線」,讓小夥感動不已!為患者的「生命線」保駕護航。 據悉,近年來我國終末期腎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由於腎源的匱乏,腹膜透析操作要求較為嚴格,最終選擇腎臟替代方式仍以血液透析為主。
  • 「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開班
    培訓班現場北大醫院腎內科周福德教授,血液透析中心陳育青教授、護士長陶珍暉,麻醉科胡曉教授、中心手術室主管護師馬薇,介入血管外科護士長李俊梅、副主任醫師尹傑等多位業內專家授課,並展示了北大醫院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領域的經驗理念和多項創新技術,如:胸壁、下肢等複雜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建立方法、血液透析通路併發症的處理、開放手術與介入技術結合各種透析通路血栓閉塞再通術等,
  • 同濟醫院為尿毒症患者量臂繪製透析方案 患者帶著「血管地圖」去旅行
    「我以前也是一個愛玩的人,可自從得了尿毒症以後,每兩周透析三次,連在外地過個夜心裡都不踏實。出門旅遊,我是想也不敢想。現在有了這張圖,我終於敢試著出門了。」張先生精氣神十足,從外表上絲毫看不出是一名尿毒症患者,「這次我和老伴兒是自駕遊,玩得很開心。」  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線,不同患者的血管情況各有差異,一旦發生血栓、血管瘤、血管狹窄等併發症,嚴重者將會危及患者生命。
  • ...腫瘤,介入,穿刺,病灶,輸液,鉛,治療,手術,李文濤,患者,-上海...
    緊挨著門診大樓的5號樓一樓就是介入治療科病房。儘管這裡只有19張床位,卻像腫瘤醫院的其他科室一樣,從早忙到晚。介入治療科主任李文濤教授告訴記者,雖然來治療的患者病種複雜多樣,但一般情況尚可,經過介入治療,基本不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 人工血管內瘻新技術,為血透患者的生命線保駕護航
    人工血管內瘻新技術,為血透患者的生命線保駕護航 2020-11-13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之動靜脈內瘻及長期置管
    我們知道要是想進行血液透析就的建立屬於自己的血管通路,那麼這個血管通路是怎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又稱血液通路,就是把患者體內的血液引出來進入透析器,在透析器中進行物質交換,然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的一個過程。
  • 不用開刀,PTA術解決尿毒症患者動靜脈內瘻狹窄或閉塞
    11月13日,祈福醫院腎內科透析通路團隊傳來了一則喜訊!在超聲科的協助下,腎內科團隊再次成功完成了一例複雜疑難閉塞內瘻PTA術+血栓抽吸術,這是目前番禺地區首例由腎內科獨立開展的動靜脈內瘻超聲介入治療手術,開創了番禺地區治療動靜脈內瘻狹窄、血栓及閉塞性疾病的新篇章!解析:PTA術是指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簡稱球囊擴張治療技術。
  • 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團隊入駐之江 配備60多臺透析機一天能...
    小張想到新開的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離富陽並不遠,於是馬上將母親送到了之江院區。尿毒症血透患者「生命線」閉了手術有很大風險,做還是不做?所有接受血液透析的腎衰竭患者,都需要一條通暢的血液通路來建立體外循環,進行高血流量的血液淨化治療。這條血液通路,也被稱為所有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線」,其中包括動靜脈內瘻和透析導管。
  • 星醫技術丨超聲引導下PTA,疏通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線」
    這對尿毒症患者的治療帶來極大不便,影響透析的效果,
  • 寧德市首例採用超聲引導下開通閉塞人造血管手術成功
    近日,寧德師範學院附屬寧德市醫院成功完成了一例閉塞人造血管球囊擴張術(PTA),為患者撐開了血液透析的生命線。這是目前我市首例超聲引導下球囊擴張成功開通閉塞人造血管,標誌著該院在處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方面實現突破。
  • 打通生命線:國內首例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內瘻建立
    新湖南客戶端12月24日訊(記者周紅泉 實習生禹麗麗)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線有部分患者因為年齡大、血管條件差等因素,不能成功地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瘻而苦不堪言,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在長沙舉行的「2016年中國海峽醫生集團聯盟、海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腔內治療高峰論壇暨湖南省血管通路學組年會」上,發布了國內首例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內瘻建立手術成功實施,標誌著湖南血管通路建設邁入國際化水平。
  • 在血管內精雕細琢!超聲引導下的繡花活,為透析患者打開生命通道
    醫護人員們把患者安全送回病房,直到晚上10:30才吃上晚飯。 第二天上午這兩位術後患者已經用術後的血管通路開始在做血液透析了,兩人對昨天的手術豎起了大拇指,「特別擔心自己的內瘻出現堵塞,謝謝醫生護士們精湛的醫術,保住了我的內瘻管路」。
  • 穿鉛衣、吃射線 他們在1.5毫米的血管裡「拆彈」
    而長時間待在手術室的他們,手上不小心劃個傷疤,一般人兩三天就好,可他們因整天「吃」射線,總是過了一個月傷口也長不牢。而最令他們痛心的,不是自己的辛苦,而是面對因下肢血管病變出現壞疽而不得不截肢的病人時,那種無可奈何的傷感。不久前,記者曾報導過《要腿,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