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鉛衣、吃射線 他們在1.5毫米的血管裡「拆彈」

2020-11-25 環球網

浙江在線杭州4月12日訊( 記者 李文芳 通訊員 方序 魯青)伴著朝霞出,頂著夜光歸,對醫生這個職業來說,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兒。

可對血管外科的醫生們來說,除了這一共性外,他們還更為「費勁」——

每臺手術「耗時耗力」,穿著重達30斤的鉛衣,一站就是幾個小時;而手術操作對象,往往是直徑約1.5毫米、長度可達2米的血管,難度可想而知。

在細微的血管內「作業」,不僅是個技術活兒,更是個體力活兒,考驗醫生的耐性。而長時間待在手術室的他們,手上不小心劃個傷疤,一般人兩三天就好,可他們因整天「吃」射線,總是過了一個月傷口也長不牢。

而最令他們痛心的,不是自己的辛苦,而是面對因下肢血管病變出現壞疽而不得不截肢的病人時,那種無可奈何的傷感。

不久前,記者曾報導過《要腿,保命?面臨截肢時家屬竟然選擇「寧死保全屍」》的文章,80多歲的老人右小腿動脈閉塞,腳趾發黑,面臨截肢,而老人家屬不同意手術,並說出「寧死保全屍」的話,老人只能在家中受苦。

其實,在血管外科醫生眼裡,最遺憾的莫過於此。因此,血管外科醫生的終極目的,就是如何在下肢動脈閉塞嚴重時,通過各種醫學方式來保住患者肢體,或儘可能少截肢而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浙醫二院血管外科主任陳兵統計過這樣一組數據:因糖尿病導致出現動脈閉塞後下肢壞疽的概率是正常人的6倍。

據估計,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過4億人,而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1.14億人,我國5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的患病率達6.9%至23.8%。全世界因糖尿病併發症,導致血管閉塞而面臨截肢的病人,就有100萬人。

因此,這個3年前從北京宣武醫院血管外科調來的學科帶頭人,除了將團隊臨床研究方向落點在胸腹主動脈瘤、動脈夾層、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頸動脈、椎動脈、鎖骨下動脈動脈硬化病變等外,還重點定位在如何通過多學科配合,處理因糖尿病而引起的下肢病變,特別是膝下病變病人,讓這些病人儘量不截肢。

「這類患者真的太痛苦了,白天因腿疼活動不便,晚上因疼痛無法入睡。」陳兵說,自己有個病人老沈,今年70歲,是個「糖齡」15年的糖尿病患者,他遇到的生活「糗事」是一樁接一樁,要麼走著走著鞋子掉了自己全然無知,要麼躺在床上感覺不到腿的存在,要麼泡腳時滾燙的水把皮膚燙傷了也毫無知覺……

因糖尿病患者伴隨著多種併發症,血管病變、神經性病變等相伴而生,患者就可能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走幾百米就開始腿酸,也可能出現發麻、刺痛、灼燒等異物感,隨著病情發展,雙腳會變得麻木甚至沒有痛覺,導致抵抗力下降、凝血功能異常。因此,一旦出現皮膚破損,很快就會感染、潰爛,出現壞疽,而最終面臨截肢的命運。

陳兵說,針對此類嚴重的患者,需要血管外科、內分泌科、糖尿病科、康復科等多科室相互配合,才能最大程度保證患者日後的生活質量。

「血管堵住了,我們可以通過手術打通,但神經的損傷修復則比較困難。」陳兵告訴記者,血管介入手術後,一般患者下肢麻木症狀有所減緩,但始終恢復不到從前,因此,必須要其他科室及時介入。

據了解,陳兵主任的心血管科與其他科室之間的多學科合作已挽救了非常多的面臨截肢的患者,儘可能減少他們的創傷。據悉,自3年前浙醫二院血管外科成立至今,共接診1000多例下肢動脈硬化患者,最終只有4例患者因治療效果不佳而不得不截肢。

而這4例截肢患者,其中3例是合併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併下肢動脈硬化截肢率比非糖尿病高40倍。

「因此,我們計劃推出保肢中心,儘可能發揮各個學科的優勢,讓這類患者儘可能掛一個號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從而更好為患者服務。」陳兵主任說這一設想雖然還有很多路要走,但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此外,陳兵建議,「糖友」們一定要繃著一根弦,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有效防止因糖尿病而引起的各種併發症。「糖友」們還應在每年的體檢時增加對血管的評估,最簡單的就是做血管超聲都卜勒檢測,如發現問題應及時尋求專科醫生幫助,防患於未然。

來源:浙江在線

相關焦點

  • 常州醫生暴露在X射線下,為患者按壓傷口一小時
    急救止血的同時,為探明出血位置,需要開展穿刺造影和探查;朱鼎來不及穿鉛衣(防護放射線輻射的裝置),更是暴露在X射線下,持續按壓將近一個小時。來源:常州一院5月31日,澎湃新聞從常州一院宣傳科獲悉,該院已經對朱鼎醫生進行人文關懷工作和身體檢查,經檢查,朱鼎身體一切正常。「當時情況非常緊急,患者生命危在旦夕,看著逐漸升高的心率和下降的血壓,我就一個念頭,拼盡全力按住傷口,給麻醉科和血管科同事多爭取一點時間,努力把患者救回來。」
  • 吃射線醫生的健康誰來管?
    有一群醫生,有些不一樣,他們在厚重的防輻射門內穿著厚重鉛衣「精耕細作」。這些醫生,每天接受的輻射和射線照射是普通人的幾十甚至上百倍,承受著更多健康風險。由於職業的原因,他們理應有充分的休假保障,但因種種原因,卻難以如願。  已習慣「吃線」,快當爸爸時怕了  「我也搞不清楚每天吃了多少線。
  • 拆彈專家玩拆彈遊戲是什麼樣的?
    像是中國、美國的軍隊裡,都有著專門用於士兵任務訓練的遊戲,據說美軍有一位海軍上尉,在伊拉克期間有一次只用了短短十幾秒鐘就完成了進攻任務,他說這是因為他在遊戲《 光環 》中已經無數次地重複過這套戰術動作了。
  • 拆彈專家玩拆彈遊戲 當本職工作變成遊戲是什麼感覺?
    除了 「 拆彈專家玩拆彈遊戲 」 之外,在Pro Play系列中,他們還邀請過一名真正的外科醫生來玩《外科醫生模擬器》,在其中進行一次心臟移植手術。
  • 拆彈專家玩拆彈遊戲就比普通人厲害?看看他們就知道了
    在遊戲世界裡,我們可以體驗各種各樣不同的角色,甚至隨著場景的嚴謹程度設計的認真程度不斷提升,這種代入感也更加強烈了。在這裡,我們可以是酷炫的賽車手,也可以是出色的狙擊手,甚至可以當個的太空人親自遊歷太空。相信在科技發展下,《頭號玩家》那樣生動有趣的遊戲體驗將不再僅僅是夢想。
  • 玩了拆彈遊戲之後,你會變成拆彈專家嗎?
    中國有句老話,叫「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意思就是雖然沒經歷過某事,但也聽說過、見識過,略知一二。對於遊戲玩家們來說,這句話可能別有一番風味。很多遊戲的內容都來源於現實生活,甚至有不少「模擬器」類的遊戲就是以現實為藍本,力求全面還原,做得越逼真越好。
  • 6毫米以下「人造血管」有望臨床實驗(圖)
    本報訊(記者方芳)本市小口徑血管研究取得突破,北京理工大學已經研發成功直徑6毫米以下的「人造血管」,並且正在一條狗身上進行實驗,將進一步應用於人類臨床實驗。  據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楊榮傑教授介紹,理工大學成功研發出直徑6毫米以下的小口徑血管後,首先由阜外醫院在一條狗身上進行實驗,22個月未發現堵塞現象。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9例狗動脈植入試驗,除手術致死進行病理分析以外,其餘全部存活。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在一定數量動物身上進行實驗並成功後,這項技術就可以進行人類臨床實驗。
  • 男子被60釐米長的鋼筋刺穿腦袋 醫生化身「拆彈專家」
    快速鎖定目標、準確鉗斷線路、成功解綁炸彈……這是日前熱映電影《拆彈專家2》中的驚險鏡頭。近日,類似的場景也在第900醫院手術室「上映」——一根60釐米長的鋼筋刺穿安全帽,插入一位建築工人腦內約10cm!情況危急!
  • 解密真實的「拆彈部隊」
    由於申請條件苛刻、訓練日期漫長,因此拆彈專家是美軍的稀缺資源。目前美國僅有4000名拆彈專家。大部分時候,拆彈工作由排爆機器人完成。只有遇到機器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拆彈專家才會親自上場。目前全球各國的軍隊中都有拆彈部隊的編制,除了美軍的拆彈部隊多次經歷實戰考驗外,英國、以色列、西班牙等國的拆彈部隊也在一些低烈度的軍事衝突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惡搞漫畫:「佛性」拆彈專家拆彈不如剪鞋帶?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漫畫都能夠把你逗笑的,如今很多人的笑點也越來越高了,不妨來看一看小編推薦的惡搞漫畫吧,真的超級好笑,賊無釐頭,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搞笑漫畫之「佛性」拆彈專家拆彈不如剪鞋帶?陽光明媚的一天,突然在報警中心接到了一所電話,電話裡說著這裡有炸彈,快點派人過來拆炸彈再不來這整棟樓都會被人搞爆炸的於是警察們收到了,這個消息以後就馬上拍拆彈專家們趕往現場於是兩個拆散專家走到了這個炸彈的旁邊那兩個人在那裡看著說到這個情況,有點棘手身為拆彈專家的我從來沒遇到這麼多線啊,這個歹徒實在是有點喪心病狂。
  • 1「糖」1「酮」是「天然的降脂劑」,多吃血管更健康
    醫生說,小李的高血脂和他經常吃外賣分不開。外賣多是高油高脂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熱量,沒有完全被消耗,就會堆積在血管中,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血脂異常,血管堵塞。 除了外賣,這三類食物不能多吃 1、高膽固醇食物 魷魚、蝦、蛋黃等食物中膽固醇含量較高。
  • 《拆彈專家2》編劇寫劇本難到躲房裡哭,劉德華把歌詞靈感寫進戲裡
    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劉青雲、倪妮等人主演的《拆彈專家 2》並沒有延續第一部的故事,而是講述了由劉德華飾演的在執行任務中失去一條腿的拆彈專家潘乘風,離開警隊後成為了邪惡組織
  • 醫院裡的「車諾比」:他們時刻在患者身邊,陪同一起輻射
    電離輻射能量較高,能夠使原子電離,對人體有害,主要包括α、β、γ射線、X射線和中子射線。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較電離輻射弱,非電離輻射不會電離物質,對人體作用也較弱。每個人天然狀態下都會受到一定劑量的背景輻射,每小時收到的輻射劑量為0.1~0.2 微西弗(μSV),等同於吃一根香蕉(含有同位素鉀40)的輻射劑量。 放射科的輻射源很多,下面我們就為他們排個名。 0.
  • 圳警說|拆彈究竟該剪什麼顏色的線?拆彈專家來告訴你
    於是乎 可現實生活中, 拆彈專家真的是這樣拆彈的嗎? 本期《圳警說》我們邀請到了 深圳市特警支隊的排爆手 蒲sir! 影視作品中的拆彈專家拆彈的時候 都是靠剪線拆彈 挑什麼顏色的線剪, 似乎成為拆彈的關鍵!
  • 《拆彈2》票房有望超過《小紅花》,觀眾:拆彈好燃、好炸、好哭
    《拆彈2》票房有望超過《小紅花》,觀眾:拆彈好燃、好炸、好哭 《拆彈2》是2020年12月24日上映,也就是說這部電影還會上映十來天,甚至有可能上映半個月。
  • 轉告家人:這4種食物,吃1次等於吃5個塑膠袋,難怪血管堵
    血管在我們體內是負責營養物質運化和代謝產物排出的一條條通道,猶如一張密密麻麻的交通網般分布在我們的身體中。一項研究結果表明,若是將我們體內的血管首尾相接,足以繞地球赤道2.5圈。1、高脂肪食物高血脂顧名思義,跟我們平時從飲食中攝入的脂肪食物是有直接關係的。在脂質物質攝入過多的情況下,往往更容易出現高血脂症。所以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對於這些高脂肪的食物,比如肉類、無鱗魚類等,都要儘量減少攝入。
  • 《拆彈專家2》被調侃「夢回18年前」 劉德華劉青雲聯手拆彈
    日前,將於12月24日上映的《拆彈專家2》發布一組場景版海報,提前揭秘電影中的部分大場面。其中,一張海報是裝滿炸彈的車被直升機高空吊起,劉德華和劉青雲分別在車內和車頂,令人好奇兩人將要攜手完成怎樣艱巨的拆彈任務;一張是劉德華伴隨著爆炸與水花從高樓跳下;一張是青馬大橋被炸成兩截,一半捲入火光,一半墜入海底,十分震撼。三張海報都動態十足,危險重重,讓人揪心。
  • 《拆彈專家2》編劇:寫劇本時哭了好幾次
    《拆彈專家2》做到了。就像是劉德華在片中那原地起跳的摸高鏡頭一般,《拆彈2》用更豐富的劇情,更繁複的特效,更瘋狂的對決達到了警匪片的新高度。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劉青雲和倪妮領銜主演的《拆彈專家2》於12月24上映。上映當天,觀眾在各大平臺上對電影打出了一致的高分,淘票票9.3分,貓眼9.4分,豆瓣8.1分,微博大V推薦度89%,讓本片成為今年賀歲檔評分最高的電影。
  • 24歲小夥患罕見腎上腺腫瘤 5科室主任10小時聯合「拆彈」
    24歲的阿龍是武漢市黃陂區的一個農村小夥,4年來,在他的肚子裡,一顆「不定時炸彈」野蠻生長:從人體最大的靜脈下腔靜脈到肝臟,再到上腔靜脈,直插入右心房,腎上腺腫瘤在他多個重要臟器、血管裡肆掠蔓延,最大直徑達15釐米。 瘋狂飆升的高血壓、多次發生突然昏厥、心力衰竭和肺部嚴重感染……年輕的阿龍長期遊走在死亡的邊緣。
  • 吃感冒藥可能導致肝衰竭?X射線安檢儀危害大?真相是…
    吃感冒藥可能導致肝衰竭?X射線安檢儀危害大?這些10月的「科學」流言究竟靠不靠譜?10月31日,微博「央視新聞」為您揭開了真相。 1.血栓抽吸裝置問世,心臟支架被淘汰? 流言:2016年7月1日起,臺灣某醫院發明一項新技術,可將血管內沉澱物吸出來,再也不用放支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