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9日至21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成功舉辦「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作為北京市繼續教育項目,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憲生主持本次培訓班,腎臟內科、血液透析室、手術室、麻醉科聯合承辦。
在學習班開幕之際,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新民教授向大家介紹了目前我國慢性終末期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的現狀。他結合臨床工作,強調了透析通路對維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對於已經建立了血管通路的患者,隨著透析時間的延長,也要面臨透析通路耗竭的難題。北大醫院在血液透析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醫院的血管外科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以及各種疑難透析通路的併發症處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用多項創新技術,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作為致力於做醫療界水準原點的北大醫院,有義務、有責任向全社會普及這項技術,讓更多的醫生掌握這項技術,讓更多的病人獲得救治,同時,為讓患者獲得最佳的透析效果。
張憲生對學員表達了熱烈的歡迎,並介紹了自己帶領的團隊拼搏在一線維護「生命線」。大量疑難病例,在別的醫院已經宣告不可能再建立通路,自體血管耗竭的患者,來到北大醫院,最終都圓滿建立了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及時進行了血液透析,生命得到了保障。多年來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創新性的開展了前臂直型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全上肢直型人工血管透析通路、上肢動脈瘤切除+同期人工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假性動脈瘤切除+同期自體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上臂O型、U型、不對稱襻型人工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鎖骨下胸壁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開放手術與介入技術結合各種透析通路閉塞再通術,在維護及併發症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在接下來的課程中,血液透析室護士長陶珍暉,介入血管外科護士長李俊梅,主任醫師尹傑副,醫師佘康、成功等多位業內專家在會上發表精彩演講,並就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領域的創新技術、熱點、難點問題和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探討。
5月20日,30餘名學員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整齊有序地進入手術室,直播觀摩了上臂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手術。由於手術間人數的限制,只有6名學員被允許進入手術間近距離參觀手術,其餘學員均在手術間外觀看手術畫面實時直播。張憲生、尹傑通過直播詳細解答學員問題的同時毫無保留地將術中操作細節、經驗分享給學員。
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手術的術中難點在於血管吻合口的處理,考驗主刀醫生的手術操作水平,如操作不慎,極易出現吻合口出血或是狹窄等問題。張憲生主任透過專業顯微鏡,採用了先進的血管吻合器吻合技術,對吻合口血管進行精準的吻合,在保證人工血管內血流量充分的同時,大大降低了術中出血,縮短了手術時間。
本次培訓班的一個特色項目就是模型實踐,為讓更多學員學會建立和使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介入血管外科的佘康和成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結合透析和手術過程的實際情況,在業餘時間製作了9個各有特色的實踐模型。這些模型非常好地模擬了不同種類的人造血管透析通路的穿刺過程和手感。同時大夫們還製作了用於練習不同血管吻合方式的血管縫合模型,並提供了血液透析的穿刺針和專業的手術器械,供學員練習試用。
學員們紛紛表示領略了精彩的演講,看到了完美的演手術繹,希望這種創新、務實的學習班繼續舉辦下去。(文/尹傑 圖/徐健)
編輯: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