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院舉辦「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展示多項創新...

2020-11-25 北大新聞網

2017年5月19日至21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成功舉辦「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作為北京市繼續教育項目,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憲生主持本次培訓班,腎臟內科、血液透析室、手術室、麻醉科聯合承辦。

 
活動現場

在學習班開幕之際,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新民教授向大家介紹了目前我國慢性終末期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的現狀。他結合臨床工作,強調了透析通路對維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對於已經建立了血管通路的患者,隨著透析時間的延長,也要面臨透析通路耗竭的難題。北大醫院在血液透析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醫院的血管外科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以及各種疑難透析通路的併發症處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用多項創新技術,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作為致力於做醫療界水準原點的北大醫院,有義務、有責任向全社會普及這項技術,讓更多的醫生掌握這項技術,讓更多的病人獲得救治,同時,為讓患者獲得最佳的透析效果。

 
劉新民致辭

張憲生對學員表達了熱烈的歡迎,並介紹了自己帶領的團隊拼搏在一線維護「生命線」。大量疑難病例,在別的醫院已經宣告不可能再建立通路,自體血管耗竭的患者,來到北大醫院,最終都圓滿建立了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及時進行了血液透析,生命得到了保障。多年來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創新性的開展了前臂直型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全上肢直型人工血管透析通路、上肢動脈瘤切除+同期人工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假性動脈瘤切除+同期自體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上臂O型、U型、不對稱襻型人工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鎖骨下胸壁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開放手術與介入技術結合各種透析通路閉塞再通術,在維護及併發症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張憲生致辭

在接下來的課程中,血液透析室護士長陶珍暉,介入血管外科護士長李俊梅,主任醫師尹傑副,醫師佘康、成功等多位業內專家在會上發表精彩演講,並就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領域的創新技術、熱點、難點問題和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探討。

5月20日,30餘名學員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整齊有序地進入手術室,直播觀摩了上臂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手術。由於手術間人數的限制,只有6名學員被允許進入手術間近距離參觀手術,其餘學員均在手術間外觀看手術畫面實時直播。張憲生、尹傑通過直播詳細解答學員問題的同時毫無保留地將術中操作細節、經驗分享給學員。

 
手術觀摩

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手術的術中難點在於血管吻合口的處理,考驗主刀醫生的手術操作水平,如操作不慎,極易出現吻合口出血或是狹窄等問題。張憲生主任透過專業顯微鏡,採用了先進的血管吻合器吻合技術,對吻合口血管進行精準的吻合,在保證人工血管內血流量充分的同時,大大降低了術中出血,縮短了手術時間。

本次培訓班的一個特色項目就是模型實踐,為讓更多學員學會建立和使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介入血管外科的佘康和成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結合透析和手術過程的實際情況,在業餘時間製作了9個各有特色的實踐模型。這些模型非常好地模擬了不同種類的人造血管透析通路的穿刺過程和手感。同時大夫們還製作了用於練習不同血管吻合方式的血管縫合模型,並提供了血液透析的穿刺針和專業的手術器械,供學員練習試用。

學員們紛紛表示領略了精彩的演講,看到了完美的演手術繹,希望這種創新、務實的學習班繼續舉辦下去。(文/尹傑 圖/徐健)

編輯:江南


相關焦點

  • 「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開班
    5月18日至5月20日,為期三天的「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培訓班在京舉辦。培訓班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辦、北京大學醫院協辦,本屆培訓班由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張憲生主持並授課。
  • 打通"生命通道"——"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舉行
    5月18日是全國血管健康日,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的國家級繼續教育專科培訓班——第三屆「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5月17日-19日在京舉辦。培訓班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辦、北京大學醫院協辦,本屆培訓班由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張憲生主持並授課。
  • 長期透析血管通路惡化,醫生用「人工血管」為尿毒症患者架起生命線
    然而,因穿刺次數太多,2012年,歐陽先生的手臂上再也找不到合適血管完成造瘻透析,這意味著他無法繼續通過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後來,在病友的推薦下,歐陽先生慕名找到了武漢市中心醫院腎病風溼科主任醫師黃小妹。因患尿毒症多年,歐陽先生的眼睛幾乎失明,僅有光感,2012年他第一次見黃主任時戴著墨鏡、由家人攙扶著,黃主任主動迎上去將他扶到椅子上。
  • 齊魯醫院血液透析團隊成功完成即穿型人工血管安裝
    6月2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透析團隊成功完成該院首例即穿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這項技術的開展,標誌著該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患者2年前罹患腎臟病,後病情逐漸加重達透析標準,目前已以股靜脈置管作為臨時通路開始透析治療。
  • 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開班
    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開班為提高基層醫院救治尿毒症患者的水平,避免患者因血管通路問題四處求醫,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健康問題,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組織開辦了「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
  • 龍華醫院血管外科牽頭首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臨床試驗
    央廣網上海8月31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陳豪)近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這標誌著第一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龍華醫院實施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龍華醫院實施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2020-11-25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通生命線:國內首例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內瘻建立
    有部分患者因為年齡大、血管條件差等因素,不能成功地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瘻而苦不堪言,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在長沙舉行的「2016年中國海峽醫生集團聯盟、海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腔內治療高峰論壇暨湖南省血管通路學組年會」上,發布了國內首例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內瘻建立手術成功實施,標誌著湖南血管通路建設邁入國際化水平。
  • 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團隊入駐之江 配備60多臺透析機一天能...
    小張的母親陳阿姨(化名),富陽人,今年62歲,六年前在富陽當地醫院確診為尿毒症,並開始血透治療,一周三次。今年5月初的一天,小張像往常一樣把母親送到富陽當地醫院進行血透治療,自己回家準備中飯。沒想到,小張還沒到家,就接到醫院的電話,說母親由於血栓堵塞導致動靜脈內瘻閉掉,無法做血透,並且當地醫院沒技術將閉掉的內瘻打通,醫生建議立即前往大醫院。
  • 衡陽老太血液透析陷困境!血管條件差,「人工血管移植」來幫忙
    10月24日,湖南省人民醫院集團祁東縣人民醫院腎內科血管通路團隊成功完成了一例人工血管移植內瘻手術。 由於患者自身血管條件差,達不到自體動靜脈內瘻的手術標準。 為保障患者生活質量和為透析治療提供通路,在科主任徐海林主持下,腎內科進行了多次的血管通路建立分析會。
  • 尿毒症病人血管堵塞無法透析 人工血管重建生命線
    用人工血管可以用來代替人體「壞」掉的血管。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一次特殊的人工血管移植,為一名無法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重新搭建起了生命線。很多腎病患者需要透析,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他們長期存活的生命線。
  • 老人血液透析4年,左側血管耗竭!人工血管內瘻術重建「生命線」
    今年以來,患者在當地醫院高位內瘻穿刺困難,左側自身血管耗竭,嚴重影響透析質量及生活質量。 近日,路先生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腎病風溼科就診,科室主任黃映紅為他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反覆開展風險評估。
  • 維護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然而,如果血管通路出現併發症,這不但會影響透析效果,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如何建立一個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維護和處理併發症是目前腎內科醫師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介入技術是K/DOQI指南推薦的血管通路併發症的診治方法。該方法安全,簡便,有效,比手術更具有優勢。可反覆操作,不僅節約了患者寶貴的血管資源,而且不影響血管通路的即刻使用,患者痛苦少且併發症少。
  • 血液透析新通道 航空總醫院完成首例人工血管移植物內瘻術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近日,航空總醫院腎內科血管通路團隊成功完成了醫院首例人工血管移植物內瘻手術。 為避免中心靜脈狹窄,保障患者生活質量,又能為透析治療提供通路,在科主任康志敏主任醫師主持下,腎內科進行了多次的血管通路建立分析會,制定人工血管內瘻圍手術期的醫療流程,並全科培訓;在對患者的雙上肢前臂和上臂血管進行細緻的檢查,及考慮患者後續治療的可能性後,最終決定為患者開展左上臂人工血管移植物內瘻術。
  • 血液透析建立血管通路後,你需要了解這些!
    近期,CJASN期刊發布了一篇文章,結合實際病例就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後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一起學習下吧!一55歲腎小球腎炎女性,因終末期腎病(ESKD)行血液透析4年。初次透析時為經右頸內靜脈置管緊急透析。因患者具有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禁忌腹膜透析。
  • 同濟醫院為尿毒症患者量臂繪製透析方案 患者帶著「血管地圖」去旅行
    同濟醫院腎內科何凡副教授介紹,「『血管地圖』是透析患者手臂血管情況的說明書,患者出門旅遊,目的地醫院的醫護人員可以據此實施內瘻血管穿刺,除了手臂『血管地圖』,我們還給每位患者都準備了透析重要囑託信息交接表、透析健康教育指導手冊,以保證患者在外地能夠順利透析。」  有了「血管地圖」,但出門在外去哪家醫院透析、怎麼聯繫床位也讓不少患者找不到門路。
  • ...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開展首例經右側頸外靜脈置入血液透析長期導管
    血液透析通路目前有自體動靜脈內瘻、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帶隧道和滌綸套的透析導管(長期導管)三種方式,選擇何種方式,如何安全快速有效的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至關重要,儘管血液透析通路指南明確規定:自體動靜脈內瘻優先,其次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最後才考慮長期導管,但在臨床實驗工作中,我們還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自身條件,經濟承受能力,綜合分析,全盤考慮,選擇當前最合適患者的通路建立方式。
  • 蘇州科技城醫院完成首例即穿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手術
    ,標誌著該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      劉老伯是一位尿毒症患者,今年是做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第7年,半月前劉老伯的自體內瘻突然閉塞,在老家醫院行內瘻修補術未成功,後來左股靜脈置入了臨時透析管路維持透析,劉老伯來到蘇州科技城醫院後,腎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加英團隊聯合血管外科周大勇副主任醫師團隊為他做了充分的術前評估,制定了手術方案,決定給他取出原來內瘻的血栓,同時建立即穿型人工血管內瘻,手術中發現劉老伯原來的內瘻靜脈管壁鈣化明顯
  • 打通長期透析血管通路 他為300多斤肥胖尿毒症患者找到「生命線」
    隨著整個社會老齡化的凸顯,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發病率的上升,終末期腎衰竭(也稱尿毒症)患病率逐年增高,血液透析是腎臟替代繼而延續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而血管通路則是進行血透治療的先決條件。只有建立暢通的血管通路,才能維持有效的血液透析,繼而延長病人的生命,因此血管通路被稱作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 海慈醫療集團血液透析團隊成功完成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術
    半島記者 齊娟8月20日,海慈醫療集團血液透析團隊成功為一名難以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瘻的尿毒症患者實施了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術,打通了患者的生命通道。開展人造血管內瘻術,標誌著我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患者葉女士患有糖尿病十多年,四年前進入尿毒症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