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瘻閉了,疏通不了的話,我媽生命就危險了。」女兒小張(化名)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腎臟病中心血透室門口來回踱步、不知所措,「醫生,求求您救救我媽吧。」
小張的母親陳阿姨(化名),富陽人,今年62歲,六年前在富陽當地醫院確診為尿毒症,並開始血透治療,一周三次。
今年5月初的一天,小張像往常一樣把母親送到富陽當地醫院進行血透治療,自己回家準備中飯。沒想到,小張還沒到家,就接到醫院的電話,說母親由於血栓堵塞導致動靜脈內瘻閉掉,無法做血透,並且當地醫院沒技術將閉掉的內瘻打通,醫生建議立即前往大醫院。
小張想到新開的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離富陽並不遠,於是馬上將母親送到了之江院區。
尿毒症血透患者「生命線」閉了
手術有很大風險,做還是不做?
所有接受血液透析的腎衰竭患者,都需要一條通暢的血液通路來建立體外循環,進行高血流量的血液淨化治療。這條血液通路,也被稱為所有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線」,其中包括動靜脈內瘻和透析導管。
「生命線」閉了,不及時做血透,便意味著陳阿姨的生命會有危險。
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的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手術專業醫療組發現,陳阿姨的情況非常「棘手」,不單單是做手術能夠解決的。早在六年前查出尿毒症之時,陳阿姨就檢查出血小板、血色素低,至今沒有好轉,也沒查出原因,這意味著手術會有生命危險,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聽到這個情況,小張非常揪心,一心想救母親的她再三懇求醫生想想辦法。這時,血管通路手術專業醫療組楊浩副主任醫師在請示了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手術專業醫療組組長、中心副主任蔣華醫生後,立即協調安排陳阿姨進行輸血。然而,輸血後,血小板、血色素情況並沒有完全緩解。
在未知風險面前,救還是不救?
「救!」經過幾個來回的耐心溝通後,楊浩實在不忍心因為存在極大風險而不去救人,決定替陳阿姨一家搏一把,贏了就是一條生命。
兩天後,陳阿姨動靜脈內瘻成功疏通,順利做上了血透。
通路手術、腹膜透析、血透中心
腎臟病中心在之江院區重點打造優質服務
「我的理想,就是讓罹患了尿毒症的患者能有和普通人群一樣的預期壽命。」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主任委員、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主任陳江華教授表示,讓每一位患者擁有通暢的透析通路,則是實現這個夢想的重要一環。
目前,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手術專業醫療團隊於四月底入駐之江院區,已開設透析血管通路專科門診。之江院區血管通路手術專業醫療組跟慶春院區一樣承擔各種手術類型的通路手術,包括自體和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手術、中心靜脈透析置管和狹窄的介入治療、無放射的超聲下微創治療、複合引導的雜交手術等等,解決各種疑難併發症,並精心做好術前的評估和通路設計,術後的長期隨訪維護等工作,秉承「充分利用自身血管資源建立和維護透析通路」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提高血管通路的使用時間,維護好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浙大一院是國內較早開展透析血管通路手術的單位之一。腎臟病中心副主任蔣華副主任醫師說道,雖然血透病人一般都就近診療,但血管通路的手術往往只有一定規模的醫院才能做,為此醫院在2018年專門成立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專業醫療組,由蔣華領銜,配以多位經驗豐富的醫生,以更好地為尿毒症透析患者服務。
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還服務著全國數量最多的腹膜透析患者,在疑難、重症患者管理上有顯著的專科優勢。因此,中心在之江院區開設腹膜透析門診和病房,將腹膜透析業務整體搬遷入之江院區,由張曉輝副主任醫師領銜。
7月1日開始,血液淨化中心也在之江院區開始使用,極大地方便了周邊的尿毒症患者就近治療,在家門口就能進行高質量的血透。目前,之江院區血液淨化中心共配備了60多臺透析機器,總計能夠服務200多位病人,現已接納了100多位尿毒症患者,醫護人員均與慶春院區同質管理。
作為我國最大的慢性腎病一體化治療中心,在學科帶頭人陳江華教授的帶領下,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堅持創新探索,以腎移植為核心的終末期腎病一體化治療體系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首創無激素治療方案為代表的腎小球疾病治療技術,2018年復旦排行榜專科聲譽排名第八。入駐之江院區後,腎臟病中心將著力打造更優質的服務,讓病人能獲得更好的就醫體驗。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