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瘻高手高民:守好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生命通道

2020-12-05 瀟湘名醫

前不久,一位透析了七年的尿毒症患者李大爺(化姓),因為左上肢動靜脈瘻閉塞5天,急匆匆從江蘇鹽城趕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腎臟內科住院,因為失去血透的血管通路,李大爺已連續5天無法血透,他隨時可能因為尿毒症毒素儲留在體內而危及生命。中大醫院腎臟內科血液淨化中心主任、國內著名血管通路專家高民副主任醫師帶領團隊緊急攻堅,在上肢已無血管可用的艱難條件下,另闢蹊徑,創新性提出「三步走」手術策略,為李大爺成功施行了下肢造瘻,建立了有效的長期透析的血管通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疑難病例:透析7年造瘻5次,再陷困境

54歲的李大爺來自鹽城,十年前被診斷為慢性腎炎,接受保腎治療。七年前,檢查發現肌酐高於1000微摩爾每升才到當地醫院就診,在當地醫院進行腹膜透析治療一年失敗,在當地醫院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瘻成形術,俗稱「造瘻」手術。各種原因導致這瘻用了沒多久,就出現了內瘻閉塞。 當地醫院在右前臂重新造瘻,沒撐多久再次以「失敗」告終。心有不甘的李大爺轉到上海一家醫院,進行第三次造瘻手術,只一年內瘻再次閉塞……李大爺慕名找到中大醫院腎內科血透中心,請高民主任做了左上肢高位動靜脈內瘻手術,總算讓李大爺平穩透析了四年多,來住院5天前,李大爺的瘻又閉塞了,內瘻閉塞時間長且血栓長達10多釐米,已經無法溶栓取栓或再繼續造瘻。李大爺心急如焚,再次慕名來請高主任幫忙解決難題。

另闢蹊徑:下肢造瘻,解決無法透析大問題

中大醫院血液淨化中心主任高民主任了解患者情況後,發現李大爺的血管條件特別差,上肢血管內瘻閉合嚴重,而且李大爺已經五天沒有進行透析治療,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於是,高民主任制定「三步走」手術戰略。 第一步,當天在血液淨化中心手術室行右股靜脈臨時導管置入術,滿足短期透析需要,先解決燃眉之急;第二步,三天後高民主任及其團隊為患者行左下肢動靜脈內瘻成形術,這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為患者長期血透。術後一個多月,李大爺癒合後,就可以通過左下肢動靜脈內瘻進行透析治療;第三步,又過了三天,為了確保準確無誤,高民主任及其團隊特意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下行左頸內靜脈長期導管置入術,確保左下肢內瘻傷口癒合前過渡期的血液透析問題萬無一失。

高民主任介紹,下肢動靜脈內瘻成形術,是在下肢的動脈和淺表靜脈主幹之間通過血管吻合建立血液透析用的血管通路。由於涉及到下肢血管,其位置深、結構複雜,手術難度較大,目前很少有醫院開展。但是,這項技術相較於人工血管費用更低,且使用自身血管,感染概率低,是上肢血管通路耗竭後的較好選擇,同時,大大減少了透析患者因血管條件不好帶來的穿刺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這不僅有利於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併發症,延長壽命,也讓更多尿毒症血管條件差且血管通路不暢的患者受益。

專家提醒:血管通路事關患者生存

相關權威資料顯示,目前,慢性腎病患病率達10%,許多患者最終會進展到尿毒症,需要依靠透析或腎移植治療維持生命。由於腎源缺乏,透析治療一直是世界各國治療晚期尿毒症的主要方法。近20餘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強大,透析費用已經不再是威脅尿毒症患者長期生存的主因,而血管通路問題則成為威脅主因 ,這也是對各國血液透析專業醫護人員的重要挑戰,專業領域稱作「沒有血管通路,就沒有血液透析」。

高民主任特別指出,血管通路就是生命通道,血透患者的血管情況不同,因此各種疑難複雜情況都會出現。為此,中大醫院血液淨化中心專家組建了血管通路攻堅團隊,不斷開展各項疑難複雜手術,通過術前專業評估,制定最合適患者的手術方式。目前,該中心已開展自體動靜脈內瘻(包括下肢內瘻)、人造血管內瘻、動脈瘤切除、帶隧道帶滌綸套導管置入術、內瘻經皮血管球囊擴張成形術、中心靜脈病變經皮血管球囊擴張成形術、內瘻縮窄、內瘻取栓等各項手術操作,年手術量千餘臺,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在彩超引導下進行內瘻穿刺以及複雜內瘻穿刺定位等技術,從多方位解決了血透患者的各種通路難題。(王倩 程守勤)

【來源: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長期透析血管通路惡化,醫生用「人工血管」為尿毒症患者架起生命線
    「6年前,黃主任為我進行了人工血管動靜脈造瘻手術,讓我的生命得以延續,每次找黃主任求合影,除了表示感謝,更是為了紀念這段深厚的醫患情」。45歲的歐陽先生在14歲那年查出患有I型糖尿病,後來發展成糖尿病腎病,2005年被確診為尿毒症,從此開始通過透析治療來維持生命。
  • 血透患者內瘻起包怎樣治療?如何預防
    在血透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會聽到患者問這樣的問題。康萊爾醫療專家指出,部分患者在長期血透後,會出現動脈瘤。急性的、較小的動脈瘤可以採用彈性繃帶進行保護,而較大的動脈瘤則需要儘早手術治療。動靜脈內瘻起包  實為動脈瘤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間相對較長的患者中,動靜脈內瘻起包的現象並不少見。
  • 人工血管內瘻新技術,為血透患者的生命線保駕護航
    人工血管內瘻新技術,為血透患者的生命線保駕護航 2020-11-13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嘉一」腎內科成功開展人造血管動靜脈造瘻術
    複習患者的病例資料、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及血管條件、討論手術步驟、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因為首次開展「人造血管動靜脈造瘻術」,術前充分考慮手術的複雜性和風險性,以求安全、滿意的手術效果,此次手術在國內首屈一指的血管通路專家上海長徵醫院張玉強教授指導下進行。  56歲的老金是一位尿毒症患者,需要為血液透析建立一條血管通路。
  • 共識: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選擇和管理
    血管通路是終末期腎病(ESKD)血液透析(HD)治療的重要因素,兒童HD患者血管通路主要有三大類型:中心靜脈導管(CVF)、動靜脈內瘻(AVF)、移植物內瘻(AVG)。相比成年患者,有關兒童血管通路的研究較少,尚無最佳血管通路類型/管理的指南。
  •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之動靜脈內瘻及長期置管
    我們知道要是想進行血液透析就的建立屬於自己的血管通路,那麼這個血管通路是怎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又稱血液通路,就是把患者體內的血液引出來進入透析器,在透析器中進行物質交換,然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的一個過程。
  • 打通"生命通道"——"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舉行
    5月18日是全國血管健康日,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的國家級繼續教育專科培訓班——第三屆「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5月17日-19日在京舉辦。培訓班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辦、北京大學醫院協辦,本屆培訓班由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張憲生主持並授課。
  • 同濟醫院為尿毒症患者量臂繪製透析方案 患者帶著「血管地圖」去旅行
    央廣網武漢10月31日消息(記者張卓 通訊員鄧國歡 左梅迎)尿毒症患者要依靠透析來維持生命,每兩周定期去醫院必不可少,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得了尿毒症,幾乎就不可能出遠門旅行了。但這個「定律」在同濟醫院被打破,近日,患尿毒症2年的張先生去了一趟湖北利川旅遊,和他一起出遠門的還有一張量臂定製的「血管地圖」。
  • 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團隊入駐之江 配備60多臺透析機一天能...
    沒想到,小張還沒到家,就接到醫院的電話,說母親由於血栓堵塞導致動靜脈內瘻閉掉,無法做血透,並且當地醫院沒技術將閉掉的內瘻打通,醫生建議立即前往大醫院。小張想到新開的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離富陽並不遠,於是馬上將母親送到了之江院區。尿毒症血透患者「生命線」閉了手術有很大風險,做還是不做?
  • 在血管內精雕細琢!超聲引導下的繡花活,為透析患者打開生命通道
    「好的,28Kpa再擴一次」。 「你看,現在超聲顯示血管通路非常好,剛才的狹窄段已經恢復通暢」。 「好的,成功。退導絲,現在用彈力繃帶固定,壓迫穿刺點2小時後才能鬆開」。
  • 「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開班
    培訓班現場北大醫院腎內科周福德教授,血液透析中心陳育青教授、護士長陶珍暉,麻醉科胡曉教授、中心手術室主管護師馬薇,介入血管外科護士長李俊梅、副主任醫師尹傑等多位業內專家授課,並展示了北大醫院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領域的經驗理念和多項創新技術,如:胸壁、下肢等複雜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建立方法、血液透析通路併發症的處理、開放手術與介入技術結合各種透析通路血栓閉塞再通術等,
  • 尿毒症病人血管堵塞無法透析 人工血管重建生命線
    用人工血管可以用來代替人體「壞」掉的血管。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一次特殊的人工血管移植,為一名無法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重新搭建起了生命線。很多腎病患者需要透析,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他們長期存活的生命線。
  • 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開班
    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開班為提高基層醫院救治尿毒症患者的水平,避免患者因血管通路問題四處求醫,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健康問題,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組織開辦了「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
  • 不用開刀,PTA術解決尿毒症患者動靜脈內瘻狹窄或閉塞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graphy,PTA)尿毒症患者超200萬,內瘻狹窄/閉塞「要人命」目前我國腎病患者佔了總人口的10%,尿毒症患者已超過200萬,尿毒症主要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 贛醫一附院在全市腎內科領域率先開展人造血管內瘻成形術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王潤秀、王健、廖娟報導: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又稱為患者的「生命通道」,國內共識指出,血管通路優選自體動靜脈內瘻,其次人造血管內瘻,最後選擇中心靜脈導管透析。在專家的指導與科室團隊的合作努力下,贛醫一附院腎內科血透通路技術又上新的臺階——成功開展第一例人造血管內瘻術。
  • 打通長期透析血管通路 他為300多斤肥胖尿毒症患者找到「生命線」
    東方網通訊員莊峰、記者劉軼琳12月3日報導:記者日前從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獲悉,該院腎內科副主任王應燈帶領血管通路團隊成功為4例重度肥胖的尿毒症患者進行了高難度的自體動靜脈內瘻成形術,使這些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
  • 縣醫院腎內成功開展一例 內瘻血管狹窄球囊擴張術
    50多歲的張女士身患尿毒症,已有兩年之久的透析史,自體動靜脈內瘻術後不久發現,內瘻血管血流量明顯不足,嚴重影響透析質量。然而對血液透析患者,建立穩定而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障持續血液透析的必需條件,因為充足的血流量是順利、有效血透治療的前提。張女士也曾因血管通路問題多次到省市級醫院求診,但往返的勞頓和高額的費用,讓本不富裕的家庭債臺高築,病痛更是折磨患者苦不堪言。
  • 龍華醫院血管外科牽頭首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臨床試驗
    據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介紹,國內血透患者對人工血管的需求量很大,但目前中國的小口徑人工血管產品主要依賴於進口,此次進入臨床試驗的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是由國內科技公司自主研發,是一種用於透析的三層結構複合型人工血管,根據前期研究證實,該透析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能夠滿足臨床需求,即刻植入後人工血管未見滲血、狹窄、血栓形成,長期觀察未見其產品本身引起的滲血、排斥、感染、吻合口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