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透析了七年的尿毒症患者李大爺(化姓),因為左上肢動靜脈瘻閉塞5天,急匆匆從江蘇鹽城趕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腎臟內科住院,因為失去血透的血管通路,李大爺已連續5天無法血透,他隨時可能因為尿毒症毒素儲留在體內而危及生命。中大醫院腎臟內科血液淨化中心主任、國內著名血管通路專家高民副主任醫師帶領團隊緊急攻堅,在上肢已無血管可用的艱難條件下,另闢蹊徑,創新性提出「三步走」手術策略,為李大爺成功施行了下肢造瘻,建立了有效的長期透析的血管通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疑難病例:透析7年造瘻5次,再陷困境
54歲的李大爺來自鹽城,十年前被診斷為慢性腎炎,接受保腎治療。七年前,檢查發現肌酐高於1000微摩爾每升才到當地醫院就診,在當地醫院進行腹膜透析治療一年失敗,在當地醫院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瘻成形術,俗稱「造瘻」手術。各種原因導致這瘻用了沒多久,就出現了內瘻閉塞。 當地醫院在右前臂重新造瘻,沒撐多久再次以「失敗」告終。心有不甘的李大爺轉到上海一家醫院,進行第三次造瘻手術,只一年內瘻再次閉塞……李大爺慕名找到中大醫院腎內科血透中心,請高民主任做了左上肢高位動靜脈內瘻手術,總算讓李大爺平穩透析了四年多,來住院5天前,李大爺的瘻又閉塞了,內瘻閉塞時間長且血栓長達10多釐米,已經無法溶栓取栓或再繼續造瘻。李大爺心急如焚,再次慕名來請高主任幫忙解決難題。
另闢蹊徑:下肢造瘻,解決無法透析大問題
中大醫院血液淨化中心主任高民主任了解患者情況後,發現李大爺的血管條件特別差,上肢血管內瘻閉合嚴重,而且李大爺已經五天沒有進行透析治療,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於是,高民主任制定「三步走」手術戰略。 第一步,當天在血液淨化中心手術室行右股靜脈臨時導管置入術,滿足短期透析需要,先解決燃眉之急;第二步,三天後高民主任及其團隊為患者行左下肢動靜脈內瘻成形術,這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為患者長期血透。術後一個多月,李大爺癒合後,就可以通過左下肢動靜脈內瘻進行透析治療;第三步,又過了三天,為了確保準確無誤,高民主任及其團隊特意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下行左頸內靜脈長期導管置入術,確保左下肢內瘻傷口癒合前過渡期的血液透析問題萬無一失。
高民主任介紹,下肢動靜脈內瘻成形術,是在下肢的動脈和淺表靜脈主幹之間通過血管吻合建立血液透析用的血管通路。由於涉及到下肢血管,其位置深、結構複雜,手術難度較大,目前很少有醫院開展。但是,這項技術相較於人工血管費用更低,且使用自身血管,感染概率低,是上肢血管通路耗竭後的較好選擇,同時,大大減少了透析患者因血管條件不好帶來的穿刺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這不僅有利於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併發症,延長壽命,也讓更多尿毒症血管條件差且血管通路不暢的患者受益。
專家提醒:血管通路事關患者生存
相關權威資料顯示,目前,慢性腎病患病率達10%,許多患者最終會進展到尿毒症,需要依靠透析或腎移植治療維持生命。由於腎源缺乏,透析治療一直是世界各國治療晚期尿毒症的主要方法。近20餘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強大,透析費用已經不再是威脅尿毒症患者長期生存的主因,而血管通路問題則成為威脅主因 ,這也是對各國血液透析專業醫護人員的重要挑戰,專業領域稱作「沒有血管通路,就沒有血液透析」。
高民主任特別指出,血管通路就是生命通道,血透患者的血管情況不同,因此各種疑難複雜情況都會出現。為此,中大醫院血液淨化中心專家組建了血管通路攻堅團隊,不斷開展各項疑難複雜手術,通過術前專業評估,制定最合適患者的手術方式。目前,該中心已開展自體動靜脈內瘻(包括下肢內瘻)、人造血管內瘻、動脈瘤切除、帶隧道帶滌綸套導管置入術、內瘻經皮血管球囊擴張成形術、中心靜脈病變經皮血管球囊擴張成形術、內瘻縮窄、內瘻取栓等各項手術操作,年手術量千餘臺,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在彩超引導下進行內瘻穿刺以及複雜內瘻穿刺定位等技術,從多方位解決了血透患者的各種通路難題。(王倩 程守勤)
【來源: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