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開班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5月18日至5月20日,為期三天的「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培訓班在京舉辦。培訓班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辦、北京大學醫院協辦,本屆培訓班由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張憲生主持並授課。

培訓班現場

北大醫院腎內科周福德教授,血液透析中心陳育青教授、護士長陶珍暉,麻醉科胡曉教授、中心手術室主管護師馬薇,介入血管外科護士長李俊梅、副主任醫師尹傑等多位業內專家授課,並展示了北大醫院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領域的經驗理念和多項創新技術,如:胸壁、下肢等複雜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建立方法、血液透析通路併發症的處理、開放手術與介入技術結合各種透析通路血栓閉塞再通術等,對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建立、使用、維護和透析中心管理等熱點、難點問題和與會學員進行了深入探討。培訓班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個省市學員的熱情參與,還吸引了正在北大醫院腎內科進行交流訪問的斯裡蘭卡醫護人員到場學習。

除了專家授課,培訓班的一個特色項目就是模型實踐,重點突出了人工血管縫合和穿刺的實踐性,模擬了不同種類的人造血管透析通路的縫合過程、穿刺過程和手感。同時專家們還製作了用於練習不同血管吻合方式的血管縫合模型,並提供了血液透析的穿刺針和專業的手術器械及縫線,供學員練習試用。專家們親自用模型向學員示範如何縫合人工血管、如何穿刺透析、如何進行血管吻合,傳授操作過程中的技巧和經驗。很多培訓學員都是第一次練習吻合人工血管,第一次用透析針穿刺人造血管,充分的實踐機會大大提高了這次會議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據悉,北大醫院在血液透析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北大醫院血管外科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以及各種疑難透析通路的併發症處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用多項創新技術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多年來,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一直堅持以國際指南為標準,結合不同患者的臨床情況,對複雜血液透析通路患者進行規範化和個體化兼顧的手術治療,創新性地開展了前臂直型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全上肢直型人工血管透析通路、上肢動脈瘤切除+同期人工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瘻動脈瘤切除+同期自體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上臂人工血管移植透析通路建立、胸壁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下肢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開放手術與介入技術結合各種透析通路血栓閉塞再通術,在維護及併發症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張憲生介紹,臨床上,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急性腎衰竭患者,臨床中經內科保守治療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各種藥物及毒物中毒及酸鹼失衡及嚴重心力衰竭、肺水腫經藥物治療不能糾正的患者,有些需要做血液透析治療。

血透,簡單地說就是將患者的血引出來,用機器把血液輸送到特製的「人工腎」(即透析器)裡面,在此處將血液進行過濾,把血液內的毒素和多餘水分清除,然後把血液輸回患者體內。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是通過手術把一根人工血管埋入體內,一端連接在動脈上,一端連接在靜脈上。最終扎針的瘻管是一根類似於軟塑料的人造血管。常見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人工血管瘻)做在小臂,但是也有很多其他的位置可以做瘻。如果患者由於肥胖、糖尿病等原因,血管條件差,無法做自體瘻,或者自體瘻發生了血栓形成、動脈瘤等併發症,無法修復使用時,考慮做人工血管瘻。因此,人工血管瘻是自體瘻的重要補充,是避免長期透析管置入的重要方法。

做成人工血管瘻的患者,可以避免使用血液透析管作為長期血液透析的手段,從而避免血液透析管相關併發症。相比較自體瘻,人工血管瘻的優點在於:能穿刺的地方多;由於血管比較硬和粗,穿刺起來比較容易;成熟時間短,不需要等待3個月,有些新型血管甚至可以做完手術馬上應用;人工血管瘻流量大,透析質量較高;能做人工血管瘻的地方很多,手術方法多樣。相比較中心靜脈導管,人工血管瘻優勢更加明顯,其感染、血栓的機率明顯下降,透析質量和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同時中心靜脈狹窄發生機率明顯下降。(北大醫學部 付東紅)

相關焦點

  • 打通"生命通道"——"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舉行
    5月18日是全國血管健康日,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的國家級繼續教育專科培訓班——第三屆「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5月17日-19日在京舉辦。培訓班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辦、北京大學醫院協辦,本屆培訓班由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張憲生主持並授課。
  • 北大醫院舉辦「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展示多項創新...
    2017年5月19日至21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成功舉辦「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作為北京市繼續教育項目,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憲生主持本次培訓班,腎臟內科、血液透析室、手術室、麻醉科聯合承辦。
  • 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開班
    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開班為提高基層醫院救治尿毒症患者的水平,避免患者因血管通路問題四處求醫,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健康問題,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組織開辦了「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
  • 齊魯醫院血液透析團隊成功完成即穿型人工血管安裝
    6月2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透析團隊成功完成該院首例即穿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這項技術的開展,標誌著該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患者2年前罹患腎臟病,後病情逐漸加重達透析標準,目前已以股靜脈置管作為臨時通路開始透析治療。
  • 長期透析血管通路惡化,醫生用「人工血管」為尿毒症患者架起生命線
    然而,因穿刺次數太多,2012年,歐陽先生的手臂上再也找不到合適血管完成造瘻透析,這意味著他無法繼續通過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後來,在病友的推薦下,歐陽先生慕名找到了武漢市中心醫院腎病風溼科主任醫師黃小妹。因患尿毒症多年,歐陽先生的眼睛幾乎失明,僅有光感,2012年他第一次見黃主任時戴著墨鏡、由家人攙扶著,黃主任主動迎上去將他扶到椅子上。
  • 維護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隨著經濟發展,醫療保障的普及,終末期腎臟病患者得以依賴血液淨化長期存活。然而,如果血管通路出現併發症,這不但會影響透析效果,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如何建立一個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維護和處理併發症是目前腎內科醫師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介入技術是K/DOQI指南推薦的血管通路併發症的診治方法。該方法安全,簡便,有效,比手術更具有優勢。
  • 血液透析建立血管通路後,你需要了解這些!
    近期,CJASN期刊發布了一篇文章,結合實際病例就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後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一起學習下吧!一55歲腎小球腎炎女性,因終末期腎病(ESKD)行血液透析4年。初次透析時為經右頸內靜脈置管緊急透析。因患者具有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禁忌腹膜透析。
  • 衡陽老太血液透析陷困境!血管條件差,「人工血管移植」來幫忙
    10月24日,湖南省人民醫院集團祁東縣人民醫院腎內科血管通路團隊成功完成了一例人工血管移植內瘻手術。 由於患者自身血管條件差,達不到自體動靜脈內瘻的手術標準。 為保障患者生活質量和為透析治療提供通路,在科主任徐海林主持下,腎內科進行了多次的血管通路建立分析會。
  • 老人血液透析4年,左側血管耗竭!人工血管內瘻術重建「生命線」
    74歲的路先生,維持性血液透析4年。 2017年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瘻(AVF),2年後閉塞,2019年行左上臂高位動靜脈內瘻(AVF)。
  • 海慈醫療集團血液透析團隊成功完成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術
    半島記者 齊娟8月20日,海慈醫療集團血液透析團隊成功為一名難以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瘻的尿毒症患者實施了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術,打通了患者的生命通道。開展人造血管內瘻術,標誌著我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患者葉女士患有糖尿病十多年,四年前進入尿毒症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至今。
  • 血液透析新通道 航空總醫院完成首例人工血管移植物內瘻術
    點擊查看 近日,航空總醫院腎內科血管通路團隊成功完成了醫院首例人工血管移植物內瘻手術。  郜同心主治醫生手術中據腎內科通路組長郜同心主治醫師介紹,患者張女士,今年55歲,在航空總醫院行血液透析治療已6年。
  •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之動靜脈內瘻及長期置管
    我們知道要是想進行血液透析就的建立屬於自己的血管通路,那麼這個血管通路是怎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又稱血液通路,就是把患者體內的血液引出來進入透析器,在透析器中進行物質交換,然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的一個過程。
  • 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團隊入駐之江 配備60多臺透析機一天能...
    所有接受血液透析的腎衰竭患者,都需要一條通暢的血液通路來建立體外循環,進行高血流量的血液淨化治療。這條血液通路,也被稱為所有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線」,其中包括動靜脈內瘻和透析導管。「生命線」閉了,不及時做血透,便意味著陳阿姨的生命會有危險。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的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手術專業醫療組發現,陳阿姨的情況非常「棘手」,不單單是做手術能夠解決的。
  • 龍華醫院血管外科牽頭首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臨床試驗
    央廣網上海8月31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陳豪)近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這標誌著第一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打通生命線:國內首例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內瘻建立
    新湖南客戶端12月24日訊(記者周紅泉 實習生禹麗麗)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線有部分患者因為年齡大、血管條件差等因素,不能成功地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瘻而苦不堪言,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在長沙舉行的「2016年中國海峽醫生集團聯盟、海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腔內治療高峰論壇暨湖南省血管通路學組年會」上,發布了國內首例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內瘻建立手術成功實施,標誌著湖南血管通路建設邁入國際化水平。
  • ...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開展首例經右側頸外靜脈置入血液透析長期導管
    血液透析通路目前有自體動靜脈內瘻、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帶隧道和滌綸套的透析導管(長期導管)三種方式,選擇何種方式,如何安全快速有效的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至關重要,儘管血液透析通路指南明確規定:自體動靜脈內瘻優先,其次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最後才考慮長期導管,但在臨床實驗工作中,我們還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自身條件,經濟承受能力,綜合分析,全盤考慮,選擇當前最合適患者的通路建立方式。
  • 打通長期透析血管通路 他為300多斤肥胖尿毒症患者找到「生命線」
    隨著整個社會老齡化的凸顯,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發病率的上升,終末期腎衰竭(也稱尿毒症)患病率逐年增高,血液透析是腎臟替代繼而延續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而血管通路則是進行血透治療的先決條件。只有建立暢通的血管通路,才能維持有效的血液透析,繼而延長病人的生命,因此血管通路被稱作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 尿毒症病人血管堵塞無法透析 人工血管重建生命線
    用人工血管可以用來代替人體「壞」掉的血管。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一次特殊的人工血管移植,為一名無法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重新搭建起了生命線。很多腎病患者需要透析,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他們長期存活的生命線。
  • 「人工血管」搭橋術 守護患者「生命線」
    近日,西安市第三醫院腎臟內科為一名26歲的尿毒症患者施動靜脈人工血管搭橋術,建立安全、有效持久的「生命線」,讓小夥感動不已!為患者的「生命線」保駕護航。 據悉,近年來我國終末期腎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由於腎源的匱乏,腹膜透析操作要求較為嚴格,最終選擇腎臟替代方式仍以血液透析為主。
  • 造瘻高手高民:守好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生命通道
    中大醫院腎臟內科血液淨化中心主任、國內著名血管通路專家高民副主任醫師帶領團隊緊急攻堅,在上肢已無血管可用的艱難條件下,另闢蹊徑,創新性提出「三步走」手術策略,為李大爺成功施行了下肢造瘻,建立了有效的長期透析的血管通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