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建立血管通路後,你需要了解這些!

2020-12-01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近期,CJASN期刊發布了一篇文章,結合實際病例就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後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一起學習下吧!


一55歲腎小球腎炎女性,因終末期腎病(ESKD)行血液透析4年。初次透析時為經右頸內靜脈置管緊急透析。因患者具有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禁忌腹膜透析。建立左側鼻煙窩動靜脈內瘻,但未成熟且有血栓形成,經驗性溶栓治療無效後建立左手腕部橈動脈-頭靜脈內瘻,亦未成熟。遂給予右側橈動脈-頭靜脈內瘻。


建立動靜脈內瘻後,下列哪項有關內瘻成熟的描述是正確的?

 

A. 建瘻後2周超聲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未成熟內瘻。

B. 內瘻體格檢查可發現流入處狹窄但不能發現流出口狹窄。

C. 紅外熱成像技術並不能預測瘻管成熟。


正確答案是A。雖然國家指南建議所有條件允許的患者使用內瘻透析,但因其失敗率較高可導致長期依賴導管或給予多種幹預措施管理,臨床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由狹窄引起的內瘻功能障礙經體格檢查即可準確檢測和定位:流入處狹窄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5%、71%,流出口狹窄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2%、86%。因此,選項B不正確。


多中心、前瞻性、觀察性研究顯示,術後2周超聲檢查血管流量和直徑有助於早期發現未成熟內瘻:77%的前臂和70%的上臂內瘻2周時流量>85%可維持到術後6周。具體來說即,術後2周內瘻血流量(Qas)500-750ml/min,750-1000 ml/min,≥1000 ml/min 者6周後內瘻血流量≥500ml/min比分別佔69%,89%,97%。此外,術後2周直徑≥0.4 cm的上臂靜脈,94%的可維持到術後6周。因此,選項A是正確的。


除體格檢查和超聲檢查外,紅外熱成像技術也有助於預測內瘻是否成熟,因此選項C不正確。內瘻建立後,動脈未完全重塑前吻合口遠端血液動力學和血流灌注降低,可引起皮溫下降,繼而預測內瘻是否通暢和成熟。紅外熱成像技術檢測內瘻通暢率的陽性預測值為88%,陰性預測值為86%;檢測內瘻成熟率的陽性預測值為84%,陰性預測值為95%。


患者無臨床症狀,且經內瘻透析充分,無透析相關併發症。使用超聲稀釋常規監測發現,患者Qa從980 ml/min降至850 ml/min。


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A. 轉診外科行外科手術

B. 轉診介入科行血管成形術

C. 因患者無臨床症狀,無需幹預 

D. 檢測儀器並校對,以明確Qa


正確答案是C。血管通路狹窄早期幹預可促進成熟並保持通暢。但反覆幹預可能會導致遠期結局不良。


一項為期3年的觀察性隊列研究顯示,相比未進行內瘻成熟幹預的患者,進行2次或以上以及1次幹預的患者1年累及生存率較低,分別為92%,68%和78%;且需要更多的幹預措施維持血管通暢(分別為3.51,1.37和0.76)。表明幹預輔助內瘻成熟可降低患者累積生存率,且需要更多的幹預措施來維持內瘻通暢。


薈萃分析顯示,相比常規監測和延遲幹預,早期幹預並不會改善患者生存率。只有當體格檢查或透析臨床指標異常時才需要進一步轉診評估和幹預,如肢體腫脹,血管通路震顫或雜音異常,拔管後長期出血,透析不充分等。因此,鑑於該患者無症狀,請外科醫生(選項A)或介入科醫生(選項B)會診是不合適的。而患者使用的儀器應在使用前檢查和校對,而不是在使用後,因此選項D亦不正確。


醫脈通編譯自:A Patient with Hemodialysis Access Problems. CJASN. 2018;13 (9): 1410-1412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開班
    5月18日至5月20日,為期三天的「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培訓班在京舉辦。培訓班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辦、北京大學醫院協辦,本屆培訓班由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張憲生主持並授課。
  • 打通"生命通道"——"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舉行
    5月18日是全國血管健康日,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的國家級繼續教育專科培訓班——第三屆「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5月17日-19日在京舉辦。培訓班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辦、北京大學醫院協辦,本屆培訓班由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張憲生主持並授課。
  •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之動靜脈內瘻及長期置管
    我們知道要是想進行血液透析就的建立屬於自己的血管通路,那麼這個血管通路是怎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又稱血液通路,就是把患者體內的血液引出來進入透析器,在透析器中進行物質交換,然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的一個過程。
  • 北大醫院舉辦「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展示多項創新...
    2017年5月19日至21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成功舉辦「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作為北京市繼續教育項目,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憲生主持本次培訓班,腎臟內科、血液透析室、手術室、麻醉科聯合承辦。
  • 打通長期透析血管通路 他為300多斤肥胖尿毒症患者找到「生命線」
    隨著整個社會老齡化的凸顯,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發病率的上升,終末期腎衰竭(也稱尿毒症)患病率逐年增高,血液透析是腎臟替代繼而延續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而血管通路則是進行血透治療的先決條件。只有建立暢通的血管通路,才能維持有效的血液透析,繼而延長病人的生命,因此血管通路被稱作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 齊魯醫院血液透析團隊成功完成即穿型人工血管安裝
    6月2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透析團隊成功完成該院首例即穿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這項技術的開展,標誌著該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患者2年前罹患腎臟病,後病情逐漸加重達透析標準,目前已以股靜脈置管作為臨時通路開始透析治療。
  • 長期透析血管通路惡化,醫生用「人工血管」為尿毒症患者架起生命線
    楚天都市報5月30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馬遙遙)每個季度,尿症患者歐陽先生去醫院進行透析治療時總會來到病房,找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腎病風溼科黃小妹主任醫師合影,這一習慣,歐陽先生保持了近6年,即便因尿毒症導致眼睛幾乎失明行動不便,他也沒有間斷過。
  • 血液透析新通道 航空總醫院完成首例人工血管移植物內瘻術
    點擊查看 近日,航空總醫院腎內科血管通路團隊成功完成了醫院首例人工血管移植物內瘻手術。  郜同心主治醫生手術中據腎內科通路組長郜同心主治醫師介紹,患者張女士,今年55歲,在航空總醫院行血液透析治療已6年。
  • 衡陽老太血液透析陷困境!血管條件差,「人工血管移植」來幫忙
    10月24日,湖南省人民醫院集團祁東縣人民醫院腎內科血管通路團隊成功完成了一例人工血管移植內瘻手術。 由於患者自身血管條件差,達不到自體動靜脈內瘻的手術標準。 為保障患者生活質量和為透析治療提供通路,在科主任徐海林主持下,腎內科進行了多次的血管通路建立分析會。
  • 老人血液透析4年,左側血管耗竭!人工血管內瘻術重建「生命線」
    74歲的路先生,維持性血液透析4年。 2017年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瘻(AVF),2年後閉塞,2019年行左上臂高位動靜脈內瘻(AVF)。
  • 維護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隨著經濟發展,醫療保障的普及,終末期腎臟病患者得以依賴血液淨化長期存活。然而,如果血管通路出現併發症,這不但會影響透析效果,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如何建立一個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維護和處理併發症是目前腎內科醫師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介入技術是K/DOQI指南推薦的血管通路併發症的診治方法。該方法安全,簡便,有效,比手術更具有優勢。
  • 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團隊入駐之江 配備60多臺透析機一天能...
    所有接受血液透析的腎衰竭患者,都需要一條通暢的血液通路來建立體外循環,進行高血流量的血液淨化治療。這條血液通路,也被稱為所有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線」,其中包括動靜脈內瘻和透析導管。「生命線」閉了,不及時做血透,便意味著陳阿姨的生命會有危險。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的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手術專業醫療組發現,陳阿姨的情況非常「棘手」,不單單是做手術能夠解決的。
  • 血液透析時,如何預防感染?
    透析室或中心應建立快速反應流程以應對緊急情況,如流行病和國家災難3.血管通路感染、水處理感染和接種疫苗➤ 基本防護措施,如手衛生,隔離和無菌技術二、手衛生手衛生時機如下:➤ 接觸患者前(如,測量生命體徵,評估血管通路
  • 造瘻高手高民:守好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生命通道
    中大醫院腎臟內科血液淨化中心主任、國內著名血管通路專家高民副主任醫師帶領團隊緊急攻堅,在上肢已無血管可用的艱難條件下,另闢蹊徑,創新性提出「三步走」手術策略,為李大爺成功施行了下肢造瘻,建立了有效的長期透析的血管通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 海慈醫療集團血液透析團隊成功完成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術
    半島記者 齊娟8月20日,海慈醫療集團血液透析團隊成功為一名難以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瘻的尿毒症患者實施了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術,打通了患者的生命通道。開展人造血管內瘻術,標誌著我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患者葉女士患有糖尿病十多年,四年前進入尿毒症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至今。
  • 共識: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選擇和管理
    血管通路是終末期腎病(ESKD)血液透析(HD)治療的重要因素,兒童HD患者血管通路主要有三大類型:中心靜脈導管(CVF)、動靜脈內瘻(AVF)、移植物內瘻(AVG)。相比成年患者,有關兒童血管通路的研究較少,尚無最佳血管通路類型/管理的指南。
  • 中國醫大一院開展東北首例「新型階梯式」血液透析用隧道式中心...
    ,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提供了新的選擇,為血管條件差的血透患者帶來了福音,同時將對提高我院血液淨化技術水平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病情變化需血液淨化治療,行右頸內靜脈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植入。手術過程順利,術後試通血流量>300ml/min,患者無不適,無心律異常,血壓穩定。術後患者次日給予血液透析1次,血流速250ml/min,拍攝胸部DR正側位,導管位置滿意,無併發症及不適。
  • ...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開展首例經右側頸外靜脈置入血液透析長期導管
    血液透析通路目前有自體動靜脈內瘻、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帶隧道和滌綸套的透析導管(長期導管)三種方式,選擇何種方式,如何安全快速有效的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至關重要,儘管血液透析通路指南明確規定:自體動靜脈內瘻優先,其次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最後才考慮長期導管,但在臨床實驗工作中,我們還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自身條件,經濟承受能力,綜合分析,全盤考慮,選擇當前最合適患者的通路建立方式。
  • 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開班
    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開班為提高基層醫院救治尿毒症患者的水平,避免患者因血管通路問題四處求醫,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健康問題,襄陽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組織開辦了「血管通路PTA精英進階班」。
  • 上海規模最大透析中心啟用 擁有多種血液淨化技術
    可是,由於高血壓、糖尿病高發,繼發性腎損害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每年因終末期腎衰竭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不斷增加,越來越多老年人加入到透析人群中來,這也導致全國各家血透中心人滿為患,「一床難求」。  在靜安區閘北中心醫院,透析中心醫護人員常年為患者提供專業、優質、持續的治療,可即便這樣仍不能滿足許多前來登記排隊等候上機的患者,患者不得不多方奔走,四處排隊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