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優達:跨入高值醫械耗材進口替代深水區,要做「大動脈人造血管...

2020-11-25 和訊

  「這可能是高值耗材中,唯一一個還沒有被國產化的產品。」杜廣武接受動脈網記者採訪時說道。

  20世紀50年代,人造血管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並廣泛應用於臨床,適用於動脈瘤、動脈狹窄、動脈栓塞等疾病手術。杜廣武介紹,全球每年的使用量在20萬條左右,中國在去年已超2萬條,且數量還在增加。

  2萬條現在看來已然是不小的數量,早在2009年,國內的需求只有3000條左右。「從數據上可以非常明顯地觀察到人造血管市場需求量的增長變化,但遺憾的是,一晃數年過去,國內仍遲遲未能實現進口替代。」 杜廣武說道。

  為什麼難?難在哪?國產替代還有多遠?近日,動脈網記者採訪到了江蘇百優達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杜廣武,就以上疑問展開詳細解讀。

  人造血管難在工藝、難在技術

  在擔任美國心血管醫療器械巨頭「邁柯唯」人造血管研發技術總監時,杜廣武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大批大批的中國醫生前來參觀、採購人造血管。

  「國內沒有技術,人造血管難以實現國產化,只能依賴進口。」杜廣武指出難題的源頭。他補充,佔領市場的的兩大巨頭分別是邁柯唯(Maquet),佔領全球/中國70%市場;泰爾茂(Terumo),佔領全球/中國20%市場;其他佔10%。

  除了核心技術被國外巨頭牢牢掌控,工藝的複雜性也無形中成了國產難的「當頭一棒」。杜廣武指出,人造血管產品本身成本不高,但是其背後的研發和工藝成本極高。

  「人造血管主要以滌綸為材料,這種材料做衣服容易,做人造血管就複雜得多。它跟很多支架類不太一樣,支架類工序相對較少,而採用滌綸材料製作人造血管,工序多且複雜。首先它要用到一些非常特殊的紡織設備,生產出特定材料,再加工成型,進而塗層等等。既要保證生物強度、還要具備柔韌性、易縫合性、術中不易漏血、術後組織易於癒合等特點。」杜廣武說道。

  技術缺乏、工藝複雜、設備投入大,鮮有企業願意投入。國內只有少數企業和醫院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但由於產品技術相對落後,無法趕超,因此只限小範圍使用,未能實現產業化。

  「隨著人造血管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如果不能實現國產供需,必然會受制於人,一旦國外削減對中國的供貨,對國內影響很大。」杜廣武表示,在他看來,人造血管「國產化」勢在必行。

  15年技術積澱成行業「領軍人」,帶著核心技術回國

  面對這樣的市場痛點,2013年,在人造血管領域深耕了15年的杜廣武,選擇回國從「0」開始。「首先我是中國人,同時我也是這個領域的專家,這些現象給我的觸動很大,也是我想要改變的原生動力。」杜廣武說。

  杜廣武,畢業於上海東華大學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曾任職於美國的瑞輝(Pfizer)、Datascop、邁柯唯等公司、以及爵碩、德拉瓦大學,在醫療器械以及纖維複合材料領域有豐富的經驗,涉及人造血管、覆膜支架、紡織醫療品、紡織結構複合材料、三維織物、新型工業用紡織品、特種纖維與紗線等方面的設計、研發與技術等。

  「2013年回國後,受上海微創醫療的邀請,我擔任微創醫療血管外科業務的副總裁。」杜廣武告訴動脈網,2016年,杜廣武離開微創醫療,創立江蘇百優達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人造血管的產業化。

  江蘇百優達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總部位於南通市北高科技園區,專注於人造血管等植入類醫療器械的研發和生產,致力於為醫生提供性能優良的醫療器械產品,並為醫療器械研發和生產企業提供優質的OEM和ODM服務。

  目前,百優達已完成2輪融資。新產品開發項目:支架覆膜OEM(生產銷售);大動脈人造血管(臨床試驗階段);透析人工血管(送檢/動物實驗階段)。

  「回國對我來說也是從新開始。國外雖然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他們的產品還存在一些臨床痛點,例如術中滲血較大、柔順性不足等,所以我想通過技術改良,成為中國第一家實現人造血管的產業化的企業,讓國產取代進口。」杜廣武說道。

  破冰:自主研發大動脈VASOLINE?人造血管,性價比超進口

  有數據表明,中國目前已經有近100家省/市級醫院開展大動脈人造血管的植入手術。2022年中國市場預計超過4萬條。主動脈外科進入快速增長期,每年臨床數量增加將近20%。

  百優達成立以後,杜廣武將研發重心聚焦於大動脈人造血管制造技術以及外周/透析通道人造血管制造技術。其中大動脈人造血管制造技術已媲美進口產品。

  「我們整個研發團隊就好比一個球隊,我扮演的角色是教練,帶他們進入賽場。團隊成員都非常年輕,是來自頂級公司、頂級學院的技術人才。在產品技術的開發上,具備前沿性、領先性。」杜廣武說道。

  VASOLINE?人造血管採用聚酯纖維編織而成,塗覆有可降解生物材料,用於動脈的替換、修補和旁路手術。臨床前研究證實,該人造血管植入後不易滲血,醫生使用手感和縫合性俱佳。植入6個月後檢測結果顯示,此人造血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圖註:VASOLINE?人造血管四分支樣品)

  「今年4月,VASOLINE?人造血管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完成首例臨床植入,該手術由心外科孫立忠團隊完成。手術醫生評價百優達人造血管手感柔軟、縫合性能良好、防滲血性能良好。術後無出血,血管內血流通暢,患者術後情況良好,目前已出院。」杜廣武介紹。

  有臨床專家反饋:百優達人造血管的性能優異,作為首款我國自行研發、生產的人造血管,百優達人造血管投入臨床,將填補我國在此類產品上的空白,打破目前臨床使用中進口產品壟斷的現狀。

  (圖註:VASOLINE?人造血管單分支樣品)

  杜廣武表示,截止到2019年10月8日,VASOLINE?人造血管共在全國2個臨床中心,完成總計67例植入(其中包括27例競品對照)。另外還有5家中心正在進行入組前準備工作。

  (圖註:VASOLINE?人造血管直筒樣品)

  此外,目前百優達已經與北京安貞醫院、河南省胸科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達成合作。產品預計在2022年年底前拿到註冊證。

  「未來產品進入市場,我們的目標是:性能比國外好,價格比國外低!」杜廣武信心滿滿說道。

  作為國內第一家產業化人造血管企業,杜廣武透露,除了近2-3年的人造血管、覆膜支架等領域的國產替代目標,下一步百優達還將不斷推出原創型高端植入耗材,滿足臨床更多需求。對該公司感興趣的機構請聯繫融資助手小云:DongMai_Investent。

  文 | 徐文娟

  微信 | XWJ2013050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動脈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行業深度」醫療器械研究之醫用耗材篇:醫用耗材產業鏈深度梳理
    腦血管介入器械包括:頸動脈支架、顱內血管支架、微導管、微導絲、錐動脈支架等。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包括:腎動脈支架、髂股動脈支架、大動脈覆膜支架、鎖骨下動脈支架等。
  • 潔特生物:推動生物實驗室高端耗材「進口替代」
    中證網訊(記者 萬宇)日前,潔特生物(688026)舉行成立二十周年暨科創板上市一周年慶典,公司介紹,潔特生物在「生物實驗室高端耗材」方面打破了國外醫藥巨頭的壟斷,未來公司將繼續推動實現生物實驗室高端耗材的「進口替代」。
  • 帶量採購戳破進口高值耗材高價泡沫
    「清倉大甩賣」的一幕,在近期舉行的京津冀及黑吉遼蒙晉魯(「3+N」聯盟)人工晶狀體類高值耗材聯合帶量採購現場上演。如同硬幣的兩面,作為抑制高值耗材,尤其是進口高值耗材價格虛高的重要舉措,帶量採購的成效無疑是立竿見影的。同時,帶量採購也帶來了市場格局重塑、國產廠商市場份額擴大,以及國產化替代的機遇。
  • 俄羅斯研發出新型人造血管
    臨床醫學上採用人造血管進行心血管移植,然而其實際使用效果並不理想,這是因為,活體組織血管的內壁具有內皮組織細胞,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人造血管內壁上也需要形成這種組織的細胞層,並保持適當的厚度。然而,種植的內皮組織細胞會在人造血管內壁生長出過多的細胞外基質,造成內皮細胞的過度生長。    科研團隊所研發的人造血管解決了這些技術難題。
  • 國產支架型人造血管在寧問世
    國產支架型人造血管在寧問世 2002年7月24日08:25  揚子晚報   南京市鼓樓醫院22日傳出信息:該院成功研製出國產支架型人造血管,其成本僅為進口同類產品的1/20,為廣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病人帶來了福音。
  • 裘法祖「關門弟子」歐陽晨曦:「人造血管」期待野蠻生長
    2003年德國留學歸來,他向研製小口徑人造血管(直徑小於6毫米)這道世界性難題發起挑戰;5年後,他挑戰成功,與武漢紡織大學副院長徐衛林聯手研製出蠶絲粉體高仿生小口徑人工血管,獲國家認可,摘得200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又5年,其研製的小口徑人造血管要量產了。「目前正在申報臨床試驗。一旦獲批,我們將成為世界上首家實現小口徑血管商業化的公司。」
  • 人工器官之人造血管
    隨著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目前,在外科手術中,人工血管主要用於暫時性和永久性的取代患者缺損的動脈或靜脈,或作為動脈阻塞時的分流通道,以及腎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所需的動靜脈移植替代管,特別是大口徑人工血管在組織修復
  • 「嘉一」腎內科成功開展人造血管動靜脈造瘻術
    複習患者的病例資料、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及血管條件、討論手術步驟、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因為首次開展「人造血管動靜脈造瘻術」,術前充分考慮手術的複雜性和風險性,以求安全、滿意的手術效果,此次手術在國內首屈一指的血管通路專家上海長徵醫院張玉強教授指導下進行。  56歲的老金是一位尿毒症患者,需要為血液透析建立一條血管通路。
  • 男子「任性」陷入險境 50公分長胸腹主動脈換成人造血管
    「這次我保證,一定聽醫生的,性命還是要的。」在病房來回踱步的老陸笑容滿面,點頭允應。 浙江省人民醫院專家團隊最近完成一例全胸腹主動脈置換手術,老陸術後恢復良好,不日可出院。據悉,全胸腹主動脈置換手術在大血管外科業內屬於「皇冠」級別,國內只有少數醫院能獨立完成,此病例也是我省首次開展。
  • 千億市場「暴利」終結 高值醫用耗材整頓進行時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提出為了治理價格虛高、過度使用等問題,要取消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加成,2019年底前實現全部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零差率」銷售。同時,按照帶量採購、量價掛鈎、促進市場競爭等原則探索高值醫用耗材分類集中採購。這也意味著,在藥品實行「4+7」帶量採購之後,包括心臟支架在內,針對高值醫用耗材的整頓已開始。
  • 人造血管植入身體就能用 已有14種器官能人造
        1月16日,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的專家宣布人造仿生血管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一種直接移植進人體就能使用的血管問世,目前只剩細節尚待完善。有關專家表示,仿生血管種植技術會讓心臟病、腎病、中風等疾病的治療變簡單,一些大費周折的手術就可以免除。另外,未來人們全身上下的器官都能用人造品替換。
  • 光伏板塊崛起 上遊產業實現進口替代
    摘要 【光伏板塊崛起 上遊產業實現進口替代】繼矽料和矽片熱潮之後,光伏行業相對低調的上遊耗材產業鏈也在迎來持續的上漲行情。比如切割光伏矽片必不可少的高硬脆切割耗材金剛線,正蓄勢待發。
  • 人造血液是否可以替代人體血液,成為「萬能血」?
    而輸血作為一種特殊的臨床救治手段,對挽救患者生命和促進機體康復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前段時間,有這麼一條新聞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那麼,什麼是人造血液?它又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下面,就跟著小編去一探究竟吧!⬇⬇⬇人造血液是一類具有載氧能力,可暫時替代血液部分功能的液體製劑。目前,人造血液主要有三種:(1)人工合成的血紅蛋白;(2)用天然血紅蛋白製成的人工紅血球;(3)人工合成具有攜氧功能的氟碳化合物。
  • 安譜實驗: 要做實驗耗材界的「京東」
    相較而言,安譜實驗董事長彭華在調研現場對公司主業的闡述就通俗多了:「大家都在醫院做過體檢,醫院會根據相關的標準進行檢測最後得出一系列數據報告,這個報告可以反映人體是否處於健康狀態。這期間,抽血會用到針管、針頭、試管、量器,在血液檢測時會用到各種試劑,整個過程用到的實驗室耗材多達幾十種。安譜實驗所在的領域不是醫療行業,而是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相關的領域。
  • 行業深度】生物醫藥行業之心血管耗材篇——關注行業龍頭擴張及...
    心血管高值耗材可分為冠脈、外周和結構性心臟病耗材等。各賽道產品發展階段存在較大差異,我們參考各產品市場規模、技術迭代速度等,選取其中冠脈支架、外周血管支架及心臟介入瓣進行探討。 ■ 冠脈支架:市場滲透率高、技術改進空間小,競爭格局較為穩定。
  • 上遊種植牙篇:種植滲透率快速提升,進口替代有望加速
    我們認為從產業鏈角度看,種植、正畸(尤其是隱形正畸)、CBCT是當前口腔上遊三大高地,且進口替代空間廣闊。全球牙科耗材及設備市場約為國內的8倍。因此,口腔上遊我們重點關注CBCT、種植體、正畸、口內掃描儀等高端產品,這些產品單品種市場空間大,滲透率較低,仍有較大進口替代空間。種植、正畸、CBCT及椅旁數位化景氣度高。
  • 2020-2026年中國人造血管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報告首先介紹了人造血管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人造血管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人造血管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人造血管市場競爭格局及人造血管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人造血管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人造血管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心臟支架從萬元降至百元!什麼情況下,患者需要做支架手術?
    11月5日,醫保局對全心臟支架進行了集中的採購,經過激烈的競爭後,在所有的藥企對心臟支架的報價中,最高價為7000元,最低價僅為469元,最終中標的平均價僅為700元,其中還包括了進口支架。
  • 人造電子血管問世!南科大學者突破性成果登上權威期刊
    人造電子血管問世!南科大學者突破性成果登上權威期刊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範圍內導致死亡的首要原因。通過冠狀動脈搭橋術進行的心血管疾病治療,現有的小直徑(小於6毫米)組織工程血管(TEBV)尚未滿足臨床需求。
  • 用人造血液可以替代人體血液?華盛頓大學的教授說可以
    人工血液的研究者們要研發的不是一款真正的血液替代品,因為其不具備血液的全部功能,而是提供一種向全身輸送氧氣的途徑。一個關鍵問題是:血紅蛋白是血紅細胞中的蛋白質,其將肺部的氧氣送至體內需要氧氣的組織,但它可以破壞組織,導致血管收縮。這就是血紅蛋白為什麼要在細胞內部的原因,目的是為了使血紅蛋白以及有毒的鐵元素得以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