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光伏板塊崛起 上遊產業實現進口替代】繼矽料和矽片熱潮之後,光伏行業相對低調的上遊耗材產業鏈也在迎來持續的上漲行情。比如切割光伏矽片必不可少的高硬脆切割耗材金剛線,正蓄勢待發。
繼矽料和矽片熱潮之後,光伏行業相對低調的上遊耗材產業鏈也在迎來持續的上漲行情。比如切割光伏矽片必不可少的高硬脆切割耗材金剛線,正蓄勢待發。
「金剛線耗材和光伏矽片的產量呈正相關。」金屬線材製品企業恆星科技(002132.SZ)副總經理李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光伏平價時代到來、裝機量的不斷增長,矽片企業紛紛擴產,因此,上遊切割耗材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這是未來兩年切割耗材的增長邏輯。
目前,主要的單、多晶矽片生產廠商已全面採用金剛線切割工藝,金剛線的需求量按應用領域和環節劃分,用於光伏晶矽切片的金剛線用量最大,佔當前金剛線總需求量的比例超過90%,因此,金剛線的市場需求主要受下遊光伏行業的發展情況影響。
李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每片矽片耗用電鍍金剛線約1.5米,現在矽片又在不斷向大尺寸推進,整體對金剛線的消耗還會再向上增長。「因為金剛線是一次性消耗產品,只要切完了矽片就消耗掉了,因此有新的矽片產能,肯定要有相應的金剛線產量來供應。」李明這樣解釋金剛線的市場增量空間。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在矽片切割線領域,主要有美暢新材、三超新材(300554.SZ)、岱勒新材(300700.SZ)、東尼電子(603595.SH)、高測股份(688556.SH)、恆星科技等公司,其中,根據美暢新材的IPO招股書,其2019年的國內市場佔有率約為47.31%。
李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恆星科技的金剛線月產量達到30萬公裡,預計在今年內將實現年產600萬公裡的目標,屆時月產量將達到50萬公裡。從需求方面來說,現在市場的需求也比較旺盛,恆星科技目前基本處於滿產狀態,預計接下來產能達到50萬公裡/月之後,也將繼續保持滿產。
對於下遊光伏裝機增長對上遊切割耗材產業的格局影響,李明認為,目前行業的競爭點還是在於供給量。「客戶現在是有需求的,光伏平價到來以後,增量是存在的,那麼哪家公司的供給量能上去,能搶佔市場份額,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中泰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馮勝表示,目前我國金屬製品業競爭激烈,產品價格降低導致利潤下滑,但頭部企業營收與利潤卻保持增長,表明市場正逐步向大型企業靠攏,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成為趨勢。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5年金剛線實現國產化並規模生產後,產品價格迅速降低,由2012年約1元/米的單價下降至約0.06元/米,國內廠商憑借價格優勢迅速搶佔日本廠商的市場份額,隨著國內廠商的產能逐步擴大,國內廠商在技術及產能上基本完成了金剛線的進口替代。
但李明同時認為,隨著行業供給量的提升,未來或許會迎來一段價格的廝殺期,行業公司需要根據自身的競爭優勢,通過全產業鏈布局或技術升級來降低成本,例如恆星科技從前端的鋼材加工到成品端實現了一體化,能夠將各個環節加工費用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因此在成本上創造了競爭空間。
今年以來,包括隆基、晶澳、通威在內的多家龍頭企業紛紛宣布擴產計劃,大批擴產計劃上馬,光伏板塊的熱度也從矽片、組件、電池片企業,一路向上蔓延到了產業鏈上遊,如矽料、玻璃、切割耗材等企業,均受到光伏板塊利好的影響。
除了矽片產業鏈上的金剛線外,組件產業鏈上遊的光伏玻璃也是近期熱點。根據PV InfoLink最新數據,光伏玻璃已經從年初的23元/平方米上漲至目前的30元/平方米,供應緊張是價格上漲的直接動力。光大證券分析師殷中樞認為,由於玻璃擴產速度遠不及組件,加上適逢市場旺季,玻璃供應緊張的情況將延續至年底甚至2021年,光伏玻璃或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產業鏈最大的供應短板。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