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塊崛起 上遊產業實現進口替代

2020-11-25 東方財富網

摘要

【光伏板塊崛起 上遊產業實現進口替代】繼矽料和矽片熱潮之後,光伏行業相對低調的上遊耗材產業鏈也在迎來持續的上漲行情。比如切割光伏矽片必不可少的高硬脆切割耗材金剛線,正蓄勢待發。

  繼矽料和矽片熱潮之後,光伏行業相對低調的上遊耗材產業鏈也在迎來持續的上漲行情。比如切割光伏矽片必不可少的高硬脆切割耗材金剛線,正蓄勢待發。

  「金剛線耗材和光伏矽片的產量呈正相關。」金屬線材製品企業恆星科技(002132.SZ)副總經理李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光伏平價時代到來、裝機量的不斷增長,矽片企業紛紛擴產,因此,上遊切割耗材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這是未來兩年切割耗材的增長邏輯。

  目前,主要的單、多晶矽片生產廠商已全面採用金剛線切割工藝,金剛線的需求量按應用領域和環節劃分,用於光伏晶矽切片的金剛線用量最大,佔當前金剛線總需求量的比例超過90%,因此,金剛線的市場需求主要受下遊光伏行業的發展情況影響。

  李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每片矽片耗用電鍍金剛線約1.5米,現在矽片又在不斷向大尺寸推進,整體對金剛線的消耗還會再向上增長。「因為金剛線是一次性消耗產品,只要切完了矽片就消耗掉了,因此有新的矽片產能,肯定要有相應的金剛線產量來供應。」李明這樣解釋金剛線的市場增量空間。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在矽片切割線領域,主要有美暢新材、三超新材(300554.SZ)、岱勒新材(300700.SZ)、東尼電子(603595.SH)、高測股份(688556.SH)、恆星科技公司,其中,根據美暢新材的IPO招股書,其2019年的國內市場佔有率約為47.31%。

  李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恆星科技的金剛線月產量達到30萬公裡,預計在今年內將實現年產600萬公裡的目標,屆時月產量將達到50萬公裡。從需求方面來說,現在市場的需求也比較旺盛,恆星科技目前基本處於滿產狀態,預計接下來產能達到50萬公裡/月之後,也將繼續保持滿產。

  對於下遊光伏裝機增長對上遊切割耗材產業的格局影響,李明認為,目前行業的競爭點還是在於供給量。「客戶現在是有需求的,光伏平價到來以後,增量是存在的,那麼哪家公司的供給量能上去,能搶佔市場份額,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中泰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馮勝表示,目前我國金屬製品業競爭激烈,產品價格降低導致利潤下滑,但頭部企業營收與利潤卻保持增長,表明市場正逐步向大型企業靠攏,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成為趨勢。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5年金剛線實現國產化並規模生產後,產品價格迅速降低,由2012年約1元/米的單價下降至約0.06元/米,國內廠商憑價格優勢迅速搶佔日本廠商的市場份額,隨著國內廠商的產能逐步擴大,國內廠商在技術及產能上基本完成了金剛線的進口替代。

  但李明同時認為,隨著行業供給量的提升,未來或許會迎來一段價格的廝殺期,行業公司需要根據自身的競爭優勢,通過全產業鏈布局或技術升級來降低成本,例如恆星科技從前端的鋼材加工到成品端實現了一體化,能夠將各個環節加工費用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因此在成本上創造了競爭空間。

  今年以來,包括隆基、晶澳、通威在內的多家龍頭企業紛紛宣布擴產計劃,大批擴產計劃上馬,光伏板塊的熱度也從矽片、組件、電池片企業,一路向上蔓延到了產業鏈上遊,如矽料、玻璃、切割耗材等企業,均受到光伏板塊利好的影響。

  除了矽片產業鏈上的金剛線外,組件產業鏈上遊的光伏玻璃也是近期熱點。根據PV InfoLink最新數據,光伏玻璃已經從年初的23元/平方米上漲至目前的30元/平方米,供應緊張是價格上漲的直接動力。光大證券分析師殷中樞認為,由於玻璃擴產速度遠不及組件,加上適逢市場旺季,玻璃供應緊張的情況將延續至年底甚至2021年,光伏玻璃或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產業鏈最大的供應短板。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光伏、風電、鋰電等「抱團板塊」集體重挫
    12月29日,兩市股指全天震蕩走軟,個股、板塊均分化明顯。其中,光伏、風電、鋰電等「抱團板塊」集體重挫。截至收盤,Wind光伏概念跌6.46%,光伏屋頂跌6.68%,光伏玻璃跌7.36%。個股當中,珈偉新能、陽光電源跌超10%,銀星能源、福萊特、上機數控等跌停,通威股份跌8.86%,隆基股份跌超4%。
  • 中天科技PVDF光伏背膜通過國家鑑定 有望大規模替代進口
    中國證券網訊 中天科技自主研發的《超耐候聚偏氟乙烯(PVDF)光伏背膜》項目日前通過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成果鑑定。鑑定專家認定,該產品可實現進口大規模替代,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並建議進行大規模推廣使用。
  • 上遊種植牙篇:種植滲透率快速提升,進口替代有望加速
    我們認為從產業鏈角度看,種植、正畸(尤其是隱形正畸)、CBCT是當前口腔上遊三大高地,且進口替代空間廣闊。全球牙科耗材及設備市場約為國內的8倍。因此,口腔上遊我們重點關注CBCT、種植體、正畸、口內掃描儀等高端產品,這些產品單品種市場空間大,滲透率較低,仍有較大進口替代空間。種植、正畸、CBCT及椅旁數位化景氣度高。
  • 光伏、風電板塊爆發,機構看好能源革命浪潮下產業機遇(附股)丨牛熊眼
    12月23日,光伏、風電板塊爆發,截至發稿,天沃科技、億晶光電、華西能源、太陽能、豫能控股、漳澤電力等多股漲停,陽光電源、東山精密、東方日升等紛紛跟漲。國家能源局:要加快風電光伏發展據國家能源局官網昨晚消息,12月22日,202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 技術迭代疊加政策加持,光伏板塊行情發酵有望延續
    作者 | 李文賓伴隨在A股上市的光伏企業增多,疊加技術革新、政策加持等市場因素合力影響,2020年光伏可謂是最炙手可熱的板塊之一,龍頭企業迎來「戴維斯雙擊」,紛紛跨進千億市值大門。截至12月29日,中證光伏產業指數近一年回報達到103.74%。
  • 行情已至,光伏產業鏈上遊龍頭亞洲矽業將迎來新風口
    規劃上調將大力推動國內光伏裝機量,基於2025年國內非化石能源比例達到18%以及2030年20%比例測算,預計未來每年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到55-60GW。 受利好消息影響,「黃金周」假期後,光伏板塊迎來大漲行情。節後首日,光伏概念大漲接近6%,盤中接近40隻光伏概念股漲停。 說到光伏,很多人不甚了解,對光伏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農村房頂上的光伏板上。
  • OLED板塊強勢領漲 東旭光電受主力資金關注放量漲停
    原標題:OLED板塊強勢領漲 東旭光電受主力資金關注放量漲停   12月2日,OLED板塊強勢上漲,
  • 光伏板塊持續走強的背後:業績全線飄紅!
    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11.95億元,同比增長115.61%。其中,第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7.49億元,同比增長237.79%,環比增長161.4%。「三季報超預期主要得益於公司各項業務共同發力。」據安信電新首席研究員鄧永康分析,公司前三季度逆變器累計出貨19-20吉瓦,僅三季度就出貨9-10吉瓦,接近整個上半年水平。
  • 短期價格承壓,長期推動進口替代!券商:這一板塊或成股市「避風港」!
    e公司記者5月20日採訪多家醫藥業內人士的主流觀點是:短期內可能推高國內相關進口醫藥、醫療設備服務價格;長期有利國內醫藥、醫療器械進口替代,利好醫藥行業。加徵25%關稅商品共2493個稅委會公告稱,美方行為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違背中美雙方關於通過磋商解決貿易分歧的共識,損害雙方利益,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 光伏板塊將迎來景氣周期 2019光伏概念股龍頭一覽
    同期光伏(中信)指數(CI005286.WI)則逆市上漲2.35%。今年以來,該指數累計上漲40.34%,大幅跑贏大盤。  分析機構認為,目前光伏板塊已離開價格底部,進入反彈行情。隨著光伏電站「平價上網」的節點趨近,光伏板塊將迎來景氣周期。
  • 化工行業:光伏帶動需求大增 進口替代指日可待
    國內EVA需求增長快,進口替代潛力大  全球EVA產能約520萬噸,主要廠家包括埃克森美孚、韓泰等。2019年我國EVA產能97.2萬噸,產量約75萬噸,開工率77.2%。我們預計2020年國內EVA進口量約118萬噸,表觀消費量約187萬噸,同比增長5.6%,進口依存度63.1%。
  • 聚焦| 高純濺射靶材幾乎全進口 江豐電子力促國產自主化
    近年來,在國家科技興國戰略、中國製造"2025"規劃核心材料的進口替代政策、減稅紅利的推動下,國內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其中,濺射靶材作為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正逐步擺脫進口限制,實現國產自主化。
  • 半導體崛起的必由之路——國產替代進口
    國產替代進口已經到了一個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而在眾多本土提供半導體製造設備的上市公司當中,中微公司絕對是一個高點坐標。高端半導體設備的領軍者中微公司全稱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設備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石,其投資總額佔半導體產線總投資的75%,是典型的高壟斷、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行業。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需求量約佔全球總量的21%,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需求市場。全球半導體設備前五大生產廠商佔據著全部市場65%的份額,而國產半導體設備僅佔據1-2%的市場份額,國產替代進口的潛力巨大。
  • 光伏產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爆發
    而從實際數據來看,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8.6億噸標準煤,其中非化石能源佔比達到15.3%,原目標已提前實現,近五年可再生能源佔比年均增加0.8%。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個行業帶來很大影響,但光伏行業卻實現了難能可貴的逆勢上揚。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 光伏產業深度報告:市場、成本、結構與龍頭格局
    17.0%),包括美國、日本以 及歐洲在內的主要光伏市場均實現增長。2006年後,隨著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受到中國成為全 球最大的太陽能組件生產基地帶動,國內玻璃製造商開始投資超白光伏原片 玻璃生產線,國內產能迅猛增長,實現光伏玻璃國產化。經過十餘年的發展, 國外進口同類產品已沒有競爭優勢,旭硝子、Guardian 等國外玻璃企業紛紛 退出光伏玻璃市場。
  • 光伏產業龍頭股有哪些?2017光伏產業概念股解析
    光伏產業,簡稱PV(photovoltaic)。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與水電、風電、核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沒有任何排放和噪聲,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那麼,最新光伏產業龍頭股有哪些呢?下面就隨小編來了解下。2017年光伏產業龍頭股有哪些?
  • 明冠新材登陸科創板:聚焦太陽能、鋰電池上遊材料 首日大漲109.70%
    一方面,在太陽能電池背板這一公司現有主營產品上,明冠新材將在光伏發電裝機持續增長的趨勢下取得相應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在鋰電池產業鏈國產替代的趨勢下,明冠新材旗下質量穩定、性能優秀、性價比高的鋁塑膜,將有望獲得較大的成長空間。
  • 電子特氣有望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
    原標題:電子特氣有望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   電子特氣由於其獨特的產品特性、較大的市場空間以及較快的國產替代進度,預計會成為電子材料國產化替代大潮下最早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的細分領域
  • 2018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海外新興市場的崛起使得光伏產業從依賴歐洲市場向全球化邁進。  (3)中國光伏產業幾經曲折,目前已經形成成熟且有競爭力的光伏產業鏈,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光伏製造業在歐洲光伏裝機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迅速形成規模。  2003年至2007年間,我國光伏產業的平均增長率達到190%。2007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設備生產國。
  • 風能、太陽能產業大發展,投資機會該如何把握?
    而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同時也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2019年我國的石油消費量就高達6.6億噸,其中進口的石油約佔5億噸,此外,我國每年還需進口約一萬噸天然氣。可見,我國的油氣供應嚴重依賴進口。雖然油氣資源相對匱乏,但中國擁有異常豐富的清潔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地熱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