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管植入身體就能用 已有14種器官能人造

2020-12-05 半島網官網

  

  1月16日,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的專家宣布人造仿生血管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一種直接移植進人體就能使用的血管問世,目前只剩細節尚待完善。有關專家表示,仿生血管種植技術會讓心臟病、腎病、中風等疾病的治療變簡單,一些大費周折的手術就可以免除。另外,未來人們全身上下的器官都能用人造品替換。

  研究是由劍橋大學的桑吉伊·辛華教授領導進行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在過去四年裡,研究人員成功種植出三種用於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有了這些細胞就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批量「生產」人造仿生血管。具體培養血管時,還需要融合進從人體取出的皮膚細胞,這樣培育出的血管就容易被人體接受,不會產生排異反應。人造仿生血管可以廣泛應用於醫學領域,比如,心臟病患者不必再冒險做心臟搭橋手術,直接更換心臟主要血管即可。腎病患者則不必再忍受透析手術的折磨,直接更換壞掉的血管就能恢復腎臟的大部分功能。

  據英國心臟基金會教授傑米·皮爾森介紹,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已有14種器官實現人造。   

能人造的14種器官有這些

  眼睛

  46歲的芬蘭人米卡·泰赫患有色素性視網膜炎,一出生視力就為零。德國科學家在他視網膜後嵌入了一枚晶片,這枚晶片可以輔助光線折射進眼球,刺激視網膜神經和電脈衝神經,幫他恢復了部分視力。

  耳朵

  一名叫特洛伊的7歲男孩受腦膜炎折磨失去了耳朵和聽力,科學家在耳道內植入人工耳蝸,把擴音器置於外耳接受聲音,再經由金屬線連接內耳,此舉幫特洛伊恢復了聽力。

  氣管

  一名英國病人因為癌症切掉了部分氣管,倫敦大學教授從病人體內取了骨髓細胞,把這些細胞放進一段氣管模型內,經過培養細胞不斷分裂生長,沿著氣管模型長出了新氣管。

  大腦

  對於帕金森症和癲癇症患者而言,大腦失去控制能力是最可怕的。科學家發明了大腦起搏器,在大腦嵌入電極不斷釋放電流,發射脈衝,刺激腦神經幫大腦恢復正常工作能力。

  臉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希勒爾教授發明了一種能幫助皮膚組織再生的神秘液體,把這種液體塗抹在毀容的皮膚上,再輔助特殊的光束照射治療就能幫助毀壞的皮膚組織再生長。

  胳膊

  13歲的派屈克因為腦膜炎喪失了大半隻手臂,英國一家公司為他量身打造了一隻仿生胳膊,這種胳膊接到殘肢上後能全面感知肌肉的任何一點活動,並配合肌肉的運動調整仿生胳膊做出抓握、伸展等動作,仿生胳膊非常好用,甚至能抓起一顆葡萄。

  脊柱

  棒球明星羅伯·薩莫爾斯因為車禍胸部以下全部癱瘓,卻是世界上第一個奇蹟站起來的人。醫生在他的脊柱末端植入了一種能持續釋放電流的迷你裝置,這種電流能幫助大腦恢復對下肢的控制,最終羅伯又站了起來。

  皮膚

  英國一家公司利用凝血蛋白、纖維膠、皮膚中的成纖維母細胞等在實驗室培育出了完整的人體皮膚。

  腿

  英國公司研發出採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和藍牙技術來控制的仿生腿,這種腿內置十種基本動作,使用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操控腿部活動。

  胰臟

  英國德蒙特福大學教授簡·泰勒及其團隊研究出一種金屬胰臟,這種胰臟內置凝膠狀的胰島素,可以源源不斷釋放,控制體內血糖水平,不過金屬胰臟尚處在實驗室使用階段,未來五年有望問世。

  子宮

  有關人造子宮的研究已開展了十餘年,目前實驗已取得關鍵進展。據稱,受精卵已能夠附著在人造子宮壁內並正常發育。不過鑑於各國的法律約束,人造子宮尚不允許推廣。

  肌肉

  人造肌肉實驗項目由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領導進行,把凝膠等包裹在電流製造器外,隨著電流的跳動人造肌肉就具有了活動能力,不過關於怎樣讓人造肌肉與整個機體的運動配合起來尚待研究。

  血液

  人造血是基於幹細胞基礎上造出的血液,呈乳白色,可以替代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功能。目前已在多國試用。

  肝臟    英國科學家利用人體幹細胞培育出了實驗室肝臟,具有肝臟的基本功能,但尚不能植到人體。

  編譯 朱蕾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  

相關焦點

  • 人工器官之人造血管
    5L的血液,以氧合的方式將這些血液分配到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並帶走廢物。傳統人工血管(19世紀末的探索)Nitze(1897)象牙製作的小管Payr ( 1900)Carrel(1907)  鎂和鋁等金屬管(血栓栓塞和出血失敗)b.20世紀初的新思想天然材料:人們將同種和異種動物的動脈用格林試劑
  • 人造陰道培育成功並植入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科學家在實驗室首次培育能夠成功植入人體的人造陰道,幾年之後女性患者可擁有正常性能力。
  • 人造組織器官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看看這些研究就知道了!
    當器官或組織受損時,必須形成新的血管,因為它們在營養和清除浪費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器官和組織恢復正常功能的唯一途徑。目前,將生長因子或遺傳物質注射到目的組織部位可以引發血管生成,即從此前存在的血管中生長新血管。在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由Prasad Shastri教授領導的弗萊堡大學和巴塞爾大學的科學家表明,通過簡單的水凝膠注射可以實現穩定的血管生成。組織成血管的細胞需要來自其他細胞的支持以穩定和血流調節。
  • 科學家培育出人造陰道並成功植入病人體內
    4周之後,形成足夠的細胞放置在一個可降解腳手架上,逐層放置就像蛋糕層一樣。安東尼稱,整個實驗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把握這些實驗細胞達到成熟期,我們必須確保細胞成熟才能植入人體,它可復原人體其它細胞形成神經和血管等組織。
  • 俄羅斯研發出新型人造血管
    臨床醫學上採用人造血管進行心血管移植,然而其實際使用效果並不理想,這是因為,活體組織血管的內壁具有內皮組織細胞,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人造血管內壁上也需要形成這種組織的細胞層,並保持適當的厚度。然而,種植的內皮組織細胞會在人造血管內壁生長出過多的細胞外基質,造成內皮細胞的過度生長。    科研團隊所研發的人造血管解決了這些技術難題。
  • 科學家巧妙地創造了人造組織工程血管
    他們將一個聚合物支架作為血管假體(類似腳手架)植入大鼠的腹主動脈,並對其生物反應過程進行了長達16個月的監測。在「腳手架」所在的地方形成了一個人造血管。這項研究使科學家們離創造出人造組織工程血管移植物又近了一步。
  • 生殖技術重大突破:植入人造子宮,母兔竟能正常受孕、懷胎和活產
    據最新一期《自然·生物科技》刊發的論文,美國科學家為母兔植入人造子宮,母兔竟然能正常受孕、懷胎和活產,誕下健康的小兔子。這一生殖技術的重大突破,為不孕不育婦女帶來了希望。據報導,美國維克·佛雷斯特再生醫學研究院的泌尿科專家安東尼·阿塔拉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從母兔子宮提取細胞,在可生物降解的支架上培養出子宮組織,再將這一人造子宮植入母兔體內。人工子宮使得母兔可以正常受孕、懷胎和活產。阿塔拉博士的團隊成功進行了14例母兔再造子宮移植術,母兔在手術6個月後就能正常受孕和懷胎。
  • 從人造瓣膜到人造心臟:解密人類這場偉大的突破史
    他正在為那些需要立即手術的患者尋求一種暫時性治療方法,從而使他們能夠恢復數天或數周,直到身體足夠強壯到可以進行手術。他突然有了一個可以通過血管植入臨時裝置的想法,並為此設計了一個簡單的人造瓣膜,其似於錐形降落傘。因為這個人造瓣膜是由織物製成的,所以它能夠壓縮並塞進導管。它可以以「降落傘」的頂部插入心臟最上方,以便任何向後的流動將被其內表面阻止,如同空氣流過真正降落傘頂部的下方。
  • 人造血粉來了 方便攜帶好保鮮
    對於我們身體內那些壞掉或者磨損的「零件」,醫生和科學家們找到了許多可以接管的「小配件」。例如,人工心臟就是一個輸送血液的機械泵。同樣,全膝關節置換術中,醫生用金屬和塑料代替了骨骼和軟骨。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對另一人造替代品——新一代的人造血進行了報導。這種粉狀的人造血或許有一天能徹底改變急救醫學,並為受創傷的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機會。
  • 2020-2024年人造器官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 進入壁壘高
    人造器官發展重要性突出 行業進入壁壘高  人造器官是指用人工材料、生物組織、電子技術等製成的能夠植入人體,替代人體自然器官功能的裝置。人造器官種類眾多,現已進入研究或應用階段的主要有人造骨骼、人造關節、人造胃、人造子宮、人造心臟、人造瓣膜、人造血管、人造肌肉、人造皮膚、人造視網膜等。使用人造器官可以補償、輔助或取代病損的自然器官,暫時或永久的恢復人體器官功能,延長患者壽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 人造血液能否代替人血 人造血液的原材料是什麼
    ,人造血液的存留時間就會縮短,只有八九個小時的時間,如果用來替代人血,很可能會發生危險,所以人造血液是不能替代人血的。不過人造血液的研究團隊目前還在進行研究,未來可能會研究出能替代人血的人造血液。一、人造血液的原材料是什麼人造血液的主要材料是氟碳化合物乳劑,氟碳化合物乳劑的顏色主要以白色為主,雖然與人血的顏色不同,但用氟碳化合物乳劑製作出來的人造血液卻跟人血中的紅細胞擁有一樣的作用,既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又擁有載氧能力,所以很多醫生都把人造血液稱作紅細胞的替代品,但可惜的是,人造血液不能在血管中存留很長時間,所以不能完全替代人血
  • 仿生技術:人造器官更加天然(科技前沿·仿生技術學(下))
    電子皮膚極為敏感,一隻蝴蝶輕輕落在上面也能感應到。這種電子皮膚將來有望幫助使用假肢的病人恢復觸覺。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科學家們研製出一種人造肌肉,能夠複製天然肌肉的活動,並且具有非常強的視覺效果。科學家們有望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很多新技術,製造出能改變顏色進行偽裝的智能服裝以及讓人體冬暖夏涼的「智能」皮膚。
  • 動物體內育器官、人造皮膚變手機,科技改變未來
    化學家、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系主任鮑哲南教授帶來了關於 「人造皮膚」 的分享。他說:「過去,我們提出了一個設想,手機的功能可以融入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中,融入貼在我們身上的電子元件中,甚至融入植進我們身體內的電子元件中。而人類可以用人造皮膚一樣的電子元件進行溝通交流。 鮑哲南透露:「他的團隊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6毫米以下「人造血管」有望臨床實驗(圖)
    本報訊(記者方芳)本市小口徑血管研究取得突破,北京理工大學已經研發成功直徑6毫米以下的「人造血管」,並且正在一條狗身上進行實驗,將進一步應用於人類臨床實驗。  據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楊榮傑教授介紹,理工大學成功研發出直徑6毫米以下的小口徑血管後,首先由阜外醫院在一條狗身上進行實驗,22個月未發現堵塞現象。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9例狗動脈植入試驗,除手術致死進行病理分析以外,其餘全部存活。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在一定數量動物身上進行實驗並成功後,這項技術就可以進行人類臨床實驗。
  • 百優達:跨入高值醫械耗材進口替代深水區,要做「大動脈人造血管...
    曾任職於美國的瑞輝(Pfizer)、Datascop、邁柯唯等公司、以及爵碩、德拉瓦大學,在醫療器械以及纖維複合材料領域有豐富的經驗,涉及人造血管、覆膜支架、紡織醫療品、紡織結構複合材料、三維織物、新型工業用紡織品、特種纖維與紗線等方面的設計、研發與技術等。   「2013年回國後,受上海微創醫療的邀請,我擔任微創醫療血管外科業務的副總裁。」
  • 俄羅斯科學家最新研究出的人造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血栓的生成!
    相關血管在植入生命機體之後可以減少形成血栓的機會。研究人員在大型實驗室生物體上已經進行了實驗,展示出了人造血管的相對效果。據悉,一般情況下人造血管植入生命機體之後會和血液及周圍的組織有相互作用,並且很快就會形成一層血栓。這樣會對患者的生命產生威脅。故此,研究員一直在研究製造一種可產生最小量血栓的人造血管。
  • 歐洲科學家正嘗試在國際空間站培育出人類手術用的人造血管
    歐洲科學家正嘗試在國際空間站培育出人類手術用的人造血管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11-11 10:45:34
  • 掃除人造功能性器官技術障礙 水凝膠3D列印可快速生成複雜脈管
    原標題:水凝膠3D列印可快速生成複雜脈管美國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生物列印技術,可快速生成有複雜內部結構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膠,用來模仿人體氣管和血管等脈管系統,為未來人造功能性器官掃除一個重要的技術障礙。該突破性成果刊登在近日的《科學》雜誌上。
  • 瘟疫公司人造器官攻略 詳細圖文說明
    ,由於劇本的問題是會導致傳染和致死性上都存在十分巨大的問題,從而導致難以取得勝利,那麼對於人造器官這個劇情該如何進行才能通過呢?   在瘟疫公司中,眾多的遊戲劇本也讓遊戲的可玩性得到更好的提升,畢竟只是單純的幾種瘟疫沙箱式遊戲總會讓人覺得沒什麼挑戰動力,而在現在的瘟疫公司遊戲中,諸多的劇本裡面總是有些劇本難度高得讓人難以想像,本次要介紹的人造器官劇本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劇本的原因導致玩家及其困難去實現遊戲的目標,從而導致失敗,那麼對於這個劇本該如何操作才能通過呢?
  • 人造電子血管問世!南科大學者突破性成果登上權威期刊
    該研究為將柔性、可降解生物電子學整合到血管系統中鋪平了道路,該系統可以用作進一步治療的平臺,例如基因療法、電刺激和電子控制的藥物釋放。 心血管是全球醫療器械第二大賽道。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人造血管市場需求量為36.9萬條,同比增長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