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粉來了 方便攜帶好保鮮

2020-11-25 千龍網

自1982年歷史上首個人造心臟植入手術以來,人造器官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臨床中。對於我們身體內那些壞掉或者磨損的「零件」,醫生和科學家們找到了許多可以接管的「小配件」。例如,人工心臟就是一個輸送血液的機械泵。同樣,全膝關節置換術中,醫生用金屬和塑料代替了骨骼和軟骨。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對另一人造替代品——新一代的人造血進行了報導。這種粉狀的人造血或許有一天能徹底改變急救醫學,並為受創傷的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機會。

以備不時之需

「這種人造血看起來像一包辣椒粉。」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急救護理專家、高級研究員艾倫·道克託博士這樣形容,「它可以裝在袋子中,裝備到救護車上,或者放進醫生們的背包內隨身攜帶,這種人造血粉可以保鮮一年甚至更久。當醫生需要使用時,可以將這袋血粉和無菌水混合在一起,接下來就可以直接為患者輸血了。新型人造血粉中的人造血細胞是正常血紅細胞大小的五十分之一,它將淨化過的人類血紅蛋白包裹上一層合成聚合物塗層。血紅蛋白是血紅細胞的一個重要組件,負責為全身輸送氧氣。」

研究人員估計,戰場上高達70%的死亡率是由於失血過多造成的休克,而非重要器官受到致命傷害。僅在美國,每年就有2萬例的創傷死亡是由於患者被送到治療中心前就已大量失血。粉末狀的人造血可以冷凍,使戰地醫生和護理人員更容易保存。

一層「外套」解決問題

事實上,科研人員一直以來都在尋找可以替代血液的人造血,並已經為此努力了超過80年。「最近一次嘗試的失敗主要歸於兩個方面。」道克託說,「之前,科研人員開發出的人造血可以成功地從肺部中捕獲氧氣,但不能在運往組織和器官後有效地釋放氧氣。」

不僅如此,「光溜溜」的血紅蛋白和一氧化氮間還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反應。正常情況下,血管內壁會產生一氧化氮分子,這些分子體積很小,可以輕易地穿過細胞膜,並能起到讓血管放鬆並擴張的作用。「但是,血紅蛋白會消耗這種分子,引起血管的收縮。」 道克託解釋道,「當科研人員試圖把『沒穿衣服』的血紅蛋白輸進血液時,引發了心臟病和中風。」

在最新的實驗中,科研人員為人造血細胞「披」上了一件外套——合成聚合物塗層,這一步驟似乎能解決上一代人造血粉遇到的問題。此次研究的首席研究員,來自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生物工程學助理教授迪潘加·潘研製出了這件「外套」。

當新一代人造血紅蛋白通過體內時,「外套」——聚合物表面的化學性質會對血液中的pH值產生反應。當血液pH值高時,它將捕獲氧氣,並在血液pH值低的環境釋放氧氣。「肺部的血液pH值高,而身體組織的pH值低,而當組織中氧氣不足時,pH值會更低。」道克託說,「我們通過將氧的親和力與pH值相聯繫,來模擬正常血紅細胞的反應。」這種聚合物塗層也可以阻止血紅蛋白與血液中的一氧化氮反應,從而預防危險的血管收縮。

此外,這件「外衣」還有另一個優勢,由於聚合物塗層有免疫沉默的特性,任何人都能輸這種血粉「衝制」的人造血,而不用考慮血型是否匹配。研究人員的報告顯示,老鼠的動物實驗已經證明,人工血紅細胞能有效地為需要幫助的組織輸送氧氣。「我們將實驗鼠體內70%的血液都替換成了這種替代品。」道克託說,「看這些實驗鼠的反應,你難以辨別哪些老鼠被輸了血。」

人造血的其他用途

人造血除了能在緊急情況下救急外,還能幫助捐贈器官保持活性,特別是在器官運往受捐助者的過程中。此外,人造血也能作為醫院常規血液供應的補充,尤其是實施複雜手術時,像是心臟搭橋手術。

不過,道克託也指出,人造血紅細胞永遠不會完全取代真正的血液。首先,人造血不像正常血紅細胞一樣,能在血液中停留很長時間。「正常的血紅細胞大約120天一循環,最新一代的人造血細胞設計的是約為半天或者三分之一天一循環。」道克託說,「我們或許可以控制人造血細胞的周期,將其循環周期延長到幾天,但是我非常懷疑這可能會改變正常血紅細胞的循環周期。」

目前,這種人造細胞主要是為了運送氧氣而設計,忽略了許多正常血紅細胞的功能。像是組織的抗氧化保護、調節血液流動、協助免疫應答以及幫助形成血凝塊和血痂。對此,威斯康星血液研究所血液中心高級研究員艾倫·馬斯特和道克託博士所持觀點相同。

馬斯特曾在美國血液學會任主席,他並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馬斯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認為這種人工血細胞更像是一種人工氧氣載體,因為他們和真正的血紅細胞並不相同。血紅細胞有很多其他的生理學特性。」不過,馬斯特也表示這些人造細胞的開發「令人興奮」。

「像是戰場上受傷的士兵,人造血能夠幫他們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撐到被送去醫院。」馬斯特說,「人造血還能被用於偏遠的農村地區,或者是發生了某種創傷性事件的地區,而恰巧那個地區沒有充足的現成血液製品。」

「不要期望人造血可以很快就能被實際利用。」對於這項革新性的產物,道克託表示,人造血還要在兔子和猴子身上做實驗,這之後還要經過臨床試驗。而一些在動物身上做過的試驗往往無法在臨床試驗中得到類似結果。「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距我們得出結論,究竟能否實際應用在人體上可能還要10年的時間。」

當地時間12月10日,這項研究發現在美國血液學會的年會上發布。會議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通常被視為初試,直至這項研究在由同行評審的雜誌上發表。

陳小丹 編譯

相關焦點

  • 人造血,應對血荒的終極答案
    ——人造血。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時期,突然湧現的大量傷員需要更多血液,一般來說,普通血液很難長時間存儲、攜帶,因此在戰場上,這些血液往往由那些沒有受傷的戰士提供。   「萬能」的人造血   國際上對人造血的實驗室研究始於2005年,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率先領跑。2009年,美國軍方研究機構開始與公司合作,從臍帶幹細胞製造人造紅細胞。
  • 人造血:踩在科幻與現實的門檻上
    PFCs配合輸氧設備的使用,能讓血液攜帶比普通情況下高出許多的氧氣。因此,這類白色代用品又被稱為「攜氧治療劑」。  現代第一個血液的替代物是全氟化合物Fluosol-DA-20。  而據美國《大眾科學》雜誌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由全氟碳化合物(PFCs)合成出了一種具有超強攜氧能力的白色人造血,其攜帶的氧氣量是人類自身血液攜氧量的50倍。據了解,這種人造血將是治療顱腦外傷的最好方法。  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如果白色人造血能贏得軍方認可,那不遠的將來,醫生們就可以用它來挽救更多士兵的生命。
  • 科學網—「速溶」人造血離應用有多遠?
    據國外媒體10月30日報導,羅馬尼亞巴貝什—博堯依(Babe—Bolyai)大學研究人員最新研製出一種人造血液,並且已經在實驗室對老鼠進行了實驗,沒有發現任何副作用。報導稱,羅馬尼亞研究的人造血液有望用於人體血液。 那麼,如果人造血液研製成功,能夠完全代替人體血液嗎?
  • 人造血:萬能血?是真是假!
    探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北大學/佰美基因血液代用品項目 在新聞報導和朋友圈中,常會出現這樣的求救信息:緊缺熊貓血(Rh陰性血)、ABO型血!如果找不到足夠的血源,患者就有生命危險。如果有一種人造的萬能血該有多好!
  • 聚焦"人造血":或緩解血庫供不應求 臨床使用尚難
    這種「人造血」最快將於2013年進行人體試驗,美軍有望在5年內使用這種「人造血」在戰場上救治傷員。「人造血」是替代人的血液的各種人造物的總稱,目前科學家們主要從化學應用材料「全氟化碳」和人體「幹細胞」這兩個方向來研究製造「人造血」。
  • 人造血都存在30多年了,怎麼還總是鬧血荒?
    血。 回顧過去的十幾年,國內血荒屢次發生。有關獻血制度的爭議已經被反覆拿出來討論,今天我們想從不一樣的角度來聊一聊,用血難在哪、獻血之外有沒有其他的辦法解決血荒。 對普通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血為什麼會不夠用。 讓我們先從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說起吧。
  • 夏天食物怎麼保鮮?用它,不串味不腐爛,比保鮮膜好用多了!
    夏天食物怎麼保鮮?用它,不串味不腐爛,比保鮮膜好用多了!好!用!>可拉扯的提手, 方便我們在使用時對保鮮蓋的拉扯,
  • 民間牛人自製千斤頂,小巧好用攜帶方便,果斷收藏
    在國外有很多手工製作的牛人,一些我們用不到的東西到了他們手中就能變廢為寶,化身成各種有用的東西,而國外的這位民間牛人就用到一根廢棄的鋼管和螺帽自製千斤頂,小巧好用,攜帶方便,接下來和我看看吧!牛人又找到一根平時不用的螺絲帽,放在原先焊接好的支架上面,一個自製千斤頂就製作完成了,雖然個頭不大,但卻能輕鬆的支撐起一輛汽車,牛人用千斤頂支撐好後,拿出扳手,對這個自製千斤頂經抬升,經過一番操作後,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不僅實用,還方便攜帶,而且製作過程也非常簡單,小夥伴們看到這裡有沒有學會呢?
  • 胡蘿蔔的儲存方法,洗掉泥土放入保鮮袋,冰箱保鮮效果好
    它可以爆炒、可以蒸、可以煮粥,非常的方便。它對我們的身體非常的有益,有利於我們消化、健胃等多種功能。但是其中有一個問題是,許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能長時間的讓胡蘿蔔不壞,接下來我來分享幾種可以很好的保存胡蘿蔔的方法。第一種:我們用保鮮膜把胡蘿蔔每一個都認真地包裹住,注意不要漏氣。
  • 人造血液小常識
    2013年羅馬尼亞科學家研製出一種人造血液—由水、無機鹽以及一種深海昆蟲體內提取的蚯蚓血紅蛋白合成的材料,可短時間替代血液實現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代謝。[1-2] 同年12月,日本研究人員成功利用幹細胞培育出能夠攜帶氧的紅細胞,在此基礎上可以大量培育用於輸血的紅細胞,幫助醫療系統緩解用血緊張狀況。
  • 雙重密封保鮮袋,好用顏值還高
    密封保鮮袋是日常廚房必備用品,可能會用來裝一些乾貨,防塵防潮各種,也可能會用來裝一些要放進冰箱的果蔬,保險防串味,實用性很高的單品。特別是現在有很多人是會選擇自己做飯,但是可能日常沒有時間天天買菜,所以一次會多買一點放冰箱,這個時候密封的保鮮袋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 日本研發人造血 不產生併發症 也不受血型限制
    字號:A+ | A- 【日本研發人造血】不久前,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以日本防衛醫科大學為主的日本研究團隊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可以挽救許多人生命的人造血,這種人造血能在常溫下保存1年以上,不用考慮血型不同的問題。
  • 日常吃食要保鮮,還是玻璃儲物罐更靠譜好用!
    食物保鮮一直是個大問題,吃不完的乾果零食在家裡放著很容易受潮,甚至還會變質,廚房裡的調味佐料和食材若是隨處亂放,也會失去原本的味道,而這些東西都可以靠玻璃儲物罐來保存,玻璃材質健康環保,密封性良好,透明可視,使用起來很方便。
  • 奧馬多門冰箱測評,急速製冷零度保鮮鎖住好營養
    很多人以為只要把食物放進冰箱裡,那麼就可以起到「新鮮恆久遠」的保鮮作用了。其實不然,由於冰箱在壓縮機配置以及製冷功能方面會存在差異,那麼這些食物在保鮮方面的實際情況也會有所不同。作為儲存食物的產品,食材的新鮮度與冰箱的好壞息息相關,隨著消費升級、品質生活需求的增加,用戶對食材保鮮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生活百科:四大保鮮小技巧,把生菜放入保鮮袋中可保鮮
    一、生菜放入保鮮袋可保鮮生菜可是小編最喜歡吃的蔬菜了,它清脆爽口,營養豐富。以前上學在家時,老媽都會買回來些,記得有一次,小編看到媽媽把剛買回來生菜裝入了保鮮袋中,然後放進了冰箱裡。於是覺得不解,媽媽告訴我,這樣做是為了使它保鮮,因為生菜只要放置一段時間就會變得又軟又黃,這時要將菜心摘除,把溼潤的紙巾放到菜心的中間,有利於吸收多餘的水分,然後將紙巾拿出來,把生菜裝入保鮮袋放進冰箱裡。
  • 人造血新進展:適合任何血型 稱已在實驗兔身上測試成功
    近日,據外媒報導,日本國防醫學院在血液和細胞治療行業權威機構美國血庫協會旗下雜誌發表論文稱,人造血已在實驗兔上測試成功,並且不同於目前的人類血液,人造血能常溫保存一年以上,輸血時也不用考慮血型問題。
  • 「人造血液」可以取代血液嗎?
    那麼:什麼是人造血液,未來會取代血液嗎?下面就一探究竟吧!人造血液(Artificial blood),又稱氟化碳乳劑人工血液,是一類具有載氧能力,可暫時替代血液部分功能的液體製劑。人造血液主要有三種:(1)人工合成的血紅蛋白;(2)用天然血紅蛋白製成的人工紅血球;(3)人工合成具有攜氧功能的氟碳化合物。
  •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2019-06-202019年06月20日 04:54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為軟體機器人供能  人造
  • 貞德紅人造血膜使用方法
    貞德紅人造血膜使用方法 時間: 2018-11-16 17:51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 模塊化人造血紅細胞如超級微觀戰士
    把生物材料和人造聚合物結合,一個國際研究組開發了一種如「超級戰士」一般的人造血紅細胞,除了具有血紅細胞的基本功能,還可以裝入治療癌細胞的藥物遞送到體內、攜帶生物感應器,還可以帶上微型磁鐵供外界操控它們在體內的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