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培育出人造陰道並成功植入病人體內

2021-02-12 企鵝科學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科學家在實驗室首次培育能夠成功植入人體的人造陰道,幾年之後女性患者可擁有正常性能力。

這項手術是對4位先天沒有陰道組織的女性患者進行的,她們做手術時年僅十幾歲,現在已具有完全功能的性器官。美國維克森林醫學院的安東尼-艾塔拉(Anthony Atala)說:「手術之後她們擁有正常的性能力,可以產生性慾、性滿足和性高潮。」

安東尼是在術後4-8年才發布這項研究報告,有足夠的時間確保這項手術沒有長期併發症。據悉,這4位女子都患有嚴重的MKRH綜合症,導致先天沒有陰道組織,這種綜合症發病概率是5000分之一。同時,該綜合症還導致子宮發育畸形,更重要的是,這將對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負擔。

90年代,科學家在實驗室人工培育出兔子陰道,基於這項技術,安東尼和同事從每位女性患者陰戶部位提取樣本細胞,在實驗室進行培育。4周之後,形成足夠的細胞放置在一個可降解腳手架上,逐層放置就像蛋糕層一樣。

安東尼稱,整個實驗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把握這些實驗細胞達到成熟期,我們必須確保細胞成熟才能植入人體,它可復原人體其它細胞形成神經和血管等組織。

他帶領研究小組使用核磁共振掃描技術計算出每位患者陰道腳手架的外型和大小,之後在患者下腹建立一個凹處,植入這個人造陰道,再將創口處縫合,確保人造陰道與子宮頂部連接在一起。6個星期的時間女性患者複診確保人造陰道結構保持正常形態。

腳手架是由膠原蛋白基質構成,術後數月將自然降解。那時植入細胞將成熟成為陰道壁的正常組織,包括正常的肌肉和上皮細胞層。6個月之後,人造陰道將完全發育成熟,女性患者將出現月經和發生性行為。安東尼希望未來這項技術不僅能對先天性陰道缺陷的女性患者帶來福音,還能用於治療嚴重外傷患者,例如:車禍傷殘群體和癌症患者。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馬丁-伯查爾(Martin Birchall)稱,該研究表明實驗室培育的人造器官能夠在患者體內發育成熟,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柳葉刀雜誌》上。

馬丁是器官移植領域的先驅者,他是世界上首位使用患者幹細胞培育人造氣管並植入人體的專家。他指出,這4位女性患者年齡在13-18歲之間,當進行手術時她們仍處於發育階段。目前其中兩位患者已具有功能性子宮,但後續的一個重大疑問是她們能否生育子女。

安東尼說:「這幾位患者尚未嘗試是否具有生育能力,但是她們可以排卵,因此沒有理由顯示她們無法生育。」

相關焦點

  • 人造陰道培育成功並植入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科學家在實驗室首次培育能夠成功植入人體的人造陰道,幾年之後女性患者可擁有正常性能力。
  • 科學家在大鼠體內植入幹細胞並成功培育微型人肝
    近日,匹茲堡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就順利地在大鼠體內植入了幹細胞,並成功培育出了微型人肝。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科學家們已經將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植到了大鼠身上,但在這項技術能夠真正挽救生命之前,仍有許多障礙需要被克服。幹細胞培育出微型人肝(圖自:UPMC)目前器官移植手術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供體的短缺。
  • 日本科學家成功在老鼠身上培育出人類牙齒(圖)
    研究者已經將牙蕾植入到老鼠體內,做了觀察,並等待牙齒長出了牙齦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科學家近日成功的利用幹細胞培育技術,通過老鼠的身體培育出了真實的人牙齒,這些人工培育的牙齒同真的一樣會對疼痛敏感,能夠咀嚼食物。
  • 科學家成功培養「人造精子」
    新華網華盛頓8月4日電(記者任海軍)日本研究人員4日報告說,他們成功將實驗鼠胚胎幹細胞轉化為健康精子,並最終培育出健康且具生殖能力的小老鼠。這項研究有望為男性不育者帶來福音。
  • 人造血管植入身體就能用 已有14種器官能人造
    在過去四年裡,研究人員成功種植出三種用於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有了這些細胞就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批量「生產」人造仿生血管。具體培養血管時,還需要融合進從人體取出的皮膚細胞,這樣培育出的血管就容易被人體接受,不會產生排異反應。人造仿生血管可以廣泛應用於醫學領域,比如,心臟病患者不必再冒險做心臟搭橋手術,直接更換心臟主要血管即可。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並成功產下後代
    研究團隊將實驗動物自身的細胞接種到可生物降解的支架上並進行培育,證明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子宮能發育出天然組織樣結構,支持正常的生殖功能。二十多年來,該團隊發明了人造膀胱、人造陰道和尿道;這一次,他們希望這種技術最終能夠取代子宮移植手術,讓患有子宮功能性障礙的女性有機會孕育後代。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科學家卻憂心忡忡!
    因此科學家們也開始了人造器官的道路,就在前幾天美國研究團隊成功發明了半人造子宮,並且成功讓實驗兔產下了後代。美國的研究團隊所發明的人造子宮自然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他們利用兔子進行實驗,雖然只是製造了部分子宮組織,但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為了開展這項實驗,研究團隊把兔子分為了4組,讓第1組兔子接受半人造子宮,並且在體內植入細胞生長支架,剩下的三組兔子沒有植入子宮作為對比。
  • 科學家培育出「人造大腦」,卻不小心喚醒其意識!
    2005年,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計劃:10年內培育「人造大腦」。雖然至今為止,人造大腦的計劃還未成功,但科學家在實驗室進行人造大腦的培育時,竟然被機器檢測到了和人類一樣的腦電波。所以直到21世紀初,科學家才找到將幹細胞放進培養基,再製造出不同類型的腦細胞的方法,這也就是所謂的「人造大腦」計劃中,最開始的一個步驟。但在接下來的實驗中,卻出現了「意外」進展。
  • 治療不孕症,拯救早產兒 | 「人造子宮」研發初獲成功
    為了延長人類壽命,提高人類生存的幸福度,醫療專家先後研發出多種人造器官,比如人造腎臟、人造胰腺、人造肝臟等,以取代功能不全的天然臟器,維持機體正常運作。最近,科學家又獲得一項突破性生物技術——人造子宮。
  • 動物體內育器官、人造皮膚變手機,科技改變未來
    這是擺在科學家面前的難題。 化學家、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系主任鮑哲南教授帶來了關於 「人造皮膚」 的分享。他說:「過去,我們提出了一個設想,手機的功能可以融入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中,融入貼在我們身上的電子元件中,甚至融入植進我們身體內的電子元件中。而人類可以用人造皮膚一樣的電子元件進行溝通交流。
  • 科學家實驗室培育出人工腎臟 可產生尿液
    實驗室培育的老鼠腎臟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 4月14日報導,科學家已經成功在實驗室培育出腎臟,並且已經移植到動物身上,能夠產生尿液。研究人員的設想是,取一個老的腎臟,剝去所有的老細胞,留下一個蜂窩狀的組織框架,這樣,就能用病人的細胞重造腎臟。和目前的器官移植方式相比,這種做法有兩大優勢。首先,新腎臟的組織與病人相匹配,這樣無需通過終生服用藥物來抑制免疫系統出現排斥反應。其次,這將大大增加可用器官的數量。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的研究人員已經朝著製造可用人工腎臟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
  • 法媒:科學家培育出試管北方白犀牛胚胎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 法媒稱,科學家7月4日說,在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死後幾個月,他們已經培育出含有其DNA的胚胎,從而有望拯救這個亞種免於滅絕。據法新社7月4日報導,由於現存兩隻北方白犀牛都是不育的雌性,科學家希望他們的突破性技術能有助於重新建立一個可繁育的北方白犀牛種群。
  • 科學家成功移植細菌基因組 人造物種數月有望問世
    美國科學家日前宣布,他們首次實現了完整的基因組在物種間的移植,這一「裡程碑式」技術的成功為首個「人造物種」的降生奏響了序曲。 ***試驗成功:細菌大「變心」 綜合英美媒體報導,負責實施首例「細菌基因組移植」的是曾在破解人類基因組計劃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和他領導的研究小組。
  • 豬體內培育人造腎臟移植進入臨床,「二師兄」這次真能拯救人類?
    但要想依靠傳統的器官移植實現這種技術在抗衰老領域的大規模運用,會有兩個非常大的障礙:器官庫存緊缺和移植後的排斥反應,這也是科學家們亟待解決的兩個難題。eGenesis隨後還表示,他們將與全球最尖端的醫療機構——麻省總院加深合作,展開一系列人造腎臟的臨床應用相關試驗。試驗的第一步,將把人造腎臟植入一種人類近親物種中,以驗證當前移植技術的可行性。
  • 科學家製造出人造血液可以輸注到任何病人身上
    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研製出了人造血液,他們聲稱這種血液可以輸入病人體內,而且不管病人的血型如何。 科學家們聲稱,這與用真正的血液來處理這些動物所獲得的結果是相似的。 他們相信,他們的發明可以讓受傷的人在現場立即得到治療,從而挽救那些本來會死亡的人。 病人在輸血前通常要去醫院,那裡的醫生會檢查他們的血型。
  • 在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人類幹細胞與豬DNA已成功相結合
    科學家們在利用豬的身體來幫助培育人類器官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將人類幹細胞與豬的DNA相結合,其最終目標正是在豬的體內培育人類身體器官  支持者認為,這一進展將終結人類移植器官短缺的局面,但批評者則指責這是「弗蘭肯斯坦式的科學」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7日消息,人類器官的短缺問題一直困擾著醫學界,而近日,科學家們在利用豬的身體來幫助培育人類器官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原標題: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記者李季 通訊員曹詠)2020年12月28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宣布,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在該院取得成功。
  • 人造生命奇蹟!科學家竟造出它:樣貌震驚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取得了一項重大科學突破,在實驗室中利用幹細胞成功培育出可以發揮生理功能的小鼠胚胎。這枚人造胚胎採用了兩種幹細胞:負責發育成軀幹的「主細胞」和細胞賴以生長的3D骨架。幹細胞可以分化成人體內的任何細胞。但科學家始終未能使幹細胞像胚胎和人類器官一樣發育出複雜的三維結構。胚胎幹細胞無法獨自發育成胚胎的形狀,還需要藉助其它細胞之力。這在生物體內不成問題,但在實驗室卻難以實現。為達到這一目的,科學家採用了兩種不同的幹細胞:一種是胚胎幹細胞,另一種幹細胞則能充當3D「骨架」,使胚胎發育成特定形狀。
  • 幹細胞培育卵子精子前體細胞獲成功
    科學家希望有朝一日來自男性的皮膚細胞能夠生成精子細胞,從而治療不孕不育症。   這項試驗利用誘導多能幹(iPS)細胞——能夠分化成幾乎所有細胞類型的一種再編程細胞——在小鼠體內培育出精子和卵子,這些生殖細胞隨後通過體外受精技術產下了活體後代。   研究人員在12月24日出版的《細胞》雜誌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 生命秘方:科學家試圖實驗室培育出人類精子和卵子
    目前,科學家試圖在實驗室裡培育卵子和精子,未來能替代正常的人類生殖方式嗎?「人造配工」進程不斷地加速,日本科學家在實驗器皿中使用老鼠尾部細胞培育卵細胞,然後生長成老鼠。日本科學家將老鼠尾部細胞變成了誘導多能幹細胞,之後發育成了卵子。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體內創造出人造卵子。用這些合成的卵子,他們培育了8隻幼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