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 法媒稱,科學家7月4日說,在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死後幾個月,他們已經培育出含有其DNA的胚胎,從而有望拯救這個亞種免於滅絕。
據法新社7月4日報導,由於現存兩隻北方白犀牛都是不育的雌性,科學家希望他們的突破性技術能有助於重新建立一個可繁育的北方白犀牛種群。
柏林萊布尼茨動物園與野生動物研究所繁育管理負責人託馬斯·希爾德布蘭特對記者說:「我們的目標是在三年內繁育出第一隻北方白犀牛。考慮到孕期需要16個月,我們有一年多的時間來進行成功的植入。」
報導稱,該團隊使用了一種剛獲得專利的兩米長的卵子提取設備,從而首次培育出了試管犀牛胚胎。
希爾德布蘭特說,這些冷凍的胚胎「在植入代孕犀牛體內後很有希望使其懷孕」。
報導稱,這些雜交胚胎是用死去的雄性北方白犀牛的冷凍精子和雌性南方白犀牛的卵子繁育而成,目前地球上還有數千隻南方白犀牛。這些卵子是從歐洲動物園的雌性犀牛身上取得的。
報導還稱,這個團隊現在希望利用這項技術從僅存的兩隻北方白犀牛(即「蘇丹」的女兒Najin和外孫女Fatu)體內取得卵子。目前它們都生活在肯亞的一個國家公園裡。
研究人員計劃用北方白犀牛的精子使這些卵子受精,然後將胚胎植入代孕的南方白犀牛體內,從而培育出新的北方白犀牛種群。
研究小組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報告稱:「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輔助生殖技術對於拯救標誌性的、幾乎滅絕的北方白犀牛是一種可行的手段。」
報導稱,研究人員現已獲得到肯亞收集犀牛卵子的許可,並有望在年底前實行。
但這一程序並非沒有風險。希爾德布蘭特說:「我們必須進行全身麻醉,犀牛有兩個小時是麻痺的,而這對該亞種的最後兩隻犀牛來說是相當危險的情況。我們非常害怕出現意外,那將是一場噩夢。」
同時,該團隊還將嘗試將一些混合胚胎植入代孕南方白犀牛體內,「以測試這套系統」。
然而,該小組重建北方白犀牛種群的設想還有一個關鍵的障礙。
報導稱,現在僅存兩隻雌性北方白犀牛,而存儲的精子也僅來自4隻死去的雄犀牛,單靠輔助生殖技術誕生的群體可能缺乏一個物種繁衍所需要的遺傳多樣性。
報導還稱,為此,研究人員希望利用幹細胞技術,從12隻無親緣關係的死亡的北方白犀牛的冷凍皮膚細胞中製造卵子和精子。
該研究團隊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將大大增加未來北方白犀牛種群的多樣性。」
研究人員指出,現在時間很緊迫,因為只剩兩隻白犀牛來幫助新生幼崽熟悉北方白犀牛的生活方式。
希爾德布蘭特說:「因此我們要儘快取得成功,這樣我們繁育的幼崽就能和Najin與Fatu一起長大。」辛辛那提動植物園的特裡·羅思和威廉·斯旺森在一篇關於這項研究的評論中說,單靠輔助生殖技術無法拯救一個物種免於滅絕。
他們寫道:「培養皿中的出色成果無法輕易轉化為一群健康的後代。要繁育健康的種群後代需要穿越一條前人沒有嘗試過的充滿障礙的道路,要創建一個可繁殖的北方白犀牛種群可能性仍然不大。」
不過,對研究人員而言,輔助生殖技術和幹細胞技術結合起來可以「為拯救極度瀕危的物種提供一幅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