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開普敦8月11日電 題:北方白犀牛守護者:「我想讓子孫觸摸到這些真實的生命」
中新社記者 王曦
成為首批非洲保護區巡護員獎勵基金獲獎者,讓有著「北方白犀牛守護者」美譽的詹姆斯·姆溫達很激動。他說,這個榮譽使他對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更有信心,「我們不能太自私,我們得想辦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是不是?」
儘管只有三十歲,但詹姆斯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已有7年時間,期間參與過一線巡邏,與盜獵分子展開過槍戰,還曾轉移治療過瀕危野生動物。但最讓他驕傲的,還是從事北方白犀牛看護員的工作。
北方白犀牛是犀牛屬白犀牛種的一個亞種,肆無忌憚的盜獵導致其數量銳減,並於今年3月宣告功能性滅絕。作為世界上最後三頭北方白犀牛蘇丹、南金、法圖的看護者,詹姆斯陪伴它們度過了「最後的時光」。
三年前的一個清晨,當詹姆斯給蘇丹餵食的時候,這頭老年雄性犀牛突然流淚了,「我就坐在那裡看著它,離它非常近,然後看著它的眼淚突然流了出來」。
眼前發生的一幕,讓詹姆斯內心無比震撼,他決定要為這些不會說話的朋友們做點什麼,「我能體會蘇丹作為這個物種最後一頭雄性內心的空虛感,感覺到它有太多話想說卻無法說出口。所以我對它說,嘿,從今天起我要為你說話」。
接下來的三年,詹姆斯對每一位來到北方白犀牛保護區的遊客講述保護生態和瀕危物種的意義,並堅持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和北方白犀牛一起生活的照片。此外,詹姆斯還定期前往社區、組織和學校做宣傳,以喚起人們對於犀牛保護的重視。
「野生動物保護需要人們站出來為沉默者發聲,這樣才能將自然保護的力量傳遞得更遠。」有時為了能到達一所偏僻的鄉村學校,詹姆斯需要步行好幾公裡,但他始終未曾放棄。
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北方白犀牛的故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它們的命運也隨即迎來了轉機——最新科研成果顯示,南方白犀牛和北方白犀牛的雜交胚胎已經成功發育至囊胚期,這一物種有望以人工繁殖的方式延續下去。
眼下,詹姆斯更加頻繁地往返於世界各地,為公眾做自然保護演講,呼籲保護野生動物。「盜獵者本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但因為金錢,欲望和貪婪而墮落,他們和自然失去了聯繫。如果可以幫他們重建與自然的聯結,找到替代捕殺野生動物的生存之道,他們可以做個好人,甚至成為保護者……」
如今,除了思念老朋友蘇丹,詹姆斯更多的時間還是「在路上」,因為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一刻也不能停下來,「以後我會成為一名父親,還將成為爺爺,我希望那時候我的子孫還能像我一樣見到和觸摸到這些真實的生命,這是我的夢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