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來了!科學家製造出人造血液可以輸注到任何病人身上

2020-11-25 騰訊網

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研製出了人造血液,他們聲稱這種血液可以輸入病人體內,而且不管病人的血型如何。

一組日本專家創造了這種「血液」,其中包括攜帶氧氣的紅細胞和在皮膚被割傷或擦傷時引發凝血的血小板。

當對10隻嚴重失血的兔子進行測試時,其中6隻存活了下來。

科學家們聲稱,這與用真正的血液來處理這些動物所獲得的結果是相似的。

他們相信,他們的發明可以讓受傷的人在現場立即得到治療,從而挽救那些本來會死亡的人。

病人在輸血前通常要去醫院,那裡的醫生會檢查他們的血型。英國的一些空中救護車已經開始運送o型陰性血,這種血被稱為「通用型」,因為在緊急情況下任何人都可以得到o型陰性血。但它也是最稀有的,這意味著供不應求。

這種人造血液是由日本Tokorozawa市國防醫學院的科學家製造的。

他們在《輸血》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研究報告的作者Manabu Kinoshita博士說:「在偏遠的島嶼地區,很難儲存足夠的血液用於輸血。」

「這種人造血液將能夠挽救那些本來無法挽救的人的生命。」

嚴重的損傷會使病人大量出血。

血小板的減少意味著血液凝結的速度不夠快,而紅細胞的減少則會阻礙氧氣到達重要器官。

為了儘快治療這種疾病,醫院不得不儲備大量不同血型的血液。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血液」,其中血小板和紅細胞儲存在液體中稱為脂質體的微囊中。

據報導,它可以在常溫下儲存一年以上。

而人類獻血者供給的血液中的血小板如果預先搖動以防止凝固,只能保存四天。即使儲存在低溫下,紅細胞也會在20天內開始轉變。

當在兔子身上測試人造血液時,沒有像凝血這樣的副作用報告。

目前還不清楚這種人造血液是如何克服病人特定血型的問題的。

血型是由一種叫做抗體和抗原的蛋白質決定的。

抗體存在於液體血漿中,構成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抗原存在於紅細胞表面。

這種人造血液可能沒有抗體或抗原,因此具有「普遍性」。

很少發生輸入錯誤血型的情況。根據UW Health的數據,在美國,每輸入一百萬單位的血液,就會有四次輸入錯誤的血型。

但是,錯誤的後果可能是致命的。

相關焦點

  • 改進型人造血液正在路上
    近日,以日本防衛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為主的日本研究團隊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可以挽救許多人生命的人造血液。目前,這種人造血液已經在兔子身上試驗並獲得部分成功。而且,這種人造血液適合任何血型,可保存一年以上。
  • 美國近日研製出一種新型人造血液
    易立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科學家最近成功研製出新型「人造血液」,將在5年內用於救治戰場上的傷兵。這種「人造血液」和真正的人體血液有何區別?能廣泛用於醫學領域嗎?請關注——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近日研製出一種新型「人造血液」,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製造而成的。
  • 用人造血液可以替代人體血液?華盛頓大學的教授說可以
    任何成功的血液替代品都會在輸送氧氣的同時,避免血紅蛋白帶來的危害。在過去的嘗試中,科學家試圖對血紅蛋白進行改進,以使其更安全,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血液替代品被批准在美國或歐洲使用。(Hemopure是含氧療法的產物,是一種血液替代品,在南非被使用。一種基於幹細胞替代物的臨床試驗預計今年秋季於英國進行。)
  • 人造血液小常識
    氟化碳乳劑人工血液,英文名Artificial blood;人造血液是一類具有載氧能力,可暫時替代血液部分功能的液體製劑。主主要用於外傷、手術等所致大出血的治療,近年來開始用於離體器官的保存、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療,以及體外循環預充液和心肌保護的研究。 2013年羅馬尼亞科學家研製出一種人造血液—由水、無機鹽以及一種深海昆蟲體內提取的蚯蚓血紅蛋白合成的材料,可短時間替代血液實現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代謝。
  • 日本團隊研製出人造血液,能救命嗎?
    哈哈哈哈哈哈哈白血病、熊貓血、大出血……失血過多得不到及時補充,生命即將戛然而止嚴重的疾病常常由血液問題導致醫療中,合理利用血液也可以拯救患者的性命哈哈哈哈哈哈為為解決經常出現的血荒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研製人造血液
  • 用人造血液可以替代人體血液?華盛頓大學的教授說可以!
    同時,ErythroMer會根據血液的pH水平探測出氧氣需要輸送的位置,將氧氣從肺部移動到最需要的地方。就像是汽車廢棄廠的電磁鐵那樣,將廢車從一個地方吸起來,在另一個地方再將其放下。如果獲得成功,ErythroMer可以被冷凍乾燥成粉末,安全地存放多年,在需要時,便可與無菌水混合來使用。
  • 人造血:踩在科幻與現實的門檻上
    但是,找到血液的替代品或者製造出人造血液,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儘管美國HBO(家庭票房)頻道獲得如潮好評的電視劇《真愛如血》展示了人造血的迷人前景——在該劇中,日本人發明了一種叫做「真血」(TrueBlood)的人造合成血,吸血鬼們可以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血液來維生,一夜之間從傳說中的怪物搖身變成了普通市民。
  • 用人造血液可以替代人體血液?華盛頓大學的教授說可以! | 潮科技
    任何成功的血液替代品都會在輸送氧氣的同時,避免血紅蛋白帶來的危害。在過去的嘗試中,科學家試圖對血紅蛋白進行改進,以使其更安全,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血液替代品被批准在美國或歐洲使用。(Hemopure是含氧療法的產物,是一種血液替代品,在南非被使用。一種基於幹細胞替代物的臨床試驗預計今年秋季於英國進行。)
  • 血液可以人造
    有人曾說過,在殘酷的戰場上,「缺啥別缺血」——新鮮血液庫存嚴重不足會扼殺生命最後的希望。拋開戰爭這種極端情況,嚴峻的現實是,近年來全世界合格血液的需求缺口急劇增長。    血液是生命之泉。早在上世紀70年代前,人們就想到人造血液的替代方案。
  • 日本科學界發明出「人造血液」
    目前日本科學家正在研製一種「人造血液」,理論上該血液能偶滿足所有病人需求。不過目前該研究項目還處於早期研究階段,研究成果還不成熟。科學家們在十隻兔子身上進行了測試,但結果不如預期。如果這種「人造血液」真的被成功研製,這對於醫學界是一個很重大的突破。
  • 人造血,應對血荒的終極答案
    其中,A型血人體內攜帶A抗原,B型血人體內攜帶B抗原,同理AB型血的人身上擁有A、B兩種抗原,而O型血中則不含任何一種抗原。而Rh類血型則包括50多種不同抗原。現實生活中,幾乎99%的黃種人和85%的白種人攜帶的都是Rh陽性血,而不帶其中任一抗原的紅細胞稱為Rh陰性紅細胞。Rh陰性血非常少見。因此Rh陰性血也被稱為「熊貓血」。這類紅細胞可以輸給任何Rh血型的受體。
  • 「人造血液」可以取代血液嗎?
    克拉克從中得到啟發:可以用這種液體來代替血液。1979年,一種新型的氟碳化合物乳劑作為人造血液(白色的,不分血型),首次在日本應用於人體單腎臟移植手術,並取得成功。2013年,羅馬尼亞科學家研製出一種人造血液——由水、無機鹽以及一種深海昆蟲體內提取的蚯蚓血紅蛋白合成的材料,可短時間替代血液實現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代謝。同年12月,日本研究人員成功利用幹細胞培育出能夠攜帶氧的紅細胞,在此基礎上有望大量培育用於輸血的紅細胞,幫助醫療系統緩解用血緊張狀況。
  • 人造血液成功誕生!不受任何血型限制!
    最近日本防衛醫科大學突然對外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了一種「人造血液」!重點是,它可以不受任何血型限制!!消息一經披露,迅速刷屏了全球科技界、醫療圈!什麼是人造血?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家喜指出:人造血並不是人體全血,因為人類全血非常複雜,人造全血幾乎是不可能的。
  • 世界首例人造無核紅細胞誕生 獻血有望成為歷史
    世界首例人造無核紅細胞誕生 獻血有望成為歷史 2008年08月22日 14:11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美國科學家近日在學術性期刊《血液》中發表研究報告,宣布成功利用胚胎幹細胞培育出人體無核紅細胞。通過該技術有望滿足全世界的用血需求,意味著有朝一日也許不再需要依靠熱心人士捐獻血液和血製品。   紅細胞是運輸氧、二氧化碳、電解質、葡萄糖、胺基酸等人體新陳代謝品所必須的物質。美國科學家培養出的成熟紅細胞解決了此前人造紅細胞無法傳遞營養物質、無法形成代謝的問題。
  • 未來人造血液可以無限量供應!
    兩組研究人員能夠在實驗室中產生人工血液從而可以無限量提供血液供給之後,對獻血者日益增加的迫切需求可能很快就會得到緩解。這兩項研究都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是將近20年不懈研究和反覆實驗的結果。無限量供血可極大地造福於各種不同類型的血液疾病患者和因為免疫疾病需要定期輸血的人群。
  • 隨型所欲人造血
    國內的人造「萬能血」就要來咯。近日,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王本副教授帶領的團隊合作研製出「通用熊貓血」,並已在小鼠和兔身上初步驗證了效果。王本告訴虎嗅,在對小鼠和家兔進行輸血後,人工改造的熊貓血從抗原遮蔽性到體內循環、載氧能力等方面都有較好表現,具備天然Rh陰性紅細胞的表徵。
  • 日本科學家創造了可能被所有血型使用的人造血
    日本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人工血液」,理論上講,無論其血型如何,都可以將其輸入患者體內。是的,這幾乎與電視節目《真愛如血》的內容相同,只是沒有吸血鬼。這項研究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到目前為止,僅在10隻兔子身上進行了測試,並且取得了成功,未來如果將其應用於人體試驗,這將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突破。 目前,如果您需要輸血,則必須與您的血型或O陰性的「通用供體」相匹配。一種適合所有人的血液替代品將克服各種現存的障礙,從少數族裔的捐贈不足到尋找與罕見血液類型相匹配的障礙。
  • 血液專家:關於獻血輸血與骨髓捐獻 你應該知道這些
    人體內的血液有20-25%貯存在脾、肝、肺、皮膚等"貯血庫"內,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貯血庫",可貯存人體血液總量的20%。當人體血循環需要血液時,脾臟等"貯血庫"會不斷地釋放血液進入血管,參與血循環。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的條件下,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
  • 科學家實現用人體皮膚直接造血
    加拿大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新的造血方法,可將人體皮膚直接轉變為血液。這一醫學突破可能為癌症治療和病人手術過程中的輸血帶來新的血源。
  • 人造血新進展:適合任何血型 稱已在實驗兔身上測試成功
    近日,據外媒報導,日本國防醫學院在血液和細胞治療行業權威機構美國血庫協會旗下雜誌發表論文稱,人造血已在實驗兔上測試成功,並且不同於目前的人類血液,人造血能常溫保存一年以上,輸血時也不用考慮血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