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研製出了人造血液,他們聲稱這種血液可以輸入病人體內,而且不管病人的血型如何。
一組日本專家創造了這種「血液」,其中包括攜帶氧氣的紅細胞和在皮膚被割傷或擦傷時引發凝血的血小板。
當對10隻嚴重失血的兔子進行測試時,其中6隻存活了下來。
科學家們聲稱,這與用真正的血液來處理這些動物所獲得的結果是相似的。
他們相信,他們的發明可以讓受傷的人在現場立即得到治療,從而挽救那些本來會死亡的人。
病人在輸血前通常要去醫院,那裡的醫生會檢查他們的血型。英國的一些空中救護車已經開始運送o型陰性血,這種血被稱為「通用型」,因為在緊急情況下任何人都可以得到o型陰性血。但它也是最稀有的,這意味著供不應求。
這種人造血液是由日本Tokorozawa市國防醫學院的科學家製造的。
他們在《輸血》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研究報告的作者Manabu Kinoshita博士說:「在偏遠的島嶼地區,很難儲存足夠的血液用於輸血。」
「這種人造血液將能夠挽救那些本來無法挽救的人的生命。」
嚴重的損傷會使病人大量出血。
血小板的減少意味著血液凝結的速度不夠快,而紅細胞的減少則會阻礙氧氣到達重要器官。
為了儘快治療這種疾病,醫院不得不儲備大量不同血型的血液。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血液」,其中血小板和紅細胞儲存在液體中稱為脂質體的微囊中。
據報導,它可以在常溫下儲存一年以上。
而人類獻血者供給的血液中的血小板如果預先搖動以防止凝固,只能保存四天。即使儲存在低溫下,紅細胞也會在20天內開始轉變。
當在兔子身上測試人造血液時,沒有像凝血這樣的副作用報告。
目前還不清楚這種人造血液是如何克服病人特定血型的問題的。
血型是由一種叫做抗體和抗原的蛋白質決定的。
抗體存在於液體血漿中,構成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抗原存在於紅細胞表面。
這種人造血液可能沒有抗體或抗原,因此具有「普遍性」。
很少發生輸入錯誤血型的情況。根據UW Health的數據,在美國,每輸入一百萬單位的血液,就會有四次輸入錯誤的血型。
但是,錯誤的後果可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