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人工血液」,理論上講,無論其血型如何,都可以將其輸入患者體內。是的,這幾乎與電視節目《真愛如血》的內容相同,只是沒有吸血鬼。 這項研究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到目前為止,僅在10隻兔子身上進行了測試,並且取得了成功,未來如果將其應用於人體試驗,這將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突破。
目前,如果您需要輸血,則必須與您的血型或O陰性的「通用供體」相匹配。一種適合所有人的血液替代品將克服各種現存的障礙,從少數族裔的捐贈不足到尋找與罕見血液類型相匹配的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 全球每年收集的獻血量為1174億單位,但這還遠遠不夠。
在《輸血》雜誌上發表的報導中,日本的研究人員著手開發一種人造血液替代品,如果人體在手術過程中或創傷後遭受嚴重失血,可以模仿並履行生物血液的功能,主要是氧氣的儲存和運輸。 通常,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蛋白質,它可以將氧氣帶入人體組織,並將二氧化碳返回肺部。作為這種重要蛋白質的替代品,研究小組開發了直徑僅為250納米的「血紅蛋白囊泡」,可以用作氧氣載體。與基於脂質體的止血納米顆粒一起,將其與血漿(血液的淡黃色液體基礎)混合。
研究人員將血液替代物輸注到10隻因肝損傷致死性出血的兔子中。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6個倖存下來,研究表明,這種成功率與生物輸血的成功率差不多,而且沒有動物在研究中經歷過任何「嚴重不良事件」。由於研究人員沒有探索血液的長期安全性,目前尚不清楚該產品是否有可能導致更廣泛的健康問題。同樣,該研究還警告說,他們的發現「可能無法推廣到人類。」值得知道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已經進行了許多嘗試 來建立可靠的血液替代品,但收效甚微。
儘管存在這些局限性,但這項研究仍可以為找到備受追捧的通用人造血液替代品提供另一個重要的墊腳石。除了消除對人類供體的需求外,人造血還可以使輸血變得更加容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目前有42%的捐款來自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口不到世界的16%。
國防醫學院免疫學副教授Manabu Kinoshita說:「在偏遠島嶼等地區,很難為輸血提供足夠的血液。」日本國防醫學雜誌免疫學副教授Manabu Kinoshita告訴日本「人造血將能夠挽救原本無法挽救的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