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樂於獻血的人對血型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那麼o型血是萬能血嗎?血型的種類有好幾種,那麼血型的分類是怎樣的呢?獻血是有一定的好處的,那麼經常獻血有什麼好處?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o型血是萬能血嗎
有人說。O型的人是「全能供血者」,以為他們的血液能夠輸給其他任何ABO血型的人。這種說法是不足取的。儘管O型的紅細胞上沒有A和B凝聚原,不會被受血者的血漿凝聚,然而O型人的血漿中的抗A和抗B凝聚素能與其它血型受血者的紅細胞發作凝聚反應。當輸入的血量較大時,供血者血漿中的凝聚素未被受血者的血漿滿足稀釋時,受血者的紅細胞會被廣泛凝聚。此外,也有把AB血型的人稱為「全能受血者」,這種說法相同也是不可取的。
輸血是一個多環節的過程,每個環節上的失誤都可能造成嚴重事故。因此,進行輸血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輸血原則,密切注意觀察;而且只在確實需要時才進行輸血,決不可盲目濫用。
血型的分類
ABO血型系統
人類的血液內有以下的抗原、抗體,組成不同的血型
A型血的人紅細胞表面有A型抗原;他們的血清中會產生對抗B型抗原的抗體。一個血型為A型的人只可接受A型或O型的血液。
B型血的人跟A型血的人相反,他們紅細胞表面有B型抗原;血清中會產生對抗A型抗原的抗體。血型為B型的人亦只可接受B型或O型的血液。
AB型血的人的紅細胞外表同時有A型及B型抗原。他們的血清不會發生對立A型或B型抗原的抗體。因而,若在受血前有將送血者血液中的抗體別離的話,AB型血的人是「全適受血者」。但是,他們只可捐血予相同血型的人。
O型血的人紅細胞表面A或B型抗原都沒有。他們的血清對兩種抗原都會產生抗體。因此,若在受血前有將送血者血液中的抗體分離的話,O型血的人是「全適捐血者」。然而,他們只可接受來自同樣血型的血,例如,O型的人只能接受O型的血。
基本上,O型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血型。但在某些地方,如挪威、日本,A型血型的人較多。A型抗原一般比B型抗原較常見。AB型血型因為要同時有A及B抗原,故此亦是ABO血型中最少的。ABO血型分布跟地區及種族有關。
人類為何會對未接觸過的抗原產生抗體的原因未知。一般相信可能是與某些細菌的抗原跟A及B型的糖蛋白相似有關。
Rh血型系統
發現恆河猴和大都人體內的紅細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質。故而命名的。但凡人體血液紅細胞上有Rh抗原(又稱D抗原)的,稱為Rh陰性。這樣就使已發現的紅細胞A、B、O及AB四種首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別一分為二地被劃分為Rh陽性和陰性兩種。跟著對Rh血型的不斷研討,以為Rh血型體系可能是紅細胞血型中最為雜亂的一個血型系。Rh血型的發現,對愈加科學地輔導輸血工作和進一步進步新生兒溶血病的試驗確診和保護母嬰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效果。依據有關材料介紹,Rh陽性血型在我國漢族及大大都民族人中約佔99.7%,單個少數民族約為90%。
亞孟買血型系統
在臺灣每10000人就有一人有此血型,讓B型血型表現像O型血型,但和孟買血型不同的是他們可以接受一般人的血。
米田堡血型系統
米田堡(Miltenburger)血型系統(未進入國際標準血型)在白人中是稀有血型,但在東南亞一帶是很常見的血型。在臺灣此血型佔了7.3%。阿美族有米田堡血型的比例更高達88.4%。與ABO型輸血可能會產生輸血反應,是臺灣ABO型之外最該受到重視的血型。
Hh/孟買血型系統
血型屬於罕見的孟買表現型的人,因為紅細胞上沒有H蛋白物質,所以沒有A或B抗原。但他們的血清會產生對抗H物質的抗體,而H物質是孟買表現型以外,所有血型的紅細胞都有的。故此,孟買表現型的人只可接受相同血型的血。
由於孟買型血型非常罕有,而他們又不能接受其他血型,因此急需輸血的孟買型血型人很可能找不到捐血者。
表現血型為O型的人,有可能其實是孟買血型。他們本來從第九對染色體遺傳到的A,B,O或AB其中一種ABO血型,但表現出來卻是沒有A或B抗原,就像是O型。這是因為他們在另一個基因:第十九對染色體上的H基因內遺傳了的一對隱性的等位基因(hh),因而不會產生H蛋白。而當沒有H蛋白,則A或B抗原都不能出現。
孟買型血型寫作Oh。雖然被寫作成O,這其實不是真正的O型的一種。最初1952年在孟買發現這種血型時,是因為並非A,B或AB 型,才在檢測時被誤以為是O型。在孟買型最多的孟買,這類血型的出現頻率才約為一萬分之一。華人出現孟買型的機會更少。
P型
P型血液缺乏對抗PP1P的抗體,是種非常罕見血型,全球人口盛行率小於0.001%,除日本、瑞典外,其它國家只有個案報告。
其他血型
另外還有Langereis血型和Junior血型。迄今發現有超過5萬日本人的血型是Junior陰性,導致這兩種血型的血紅蛋白為分別為ABCB6和ABCG2。
獻血有什麼好處
1、獻血對心腦管系統有良好的遠期影響
人們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體力活動的減少,體內積存了越來越多的脂肪,並長期處於較高的水平,俗稱「血稠」。「血稠」的結果就是脂肪一層層的附著在血管壁上,最後形成動脈硬化,血管彈性降低,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而經常獻血,減少了體內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過正常的飲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釋,血脂就會隨著下降。
堅持適量獻血可減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減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鐵和蛋白,還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體輕鬆、頭腦清醒。能有效降低動脈硬化、血栓和腦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可預防、緩解高粘血症
科學家們運用血液流變學與血液動力學對血液與獻血的關係作了研究,發現堅持長期適量獻血,特別是單獻紅細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顯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腦血流量提高,從而達到緩解或預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體輕鬆、頭腦清醒、精力充沛。
3、男子獻血可減少癌症的發生率
體內鐵元素含量過低易患缺鐵貧血及行動遲緩,過高則適得其反。人體內的鐵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機率就提高,適量獻血可以預防癌症。該文還提到,女性因月經周期失血損失了一定量的鐵質,故未發現女性的鐵含量與癌症發生有明顯關係。
4、可促進、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緒可通過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溝通大腦及其他組織與器官,使其處於良好的狀態,有益於人體免疫力的增強、抵抗力的提高。而獻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同時,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淨化,心靈得到慰藉,工作與生活更加充實。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實際上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這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
5、經常獻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為自胎兒出生後,骨髓就成為主要的造血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逐漸下降。獻血後,由於血細胞數量減少,對骨髓產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血細胞釋放,並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的生成,經常按規定期限獻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總結:通過上文小編的介紹,相信大家對o型血是萬能血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全面的,具體的原因小編在文章開頭已經介紹過。獻血可以可預防、緩解高粘血症、可促進、改善心理健康等,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去正規的地方獻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