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火了!南京出現世界首例「萬能血」,已被基因庫收錄

2021-01-15 騰訊網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血液都是有型號的,不過測血型是需要專門測試的,或者是出生的時候,就被記錄了,因此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血型是什麼,當然如果是去無償獻血其實也能知道自己的血型。

大部分人的血型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也有一些人的血型會很特殊,比如說熊貓血,但是也有一些人的血型甚至比熊貓血還要特殊。中國又火了!南京出現世界首例「萬能血」,已被基因庫收錄。

在南京有一個人在檢查身體的時候,就被發現是A亞型血,到現在世界上也僅僅是發現這一個,經過研究發現這種血型是可以給任何血型的人輸血的,當然僅僅只是少量的,這其實跟o型血的作用是差不多的,不過這種血型還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

那就是不能接受其他的血型,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隱患,畢竟萬一出現意外,當然沒有人會希望看到這種情況,但是世界上意外總是非常的多,而到時候就會面臨無血可輸的問題,針對她的情況,其實也有開始展開研究。

如何去避免這個情況的發生,同時因為這種血型的特殊性,如今已經被收集到了基因庫中,對於這個血型的研究還在繼續,因為關於這個血型誕生的原因,其實還沒有找到,當然這種更多的是科研人員的工作了。

而對於這個女生來說,其實還是很幸運的,提前就發現了這個血型,能夠提前進行準備和預防,因為如果是在事故中再發現的話,那麼麻煩就大了,在血型方面其實普通一點也是比較好的,因為特殊所面臨的問題也會比較多。其實人類身體裡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即便我們自己就是人類。

相關焦點

  • 英國科學家:世界首例「萬能血」出現在中國南京,已被基因庫收錄
    現代科技發展到今天已經達到了我們的常人所無法想像的地步了,科學家對自己人類自己也有了很大的了解,我們都知道,血型是我們基因遺傳的一部分,因此一直以來,這也是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竭盡全力去研究的重要方向。英國科學家:世界首例「萬能血」出現在中國南京,已被基因庫收錄!目前這種血型全世界只有一例,在中國的江蘇南京。這種血型有多稀有,七十多億人當中只有他一個人擁有,更為關鍵的是,這還是一種萬能血,是真正意義上的萬能血,因為它可以給任何一種血型的人輸血,它被科學家稱為「A亞型血」,但是它只能接受同種類型的輸血,因此它的擁有者也是需要定期存血在醫院的血庫裡。
  • 英國科學家:世界首例「萬能血」出現在中國南京,已被基因庫收錄
    現代科技發展到今天已經達到了我們的常人所無法想像的地步了,科學家對自己人類自己也有了很大的了解,我們都知道,血型是我們基因遺傳的一部分,因此一直以來,這也是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竭盡全力去研究的重要方向英國科學家:世界首例「萬能血」出現在中國南京,已被基因庫收錄!目前這種血型全世界只有一例,在中國的江蘇南京。
  • 美媒:中國又出大事,南京出現世界首例「萬能血」,意味著什麼?
    不過除了這些常見的血型,還有一些比較稀有的「熊貓血」,這類人的血型是非常少見的,在全世界範圍內可能都是一個很小的群體,最多可能也就只有幾十萬上百萬的樣子,之前美媒就報導過,在中國的南京,出現了一種比熊貓血還珍貴的血型,全球目前僅發現一列,這種血型的出現,是否意味著什麼呢?
  • 美國人: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出現了世界首例「熊貓血」!
    大家都知道我們常見的血型,有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等等,這些都是大家比較常見的學習,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世界上存在一些極其稀少的血型呢?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嫉妒稀有的「熊貓血」。這種血型在中國出現了,連美國人都感嘆道: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出現了世界首例「熊貓血」,這種萬能血由於極度稀有,所以被稱為熊貓血。
  • 南京發現稀有血型,已被國際基因收錄,專家:不是好事
    我們總是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其實這句話不僅能夠形容各種奇葩事物身上,還能夠對應到人體身上,其實在人類研究世界乃至未知宇宙這麼多年來,最為複雜的還是人類自身,地球上產出生命已經就是個奇蹟了,而還有人類這種高智商的生物更是奇蹟。
  • 世界最罕見的血型在中國現世,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全球僅此1例
    A3亞型血,一種極其特殊的血型,在世界稀有血型中排名第一,其次是Rh陰性血型(熊貓血)、P血型和RHNULL血型。這種血型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某種基因突變產生的,目前全世界只有這位準媽媽是A3亞型血,她的血液已經被國際基因庫收錄並公布。
  • 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系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 世界罕見的血型在我國出現,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
    世界罕見的血型在我國出現,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體內的血液也被分為了不同的類型,往往進行輸血的時候,必須要尋找相同類型的血液才行,而比較常見的血型就是ABO血型系統,而這樣的分類,主要也是根據血液當中的紅細胞膜上面的同種異型抗原關係進行的分類組合,而也正是紅細胞上面的抗原決定簇決定了同種異型免疫應答,當然,也會引起異種免疫應答。
  • 中國完成世界首例基於iPSC幹細胞的終末心衰治療
    中國網訊 日前,Nature新聞報導的一則消息——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來源心臟細胞,治療慢性終末心力衰竭的成功案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報導稱,兩位接受心臟細胞治療的慢性終末心衰患者,在完成為期一年的臨床隨訪觀察後,近日康復出院。此案例證明,中國已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基於iPSC幹細胞的終末心衰治療。
  • 參考快訊:香港出現世界首例二次感染病例 兩次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
    香港大學研究發現,該男子是全球首例康復後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據報導,這名男子今年3月曾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當時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經治療後於4月中旬出院;他8月經英國到西班牙旅遊,15日抵港後再次確診,但這次沒有症狀,並在接受治療後於8月21日出院。
  • 人造血:萬能血?是真是假!
    嚴坤平說,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獻血率明顯偏低,目前缺血大致在6000-9000噸之間,這樣就導致在很多地方頻繁出現「血荒」;另外,由於血液存儲時間短,一般都不超過42天,否則就成了廢血,無法長期儲備。在發生重大災難、重大安全事故時,會集中出現需要大量的血液,此時更是面臨無血可用。此外,國防戰備也需要大量的血液。
  • 中國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初具規模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一日電據國家海洋局消息,中國海洋藥源庫構建工作第一階段進展順利,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已初具規模,日前進行了驗收。  國家科技部於一九九九年開始全面收集和篩選海洋藥源生物,按國際標準鑑定和分類,建種質庫和標本庫。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開展,已證實有中國手術小組參加!
    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小組的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維羅(Sergio Canavero)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體換頭手術已經被他在中國成功實施。塞爾吉·卡納維羅(Sergio Canavero)在新聞發布會上稱「來自中國的任曉平教授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的進行,報告將在幾天後公布。」如果真的能成功實施人體換頭手術,這將改變人類的未來。換頭手術非常複雜,需要一百個醫生,估計需36小時才能完成,成本達750萬英鎊,事後還要注射大量藥物抑制免疫力,以免出現排斥反應。
  • 世界最大綜合基因庫 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運行
    專家介紹,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除了「幹庫」(即基因、蛋白、分子、影像等多組學生物信息資料庫)、「溼庫」(多樣性生物樣本和物種遺傳資源庫)之外,國家基因庫還引入了「活庫」,即生物活體庫,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微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等。
  • 全球最大: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歷時5年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一年有5PB的數據量,相當於是1000萬個孕婦產前診斷的數據。如今,國家基因庫已實現對基因信息數據總量達65PB的訪問支持。在9月22日正式營業前,國家基因庫已實現對基因信息數據60PB的訪問支持,正式運營當天有5PB的數據正式對外發布,提供數據檢索和查詢功能。
  • 中國南海發現世界首例碳酸鹽質巖漿
    1月23日,國際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以長篇論文(Articles)形式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良(第一/通訊作者)的論文:Evolution of carbonated melt to alkali basalt in the South China Sea,報導了在中國南海發現世界首例碳酸鹽質巖漿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一年有5PB的數據量,相當於是1000萬個孕婦產前診斷的數據。如今,國家基因庫已實現對基因信息數據總量達65PB的訪問支持。在9月22日正式營業前,國家基因庫已實現對基因信息數據60PB的訪問支持,正式運營當天有5PB的數據正式對外發布,提供數據檢索和查詢功能。記者也注意到,國際基因庫的官網在9月22日當天也已煥然一新,首頁就是資料庫檢所查詢的頁面。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2016年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 史上最罕見血型出現在中國,世界僅此一例,如今被國際基因庫收錄
    經過漫長的研究與思考,蘭德斯坦納終於發現人類有幾種不同的血型,分別是A、B、O三種,而他的這一理論出來後,震驚世界,他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獎。而到了1902年,他的學生擴大了他的實驗,於是發現了第四種血型——AB型。
  • 我國江蘇出現最罕見血型,世界僅此一例,現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
    他們兩個的基因也是不同的,就是這個原因給我們帶來一個多彩的世界。基因也是會突變的,在你的一生當中,基因突變的次數數不勝數,但是這些突變的基因有大概率是不能改變你的生理構造的。有合適的血液為他輸入,將會直接拯救這個人的生命,不過在江蘇出現了讓人驚訝的一幕,在江蘇發現了一個非常稀有的血型,稀有到什麼程度,全世界僅有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