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形如梯田的建築,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綜合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
這個面朝大海,三面環山的建築非常具有標誌性,每一層建築都倚著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有山體結構的支撐,與自然融為一體。目前,這個基因庫完成了一期建設,還將有二期、三期工程。
深圳國家基因庫(完全完工模擬圖)
據央廣網9月22日報導,當日,這個基因庫正式啟動運行。專家介紹,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除了「幹庫」(即基因、蛋白、分子、影像等多組學生物信息資料庫)、「溼庫」(多樣性生物樣本和物種遺傳資源庫)之外,國家基因庫還引入了「活庫」,即生物活體庫,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微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等。
深圳國家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主任:基因資源已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
據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介紹,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從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實現大資源、大數據、大科學、大產業的整合與應用,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梅永紅說,「基因庫是生命科學的『國庫』,比銀行的金庫還要寶貴。農耕時代的核心資源是耕地,工業時代是能源,而生命科學時代則是基因。基因資源目前已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如精準醫學很大程度上依賴對基因解讀的結果。未來精準醫學方面的發展和競爭,一定程度上是基因資源的獲得與解析。
在國家基因庫建成前,我國每年產出的大量基因數據都存在國際三大資料庫——NCBI、EBI、DDBJ中,在基因數據已成為戰略資源的現在,國內不能保存我國獨特的基因數據,這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梅永紅,男,漢族,湖北黃梅人,1965年9月生,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農學專業畢業,先後在農業部、國家科委、科技部工作,後任濟寧市委副書記、市長。2015年9月,他辭去濟寧市長職務,成為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資料圖:國家基因庫主任梅永紅
目前已世界最大,但大不是目標
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表示,國家基因庫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目前一期已建成,綜合能力已是世界第一,包括可訪問數據量和數據存儲能力是世界第一,可訪問樣本量和樣本存儲能力也是世界第一。
徐訊表示,「大並不是基因庫的目標,我們看重的是真正將資源用起來,不僅促進科研,也要促進產業轉化。」國家基因庫希望通過大平臺的力量,匯聚更多科學家、企業界人士共同參與基因科學的研究與開發。
目前,國家基因庫已存儲眾多生物資源樣本,一些樣本正在陸續從原來分散儲存的地點前往基因庫,目前存儲總量達1000萬份。
華大基因自主研發的BGI-Seq500基因測序儀
除了實體樣本,國家基因庫的另一寶貴資源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數據。基因庫三樓擺放著華大基因自主研發的150臺BGI-Seq500基因測序儀,以及一臺造價2000萬美元的Revolocity超級測序儀。徐訊說,這些價值數億元的設備,未來將每天產生大量的數據,通過四樓的數據中心以及與基因庫合作的雲平臺,面向全球的科研機構、企業。
深圳國家基因庫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但它與另外三個資料庫以保存數據為主要功能不同,不僅源源不斷地產生數據,而且更加注重對於數據的研發、利用。
徐訊說「我們希望打造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生物信息數據中心,像是生命健康數據領域的谷歌。」國家基因庫已實現對基因信息數據總量達60PB(1PB=1024TB,觀察者網注)的訪問支持。就在22日正式運行當天,就有5PB的數據正式對外發布,提供數據檢索和查詢功能。
國家基因資料庫查詢主頁
為何建在深圳大鵬?
據國家基因庫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因庫選址主要考慮三個因素。
一是方便利用臨近的LNG(液化天然氣)碼頭氣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冷能,用於冷卻樣品,節能環保;
二是國家基因庫的主體建築是倚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的,每一層都相當於是第一層,都有山體結構的支撐,穩固性非常好,可以擺放大型設備。
三是深圳正在全 力推進「東進戰略」,將在深圳東部的大鵬半島規劃建設國際生物谷,並將其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基因庫是大鵬新區的重要產業基礎設施, 有助於生物產業提升創新能力。
基因庫主體建築倚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穩固性好
(觀察者網綜合央廣網、《證券時報》、《南方日報》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