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2020-12-06 成典網絡24h團

歷時5年的建設,2016年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在基因測序和基因育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基因庫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1.6萬平方米。其中,一期面積為4.75萬平方米。2011年,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

深圳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曾對媒體表示,國家基因庫選址深圳主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方便利用臨近的LNG(液化天然氣)碼頭氣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冷能,用於冷卻樣品,節能環保;二是國家基因庫的主體建築是倚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的,每一層都相當於是第一層,都有山體結構的支撐,穩固性好,可擺放大型設備;三是深圳正在全力推進「東進戰略」,將在深圳東部的大鵬半島規劃建設國際生物谷,並將其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基因庫是大鵬新區的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有助於生物產業提升創新能力。

官網資料顯示,深圳國家基因庫初步建成「三庫兩平臺」的結構業務和功能,「三庫」由生物資源樣本庫、生物信息資料庫和生物活體庫組成,「兩平臺」為數位化平臺、合成與編輯平臺。國家基因庫搭建起基因資源挖掘的基礎性支撐及公共服務平臺,以具備對海量生物資源的存、讀、懂、寫、用能力為基礎,構建起檢測、管理、認證、基礎應用體系,促進基因組學在精準健康、精準農業、海洋開發、微生物應用等方面的前沿探索與產業轉化,催生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

深圳國家基因庫是繼NCBI(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EMBL-E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DDBJ(日本DNA資料庫)全球三大國家級基因庫後的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但它與另外三個資料庫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稱,與其他三大國家資料庫以保存數據為主要功能不同的是,深圳國家資料庫不僅有數位化平臺積累別人產生的數據,還可以保存樣品等,是一個綜合的資料庫。深圳國家資料庫不僅源源不斷地產生數據,而且更加注重對於數據的研發、利用,用於產業發展。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

同時,深圳國家基因庫還與NCBI(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EMBL-E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DDBJ(日本DNA資料庫)國際知名的資料庫、樣本庫開展數據交換與資源共享共享,與末日種子庫、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史密斯森尼學會等形成全球聯盟體系。

-位於觀音山腳下的國家基因庫-

基因技術與人類 生活息息相關

在人類資源方面,基因庫主要保存血液樣本、組織樣本、細胞系、細胞和尿液等,將為重大疾病的前瞻性研究提供樣本資源支撐,為疾病診斷與預測及個性化醫療等奠定基礎。

在動物資源方面,基因庫主要保存珍稀動物及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動物組織、細胞等。

此外,國家基因庫除了存儲人類資源、動物資源以外,還存儲植物資源、海洋資源和微生物資源。這些都可以為日後的研究工作收集大量的信息。

國家基因庫一年有5PB的數據量,相當於是1000萬個孕婦產前診斷的數據。如今,國家基因庫已實現對基因信息數據總量達65PB的訪問支持。在9月22日正式營業前,國家基因庫已實現對基因信息數據60PB的訪問支持,正式運營當天有5PB的數據正式對外發布,提供數據檢索和查詢功能。記者也注意到,國際基因庫的官網在9月22日當天也已煥然一新,首頁就是資料庫檢所查詢的頁面。

如果以一部電影500MB計算,65PB(1TB=1024GB,1PB=1024TB)相當於1.28億部電影,一個人一天看一部電影需要38萬年才能看完。

徐訊稱,基因技術看似高大上,大家以為會很少和自己有關,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無形中接觸到了很多基因技術。

比如,罕見病診斷治療方面,可以從基因數據上實現集中管理和追本溯源。比如國家正在腸道的精準醫療就是建立在對人和跟人相關的外源性生物物種認知的基礎上,要通過基因測序來了解遺傳規律、醫學範式,這時能否擁有更多基因資源、能否掌握更多遺傳規律就非常關鍵,未來精準醫學的發展和競爭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具有的基因資源以及認知基因資源的能力。再比如,中國現在的出生缺陷發生率大概為5.6%,怎麼預防出生缺陷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做產前檢測、孕前監測也都是通過基因的方法來排除的。同時,最近網上炒得比較火的基因編輯,如果沒有「讀懂」基因,那麼基因編輯技術也就沒辦法進一步發展,而「讀懂」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個強大的基因庫。此外,在農業育種方面,基因庫也大有作為。比如,袁隆平的超級水稻就是選擇合適的基因組進行的組合。

徐訊曾對媒體表示,期待1期建成後,綜合能力世界第一,包括可訪問數據量和數據存儲能力是世界第一,可訪問樣本量和樣本存儲能力也是世界第一。

對於擁有國家基因庫的重要性,梅永紅曾對南方日報稱,在農業時代,一個國家擁有的耕地越多優勢越大;在工業時代,擁有的石油、礦產等能源越多優勢越大;而在生命時代,擁有更多的基因資源同時能對基因資源進行認知和利用,則意味著更大的優勢。

梅永紅稱,希望搭建起基因資源挖掘的基礎性支撐平臺,形成『生命密碼』的存、讀、懂、寫、用能力於一體,聚焦生物醫藥、生物農業、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等領域,極大地縮短基礎科研到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周期。」梅永紅說,國家基因庫不僅要獲得更多基因資源,對基因資源進行數位化、研發利用,還要與國內外機構開展合作,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

據了解,國家基因庫已與國外多個國家級自然歷史博物館、挪威世界末日種子庫等機構建立合作,正式運營以後,也將與國際DNA資料庫三方組織一樣開放數據共享平臺。

公共性與商業性是否衝突

不過,針對公共性和商業性的問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基因庫相對來說是偏公共性的事。目前國外的前三家國家級的基因庫以及生物樣本庫都是由政府成立相關機構來獨立運營的,而深圳基因庫是由具有商業性質的企業運營。該人士還稱,其實中國對於基因庫和生物樣本的保存很早就有所重視,而且國內很多家科研院所和相關機構也已有了相當多關於基因的數據,而這些機構中很多並不願意將數據提供給基因庫。同時,國家基因庫將以怎樣的模式運營目前還不並不是很清楚。

而對於公共性與商業性的界限,徐訊此前曾對媒體表示:「國家基因庫是完全獨立的,雖然由華大團隊建設和管理,但與我們的商業版塊是物理隔離的。基因庫會提供對外公共服務統一的政策和規則,產業機構包括華大都必須按照規則使用這個公共平臺。」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2016年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在基因測序和基因育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全球最大: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歷時5年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位於觀音山腳下的國家基因庫國家基因庫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1.6萬平方米,其中一期面積為4.75萬平方米。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對外運營:系世界最大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  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1.6萬平方米。其中,一期面積為4.75萬平方米。2011年,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
  • 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系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將成全球最大生命信息平臺
    國家基因庫。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1.6萬平方米。其中,一期面積為4.75萬平方米。2011年,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
  • 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22日,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的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運營,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該基因庫於5年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這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央廣網深圳9月22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劉旭林)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9月22日開始正式運營。這個依託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的國家級基因庫,目前已存儲多種生物資源樣本超過1000萬份。  中國的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裡面建有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
  • 世界最大綜合基因庫 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運行
    9月22日報導,當日,這個基因庫正式啟動運行。 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表示,國家基因庫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目前一期已建成,綜合能力已是世界第一,包括可訪問數據量和數據存儲能力是世界第一,可訪問樣本量和樣本存儲能力也是世界第一。
  • 國家基因庫投入運營:全球最大,採用阿里雲技術
    9月22日,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的中國首個、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正式投入運營。國家基因庫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1期建成後,綜合能力世界第一。這裡既有保存動植物、微生物和人類組織細胞等樣本的「溼庫」,也有匯集各種生物信息的「幹庫」——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私人「基因銀行」進行時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國家基因庫將於9月22號正式運營,這將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同時也是目前為止的唯一一個。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
  • 國家基因庫正式運營 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資料庫
    大公網9月22日訊(記者古寧)深圳國家基因庫22日正式開始運營。這是繼NCBI(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DDBJ(日本基因資料庫)和E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資料庫。
  • 深圳國家基因庫成為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的中國首個正式授權...
    央廣網深圳3月16日消息(記者孫松濤 鄭柱子)3月16日,深圳國家基因庫(以下簡稱為國家基因庫)與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達成戰略性合作。國家基因庫生命大數據平臺(CNGBdb)成為GISAID的中國首個正式授權平臺。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開業運營,打造國民「生命銀行」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北京】9月22日報導(文/竹子)今天,位於深圳市的國家基因庫正式運營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更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由華大基因承建運營。我國基因庫承建較晚,5年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
  • 首個國家基因庫今日開幕 全球最大、寶貴勝金庫
    在深圳東南部大鵬新區下沙片區禾塘仔地塊,有一座像哈尼梯田的建築,這就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基因庫。今日(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開幕。這是全球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外的第四大基因庫,也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
  • 國家基因庫為什麼會選擇華大基因來承建和運營?
    經過5年建設,2016年9月22日,總部位於深圳的中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投入運行。這是繼美國的NCBI,日本DDBJ和歐洲EBI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中國國家基因庫要解決什麼問題?未來如何運營?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可期: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完好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真實復活……  通向這樣的未來,需要一些堅實的「磚石」——生物樣本和數據。
  • 深圳國家基因庫成為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的中國首個...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妮】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 宣布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徵。3月16日,深圳國家基因庫(以下簡稱為國家基因庫)與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達成戰略性合作。國家基因庫生命大數據平臺(CNGBdb)成為GISAID的中國首個正式授權平臺。
  • 揭秘國家基因庫
    /社會  2016年9月22日,總部位於深圳大鵬的國家基因庫正式投入運行。這是我國首個且唯一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它的發展不僅讓我們了解世界萬物的過去,還將影響我們的未來。目前,基因「諾亞方舟」已正式啟航  文|《小康》記者 劉建華深圳報導  2016年9月22日,位於深圳的國家基因庫正式啟用。
  • 國家基因庫正式運營 已消失物種未來或可復活(圖)
    國家基因庫外景。廣州日報軒慧攝各種生物標本。廣州日報軒慧攝  廣州日報深圳訊 (記者鮑文娟)國家基因庫將於今日正式運營,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也是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在昨日的運營儀式上,「基因組合成2020計劃」等多個新項目啟動,對於DNA的理解從數據觀察到人造模仿,將讓人們對生命本質有更深理解。  「國家基因庫是一項生命科學時代的最基礎設施。」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這樣描述國家基因庫運營的意義,「基因庫的意義應放在更長遠的時間軸來理解,……地球進化幾十億年才有了生命。整個宇宙100多億年的進化集聚在基因裡。保存這些基因並進行研究是件了不起的事。」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一圖讀懂國家基因庫是幹什麼的
    今天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開始運營,其也被稱為是中國的生命「諾亞方舟」。  據介紹,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  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