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國家基因庫今日開幕 全球最大、寶貴勝金庫

2020-12-06 第一財經

在深圳東南部大鵬新區下沙片區禾塘仔地塊,有一座像哈尼梯田的建築,這就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基因庫。今日(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開幕。

這是全球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外的第四大基因庫,也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

2011年1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批覆同意深圳市依託華大基因研究院建設深圳國家基因庫。五年中,也曾有一些質疑的聲音出現,國家基因庫能建起來嗎?五年後,事實給出了答案。

首期工程華大基因配套3.6億元

不同於往日的平靜,國家基因庫開門迎客的當日,來自政界、產業界以及國內外媒體界的人士聚集於此。

國家基因庫所在的大鵬新區被深圳市政府規劃為「生態島、生物島、生命島」,也被稱為深圳最後的「桃花源」。正在規劃中的深圳國際生物谷也位於大鵬,未來全球知名的生物產業公司或將落子於此。

國家基因庫之所以選擇在大鵬半島,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對記者說,還有一個考慮,因為山後面是液化天然氣(LNG)碼頭,液化天然氣從液態到氣態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冷能。如果冷能直接釋放到海裡將導致海洋溫度的改變,引起生態系統變化,但是輸送到國家基因庫用於冷卻樣本,每年能節約三分之二的電費。

在即將到來的生命時代,國家基因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梅永紅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基因庫是真正的國庫,比銀行的金庫還要寶貴。在農業時代,擁有更多的耕地,就意味著擁有了優勢;在工業時代,擁有更多的能源,你也具有了相應的優勢;在生命時代,擁有更多的基因資源,並對這些資源進行認知和利用,你在這樣一個新時代就擁有了自己的優勢。

此前,全球有三大基因庫,美國、歐洲、日本三大資料庫,我國每年產出的大量基因數據都存在國際大三資料庫中,在基因數據已成為戰略資源的現在,國內不能保存我國獨特的基因數據,這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為了存儲、管理、利用好我國的遺傳資源,也為國內生物技術和生命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平臺,2011年1月,國家四部委批覆同意深圳市依託華大基因研究院建設深圳國家基因庫。

建設和經營國家基因庫的重任為何會落在華大基因身上?梅永紅坦承,他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

在梅永紅看來,有幾個原因:第一,華大基因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發機構,建國家基因庫並不僅僅是收集和保存基因資源,更要得到應用和數位化的過程,華大在解讀基因方面是全球領先的。第二,華大基因1999年創立以來,通過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到今天,已經成為全球擁有基因數據量最大的機構,產出的人類基因組數據一度佔到全球的47%,產量超過70%的全球農業基因組數據。華大所獲得的這些數據對國家基因庫特別是資料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源。第三,華大基因作為一個民辦官助的新型研究機構,在利用這個資源方面比體制內的機構具有更好的條件。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家基因庫分兩期建設,即將開幕的是一期,工程投資7.8億元,華大投入了3.6億元。建築面積4.75萬平方米,目前基因信息數據總量達60PB,生物樣本存儲能力1000萬份。

目前已建成20PB數據的可訪問能力,20PB是什麼概念,以一步電影約500MB計算,相當於四千萬部電影,一個人一天看一部電影,至少需要10萬年才能看完。

徐迅介紹,國家基因庫一期的目標存儲規模是3000萬份樣本,國家基因庫的二期也準備動工,打算在對面山裡打一個隧道用於儲存樣本,把儲存能力提高到三億。前期做了很多調研,認為這種方式最有價值,比如挪威的末日種子庫建設在挪威永凍土的山洞裡,基本不需要外來的能量就能保持低溫0--4攝氏度。

在運行機制上,國家基因庫成立了理事會,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衛計委四部委牽頭,深圳市政府共同參與,理事會將制定平臺建設、運營的規則機制。

梅永紅表示,目前,國家基因庫的屬性還沒有明確,到底是事業單位還是非盈利機構,但是它所獲得的收益一定是支撐國家基因庫自身的發展。

基因資源決定未來競爭

國家基因庫的主要功能是「三庫兩平臺」,三庫由生物信息資料庫、生物樣本資源庫和生物活體庫組成,兩平臺為數位化平臺及合成與基因編輯平臺。

徐迅表示,與其他三個資料庫不同的是,他們只是資料庫,沒有樣品保存功能。相比之下,國家基因庫還有樣品庫和活體庫,目前全球沒有這麼大規模的綜合性資料庫。

國家基因庫的三樓擺放著華大基因自主研發的150臺BGI-Seq500基因測序儀,以及一臺造價2000萬美元的Revolocity超級測序儀,全球共有六臺超級測序儀,其中兩臺在中國。未來,這些測序儀將發揮重要作用將收集的標本變為基因數據。

眾所周知,目前,個人基因組的測序成本相比之前已經大幅下降,在1000美元左右,但市場期待能在未來五年內降至1000元人民幣。高成本的原因主要在於測序儀和試劑等耗材的上遊控制權還掌握在美國大公司如illumina、life等手中,華大基因在2012年收購了美國測序儀公司CG,開始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測序儀,而國家基因庫中的150臺華大自主研發的測序儀可以說,代表的是中國在基因產業上遊競爭的實力。

籌建國家基因庫的五年也是華大基因的飛速發展期。目前,華大基因擁有四個商業版塊和一個創投平臺:華大農業主攻基因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華大智造主要從事體外診斷試劑、測序儀等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華大股份負責科技服務和醫學檢測;新成立的華大司法提供司法鑑定等服務;藍色彩虹則負責基因領域的創投孵化。華大股份由華大醫學和華大科技合併成立,去年年底,已經IPO衝刺創業板。另外還有四個非營利機構:華大基因研究院、華大學院、GigaScience雜誌以及國家基因庫。

穿過四樓的數據中心以及基因庫合作的雲平臺,就到了五樓的樣本庫。

目前,這裡保存的更多是組織、血液、尿液等樣本。據徐迅介紹,國家基因庫有四種保存溫度,動植物標本、石蠟切片等在常溫下保存;唾液、脫落細胞需要保存在4攝氏度環境中;幹血片、種子、DNA需在零下20攝氏度的環境中保存;微生物、血漿/清、蛋白、DNA、RNA等保存溫度要達到零下80攝氏度。而細胞和組織,需要在零下200攝氏度的液氮或氣相液氮環境中保存。

第一批入庫的樣本以疾病和物種多樣性為主。徐迅介紹了三個和疾病相關資料庫。第一個是罕見病資料庫,華大基因檢測的將近3000個罕見病家庭,新發現了400中罕見病基因。他表示,基因庫的數據公開之後,訪問最多的將是藥物和疾病的研究機構。

第二個是癌症資料庫。目前國際癌症組織所有的數據信息也存於國家基因庫,開業之後這裡將提供全球的癌症數據,這對於未來癌症的診斷和治療有重大意義,這也將是未來訪問最頻繁的一個資料庫。

第三是大規模人群隊列的資料庫。徐迅表示,因為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人群基因北京不同,這意味著疾病發病情況也不同,用藥情況會有差別,所以這種區域性的隊列數據不管是對技術科研還是應用來講,都有很大意義。

梅永紅表示,未來精準醫學的發展和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具有的基因資源,以及認知基因資源的能力。

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國家基因庫副主任、華大基因研究院的副院長張國捷闡釋了國家基因庫更「迷人」的意義。

張國捷表示,地球面臨可以稱之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過去有五次生物大滅絕是由天災引起的,但這次主要由人類大規模的屠殺和隨便的攜帶引起的。

張國捷說,華大擁有的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將全世界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動物保護區或者海洋研究基地基因資源完全收集起來,同時在基礎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全世界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做系統科學、病毒生物學等都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產生各種各樣的數據,形成各種規律,為我國或國際上制定政策提供指導意義。

未來,可能在國家基因庫裡有可能看到不僅僅是物種的標本,而是它的基因遺傳信息,以數據的方式保存在雲端,產生更大的價值。

相關焦點

  • 國家基因庫投入運營:全球最大,採用阿里雲技術
    9月22日,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的中國首個、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正式投入運營。國家基因庫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1期建成後,綜合能力世界第一。這裡既有保存動植物、微生物和人類組織細胞等樣本的「溼庫」,也有匯集各種生物信息的「幹庫」——數據中心。
  • 國家基因庫開幕在即 將成全球最大生命信息平臺
    綜合性世界最強中國的基因庫建設比多數發達國家晚幾十年,國家基因庫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但中國國家基因庫具有其他三國尚未具備的功能。「他們只是資料庫,沒有樣品保存功能。
  • 中國國家基因庫將開幕 基因產業望迎進展(附股)
    耗時5年,由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批覆、華大基因承建運營的首個國家基因庫已進入收官階段,將於9月22日正式開幕。據21世紀經濟報導9月9日報導,這是中國第一個、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據了解,國家基因庫已與國外多個國家級自然歷史博物館、挪威世界末日種子庫等機構建立合作,開幕之後也將正式開放數據共享平臺。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介紹,作為國家級平臺,基因庫的公共平臺屬性、功能非常明確,即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 世界最大綜合基因庫 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運行
    這個形如梯田的建築,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綜合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 這個面朝大海,三面環山的建築非常具有標誌性,每一層建築都倚著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有山體結構的支撐,與自然融為一體。目前,這個基因庫完成了一期建設,還將有二期、三期工程。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2016年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在基因測序和基因育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2016年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運營在即 將成全球最大生命信息平臺
    目前,世界上有3個公認的成型基因庫,分別是美國的NCBI、日本的DDBJ、歐洲的EBI。這些基因庫的主要功能是承載生物學研究產生出來的數據,特別是跟序列相關的核酸信息數據。 中國國家基因庫與上面三個基因庫有許多不同。。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對外運營:系世界最大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  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1.6萬平方米。其中,一期面積為4.75萬平方米。2011年,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幹啥用?
    這正是我國唯一一座國家基因庫的定位:有效保護、開發、利用遺傳資源,提高我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水平,維護國家生物信息安全,助力全球生命科學發展。2011年,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批覆同意深圳依託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國家基因庫。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這裡幾乎與外界隔離,恍若世外桃源。
  • 國家基因庫先定個小目標:深圳嬰兒出生缺陷降至全球最低
    「基因庫是生命科學的『國庫』,比銀行的金庫還要寶貴。」昨日,中國版「生命銀行」、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的國家基因庫正式開業,深圳國家基因庫主任梅永紅如是表示。當日,2016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和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啟動深圳國家基因庫正是其重頭活動。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央廣網深圳9月22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劉旭林)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9月22日開始正式運營。這個依託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的國家級基因庫,目前已存儲多種生物資源樣本超過1000萬份。  中國的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裡面建有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
  • 港媒:中國建首個國家基因庫 規模世界最大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9月23日報導稱,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於22日正式啟用,以儲存大量基因樣本並對其開展研究。據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庫。該中心被內地媒體稱為「諾亞方舟」。當兩個階段的建設完成後,基因庫打算在深圳的基地收集3億份基因樣本。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私人「基因銀行」進行時
    點擊查看 國家基因庫將於9月22號正式運營,這將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同時也是目前為止的唯一一個。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
  • 國家基因庫:揭秘中國「諾亞方舟」—新聞—科學網
    此次國家基因庫的正式啟動,則意味著中國也擁有了一艘承載生命希望的「諾亞方舟」。 比銀行的金庫更加寶貴 「基因庫是真正的國庫,甚至比銀行的金庫更加寶貴。」提到當前擁有自己的基因資源對於中國的意義,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如是說。
  • 中國投資7.8億建全球最大基因庫
    【財新網】(記者 李妍)中國國家基因庫建設五年後在深圳投入運營。9月22日,華大基因和基因庫方面共同宣布基因庫分兩期建設,目前開幕的是一期,工程投資7.8億元。華大和基因庫方面稱這是繼美國、日本及歐盟後的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庫。
  • 首個國內授權!深圳國家基因庫攜手GISAID共促病毒數據全球共享
    首個國內授權!深圳國家基因庫攜手GISAID共促病毒數據全球共享  Evelyn Zhang • 2020-03-16 19:00:39 來源:前瞻網 E2983G0
  • 深圳國家基因庫成為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的中國首個...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妮】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 宣布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徵。3月16日,深圳國家基因庫(以下簡稱為國家基因庫)與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達成戰略性合作。國家基因庫生命大數據平臺(CNGBdb)成為GISAID的中國首個正式授權平臺。
  • 國家基因庫運營 揭秘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這正是我國唯一一座國家基因庫的定位:有效保護、開發、利用遺傳資源,提高我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水平,維護國家生物信息安全,助力全球生命科學發展。2011年,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批覆同意深圳依託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國家基因庫。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這裡幾乎與外界隔離,恍若世外桃源。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一圖讀懂國家基因庫是幹什麼的
    今天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開始運營,其也被稱為是中國的生命「諾亞方舟」。  據介紹,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  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 揭秘國家基因庫
    /社會  2016年9月22日,總部位於深圳大鵬的國家基因庫正式投入運行。這是我國首個且唯一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它的發展不僅讓我們了解世界萬物的過去,還將影響我們的未來。目前,基因「諾亞方舟」已正式啟航  文|《小康》記者 劉建華深圳報導  2016年9月22日,位於深圳的國家基因庫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