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因庫運營 揭秘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2020-12-07 北晚新視覺網

在西方神話中,諾亞建造了一艘方舟,帶著各種牲畜、鳥類等,躲避了大洪水,安然渡過「世界末日」。

一粒種子、一個細胞、一管血液、一口唾沫、一段脫氧核糖核酸、一條數據……這些不起眼的「現在」可能是構建未來生物科技和產業的磚石。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

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可期: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完好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真實復活……

通向這樣的未來,需要一些堅實的「磚石」——生物樣本和數據。這正是我國唯一一座國家基因庫的定位:有效保護、開發、利用遺傳資源,提高我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水平,維護國家生物信息安全,助力全球生命科學發展。

2011年,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批覆同意深圳依託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國家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這裡幾乎與外界隔離,恍若世外桃源。走進建在層層梯田之上、室內綠意盎然的建築,從一層上三層,依次會看到龐大的高通量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

「三庫兩平臺」,是國家基因庫主任梅永紅描述基因庫內容時使用頻次最高的一個概念。

據梅永紅介紹,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除了「幹庫」(即基因、蛋白、分子、影像等多組學生物信息資料庫)、「溼庫」(多樣性生物樣本和物種遺傳資源庫)之外,國家基因庫還引入了「活庫」,即生物活體庫,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微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等。

不妨把它想像成這樣一個載體:它是人類博物館、植物園、動物園、海洋館、微生物館的集合,這裡存儲的將不僅是一個個標本原型和實物,還有一粒種子、一個細胞、一管血液、一口唾沫、一段脫氧核糖核酸、一條數據……

「兩平臺」指的是數位化平臺和合成與編輯平臺。「三庫兩平臺」的建設,最終為的是解決生命數據的「存、讀、懂、寫、用」5個作用。

「通俗地說,就是我們要把全球的生物資源都收集起來,用測序儀讀取萬物的遺傳數據,用超級計算機算出結果,用合成與編輯平臺寫出生命代碼,最後用來為人類服務。」梅永紅說。

目前,國家基因庫已存儲多種生物資源樣本1000萬份;初步建立基因信息數據和生物樣本採集、存儲、管理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發布深圳市地方標準5項,申請國際、國內標準10項,申請國內外專利46項,出版基因資源專著8本。目前已開展國際/國家重點科研項目20餘項,合作項目共發表論文140餘篇,其中在《自然》《科學》《細胞》等知名科研雜誌上發表論文30餘篇。

「高大上」的國家基因庫看似很遙遠,但其實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說,每個人一生中所有關鍵階段的標本都應該永久保存起來:從出生時的幹細胞,到20歲時的免疫細胞,到30歲時的生殖細胞……而國家基因庫,就是儲存這些樣本和數據的地方,像我們的「生命銀行」。

「這類似於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給自己拍照片,如果我們不拍,那就永遠拍不到了。」汪建說,「老照片只能拿來做留念,但是我們在不同階段存進『生命銀行』的年輕樣本,卻是在我們越老的時候越有用,甚至可能在關鍵時刻救命。」

存儲這些數據到底有什麼作用?從數年前開始,汪建就開始有意識地存儲自己的健康數據。這樣做的結果是,他對自己身體變化狀況了如指掌,並且根據這些數據設計自己的飲食、運動和生活節奏,「對抗」衰老。他說,隨著國家基因庫存儲容量的增加,未來將會有更多人可以儲存和掌握自己的健康數據,過上更健康的生活。

除了對個人,國家基因庫對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有重要意義。目前,保護人類生存環境,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已刻不容緩。汪建說,對瀕危的生命物種,我們需要儘快地將這些資源存儲起來,向子孫後代做一個交代。

生命的「國庫」,開放的平臺

人類越來越認識到基因資源以及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國際上,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英國生物樣本庫等應運而生,尤其是美國、歐洲、日本先後建立了大型基因資料庫,這三大庫裡的生物信息數據幾乎涵蓋所有已知的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和蛋白質數據。

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說:「中國亟須這樣一個平臺,從國家層面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物樣本和基因數據進行有效保存、管理和合理利用。」

「基因庫是生命科學的『國庫』,比銀行的金庫還要寶貴。」梅永紅說,農耕時代的核心資源是耕地,工業時代是能源,而生命科學時代則是基因。基因資源目前已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如精準醫學很大程度上依賴對基因解讀的結果。「未來精準醫學方面的發展和競爭,一定程度上是基因資源的獲得與解析」。

國家基因庫將保持開放姿態。目前,國家基因庫已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研究磋商小組、國際生物及環境樣本庫協會、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等100多個組織和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在人類健康、生物多樣性、生物進化機制等方面開展合作研究。

「在保護種子多樣性方面,我們需要在全球範圍內互相依靠,攜手共進。」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相關負責人表示,期待未來和中國國家基因庫進一步合作,從而在環境變化和人口劇增等國際性挑戰下保護種子多樣性,「我們所有人都有職責來保護這些養活我們的種子」。

「國家基因庫是開放的平臺,一個基因庫擁有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我們希望通過更好的機制,讓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基因資源能被我們充分地認知和利用。」梅永紅說,未來國家基因庫一定會超越國界,在全球範圍內集聚更多資源。

「國家基因庫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尤其是如何跟國際公約、標準接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助理總幹事王韌說,「但是我們相信,國家基因庫將在未來對基因科技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時間:2016-09-22 19:02   來源:中金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裡面都有啥(圖)(1)
    原標題:中國「諾亞方舟」起航——揭秘搭載生物遺傳密碼的國家基因庫在西方神話中,諾亞建造了一艘方舟,帶著各種牲畜、鳥類等,躲避了大洪水,安然渡過「世界末日」。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央廣網深圳9月22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劉旭林)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9月22日開始正式運營。這個依託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的國家級基因庫,目前已存儲多種生物資源樣本超過1000萬份。  中國的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裡面建有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
  • 揭秘國家基因庫
    經過5年建設,總部位於深圳大鵬的國家基因庫正式投入運行。這是我國首個且唯一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這個被媒體稱為生命時代的「諾亞方舟」的基因庫的運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這個國家級基因庫無論是從基礎建設、設計、設備還是運營團隊都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基因研究平臺,它的發展不僅讓我們了解世界萬物的過去,還將影響我們的未來。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幹啥用?
    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開業運營,打造國民「生命銀行」
    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更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由華大基因承建運營。我國基因庫承建較晚,5年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一圖讀懂國家基因庫是幹什麼的
    今天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開始運營,其也被稱為是中國的生命「諾亞方舟」。  據介紹,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  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 國家基因庫為什麼會選擇華大基因來承建和運營?
    經過5年建設,2016年9月22日,總部位於深圳的中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投入運行。這是繼美國的NCBI,日本DDBJ和歐洲EBI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中國國家基因庫要解決什麼問題?未來如何運營?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可期: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完好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真實復活……  通向這樣的未來,需要一些堅實的「磚石」——生物樣本和數據。
  • 國家基因庫投入運營:全球最大,採用阿里雲技術
    9月22日,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的中國首個、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正式投入運營。國家基因庫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1期建成後,綜合能力世界第一。這裡既有保存動植物、微生物和人類組織細胞等樣本的「溼庫」,也有匯集各種生物信息的「幹庫」——數據中心。
  • 中國國家基因庫運營 五千年前猛獁象或可復活
    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位於深圳的國家基因庫於昨日正式運營。它是中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基因庫,相對於全球另外三個基因庫而言,國家基因庫樣品保存的規模、存儲量和可訪問的數據量皆是全球最大。在這裡,經過對基因的解碼到重編,解讀到書寫,合成與編輯等,已經滅絕的物種或可再復活。
  • 國家基因庫運營「諾亞方舟」啟航
    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  今天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系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 中國「諾亞方舟」起航——揭秘搭載生物遺傳密碼的國家基因庫
    (原標題:中國「諾亞方舟」起航——揭秘搭載生物遺傳密碼的國家基因庫)
  • 有了國家基因庫的人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2016年9月22日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開始運營。那國家基因庫存儲基因做什麼用啊?和我們個人有什麼關係呢? 小編答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幾乎每個生命都有DNA,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即是基因,而一個生命個體中所有DNA遺傳物質的集合就是一個基因組。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2011年,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稱,與其他三大國家資料庫以保存數據為主要功能不同的是,深圳國家資料庫不僅有數位化平臺積累別人產生的數據,還可以保存樣品等,是一個綜合的資料庫。深圳國家資料庫不僅源源不斷地產生數據,而且更加注重對於數據的研發、利用,用於產業發展。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2016年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一圖讀懂
    今天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開始運營,其也被稱為是中國的生命「諾亞方舟」。據介紹,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對外運營:系世界最大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  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在基因測序和基因育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位於觀音山腳下的國家基因庫。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私人「基因銀行」進行時
    點擊查看 國家基因庫將於9月22號正式運營,這將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同時也是目前為止的唯一一個。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