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國家基因庫的人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2021-01-15 央視網

2016年9月22日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開始運營。那國家基因庫存儲基因做什麼用啊?和我們個人有什麼關係呢?

小編答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幾乎每個生命都有DNA,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即是基因,而一個生命個體中所有DNA遺傳物質的集合就是一個基因組。

基因組中2%的基因負責編碼蛋白質,30%的基因調控這個過程,基因組造就出地球上最複雜和高等的人類。基因突變會讓你我彼此不同,比如喝酒臉紅的人易患肝癌,這是ALDH2基因突變惹的禍。

我們每個人的基因,一半來自於母親,另一半來自於父親,通過基因研究,我們可以追根溯源,探索生命的起源。每個人與他人之間基因差異不到1%,這僅有的1%基因差異,就造就了你我的獨一無二。

在西方神話中,諾亞建造了一艘方舟,帶著各種牲畜、鳥類等,躲避了大洪水,安然渡過「世界末日」。那麼,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一粒種子、一個細胞、一管血液、一口唾沫、一段脫氧核糖核酸、一條數據……這些不起眼的「現在」就可能是構建未來生物科技和產業的磚石。

目前,美國、歐盟和日本都已擁有世界級基因庫,這三大基因資料庫的生物信息數據幾乎涵蓋了所有已知的DNA、RNA和蛋白質數據,將在未來生命科學大數據時代對基因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優勢。

而我國9月22日起在深圳運營的國家基因庫,則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它與另外三個資料庫以保存數據為主要功能不同,不僅源源不斷產生數據,而且更加注重對於數據的研發、利用。

據小編了解,我國的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這裡幾乎與外界隔離,恍若世外桃源。它融合近年來生命科學學科前沿新態勢,結合國際發展新動向,形成了 「三庫兩平臺」的結構及功能。

「三庫」由貫穿全生命周期的基因信息資料庫、生物樣本資源庫和生物活體庫組成。我們不妨把它想像成這樣一個載體:它是人類博物館、植物園、動物園、海洋館、微生物館的集合,這裡存儲的將不僅是一個個標本原型和實物,還有一粒種子、一個細胞、一管血液、一口唾沫、一段脫氧核糖核酸、一條數據……

而「兩平臺」指的是數位化平臺和合成與編輯平臺。「三庫兩平臺」的建設,最終為的是解決生命數據的「存、讀、懂、寫、用」5個作用。

通俗點兒說,我們就是要通過建立國家基因庫把全球的生物資源都收集起來,用測序儀讀取萬物的遺傳數據,用超級計算機算出結果,用合成與編輯平臺寫出生命代碼,最後用來為人類服務。

那看起來「高大上」的國家基因庫和我們個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表示,其實國家基因庫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他說:「每個人一生中所有關鍵階段的標本都應該永久保存起來:從出生時的幹細胞,到20歲時的免疫細胞,到30歲時的生殖細胞……而國家基因庫,就是儲存這些樣本和數據的地方,像我們的生命銀行。」

「這類似於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給自己拍照片,如果我們不拍,那就永遠拍不到了。」汪建說,「老照片只能拿來做留念,但是我們在不同階段存進『生命銀行』的年輕樣本,卻是在我們越老的時候越有用,甚至可能在關鍵時刻救命。」

從數年前開始,汪建就開始有意識地存儲自己的健康數據。這樣做的結果是,他對自己身體變化狀況了如指掌,並且根據這些數據設計自己的飲食、運動和生活節奏,「對抗」衰老。他說,隨著國家基因庫存儲容量的增加,未來將會有更多人可以儲存和掌握自己的健康數據,過上更健康的生活。

此外,除了對個人,國家基因庫對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有重要意義。目前,保護人類生存環境,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已刻不容緩。汪建說,對瀕危的生命物種,我們需要儘快地將這些資源存儲起來,向子孫後代做一個交代。

可以想像,在基因時代,這樣的生活將離我們不遠: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完好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也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可以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真實復活……

相關焦點

  • 我要問小編:有了國家基因庫的人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要問小編:有了國家基因庫的人生是怎樣一種體驗?那國家基因庫存儲基因做什麼用啊?和我們個人有什麼關係呢?  小編答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幾乎每個生命都有DNA,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即是基因,而一個生命個體中所有DNA遺傳物質的集合就是一個基因組。  基因組中2%的基因負責編碼蛋白質,30%的基因調控這個過程,基因組造就出地球上最複雜和高等的人類。
  • 國家基因庫運營 揭秘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 揭秘國家基因庫
    目前,基因「諾亞方舟」已正式啟航。  國家基因庫主任梅永紅說,期望國家基因庫在未來的發展中突破瓶頸,用國家最好的力量、最好的基礎,解決國家問題。  「三庫兩平臺」  深圳大鵬新區,一幢梯田式格局的12層大樓依山而建,每層樓外面都有花園,有海景,遙望香港——這就是國家基因庫總部。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時間:2016-09-22 19:02   來源:中金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一圖讀懂國家基因庫是幹什麼的
    今天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開始運營,其也被稱為是中國的生命「諾亞方舟」。  據介紹,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  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 從1到8,「數說」國家基因庫
    2019年9月22日 是深圳國家基因庫的第3個生日 從2011年獲批組建 2016年正式啟動運行 到2019年運營三周年 8年淬鍊 國家基因庫
  • 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系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深圳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曾對媒體表示,國家基因庫選址深圳主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方便利用臨近的LNG(液化天然氣)碼頭氣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冷能,用於冷卻樣品,節能環保;二是國家基因庫的主體建築是倚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的,每一層都相當於是第一層,都有山體結構的支撐,穩固性好,可擺放大型設備;三是深圳正在全力推進「東進戰略」,將在深圳東部的大鵬半島規劃建設國際生物谷,
  • 國家基因庫為什麼會選擇華大基因來承建和運營?
    這四個功能定位至今未有大的調整。而歐洲的EBI則更加注重開放和創新的學術氛圍,其功能更多定位與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和教育培訓在中國國家基因庫的相關介紹中,繞不開「三庫兩平臺」的描述,國家基因庫未來的架構功能,也與此有關。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央廣網深圳9月22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劉旭林)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9月22日開始正式運營。這個依託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的國家級基因庫,目前已存儲多種生物資源樣本超過1000萬份。  中國的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裡面建有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
  • 遺傳學專家陳曉寧談三大基因庫 - 東方網-教科衛新聞
    8月19日晚,北京博寧基因遺傳研究中心陳曉寧教授按計劃從美國洛杉磯回到北京,她隨身攜帶了幾隻不起眼的箱子。沒有人料到,這些箱子裡裝的竟是目前世界上價值尚無法估量的三大基因庫。這三大基因庫的到來,標誌著我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掌握頂級基因技術的又一個國家,將有可能掀開中國生物研究和產業開發新的一頁,這也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成果,第一次有可能讓中國的老百姓廣泛受益。
  • 世界最大綜合基因庫 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運行
    這個形如梯田的建築,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綜合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 這個面朝大海,三面環山的建築非常具有標誌性,每一層建築都倚著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有山體結構的支撐,與自然融為一體。目前,這個基因庫完成了一期建設,還將有二期、三期工程。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私人「基因銀行」進行時
    點擊查看 國家基因庫將於9月22號正式運營,這將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同時也是目前為止的唯一一個。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每一層都相當於是第一層,都有山體結構的支撐,穩固性好,可擺放大型設備;三是深圳正在全力推進「東進戰略」,將在深圳東部的大鵬半島規劃建設國際生物谷,並將其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基因庫是大鵬新區的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有助於生物產業提升創新能力。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深圳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曾對媒體表示,國家基因庫選址深圳主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方便利用臨近的LNG(液化天然氣)碼頭氣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冷能,用於冷卻樣品,節能環保;二是國家基因庫的主體建築是倚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的,每一層都相當於是第一層,都有山體結構的支撐,穩固性好,可擺放大型設備;三是深圳正在全力推進「東進戰略」,將在深圳東部的大鵬半島規劃建設國際生物谷
  • 中國國家基因庫運營 五千年前猛獁象或可復活
    優勢 對數據研發利用有更大作為  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的國家基因庫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前三個基因庫更多的是以保存數據為主,但我國的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有利於生態保護,對數據的研發、利用會有更大的作為,比如破譯基因密碼,還能作用於精準醫療。
  • 國家基因庫的現狀,如何實現成果轉化?
    深圳國家基因庫是我國推動生物產業發展和基因技術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著眼於為本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性和公益性服務平臺,儲存和管理我國特有的遺傳資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數據,是具有國家水平、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公益性創新科研和產業基礎項目。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基因庫,截止目前已累計處理了近300萬份生物樣本。
  • 國家基因庫投入運營:全球最大,採用阿里雲技術
    國家基因庫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1期建成後,綜合能力世界第一。這裡既有保存動植物、微生物和人類組織細胞等樣本的「溼庫」,也有匯集各種生物信息的「幹庫」——數據中心。為了確保「幹庫」具備優良的數據吞吐能力和足夠安全可靠,國家基因庫運營方華大基因同阿里雲達成戰略合作,基於阿里雲飛天作業系統構建了基因檢測大數據分析平臺,解決了生物大數據高性能計算難題。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可期: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完好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真實復活……  通向這樣的未來,需要一些堅實的「磚石」——生物樣本和數據。
  • 前廳官梅永紅掌舵深圳國家基因庫:換個身份服務國家
    2015年9月15日,國家基因庫剛剛對外發布自主研發的樣本信息管理平臺。   梅永紅向時代周報記者確認,其國家基因庫負責人一職,已經經過了國家發改委和深圳市確認,他已正式成為這個仍處於雛形的國家級平臺的掌舵人。
  • 國家基因庫:揭秘中國「諾亞方舟」—新聞—科學網
    此次國家基因庫的正式啟動,則意味著中國也擁有了一艘承載生命希望的「諾亞方舟」。 比銀行的金庫更加寶貴 「基因庫是真正的國庫,甚至比銀行的金庫更加寶貴。」提到當前擁有自己的基因資源對於中國的意義,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如是說。